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另类轮回故事
2016-03-08张泓
张 泓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浙江 杭州 311231)
谈《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另类轮回故事
张泓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浙江 杭州 311231)
《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众多的轮回故事。死亡意味着遗忘前生,但《阅微草堂笔记》中的轮回者往往能清晰地记得前生。纪昀如此刻画轮回故事,和他坚持有限视角的叙述方式有关,也和他坚持“寓劝戒”的创作宗旨有关。既要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轮回故事导人向善,又坚持不能虚构,纪昀只能记载另类的轮回故事。
《阅微草堂笔记》 另类 轮回
佛教中所谓的轮回是指“六道轮回”,也即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如不寻求解脱,就会永远在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等“六道”中生死相续,无有止息。纪昀对轮回之说很感兴趣,所以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了多则轮回故事。
一
死亡意味着对前生的遗忘,所以轮回者对自己的前生都是一无所知的,但纪昀笔下的轮回者往往能清晰地记得自己的前生。
《如是我闻四》中纪昀记载了袁守侗的故事,袁是纪昀年幼时的同学,后来又成为姻家,官至直隶总督。袁守侗就“自言三四岁时,尚了了记前生。五六岁时,即恍惚不甚记。”纪昀分析原因,认为是“盖嗜欲日增,则神明日减耳”。
在《滦阳消夏录四》中,纪昀还用自己朋友的亲身经历详细地介绍死亡及轮回的全过程。
孙峨山先生尝卧病高邮舟中,忽似散步到岸上,意殊爽适,俄有人导之行。恍惚忘所以,亦不问,随去至一家,门径甚华洁,渐入内室,见少妇方坐蓐,欲退避,其人背后拊一掌,已昏然无知,久而渐醒。则形已缩小,绷置锦襁中,知为转生,已无可奈何。欲有言,则觉寒气自囟门入,辄噤不能出,环视室中几榻器玩,及对联书画,皆了了。至三日,婢抱之浴,失手坠地,复昏然无知,醒则仍卧舟中。家人云气绝已三日,以四肢柔软,心膈尚温,不敢敛耳。先生急取片纸,疏所见闻,遣使由某路送至某门中,告以勿过挞婢。乃徐为家人备言。是日疾即愈,径往是家,见婢媪皆如旧识。主人老无子,相对惋叹称异而已。
在同则笔记中,纪昀又说自己的另一个朋友梦鉴溪也发生过类似事情,而且“峨山先生记往不记返,鉴溪则往返俱分明。”
在《滦阳续录三》中,纪昀又详细记载另两位轮回者对前世的清晰记忆。
恒兰台之叔父,生数岁,即自言前身为城西万寿寺僧,从未一至其地,取笔粗画其殿廊门径,庄严陈设,花树行列,往验之,一一相合。然平生不肯至此寺,不知何意,此真轮回也。
余崔庄佃户商龙之子,甫死即生于邻家,未弥月能言。元旦父母偶出,独此儿在襁褓。有同村人叩门,云贺新岁。儿识其语音,遽应曰:“是某丈耶?父母俱出,房门未锁,请入室小憩可也。”闻者骇笑,然不久夭逝。
上述都是死后投胎至婴儿的轮回故事,《姑妄听之二》中纪昀还记载了一则轮回至异性成年人的故事。《姑妄听之二》记载某长官家的一个仆妇在某夜突然去世,第二天苏醒过来后,神态姿势皆变为男子,“自言本男子,数日前死,魂至冥司,主者检算未尽,然当谪为女身,命借此妇尸复生。”又经常感叹:“读书二十年,作官三十余年,乃忍耻受奴子辱耶!”“积金徒供儿辈乐,多亦何为?”三年后又抑郁而亡。
人如何能清晰记得自己的前生?纪昀也觉得很奇怪,只能说:“惟二公暂入轮回,旋归本体,无故现此泡影,则不可以理推。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阙所疑可矣。”既然无法解释,纪昀只能“存而不论”。又推测“天下之理无穷,天下之事亦无穷,未可据其所见,执一端论之。”虽然自己没有亲身经历,但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或许存在此类奇人也未可知。
纪昀对人能记得自己的前生持莫须有的态度,但在记载人轮回至动物的过程时则显得理直气壮。
《滦阳消夏录一》记载无赖吕四,凶横无所不为,人畏如狼虎。某晚带领诸恶少强奸妇女,此后才知女子即为自己妻子,惭愧之下投河自尽。他妻子梦见吕四告诉她因自己作恶多端,轮回为蛇身,至妻再醮日,屋角有赤练蛇,垂首下视,意似眷眷。妻忆前梦,方举首问之,俄闻门外鼓乐声,蛇于屋上跳掷数回,奋然去。
在《滦阳消夏录一》中纪昀记载某老儒晚间听到群马议论,得知这些马多由圉人转生,而一更贪婪者转世为猪,另一圉人则因一妻二女并淫滥,尽盗其钱与所欢,当罪之半,得以投胎为犬。在本则故事中,纪昀认为贪财的结局会很惨,此外,他又提出一个奇怪的观点:如果不义之财被亲人挥霍,罪行可减半。
在《如是我闻二》中纪昀记载某货郎因为欠纪家多金未还,死后轮回至纪家为青骡偿债。纪昀详细描写此轮回过程:
一日午睡起,谓姚安公曰:“某货郎死已久,顷忽梦之,何也?”俄圉人报马生一青骡,咸曰:“某货郎偿夙逋也。”……圉人每戏呼某货郎,辄昂首作怒状。平生好弹三弦,唱边关调。或对之作此曲,辄耸耳以听云。
为了让人确信此次轮回事件的真实存在,纪昀还记载了自己家私塾先生的一首诗:“六道谁言事杳冥,人羊转毂迅无停。三弦弹出边关调,亲见青骡侧耳听。”
在《滦阳续录三》中纪昀记载了数件屠夫死后轮回至猪的事件,这些猪都能清晰地记得自己的前生,“后渐通猪语,时与同类相问讯,能记前身者颇多,特不能与人言耳。”
二
纪昀着意刻画另类的轮回故事,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受到传统小说中轮回故事的影响,这类轮回故事自魏晋起即不断出现,如《冥祥记》中记载向靖事迹的一则:
晋向靖,字奉仁,河内人也。在吴兴郡,丧数岁女。女始病时,弄小刀子,母夺取不与,伤母手。丧后一年,母又产一女,女年四岁,谓母曰:“前时刀子何在?”母曰:“无也。”女曰:“昔争刀子,故伤母手,云何无耶?”母甚惊怪,具以告靖,靖曰:“先刀子犹在不?”母曰:“痛念前女,故不录之。”靖曰:“可更觅数个刀子,合置一处,令女自择。”女见大喜,即取先者,曰:“此是儿许。”父母大小乃知前女审其先身。①鲁迅.鲁迅辑录古籍丛编〔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359.
故事以小刀子为线索,叙述向靖幼女能认识长女生前玩弄的小刀子,证明幼女是长女转世投胎而来,很明显,这则故事是以转世投胎说来缓解父母亲的丧子之痛,补偿父母亲对丧子的感情。纪昀在《如是我闻三》中记载了同事沈云椒亲身经历的事情,和本则故事如出一辙。少宰沈云椒的母亲陆太夫人结婚不到一年,丈夫即去世,遗腹子在三岁时也夭折。陆太夫人祈祷上天,希望“天不绝吾家”,埋葬孩子时,在他手臂上点上朱志,又祈求说:“若再生以此为验”,果然当月有邻居产下一孩子,手臂上有很明显的朱志,陆太夫人把他抚养长大,这个孩子就是沈云椒自己。纪昀在文后议论道:“少宰此事,即借转生之验,以昭苦节之感者也。儒者甚言无鬼,又乌乎知之。”纪昀记载这个故事,是为了证明轮回确实存在,人只要精诚动天,就能轮回再生。当然纪昀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表现苦节之感人。
再如《冥祥记》中记载陈秀远的一则:
宋陈秀远者,颍川人也。尝为湘州西曹,客居临湘县。少信奉三宝,年过耳顺,笃业不衰。宋元徽二年七月中,于昏夕间,闲卧未寝,叹念万品死生,流转无定,自惟己身,将从何来?一心祈念,冀通感梦。……见桥上士女,往返填衢,衣服妆束,不异世人。末有一妪,年可三十许,上着青袄,下服白布裳,行至秀远左边而立;有顷,复有一妇人,通体衣白布,为偏环髻,手持华香,当前而立。语秀远曰:“汝欲睹前身,即我是也,以此华供养佛故,故得转身作汝。”回指白妪曰:“此即复是我先身也。”言毕而去。②鲁迅.鲁迅辑录古籍丛编〔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400.
本则故事很明显是表现因果报应,只要女子笃信佛教就能得善报,轮回后能提高自己身份,成为男性。同样,纪昀在故事中劝戒官员要廉洁,否则会轮回至女身,并被身份低贱的男人侮辱。当然,纪昀的创作宗旨和王琰有所区别,纪昀是为了劝戒官员要廉洁,而王琰则是劝导妇人要信佛,但两者表现出的男尊女卑思想是一模一样的。
其次,和纪昀的创作宗旨有关。
只要把《阅微草堂笔记》和此前的轮回故事作仔细比较,会发现尽管有些故事的情节很相似,但创作宗旨有很明显的不同。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自晋讫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其书有出于文人者,有出于教徒者。文人之作,虽非如释道二家,意在自神其教,然亦非有意为小说,盖当时以为幽明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矣。”③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鲁迅全集:第9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45.“较以晋宋人书,则《阅微》又过偏于论议。盖不安于仅为小说,更欲有益人心,即与晋宋志怪精神,自然违隔;且末流加厉,易堕为报应因果之谈也。”④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鲁迅全集:第9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20.鲁迅先生的评论深刻地揭示出两者之间的区别,确为不刊之论。
如上所述的官员轮回为女性一则,纪昀的劝戒意味就非常浓厚,而在劝戒过程中,纪昀非常注意把握惩罚官员的尺度。首先,此人生前是个贪官,但贪的数额并不大,所以不用下地狱;其次,要给以处罚,处罚的方式就是降低他的身份,让他由官员变身为仆人的妻子,受尽下等人的屈辱。纪昀暗示,官员即便贪腐的数额很小,能逃过现实的处罚,但暗室亏心,神目如电,最终难以逃脱轮回的严惩,对轮回的描写成为纪昀表现因果报应的一个重要手段。
为了劝戒人心,导人向善,纪昀不断暗示大家要珍惜自己的身份,如无所顾忌,死后转生轮回为动物,就很难再有机会重新做人,因为牲畜要入轮回非常困难,在《姑妄听之二》中纪昀借一狐仙之口说道:狐换形成人后“其堕轮回亦易”。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记载的大多是人的轮回故事,而极少牲畜的轮回故事,正是他创作宗旨的体现。
再次,和纪昀的小说观密不可分。在叙述手法上,纪昀坚持有限视角的叙述方式,班固曾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①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1745.纪昀坚守这种观念,不敢越雷池一步。“稗官者,职惟采集而非创作,‘街谈巷语'自生于民间,固非一谁某之所独造也。”②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鲁迅全集:第9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19.采集不是创作,创作可以随心所欲地虚构,而采集则只能实录,既然实录别人的经历,当然只能采用有限视角的叙述方式。
纪昀曾指责《聊斋志异》说:“小说既述见闻,即属叙事,不比戏场关目,随意装点。……今燕昵之词,蝶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使出自言,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从而闻见之?”对《聊斋志异》全知视角的叙述方式嗤之以鼻。
纪昀坚持有限视角的叙述方式,认为小说必须真实,不能随意装点。但轮回是一件很个人、隐秘的事件,只有采用全知视角的叙述才能完整地表现,纪昀“竭力只写事状,而避去心思和密语。但有时又落了自设的陷阱。”③鲁迅.三闲集〔M〕//鲁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23.为了摆脱这个陷阱,纪昀只能推翻传统的观念。传统观念认为,死亡意味着遗忘前生,因为人去世后到了阴间,首先要喝孟婆汤,目的就是为了让他遗忘阳间的一切,但《阅微草堂笔记》中的轮回者往往能清晰地记得前生。纪昀以“使出自言”的方式加以叙述,为了让读者信以为真,纪昀就说或许有,强调“未可据其所见,执一端论之。”而写到人轮回至牲畜等事件时,纪昀则可理直气壮的叙述牲畜都能清晰地记得自己的前生。
一方面,要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轮回故事导人向善,另一方面,又坚持不能虚构,纪昀的创作宗旨和小说观之间的矛盾令他只能如此为之,可说是迫不得已才表现另类的轮回故事。
三
作为乾隆皇帝的宠臣,当时的文坛领袖,纪昀自然想竭力维护清政府的统治,维持社会现状,而佛教则成为他的一个重要手段,纪昀在《槐西杂志四》中明确说:“佛自西域而来,其空虚清净之义,可使驰鹜者息营求,忧愁者得排遣,其因果报应之说,亦足警戒下愚,使回心向善,于世不为无补,故其说得行于中国。”对佛教的作用加以充分肯定。在《槐西杂志三》中又说:“欧罗巴书不取释氏轮回之说,而取其天堂地狱,亦谓善恶不相抵,是绝恶人为善之路也。”认为佛教比基督教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其轮回之说,因为轮回之说能导人向善。
正因如此,纪昀才在《阅微草堂笔记》中不断叙述轮回故事,又不断强调轮回之说确实存在。他在《如是我闻三》中明确说:“盖释氏书中,诞妄者原有,其徒张皇罪福,诱人施舍,诈伪者尤多。惟轮回之说,则凿然有证,司命者每因一人一事,偶示端倪,彰人道之教。”在同卷笔记中又借某冥官之口明确说:“六道轮回,不烦遣送,皆各随平生之善恶,如水之流湿,火之就燥,气类相感,自得本途。”在《滦阳续录三》中又明确说“轮回之说,凿然有之”。
纪昀对轮回之说言之凿凿,但他毕竟不是愚夫愚妇,广博的知识与儒家的鬼神观让纪昀内心对轮回说充满了迷惑,所以在小说中时常表现出自相矛盾之处。比如纪昀有时说:“六道轮回,不烦遣送,皆各随平生之善恶,如水之流湿,火之就燥,气类相感,自得本途。”认为轮回无可避免;有时又说:“求生者如求官,惟人所命。不求生者如逃名,惟己所为。苟不求生,神不强也。”又认为轮回可以由自己决定;上述沈云椒一则也说母亲只要精诚,就能改变儿子的轮回。再如上述官员轮回为仆妇一事,在《滦阳消夏录四》中纪昀记载了类似的故事之后,议论道:“当时官为断案,从形不从魂,盖形为有据,魂则无凭。使从魂之所归,必有诡托售奸者,故防其渐焉。”表现出更理智的精神,可以认为是对他自己所述故事的否定。
“众人视各教皆真,哲人视各教皆妄,官人视各教皆有用。”①钱钟书.管锥编〔M〕.北京:三联书店,2007:31.纪昀利用轮回之说劝戒人心,导人向善,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既然今生的不幸只是前世罪孽的轮回,如果碰到不幸的人是否要予以帮助?正如西方学者所说:“博爱的观念变成了一种道德败坏(虚饰)或邪恶,因为不幸只是前生所犯罪孽的报应,而试图去帮助不幸者是在拖延这种无法逃避的赎罪。”②罗纳尔德·博南.论轮回〔J〕.第欧根尼,1991(2):71-89.由此,轮回的说法带来的只是道德冷漠,当然,这更是纪昀所无法回答的问题。
责任编辑:何 萍
The Special Reincarnation Tales inThe Notes of Yuewei Cottage
ZHANG Hong
Massive reincarnation tales were on record in The Notes of Yuewei Cottage. Death naturally means the prelviouslife falling into oblivion, while the rebirth persons in the writing can often recall their previouslife sight clearly. Depiction of reincarnation stories in this way from Jiyun related to his insisting on limited angle of view to narrate the story, and also the creation principle of expostulation implication. Using reincarnation story guides people to the good, and insist on not fiction, Jiyun can only record the special reincarnation tales.
The Notes of Yuewei Cottage;special;reincarnation
I206.2
A
1000-8705(2016)01-86-90
张泓(1968—),男,浙江浦江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从事古代小说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