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2016-03-07朱林
朱林
摘要:近几年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化建设成果众多,但鲜见对人文素质教育的强调和融入。文章从课程的任务、教学目标、学生发展需求、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等层面,分析了在课程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有操作性的融入办法,对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学;人文素质
近几年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化建设是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成果,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化课程建设客观上提高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符合当代学生的认知特点,但也存在着“重技能、轻人文”“重技术、轻素养”的客观现实,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文,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人文素质主要指一个人的内化的文化素质和稳定的精神品格,它是人的基本修养。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类、各层此的教育之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科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促使青年学生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培育人文精神、掌握人文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发展,包括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如何正确认识、准确理解科学,解决好自身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因此,研究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是推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1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是由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任务、教学目标所决定的
根据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要求,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应用计算机学习的能力,为其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信息道德及信息安全准则,培养学生成为信息社会的合格公民。上述课程任务在反复强调能力培养的同时,又特别突出地强调了对法律和道德的遵守,要成为数字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法律和道德无疑是人文教育的范畴,合格公民必定是良好人文教育的结果。一个技术一流的信息产业工人如果没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必然就不可能成为合格的公民。
要完成上述任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大纲又对教学目标进行了细致的描述:一是使学生了解、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应用等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初步具有利用计算机解决常见问题的能力:二是使学生能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逐渐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意识;三是使学生树立知识产权意识,了解并能够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和相关法律法规,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依法进行信息技术活动。
上述教学目标是对课程任务的细节描述,是教学任务的具体化。独立思考、主动探究,严谨的科学态度、团队协作意识、树立知识产权意识等等,都属于人文素质的范畴,仅靠反复的技能训练和千篇一律的实际操作根本无法实现。因而,在课程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也就势在必行,通过人文素质教育的融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任务精神。
2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是由学生个体发展的根本需求所决定的
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服务学生的发展为职业教育的宗旨。要立足根本实现宗旨,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就是中等职业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中职学生绝大多数处于15周岁左右的年龄,普遍正是心理和生理迈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并逐渐稳定的重要阶段。不可否认,多数中职学生因为家庭教育方式、父母关系、社会环境以及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学习的习惯、方法、内驱力、成就感上存在着一定缺陷;在思维方式、心理素质、人际交往、价值判断、自我约束等方面存在不足,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常常表现出情感淡漠、自私自利、强调自我意识、注重功利性,缺乏求知的兴趣、学习没有成就感等特点。正因如此,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一是要树立系统培养、全面培养、终身教育的理念;二是思想道德、职业道德教育要加强;三是强化基础文化、体育和艺术,为学生全面成才、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上述要求是在充分考虑了中职学生的成长特点的基础上,从职业教育全局的高度强调了人文素质教育对中职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与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目标完全是背道而驰,与国家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的要求明显不符。所以,中等职业教育要为学生全面成才、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就必须积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通过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完善的人格、有效的自我约束能力、与他人和社会形成和谐关系。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文化基础课性质,是中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理所当然也必须积极融入人文素质教育,从而为中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个体需求,进而满足企业、社会对高素质的劳动者的现实需求。
3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是由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现状所决定的
毋庸讳言,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常常被看做是低层次教育、甚至是次品教育;从原有的制度设计层面看来,更是终结性教育、断头教育,选择职业教育常常是无奈之举。职业教育在教育发展理念、人才培养方案和模式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的相继出台,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遇的大好时机。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进一步突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清晰明确地界定了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明确提出,要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将职业道德、人文素养教育贯穿培养全过程。这是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再次强调了职业教育中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这样的理念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中得到了进一步明确。
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办好中等职业教育,按照系统培养、全面培养、终身教育的理念,加强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基础文化和体育、艺术课程,加强新技术教育和技能训练,为学生全面成才、持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决定”和“规划”高屋建瓴、意义深远、内涵丰富,要完成“决定”和“规划”明确的历史重任,改革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和方法必不可少。从加强人文素养教育的角度出发,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之中正是顺应职业教育发展,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内涵,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必由之路和切实之举。只有积极的从职业教育的现实操作层面改革创新职业教育的体系和内涵,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理念相对落后、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人才培养针对性不强等诸多问题,真正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4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方法
4.1立足课堂组织教学,见微知著,通过规范学生课堂行为融入人文教育
课堂组织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抓住课堂上45分钟规范学生行为,有利于人文素质教育的落实。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环境不同于其他公共基础课程,它全部是在计算机机房完成。要从学生的课堂行为入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正确行为和学习习惯,通过行为习惯的逐渐内化,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准则。比如:通过课堂拒绝手机、在指定位置就座、强调保持良好秩序,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组织和纪律意识;通过课堂拒绝零食、安排环境卫生值日表、制定公约,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课堂拒绝暴力、爱护计算机桌椅等公共设备培养学生良好的公共道德意识。一言以蔽之,课堂无小节,处处有人文。
4.2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精心选择设计有人文精神的项目,创设情境融入人文教育
项目化教学的核心是项目(学习单元)内容的选择。一般而言,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课程应该包含着大于或等于3的若干学习单元即学习情境。每一个学习情境都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工作过程,各个学习情境间具有平行、递进、包容的逻辑关系。因此,要将人文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就必须精心设计项目的内容。以文秘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课程设计为例。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了解计算机硬件并组装是本课程的重要基础内容。因此,项目1的主要教学内容应该是计算机组装与维护,针对这一要求,我们可以将学习情境设计成“为一个当代英雄人物组装一台台式计算机”入手。英雄人物完全可从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中选取,本着勤俭节约、够用的原则,对组装的台式计算机的费用也应提出明确的要求。项目2,针对“word的使用技巧”的教学内容,我们可以设计“制作一份电子报纸”以宣传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上述情景设计,通过学生对感动中国人物的了解,可直接将无私、奉献、勇敢、牺牲、责任、担当等正能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接受到高尚和纯粹,真正让人文教育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4.3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素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社会文化日趋多元,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才能真正实现人文教育的要求。教师是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人群之一,对学生的影响最为直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一个自我要求高、人文素养好的老师一定是学生成长的楷模,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有着正面的积极作用。反之,则是害人不浅、误人子弟。所以,教师要牢牢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高度重视人文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深远影响,常抓不懈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作为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课程教师,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当今社会的信息泛滥、阅读碎片化、社会浮躁情绪弥漫等现实特征,要坚持内在与外在统一的原则,既要注意外在的仪表,又要强化内在素质,通过广泛地阅读和学习,不断积淀下深厚的人文知识,为培育自身的人文态度和人文精神打下扎实的基础。只有如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