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速农业现代化步伐

2016-03-07

中国经贸导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经营权社会化农户

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工作指明了方向。《方案》指出,农村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必须对适度规模经营、农地流转、经营主体建设等方面予以足够的重视。

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必须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为核心,加快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符合国情和发展阶段的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

推动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在农村耕地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民以多种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以及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托管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把握好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和规模经营的度,不片面追求超大规模经营,不搞大跃进,不搞强迫命令,不搞行政瞎指挥,使适度规模经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相适应。提升农户家庭经营能力和水平,重点发展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从事专业化集约化农业生产的规模适度的农户家庭农场,使之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适时提出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相关立法建议。

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务,创新农业产业链组织形式和利益联接机制,构建农户、合作社、企业之间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进一步创新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机制,允许政府项目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完善农民以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

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家庭经营在相当时期内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力量,要通过周到便利的社会化服务,把农户经营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充分发挥农业公益性服务机构作用,大力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健全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展政府向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购买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

培养职业农民队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制定专门规划和切实可行的政策,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扶持有技能和经营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办家庭农场、领办农民合作社,创立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健全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的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健康发展的保障。对工商资本租赁农户承包地作出明确规定,建立严格的资格审查、项目监管和定期督查机制,禁止以农业为名圈占土地从事非农建设,防止“非粮化”现象蔓延。鼓励和支持工商企业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探索建立工商资本农地租赁风险保障金制度。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农村改革涉及的利益关系更加复杂、目标更加多元、影响因素更加多样、任务也更加艰巨。紧紧抓住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个“牛鼻子”,将对加速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经营权社会化农户
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研究
农民进城落了户 土地权益受保护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农户的社会资本对农户民间借贷的影响
完善农地“三权分置”办法出台
全国42%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
出租车经营权放开 倒逼份子钱减少
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影响研究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转变的一种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