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龙规范栽培技术
2016-03-08王飞尹铁民
王飞尹铁民
穿山龙规范栽培技术
王飞1尹铁民2
一、概述
穿山龙,为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缠绕草质藤本植物。又名穿龙薯蓣,穿龙骨、穿地龙、狗山药、山常山、穿山骨、火藤根、黄姜、土山薯。根茎横生于地下,圆柱形,木质,多分枝,茎毛刺少。根状茎含薯蓣皂苷元是合成甾体激素药物的重要原料。性平,味苦。归肝、肺经。民间用来治腰腿疼痛、筋骨麻木、跌打损伤、咳嗽喘息等症。
二、植物特征
其根状茎横生于地下,圆柱形,分枝多,栓状皮层显著剥离。茎左旋,毛刺稀少,最长可达5米。穿龙薯蓣花雌雄异株。单叶互生,叶柄长10—20厘米;叶片掌状心形状。蒴果成熟时枯黄色,三棱形,顶端凹入,基部近圆,每棱翅状,一般长约2厘米,宽约1.5厘米;种子每室2枚,偶有1枚发育,长比宽约大2倍。盛花期6—8月,结果期8—10月。
三、生长习性
多生于半山腰、河谷两侧、半阴半阳的山地灌木丛,稀疏丛林内或林缘,喜疏松肥沃、湿润、通透性强的腐殖土,多分布在海拔100—1700米,集中在300—900米海拔范围内。穿龙薯蓣对温度适应较强,8—35℃均能正常生长发育,但以15—25℃最为适宜。耐旱,怕涝,生育中后期植株需要较多光照。
四、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
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种植为好,壤土和粘壤土也可以种植。种植地块要求对土肥水和大气环境进行评估检测,选择符合国家无公害标准的地块种植。结合整地施入适量的有机肥作基肥,每亩可施腐熟农家肥1500—2000千克,翻入土中混均。整地后的土壤一定要细碎松软,以提高出苗率。
2、做畦播种
用种子和根茎繁殖。种子繁殖要求春播育苗,至翌年春季移栽,行距45—60厘米,株距20—30厘米。根茎繁殖:一般要求起垄做畦,畦高20厘米,设40厘米排水沟,于春季萌芽前将根茎挖出,先将幼嫩部分切成4—5厘米长小段,开沟深10—15厘米,按行株距要求将根茎埋于沟中,然后覆土压实。
3、田间管理
结合整地施入适量的有机肥作基肥,每亩视地力水平高低施用腐熟农家肥1500—2000千克,翻入土中混均。整地后的土壤一定要细碎松软,以提高出苗率。
间苗与定苗:当苗高至10厘米左右,长出3—4片真叶时应疏去过密的弱苗、病苗,保留较强壮幼苗间苗。苗高15—20厘米时按株行距要求定苗。生育前期中耕除草要浅锄,中后期中耕适当深锄,结合中耕进行苗基部培土。田间应做到见草就除,保持苗床无杂草。
搭架领蔓:当苗高20厘米植株伸蔓时应搭架、领蔓,以免植株互相缠绕,产生病害,影响植株的通风透光。
生长期间每年中耕除草3—4次,第3、4年植株生长迅速,建议每亩施用1000—2000千克农家有机肥。
4、病虫害防治
立枯病以预防为主,发现病株应立即拔掉病株并烧毁,对病穴深挖换土,每10米用石灰粉5克消毒。
五、采收加工
穿山龙移栽后3年即可采收,将地下根茎全部刨出,经3—5天日晒后即可干燥,用木棒敲掉须毛后待售。
(作者单位:1.兴隆县农牧局2.保定市种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