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通信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工学交替探究
2016-03-07孙博玉孙鹏娇
孙博玉 孙鹏娇
摘要:现阶段,对于通信类高职人才的培养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通信类行业本身技术更新较快,技术要求较高。因此,对于通信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进行改革。现代学徒制最早源于德国,它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并且对于人才的培养起这积极的作用。文章通过通信类专业学生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工学交替实践写下一点心得体会。
关键词:职业教育;工学交替;人才培养
随着今天科技的飞速进步,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讲解为中心,并且通过一些实验和实践的人才培养已经逐渐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学校引入了现代学徒制,主要有几个方面:学习与工作的交替周期、教学与实践内容的选择和融合、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教学计划与课程的制定、教学管理与运行机制、校企师资配比和招生与招工一体化运行方案。下面对其中学习与工作的交替周期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1工学交替的作用和意义
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课堂上讲解大量的理论基础知识,作为一名有5年教龄的教师,笔者发现对于大量的理论性知识讲解要想让学生深刻的理解是很难做到的,即使一部分学生通过实验做到,但是随着继续的讲解,不懂得问题会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放弃了本学科的学习。在2015年5月份,笔者对通信类学生毕业工作单位做了一个简单调查,发现普遍学生反映好多知识都是来公司后才开始学,并且通过不断的操作进行强化,这样的效率才是非常高的。而工学交替正是这样,它把课堂教学和学生上岗实习交替结合,并不是简单的把两者相加。每当一部分课程结束,都会进行相应的上岗实践,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更加深刻的掌握和理解,所以说学徒制下的工学交替是非常关键的。并且,它还有如下优势。
(1)节约了学校的实验室建设资金。实习企业的设备先进,学生通过工作实践可以直接学习的最前沿的技术,也使学校不用花费大量的资金去购买相关设备,极大的节约了办学成本。
(2)加强了“双师型”教师的组织模式。企业的兼职教师一般都是高级技术性人才,好多在校教师并不具备大量实际工作经验,通过校企合作,不仅仅培养的学生,也使专业教师获得了大量的宝贵经验。
(3)对学生工作能力目标的培养。只有通过企业的实际工作,学生才会理解现实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安全意识和职业素养。并且学生毕业后,马上就可以投入工作,并不需要进行相关培训。
2工学交替模式存在问题
(1)校企合作的选择。企业必须提供专业化岗位,对实习学生给予重视,选取相关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培训并上岗,要有配套的设备,可以使学生更加有效的掌握所学内容。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去约束和较强安全意识,整体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企业的选取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做到毕业上岗。
(2)新的教学计划的制定。由于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学生会有一大部分时间是在企业学习,在三年的学习时间里,如何安排理论学习和上岗实践就成为了重中之重。在保证3年学制的前提下,适当减少学生寒暑假时间,对教学安排进行细化,每一个环节时间定制在一个月或者一周之内,完成相关内容后在继续下一个步骤。
(3)校本教材的制定。既然采用了新的模式,那么教材就要满足工学交替的实际状况,教材的制定要和学生实践和理论学习有效的结合。由于目前还没有相关教材,只能通过企业不断的完善相关教材,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4)学校教师的培养。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必然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理论讲解,还要有实际工作经验,做到拿起粉笔可以讲课,放下粉笔可以干活的真正的“双师型”人才,这就需要学校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并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
3工学交替的构建
工学交替不仅仅是简单的实践工作和理论学习相加那么简单,通过和企业的紧密合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一,把课程分为2个模块,基础部分和专业部分。第一阶段,对学生进行简单的理论介绍,不要求有多深入,够用就行,使学生脑子里面有一个大致的概况,本阶段时间控制在一个学期以内。第二阶段,专业化学习阶段,这就需要工学交替,通过企业,制定专业化岗位,配套相关设备,把每一个部分的知识点设置成单元,每个单元会有相应的考核机制,通过考核后,才会有分数,逐一完成,由浅到难。
第二,在教学上要实现工学交替,一部分时间在学校进行理论学习,一部分时间到企业上岗实践操作,如何要做到交替进行?在课程设计的基础上,对所有专业内容模块化,每个模块都要做到理论学习和上岗操作,并且理论内容要依托于岗位,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现“学习+上岗+考核”过程。并建立统一的考核模式。
第三,在教学组织上,每个班级人数大约在40人左右,对于实践工作不可能做到整个一个班同一个岗位。例如,对通信设备的维护,通常设备间的空间非常有限,布满了很多线,同时进入最多也就4个人,无法做到几十人轮流实践。这就需要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教学组织,根据不同岗位,制定岗位人数和分组。当某一组按成完成工作内容,就要和其他岗位互换,再次实践。
第四,在学生管理上有2个方面,教学评价和岗位管理。在教学评价上,除了部分理论成绩,主要是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学校聘任企业高级技术人才对学生进行上岗操作,企业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打出相应分数,最后,统一到总成绩。岗位管理,在学生上岗操作期间,要完全按照企业制定的管理模式,符合员工管理制度,包括基本的安全管理、考勤和实习表现等。
4工学交替探究
4.1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是新型教育体制
不同于传统教育机制,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有效的把理论和实践交替,实现工学结合,开展了教育历史上新的篇章,是符合中国特色的教育模式,为社会和企业培养综合性人才。将来,也许会成为职业院校最基本的教育制度。
4.2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是新型教育模式
传统的教育模式对于人才的培养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课堂教育考核,虽然很多人顺利通过考核,但是对于工作能力的培养几乎没有,很多企业反映学校所学内容不足,需要企业二次培训才能上岗。还有部分同学觉得所学内容根本没用,不知道工作后哪些能用到,哪些用不上,结果有时是不尽人意的。工学交替可以把学校和企业进行“零距离”合作,培养人才,工学交替和结合,以实践为主,并建立健全的考核制度。
4.3现代学体制工学交替的探索
为了更好的提高中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政府部门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了现代学徒制,强调学校和企业的紧密合作。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培养结构、考核方案和管理模式等,学校和企业要积极的发现和探索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为现代学徒制更好的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5结语
学徒制下的工学交替完美的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就业为导向,达到学生毕业就可工作的要求,这种新的教学机制颠覆了传统,更有效的培养出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人才,一种新的育人模式正在开启。它实现了学校和企业的双赢,是未来职业教育的主要发展方针,对人才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是符合现阶段中国国情的教育方式,而且必将成为中国教育的发展趋势,虽然才刚刚起步,面临着很多困难,我们坚信,随着不断的深入,中国的职业教育一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