《C语言程序设计》兴趣培养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6-03-08刘小兵
刘小兵
《C语言程序设计》兴趣培养教学改革与实践
刘小兵
(湖南科技学院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很多理工科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是大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入门课程。由于该课程语法规则繁多、解决问题方法独特,学生不易接受,厌学情绪较为普遍。本文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一目的,以学生为主体,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改革建议,旨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C语言;教学改革;学生兴趣
1 前 言
C语言是学习其他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很多新型的语言都是衍生自C语言。同时C语言也是应用非常广泛的编程语言,在众多的程序设计语言始中终占据一席之地。因此在高等教育中,C语言程序设计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但对于初学C语言的学生来说,需要接触许多从未见过的关键字、运算符、语法规则、新概念和新方法等,大多数学生常常出现“水土不服”,感觉太过抽象,无法理解程序设计的思想,更不能应用设计的程序解决实际问题。长此以往,一部分学生往往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产生厌烦情绪,学习上失去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将直接影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所以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动手能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是今后教学实践中的一个首要问题。
2 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
目前,结合笔者教学实践和学生反馈意见,C语言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课程安排与教学内容不符
近年来各高等院校根据高等教育改革方向和社会对应用性人才的需求,在C语言课程安排上,已对原有理论课时大幅缩减,增加了实践课课时,旨在培养实用性人才。但是随着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现在的理论课时与课堂教学内容还没有到达一个理想的平衡状态,理论课的缩减与课堂教学内容无法匹配。这将导致学生在课堂内学习理论知识还未融会贯通,就进行上机实践,面对程序设计问题时出现无从求解的现象。课程内容与教学步伐的脱节,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更加抽象化,对于逻辑思维能力偏弱的学生来说,容易失去学习C语言的兴趣和积极性。
2.2教学内容安排不具吸引力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C语言与程序设计相结合的一门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既要讲解C语言的一些语法规则,又要重视程序设计。过多地把教学重点放在一些学生不感兴趣的语法规则内容,而不去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这样不合理的安排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
2.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节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需要实践教学将课程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当前,实践教学存在很多弊端。在程序设计实践的常用模式中,基本遵循着前几十年延续下来的习惯做法,即教师布置与程序设计语言教材相符的任务,学生通过上机来验证教材和讲课的内容以及自己所编的程序正确与否。这种做法与实际完全脱节,学生只会解决书上的问题,而对于现实问题却很茫然,削弱了学生学习兴趣。
3 基于兴趣培养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实践教学
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就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开展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对C语言课程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兴趣的驱动下更加认真、更加投入地汲取课程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能,才能创造性地利用所学知识。针对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结合C语言课程特点和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3.1协调安排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课时
理论课时的缩减并不意味着理论知识不再重要,理论知识掌握不透彻、不全面,实践课程序设计就会遇到更大阻力。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来填补理论课时不足的空缺,录制形式多样化的趣味教学视频,安排练习作业,并将其共享在网络上。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共享的教学网站上观看学习视频,完成作业,还可以提出问题,与同学们一起发言讨论。课堂上师生针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分析讲解,对存在的问题和练习作业提出解决方案,并通过上机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3.2灵活安排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
大多数C语言教程,课堂上讲授的内容都比较简单,局限于教材,仅能让学生被动了解C程序的基本组成结构,而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对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化,寻找既能提起学生兴趣又适合教学的小例子,添加与学生就业相关的认证考试内容,介绍C语言发展的前沿领域,就能提高学生兴趣和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程序结构时可以用几分钟让学生试玩猜数游戏。游戏要求猜一个介于1~100之间的数字,根据学生猜测的数与标准值进行对比,并给出提示,以便下次猜测能接近标准值,直到猜中为止。这个游戏是学生熟悉和喜欢的,试玩后和学生一起探讨怎样用C语言描述出这个游戏。通过引导学生去运用选择语句和循环语句解决这个问题,引出一种用do-while循环语句求解方法,核心代码如下:
do
{
printf("请输入您猜测的数:");
scanf("%d",&guess);
if (guess > number)
printf("太大 ");
else if (guess < number)
printf("太小 ");
} while (guess != number);
printf("您猜中了!答案为 %d ",number);
然后让学生去思考运用其他循环语句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这样的程序演示和练习,可以让学生直观的看到编程可以做什么,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和主动性,然后再讲解程序的结构、语法等,学生会更愿意去学,因为已经有了兴趣。
3.3课程教学要紧密结合项目实践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最终的学习目的是要学会应用程序解决现实的问题,因此,除了课程安排的实验外,应更多地结合现实项目来讲授相关知识,把常见的学生学籍管理系统、车辆管理系统、订餐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网络安全防护系统等相关课题项目引入到课程教学中,并在此的过程中讲解相关的知识点,特别要注意程序设计项目一些细节问题的讲解,而且要带着问题去讲解,以启发学生思考。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学校的科研项目,将课程教学和实际科研项目、工程项目结合起来,鼓励有兴趣的学生参加实际的程序设计项目,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程序设计大赛、创业创新大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4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效果
C语言上机实验课是学生消化C语言语法、加深对基础知识和算法理解、提高编程能力的重要途径。另外,学习中存在的疑点和难点,可通过上机调试得到明确的解答,并同时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掌握。上机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编写上机测试习题,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实践性教学也要实施分层次教学。为了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在编写上机习题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种差别,既提出了C语言上机实践的基本要求,满足了一般学生的要求,又为学习好的同学编写较高要求的题目,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其次,改革过去C语言课程学习成绩的计分方法。改进作业评核方式,强调实践动手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理论并能创新应用,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的能力。体现了注重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向提高自身素质的方面努力。
4 结束语
计算机行业迅速发展对计算机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旧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计划及课程内容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刻不容缓。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编程的兴趣和信心,真正使学生打好理论基础,提高动手实践,达到灵活运用,提高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适应学生的需要,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学生。
[1]邓华锋,李建林,王乐华.基于学生兴趣培养的结构检测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4,(5).
[2]黄玉兰,姚远.翻转课堂在应用型院校C语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5,(11).
[3]丁岩,张宇昕.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改革与计算思维的培养[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4,(1).
(责任编校:何俊华)
2016-03-26
刘小兵 (1989-) ,男,湖南永州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智能控制、系统建模和网络智能。
TP31
A
1673-2219(2016)05-01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