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业机械化支撑引领农业现代化
2016-03-08王莉
王莉
以农业机械化支撑引领农业现代化
王莉
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之基础
农业机械化就是通过使用先进的机械工具去代替传统的人力与畜力的生产过程,并且还可以突破人力畜力所无法承担的农业生产规模限制,把农民从土地中、传统的生产方式中和高强度的劳作中解放出来。农业机械化不仅为“三农”发展夯实了基础,还为农业发展的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创造有利条件。现代农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农产品的“高产、优质、高效”,而完成这一目标决不单是农业农艺手段所能胜任的,只有与机械化相配套,实现农艺农机的高度融合,才会形成巨大的现实社会生产力。农业机械化作为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基础、科技载体以及重要标志,必须大力推广。把农业机械化并与其他现代化措施紧密结合,形成集成效应,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农业机械化对现代农业起助推作用
1、农业机械化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现代农业靠科技,科技到田靠农机。通过使用机械生产工具,可以有效提高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而且逐渐影响到作物品种选育、耕作制度变革、栽培模式改进的方向。目前,由于社会的持续发展,农村劳动数量以及素质结构性出现明显下滑,进而影响到作物的产量以及农民的收入。因此,必须研发良种与良法,并进行大力推广。农业机械与轻简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相匹配,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2、农业机械化促进加快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随着设施农业的不断发展,实现了农业生产可以随处进行的目标,打破了季节和空间对农业生产的限制。因此,设施农业的开展是农业现代化又一个重要标志。设施农业对农业机械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农业工厂化生产、智能化控制、机械化操作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成为广泛应用农业机械装备的重要平台。
3、农业机械化为培养新型农民搭建了重要平台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业装备的快速增长,农民的文化素质与经营能力也需要逐渐提升,达到可以熟练掌握农业机械的操作维修和相关技能。加强知识技能的培训,培养更多的农机作业、维修、经营等方面的能手,造就更多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
三、农业机械化支撑引领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
1、政策强机,努力创优农机化发展环境
在加大技术推广投入的同时,还要重点补贴作业环节,确保农民买得起、用得好、有效益;通过税费减免、信贷优惠、用地支持、投资补助、以奖代补、用油保供等措施,培育扩大农机作业市场,发展壮大农机服务组织。根据发展需要,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丰富农机化政策措施,并使政策逐渐具体化、项目化、配套化,切实增强政策的连续性、协调性和针对性,更好、更全方位、更持久地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
2、科技兴机,大力推广农机化适用技术
一是大力推广先进、成熟、实用农机化新技术,如深松整地、精量播种、秸秆还田、粮食烘干等,努力扩大覆盖面,实现效益最大化。二是围绕区域优势产业,抓好设施农业、畜牧业、养殖业、林果业等特色产业的机械化推广示范工作,通过试点示范,引导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应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集约化经营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三是以规模化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为平台,积极创建农业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并不断加快开展适应性试验和机具配套化研究的进度,促进机具、品种、栽培方式等农机农艺技术的集成和融合,探索全程机械化的合理生产模式,通过示范基地的示范效应,让农民看得见、信得过、学得会,并迅速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实际中去,使之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
3、产业富机,快速提高农机化应用水平
实践证明,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机械效能为主要目的的农机社会化、产业化服务模式,是解决当前农业小规模经营和机械化大生产矛盾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因为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所以必须积极培育新型农机化发展主体,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机产业化服务水平。政府应该加大力度,争取扶持培育一大批农机大户和拥有较强发展前途、自我发展能力强、利益联结紧密、运作规范的农机合作经营服务组织。通过提高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来促进形成专业化、社会化和产业化的组织结构。市场对农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实现农机规模化经营、市场化服务、专业化生产,不仅可以提高农业机械的装备、作业、技术、服务和安全的水平,还提升农机化整体运行效益,推动农机化科学发展。
4、服务惠机,不断完善农机化发展保障体系
如果想要提升农机化的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就必须建设完善的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一是要合理把握全社会重视农机化工作的时机,健全机构、充实力量,努力打造依法规范、综合配套、机制灵活、便捷高效、保障有力的农机化公共服务体系,拓展公共服务领域,提升公共服务水平。通过基层农机推广机构的公益性职能,理顺管理体制、强化条件手段,紧紧围绕农民生产需求,开展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千方百计满足农民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需求,解决好最后一公里、最后一道坎问题。二是要创新农机化发展工作机制。积极强化统筹功能,探索建立产学研推有机结合的农机科技创新机制,建立机艺专家协同攻关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机制。快速提升农机化公共服务能力和机构队伍活力,从而更加公开、透明、高效、便民的推进农业机械科学化的发展,也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实现。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鹿泉区农机安全监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