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特罗在中国:看那个胖子!
2016-03-07
2016年1月2日,由中国文化部和哥伦比亚驻中国大使馆联合主办的《博特罗在中国——费尔南多?博特罗作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落幕,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健在艺术家之一,这是哥伦比亚艺术大师费尔南多?博特罗首次在中国大陆举办艺术展。
此展近百件绘画作品几乎囊括了大师毕生的重要杰作,从开展到落幕的一个半月里,中国观众奔走相告,争相前往,朋友圈更是被博特罗刷屏。约看博特罗的暗号是:“走么?去看那个胖子!”其实博特罗本人并不胖,那么因为他画的人物大部分是胖子么?“听说他是世界上最会画胖子的艺术家!”没看展览前,可以这么说,看过了展览之后,对博特罗的“胖子风”会有全新的认识。
本次展览精选博特罗极具代表性的96件作品,是大师历经50年并仍延续至今的艺术生涯中最钟情的油画和素描。展览分为六个部分:拉美生活、静物系列、斗牛系列、马戏系列、经典再现、素描作品,比较清晰地展现出艺术家在不同时期的重要主题和艺术历程。篇幅所限,我们无法一一介绍,仅选择对观者个人来说印象比较深刻的来谈。
诙谐而生动的胖
就像伦勃朗的光线,波提切利的线条,凡高的色彩一样,每个艺术家都有自己的侧重和擅长。博特罗则通过艺术变形和夸大,用体积感来完成自己的风格化造型。
尽管创作的主题各异但画面中圆鼓鼓的、甚至臃肿的造型始终贯穿其中。作品中无论男女,都肥硕无比,丰臀厚体,线条圆润,色彩艳丽,并且在极其夸张人物形体的同时,博特罗还有意将手足五官的比例缩小,使画面看上去更加诙谐滑稽。博特罗说:“没有什么比画一个美丽的女人更肤浅的事情了。艺术中最美丽的肖像常常是丑女人;如果你画了碧姬?芭铎,那可是个大灾难。画日落,你要远离日落;如果你真画了日落,那可有大麻烦了。”
花花草草都胖!
之前也有人问博特罗,为什么要选择胖子作为他作品的主要形象时,他回答说:“我画的不是胖子,而是想通过现实题材来表达一种体积带来的美感和塑性。艺术是变形和夸大的,跟胖子没有关系。不只是人,我画的动物、水果、乐器也都是胀鼓鼓的。”
好吧,既然艺术家被误解得不得不自己站出来解释了,那我们就让他的作品来证明一番吧。
斗牛系列——内心的隐秘世界
要了解一个人,必要先了解他的童年。博特罗出生于哥伦比亚第二大城市麦德林,那里曾是绑架、贩毒、谋杀等非法暴力活动的代名词。博特罗4岁丧父,为摆脱贫困而进入斗牛学校,立志成为一名斗牛士,但博特罗很快发现,绘画更能反映人类强烈的抗争精神。在亲友的资助下,博特罗转而进入麦德林画院潜心习画。
很快,天分过人的博特罗在16岁便首开个展,19岁开始卖画。1957年,博特罗在华盛顿举办个展,一炮而红,展览第一天所有作品被订购一空,从此声名鹊起。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博特罗开始以斗牛为题材的创作,因为少年时期的梦想,也因为在斗牛中找到艺术表达的传统。博特罗说:“斗牛本身充满了戏剧和奇迹。在它背后也有一个伟大的创作传统,戈雅、毕加索、马奈等都有斗牛题材的画作。斗牛也值得我对它的热爱,它也赋予了我创作出自己版本作品的可能性。”
拉美生活系列——
博特罗为什么会成为博特罗
博特罗的大体积画风在西方世界受到了长久不衰的追捧与认可,如果认为博特罗只是用了某种技巧使得自己的画风形成特定风格,那就太简单了。就像一个人永远无法提着自己的头发让自己离开地面一样,博特罗是哥伦比亚艺术家,他对生活与生长的这片土地的热爱与了解,是任何西方艺术家不能比拟的。“正是因为我的思想和行为都非常拉丁美洲,而且很明显我对我们自己的东西也很感兴趣,所以我作品的主题当然都是关于拉丁美洲的。在我的一生中,我对前哥伦比亚风格艺术有着强烈的热情,你们可以感受到我对秘鲁、哥伦比亚、墨西哥等艺术的浓厚兴趣,所有这些赋予了我不同于西方艺术家的灵魂。欧洲艺术家无法做我做的事,同样,我也无法完成欧洲艺术家能完成的事,因为在你身上已经烙下了你在自己国家生活过的那些岁月的痕迹。”
这一段话,对任何一个想要形成自己风格的艺术家来说,都是字字珠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