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鲁班与墨子生平的“古币法”研究
2016-03-08杨建兵
杨建兵
(武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2)
关于鲁班与墨子生平的“古币法”研究
杨建兵
(武汉大学,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古币法”是一种关联性研究方法,即利用两个或多个关联的不完全事实互相印证推演出全部事实。运用该法对班墨难题展开合并研究属方法创新。经过论证班墨难题适合作“古币法”第一层次研究。研究结论:墨子出生地及主要活动地在今之山东滕州。鲁班出生地在古鲁国,主要居住地在今之山东滕州或者邻近地区。墨子约生于公元前479年,卒于公元前399年;鲁班约生于公元前504年,卒于公元前441年。
关键词:古币法;关联性;鲁班;《墨子》
一、“古币法”及其方法论意义
一枚古币碎成数片(A、B…),只得其中两小片(A和B),且正反两面图案均模糊。如不知道A 与B是同一枚钱币的不同部分而分开研究,无法推演出整枚古币完整图案。若知A、B同属一枚钱币,所获信息远大于两片残币简单相加。因为,既可用A、B互相印证,也可分别以A、B图案和线索推测剩余部分和整个图案是否吻合,最终还原古币本貌。比如,A残片正面是四分之一龙头,反面是四分之一凤尾,单凭此很难判断是何图案;B残片正面是二分之一龙爪,反面是空白。二分之一龙爪易作推测,由B片正面龙爪可推测A片正面残存图案为龙头,进而推测A反面图案是凤尾。基于此,根据古币金属材质通过同位素检测出铸币年代,将碎片残存图案笔法与此时期龙凤图案比对,若风格吻合,则可确定此枚古币的铸造年代及原貌。此方法称为“古币研究法”。
“古币法”逻辑意义类似以下推理过程:如果“A大于等于B”和“B大于等于A”同时成立,则“A等于B”必然成立。“古币法”方法论意义可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确知A、B同属一枚古币,即作常规推理,得出准确答案。其中包含两个关键,其一,必须有确凿证据证明A、B同属一枚古币,且须有权威检测方法测定古币年代,进而确定此年代龙凤图案特点,确证龙凤币推测真实性;其二,在众多关联信息中须有一条信息较确切,以此为突破口,实现连环推理,作出准确判断,如二分之一以上龙头。第二层次,当无法确证A、B同属一枚古币,假定其为同一整体的组成部分,由此可获更多线索,有利于确证(证实或证伪)A、B关系,然后假定A与C的同属关系,或者B与C的同属关系,反复尝试,直至获得满意答案。
墨子生平和里籍虽由任继愈、张知寒等墨学大家考证定论,但仍受部分学者质疑,原因多方面,主要是资料相对不足。关于鲁班的资料虽多,但主要集中在充满想象和夸张的民间传说上,可作为直接证据的不多。所以,关于鲁班的研究也遭遇同样尴尬。如无重大考古发现或者类似文化事件,短期内此局面恐难改观。故将鲁班与墨子两难题合并,运用“古币法”展开研究,尝试一种新的墨学研究方法,对打破目前学术僵局有一定现实意义。
二、班墨“古币法”研究的已知条件
第一,墨子研究的焦点问题:
M1,《墨子·公输》中记载故事是否属实;
M2,墨子是哪里人(出生地、死亡地与主要活动地);
M3,墨子性格及品格特征。
第二,鲁班研究的焦点问题:
L1,鲁班与“公输盘”“公输般”“公输子”“般”等是否为同一人;
L2,鲁班是哪里人(出生地、死亡地与主要活动地);
L3,鲁班的性格及品格特征。
第三,班墨合并研究的关键问题:
H1,鲁班与“公输盘”“公输般”“公输子”“般”等是否为同一人(即L1);
H2,《墨子·公输》中记载故事是否属实(即M1);
H3,鲁班与墨子是否为同时代人(与M1、L1紧密关联);
H4,鲁班与墨子是否为同一地人(与M2、L2密切关联)。
第四,已知确切信息(可作为推理的主要依据):
Q1,《墨子》是墨家唯一流传经典,是墨学研究的可靠依据;
Q2,鲁班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能工巧匠;
Q3,班墨皆生活(出生、工作)于“先秦”或称“晚周”或称“春秋战国”时期。
第五,较不确切信息(只可作为推理线索):
X1,各种关于鲁班的民间传说。
三、关于班墨出生地与主要活动地的“古币法”研究
首先,确定班墨研究适合作“古币法”中哪一层次研究。如作第一层次研究则须证明H1与H2同时为真。
H1论证过程。史料显示:自先秦已有“公输盘”“公输般”“公输子”“般”等称谓;汉以后,始有“鲁班”“公输般”并称,出现“两人说”和“一人说”,此后“一人说”成为主流。主要依据是距“公输”首度出现较近的东汉经学家赵岐注《孟子·离娄》:“公输子,鲁班,鲁之巧人也。”东汉另一经学家高诱注《吕氏春秋》中指出:“公输,鲁班之号。”稍晚,三国时吴人薛综在《西京赋注》中指出:“班,鲁班,一云公输之子,鲁哀公时巧人”。“公输之子”明显是“公输子”之讹误。鲁哀公与楚惠王、周定王(周定王元年即鲁哀公二十七年、楚惠王二十年)为同时代人,注释年代不用周王年号而用鲁哀公年号合理解释是:鲁班(即“公输班”)是鲁国人。明代午荣等人编《新镌京板工师雕镂正式鲁班经匠家镜》卷一“鲁班仙师源流”记载:“师讳班,姓公输,字依智。”这些资料的证明较令人信服。
结论:H1成立。
H2论证过程。H2成立与否至关重要,因以此为据判断班墨难题适合作哪一层次“古币法”研究。由Q1(《墨子》是墨家唯一流传经典,是墨学研究可靠依据)为真可推出H2为真。但仍有学者质疑《墨子·公输》记载墨子“止楚攻宋”事件可靠性。为此,下文仍将对此充分论证。
首先,《史记》中关于墨子24字记载透露两个重要信息:其一,“盖墨翟宋之大夫”指墨子做过宋国大夫(可能是宋国人),或许墨翟在宋国做过事(比如“止楚攻宋”),故被误认为宋国官员。其二,“善守御”说明史迁时代之人对墨子和墨家特长印象最深刻是其精湛的守城技术,这在《公输》和《备城门》诸篇中表现明显,既说明汉代人对墨子事迹较熟,同时印证《公输》记录事件的真实性。
其次,还可找到较有力旁证。一方面《墨子》《吕氏春秋》《淮南子》《战国策》和《尸子》等均对“止楚攻宋”一役作出繁简记载,且各篇对同一对象称谓不同。如“云梯”有四种完全不同称呼:“云梯之械”“高云梯”“机”“蒙天之阶”,对“公输盘”也有三种不同称谓:“公输盘”“公输”“公输般”。出现此差异是因不同地域不同方音之人对同一真实事件的口头转述,最终以文字形式留存下来,而不是对同一文献的传抄所致。
另一方面,将《公输》所载事件发生和发展特征与当时社会历史背景比对是否与当时社会情态吻合,如同古币研究法中将看残币图案的笔法与测定铸造年代绘画风格的比对。具体而言,需做两件事:第一,墨子主观条件(“德”与“才”)与该事件主角行为特征是否吻合;第二,客观上,该事件与当时政治、军事形势是否吻合。按照孙诒让与钱穆观点,“止楚攻宋”事件发生在楚惠王五十年(即公元前439年)以前[1-2]。此时墨子正值青壮年,足以胜任十日十夜不眠不休的千里奔袭,且此行为与墨子“非攻”“兼爱”“苦行救世”志向吻合。当时秦王忙于向西拓展势力,齐晋内乱不已,越灭吴后正巩固东南。在南方一家独大的楚国乘机开拓疆土,蚕食长江流域其他小邦,巩固南方后向北方扩张,进而问鼎中原,这是当时统治者大国战略思维。《史记·楚世家》记载:楚惠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47年),楚灭蔡,四十四年灭杞。在楚王看来,经过五年休整和备战,加上先进攻城武器,灭掉宋国轻而易举,所以迫不及待发动战争。由此可见,当时政治军事形势与“止楚攻宋”事件吻合。
结论:H2成立。
既然H1与H2均成立,可确定墨子与鲁班是同一故事主人公,即可用“古币法”对“班墨难题”作第一层次研究推理。
第一步要从“班墨难题”不确定信息中筛选出确定信息。共有两条:
Q1,《墨子》是墨家唯一流传经典,是墨学研究可靠依据;
Q2,鲁班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能工巧匠。
根据Q1作如下联想与推理:由于《墨子》可靠,且《公输》所载事件为真,故《鲁问》与《公输》所载情节承接的班墨故事为真。所以,根据《公输》《鲁问》所作推理为真。
根据《公输》《鲁问》情节,可作如下推理:
按《公输》篇记载,墨子“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目的是要楚王放弃侵宋企图。但到楚国后,墨子却先去见公输盘,说明二人早已相识;见面即要求公输为他杀人报仇,证明二人相当熟稔且颇有情谊①在《战国策》的记述中,墨子见面即提出:“吾欲藉子杀王。”如果把这个“王”解释为“楚王”,则可解读为:墨子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因为在他看来他与鲁班的情谊远胜于楚王与鲁班的交情。;通过设问引公输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从而成功说服对方,说明他深知公输性格、品质和个人道德信念。要做到此点,二人必常沟通,长期居住地不能相距甚远,从《鲁问》记载事件也可印证此推断。就当时交通和通讯条件而言,要达到班墨二人情谊所需的交往和互动频度,其长期居住地相距应在30公里以内(身高1.7米左右的青壮年男子步行或骑马负重50公斤以下在一日之内可轻松往返,且有时间和精力充分交流),绝不能超过50公里。由此可得:公输班与墨子相邻而居,交往与互动频繁,颇有同乡和同行情谊。
因此,根据Q1可知与M1、L1紧密关联的H3以及与M2、L2密切关联的H4。回答H3与H4,可得出“班墨是同乡,出生地和主要活动地相邻近”的初步结论。但需更准确答案:班墨二人具体出生地、主要活动地和终老之地,即准确解答M2和L2。其实,既已确证H3和H4,解答M2和L2中任一问题即同时解决两个问题。目前对墨子的研究较鲁班成熟。故以墨子为突破口。
关于墨子里籍,历代学者成果集中于“东鲁说”即“山东滕州(属古鲁国)说”[3]和“西鲁说”即“河南鲁山说”[4]。有人提出折中办法,将墨子祖籍与故里分开,即山东滕州为墨子祖籍,河南鲁山为墨子故里[5]。此法虽无益积极地解决问题,但可拓宽研究思路,提醒传统里籍研究缺陷。因为,一个人出生地、死亡地以及主要活动地有可能不同,主要活动地比出生地更有历史和现实意义。如商鞅、吴起等贡献主要产生和体现在主要活动地,而非出生地。所以,本文将传统里籍细化为出生地、死亡地和主要活动地。但部分墨学研究者无意中步入误区,就是以《墨子》记述的活动地为依据展开考证,然后得出其出生地和主要活动地即里籍的结论。张知寒等人从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地理学等多层面、多角度展开立体考证,得出令人信服结论:墨子出生地应为小邾国,即今之山东滕州[6]。但完整答案应还有两个:墨子终老地和其他次要活动地。不过,究竟墨子主要活动地“起于鲁”的“鲁”是“鲁国”之“鲁”抑或“鲁阳”之“鲁”,从地名简称看,两者均不能完全排除。需运用“古币法”确证。
《墨子·鲁问》中“公输子自鲁南游楚”说明鲁班之“鲁”绝非“楚之鲁阳”的简称。且按照中国人姓名与地名代称习惯,绝无以“鲁班”简称“鲁阳之公输班”可能。简言之,鲁班非鲁阳人,鲁班传说也大多证明鲁班之“鲁”是古鲁国之“鲁”,而非“鲁阳”之“鲁”。据此信息,可用“古币法”作如下推测与印证:
正论:墨子生于山东滕州且以滕州为主要居住地和活动中心;班墨比邻而居,交往互动频繁,颇有同乡情谊。所以,鲁班主要居住地和活动中心在滕州或邻近地区。
反论:鲁班之“鲁”为鲁国之“鲁”,非“鲁阳”之“鲁”。所以,鲁班为今山东某地人;班墨比邻而居,交往互动频繁,颇有同乡情谊。所以,墨子也为古鲁国或邻近地区人。
合论:墨子出生地和主要活动中心在今山东滕州;鲁班出生于古鲁国,主要活动中心在今山东滕州或邻近地区。
以上正反合三步推理过程,即“古币法”中由B片正面龙爪推想到A片正面龙头,再由此推想到A片反面凤尾的过程。当然,古币最终确证通过古币铸造年代测定和残币图案风格比对实现。在对班墨“古币法”研究中,上文对“止楚攻宋”一役的求证已将班墨可能生活时代背景与事件和人物行为特征比对,结果吻合,得出肯定结论。
以Q2为前提作更深层验证。
正论:鲁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能工巧匠,所以,他可能发明出先进攻城武器“云梯”,可引出墨子“止楚攻宋”ϗ
反论:因墨子与鲁班是同乡有充分交流和互动机会,所以,非常了解鲁班性格弱点及“云梯”缺陷,才能采取恰当言辞和攻防策略取得“止楚攻宋”结果。
合论:班墨皆谙熟器械之道,主要居住地和活动中心邻近,交往和互动频繁,是颇有情谊的同乡,鲁班长于发明创造,墨子长于攻守与思辨。
由此可见,由Q2所作推论与前一推理结论吻合。
综上,得出结论:墨子祖籍和出生地及主要活动中心在今之山东滕州;鲁班出生地在古鲁国,主要居住地在今之山东滕州或者邻近地区。
然而,因《墨子》记述墨子活动范围极广,长居地若只有一个,在交通落后年代极为不便,而且,对《墨子》中“鲁阳文君”和部分学者坚持的“鲁阳说”应有合理解释。由此可作如下推测:山东滕州为墨子祖籍和长期居住地及主要活动中心,但墨子居住地和活动中心不止一处,少壮之时居于鲁,游于齐、宋、卫、楚、越等国,晚年另有居住和终老之地,可能是“楚之鲁阳”,这可解释《墨子》中“鲁阳文君”和其他难以索解之处。如钱穆认为墨子晚年居楚鲁阳[2]。而且,如果按照“古币法”思路将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图景与以上推测对比和印证,结果吻合。
四、班墨生卒年“古币法”研究
班墨交往在《墨子》中仅有四处记载,除“止楚攻宋”一役外,还有两次“比巧”和一次“交心”。第一次比巧在发明水战武器“舟战之钩强”并帮助楚王取胜后,鲁班自信膨胀,趁兴向比邻而居的同行、社会地位较高且声望日隆的墨子挑战,不料却给墨子提供了向其灌输“兼爱”“贵义”思想的机会。第二次比巧是鲁班“削竹木以为鹊”后,再次向墨子炫耀,墨子再次向鲁班宣传墨家功利主义道德观,明确“义”的本质是“利于人”,奠定《公输》中语言交锋的逻辑基础。随后的《公输》中,墨子方可设计语言策略逼鲁班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使“止楚攻宋”目的实现。此后,鲁班对自身言行深刻反思,才有《鲁问》记录的一次交心,鲁班表示经过这次事件“予我宋而不义,我不为”,墨子安慰其言:“子务为义,翟又将予子天下。”经过“交心”之后,班墨友谊更进一层,且增加更多道义内容。
以下利用“古币法”对班墨年龄差异作正反合全过程推理。
首先,根据目前掌握资料,推断班墨生卒年。
目前,学术界达成广泛共识:Q3,班墨皆生活(出生、工作)于“先秦”或称“晚周”或称“春秋战国”时期。不同的是,多种民间传说均给出鲁班具体生卒年月,对墨子却无具体成文数据,但很多学者均作出推测。
关于鲁班生年,孙诒让在《墨子间诂》中断言“公输子当生于鲁昭、定之间。”[1]鲁昭公在位32年,即公元前541—510年,鲁定公在位15年,即公元前509—495年,“昭定之间”可作为鲁昭公后期和鲁定公前期,取中间值即公元前510年前后误差不超过5年为合理。由于鲁班参与墨子“止楚攻宋”事件,卒年至少在此之后,或许更晚。因为在《鲁问》中记录事后班墨对此战役的总结与反思,展开一次深刻“交心谈心”。对于“止楚攻宋”事件,孙诒让等众多学者考证在公元前440年或者公元前444年以前。如此,若其生年从孙诒让的推断是公元前510年前后,则鲁班年龄至少在60岁以上。李权兴在《公输班:一再被误读的历史人物》[7]中集录部分学者和民间文献有关鲁班生卒年的资料,具体如下:
其一,明午荣版《鲁班经匠家镜》记载,鲁班生于公元前507年。
其二,清代《石作同业先后重修公输子庙乐输碑》认为,鲁班生于公元前507年。
其三,民间出版《鲁班书》记载,鲁班生于公元前507年。
其四,梁启超认为,公输般生于公元前494年前后,卒于公元前440年前后。
其五,卢南乔、赵凯球认为,公输般生活年代在公元前510年—公元前440年前后。
其六,殷信著作中认为,公输般约出生于公元前507年,死于公元前442年以后。
这些观点均在孙诒让划定范围内,也不出上文Q3范围。对以上诸学者不同观点作简单平均:鲁班约生于公元前504年,卒于公元前441年。以上推测若为真,再以鲁班生年减去20岁即墨子生年,墨子生于公元前484年。
其他部分墨学学者对墨子生卒年推断。
其一,孙诒让:公元前468—前376年[1]。
其二,方授楚:公元前490—前403年[8]。
其三,胡适:生于公元前500—前490年之间,卒于公元前425—前416年之间[9]。
其四,钱穆:公元前479—前394年[2]。
其五,任继愈:公元前480—前420年[10]。
其六,詹剑峰:公元前468—前388年[11]。
其七,冯友兰:公元前475—前396年[12]。
其八,张岱年:公元前480—前397年[13]。
以上观点差异不大,立论均能自圆其说,但只是推测,难免有误,对这八种观点作简单平均也许距真实值最近。得出结果:墨子约生于春秋末即公元前479年,卒于战国初约公元前399年。如果以墨子生年加上20岁则鲁班生于公元前499年。
如下对班墨生年运用“古币法”作确证。
正论:鲁班约生于公元前504年,卒于公元前441年;墨子虽然比鲁班年轻,但作为与鲁班有频繁交往和深度思想碰撞同时代人,年龄差不应过大,据推断相差20岁左右。所以,墨子生年大约在公元前484年。
反论:墨子约生于公元前479年,卒于约公元前399年;鲁班虽比墨子年长,但作为与墨子有频繁交往和深度思想碰撞的同时代人,其年龄差不会太悬殊,据推断相差20岁左右。所以,鲁班生年在公元前499年。
合论:班墨年龄合乎常理的互相推测值与各自单独研究及民间文献记录所得值误差不超过5年,所以,推测“鲁班约生于公元前504年,卒于公元前441年,墨子约生于公元前479年,卒于约公元前399年”合乎逻辑。
参考文献:
[1]孙诒让.墨子间诂(下)[M].北京:中华书局,2004.
[2]钱穆.先秦诸子系年[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3]张知寒.墨子里籍新探[J].山东社会科学,1988(6).
[4]萧鲁阳.墨子里籍论略[J].江汉论坛,1998(8).
[5]胡子宗,李权兴.墨子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6]张知寒.再谈墨子里籍应在今之滕州[M]//张知寒.《墨子研究论丛》(一).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1.
[7]李权兴.公输盘:一再被误读的历史人物[M]//任守景.《墨子研究论丛》(八)(上).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
[8]方授楚.墨学源流[M].上海:中华书局,1937.
[9]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10]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11]詹剑峰.墨子及墨家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2]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13]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作者简介:杨建兵(1969-),男,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墨家伦理与生命伦理。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805(2016)01-0069-05
收稿日期:2016-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