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爱”作文素材积累与解读

2016-03-07张坤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崔永元杨澜毕加索

张坤

父亲是我们最亲爱的人之一。俗话说,母爱如水,父爱如山。当母亲含辛茹苦地照顾我们时,父亲也在努力地扮演着上帝赋予他的温柔角色。多少年来,人们在歌颂和赞美母亲的同时,并没有忘记父亲的伟大。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世界各地“模范父亲”的故事。这些好老爸有的默默无闻,但培养出了扬名天下的人才;有的则自己就是世界名人,但在教育孩子方面颇有一套。不管这些故事是令人感动或给人以启发,它们都真实地再现了父亲对孩子深沉的关爱,显示了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巨大影响力!

杨澜爸爸的“不帮忙”

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回忆20年前,她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当时国家刚开始不包分配,她跑了多家单位也没找到很满意的工作,于是找父亲“撒气”:“你为什么不能给你那些学生打个电话,找点关系?”当时父亲连续问了她3个问题:你是不是大学毕业了?你是不是接受到很好的教育了?你是不是成年了?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父亲语重心长地说了一句:“父母责任已尽到了,剩下的靠你自己。”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杨澜之所以有今天,也多亏了杨澜爸爸当初不帮忙。就因为爸爸不帮忙,杨澜只好自己硬着头皮出去闯,她也确实曾连连碰壁,吃闭门羹,可是,天道酬勤:功在不舍,最后她还是凭实力,凭拼搏,凭付出,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创造出了令同龄人仰慕不已的惊人业绩。

退一步说,假如当初杨爸爸爱女心切,想方设法找关系、托门子,给杨澜安排了一个舒适的工作,杨澜也就在班上过起了安逸的日子,然后嫁夫生子,朝九晚五按部就班,她还会有今天的成就和辉煌吗?

解读:

父母对孩子什么是真正的爱呢?我们现在退一步说,假如当初杨爸爸爱女心切,想方设法找关系、托门子,给杨澜安排了一个舒适的工作,杨澜也就在班上过起了安逸的日子,然后嫁夫生子,朝九晚五按部就班,她还会有今天的成就和辉煌吗?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和宝贝孙子一起游戏时,让孙子爬到他的拐杖上,然后一松手,孙子摔了一跤,他意味深长地对孙子说:看,就是最疼你的爷爷也靠不住,将来要靠你们自己闯。这都是在反复阐述一个道理:爱孩子,就要帮他们早日自立;爱孩子,就要逼他们出去闯:爱孩子,就要为他们计之长远。

适用文题:

真正的爱、不帮忙的哲学、独立、闯劲……

对崔永元最具

有影响力的是他父亲

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崔永元,最近出了一本《不过如此》的书,出版后仅一个月竟销了70万册,使崔永元再度成为新闻焦点。在崔永元一生中对他最具有影响力的是他父母的爱。他把这爱打了一个精彩的比喻,他说:父爱就像日出那样光明磊落,真挚深情;母爱就像月亮那样温柔无私,慈爱无边。

读小学时,崔永元有一次排练的是群舞《地道战》,由于表演难度过大,崔永元最终落选了。崔永元很难过,回家后一直闷闷不乐。当他的父亲知道情况后,拍着崔永元的肩膀笑着安慰他:小小挫折算什么呢?并鼓励他说今后有的是机会。最后经过努力,崔永元出演了压轴节目的主角,在歌舞剧《野营路上》中扮演部队指导员。

小时候,他们家曾经养了一只大花猫。一天早上,发现大花猫守着两条大黄花鱼自鸣得意。崔永元就把这事告诉了父亲。全家人顺着脚印一查,知道黄花鱼是大花猫从屋后墙外的国营菜市场叼来的。崔永元的父亲二话不说,就带着黄花鱼和崔永元直奔菜市场,说明情况后,把黄花鱼的钱付给了营业员。

解读:

父母的言行影响着崔永元;父母的榜样,养成了崔永元善待他人、坦诚处世的好品质。这是他主持“实话实说”节目成功的根源之一。

适用文题:

榜样的力量、成功的背后、挫折、诚实……

达·芬奇的父亲:

充分发展孩子的兴趣

著名画家达·芬奇的父亲彼特罗是一位令人称道的好父亲,他培养孩子的信条就是:给孩子最大的自由,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

6岁那年,达·芬奇上学了,在学校里学了很多知识,但对绘画最感兴趣。一天,他上课不专心听讲,还给老师画了一幅速写。回家后,达·芬奇把速写给父亲看,父亲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夸奖他画得很好,决定培养他在这方面的才华。

正是因为父亲如此开明,达·芬奇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爱的绘画中,甚至敢专门画画恐吓老爸。一次,他花了一个月时间,在盾牌上画了一个两眼冒火、鼻孔生烟,看起来十分可怕的女妖头。为了把父亲吓一跳,他还关紧窗户,只让一缕光线照到女妖头的脸上。后来,父亲一进家就被盾牌上的画吓坏了,可是等达·芬奇哈哈大笑地解释完,他竟然也没有责备儿子。

16岁那年,父亲把达·芬奇带到画家维罗奇奥那里学画画。在维罗奇奥的指导下,达·芬奇刻苦学习,掌握了很多绘画技巧,终于成为一代大画家。

●解读:

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也向我们诠释了伟大的父爱。古罗马教育家普鲁塔克说过:“孩子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的确,孩子是鲜活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孩子的生长节奏不是老师、家长所能完全预料的,他们的发展状况不是家长能够设想的,因此教育应追随孩子的发展。让我们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孩子,让孩子在自由、民主的空间里张扬个性;让我们带着教育的智慧,在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给予适当帮助,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适用文题:

引路人、兴趣、孩子的选择、放手……

毕加索父亲赏识孩子

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1881-1973),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他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有很大的影响。他对二十世纪的艺术史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人们称他为“人类艺术史上罕见的天才”。

毕加索从小就很有艺术天赋,他会做惟妙惟肖的剪纸,还创作了许多惊人的绘画作品。左邻右舍都称叹不已,称毕加索为天才。然而,这个“天才”却不是一个优秀的学生,上课对于他来讲简直就是折磨,听课时他不是漫无边际地幻想,就是看着窗外的大树和鸟儿。而且他似乎永远都学不会枯燥无味的算术。他无奈地对父亲说:“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一等于几,我脑子里根本就没去想。不是我不努力,我拼命想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可就是办不到。”而且他为此成了同学们捉弄的对象,他们喜欢跑到毕加索的课桌前,逗他玩:“毕加索,二加一等于几?”然后看着毕加索呆呆的样子哈哈大笑。就连老师也认为这孩子智力低下,根本没法教,他经常在毕加索父母面前,绘声绘色地描绘毕加索的“痴呆”症状,毕加索的母亲听了又羞又恼,觉得无脸见人。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毕加索是一个傻瓜。

面对风言风语的议论和嘲笑,毕加索的父亲仍然坚定不移地相信:儿子虽然读书不行,但是绘画是极有天赋的。他对孩子有真正的理解和赏识。他对儿子说:“不会算术并不代表你一无是处,你依然是个绘画天才。”小毕加索看着父亲坚毅的面孔,找回了一些自信。果然,毕加索总是似乎毫不费力就能绘出才华横溢的图画,也渐渐忘记了自己功课方面的“无能”。有了父亲的支持,毕加索每天都沉浸在想像的天地里,虽然功课不好,但他却在绘画的天地里找到了快乐。

解读:

赏识孩子是也是对孩子的一种爱。赏识自己的孩子,不是容忍孩子一错再错的缺点,也不是盲目地溺爱,如果孩子有着几乎与生俱来的弱点,而我们又一味不顾实际情况,恨铁不成钢,以恶言恶语、冷嘲热讽对待孩子,这会给孩子心灵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因为全世界都可以嘲笑讥讽他,都可以遗弃他,而作为父母的你却不能,只有你能给他信心和勇气,让他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发挥自己的优点,积极健康地对待自己、对待人生。毕加索的父亲在关键时刻拯救了孩子,我们做父母的也应该尽可能地扬孩子所长,避孩子所短,使孩子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即使他没有毕加索那样的天赋,也至少给他一个没有阴霾、充满阳光的心灵。

适用文题:

赏识教育、特别的爱、依靠、成功的动力……

盖达尔当众将女儿赶出会场

有一天,苏联儿童文学家盖达尔带着5岁的小女儿珍妮到少先队的夏令营营地去,为少年朋友们讲自己的童话故事《一块烫石头》。

正当孩子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盖达尔讲故事的时候,小珍妮却旁若无人地在礼堂里走来走去,有时还使劲地跺跺脚,发出恼人的声响,想要引起别人的注意。从她那洋洋得意的神情中,似乎可以看出她心里在这样想:“我多么了不起,因为我是盖达尔的女儿!你们一个个都在听我的爸爸讲故事呢!”

盖达尔看到了自己女儿的所作所为。停止了讲故事,提高了嗓门厉声地对大家说:“请你们把这个不懂礼貌、不守秩序的小家伙撵出去!她妨碍了大伙安静地听故事。”小珍妮没有料到爸爸会如此“绝情”,连哭带喊地撒着野,但是谁都不同情她,她硬是被工作人员拖出了会场,一个人在一间小屋里向隅而泣。

故事会结束了,孩子们对盖达尔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感谢盖达尔给他们讲的动人的故事,更感谢盖达尔以自己的身教给他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就在盖达尔即将离开会场时,两个少年向他怀里塞了一本精致的笔记本,在本子的扉页上写道:“赠给公正无私的阿尔卡蒂·盖达尔伯伯。”

解读:

盖达尔当众将女儿赶出会场看似不进人情,但却给女儿上了生动的一课。5岁的小珍妮想藉助父亲的声望在大伙面前出风头,以示自己是名人的女儿,这种莫名的优越感如若不加以遏止,会使孩子成为不知天高地厚,甚至仗势欺人的人。盖达尔对女儿的这一杀手锏将她自持不凡的骄气和优越感一扫而尽,这比要求女儿自强自立的说教要强得多。

适用文题:

教育的智慧、爱的哲学、我看人情、身教与言教……

父亲的五个角色

冯辉丽

蓦地,想起了父亲。我试图给父亲定位一个角色,可当提笔写到“父亲”二字的时候,第一次感到词穷,就像一颗星揣测苍穹,一朵花描摹春天一样,任何一种角色的呈现,都只是局限于生活的某个片断。

1

父亲在县城上班,每个周末才能回家。因为见的少,对父亲,总感觉是敬畏多于亲近。

弟弟出生后,母亲让我自己独睡。

冬天的夜里,暖瓶冷下来后,彻骨的凉。灯灭下来,四周黑皴皴的一片,令我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有时做噩梦,从无边的害怕中醒过来,自然会哭闹一番。父亲得知后,将一周一次的回家时间,改为一天一次。将近一百里的路,父亲总是顶着夜色回来,再顶着黎明走。小的时候,不懂得体谅父亲。每看见他一身风雪进门,心里就涨满欢喜。晚上,睡在父亲宽厚的怀里,有一种说不出的踏实。睡意朦胧中,不自觉地将父亲喊做母亲,每次都能听到他温柔的应声:“妈在这呢,睡吧!。”

我在父亲的应声里,安静而塌实地入睡,睡过整个夜晚。

那时候,父亲的角色,是母亲。

2

相对于弟弟,父亲似乎更偏爱我一些。

他常常会偷偷在我的书包里放上一些饼干,或者一个橘子,他也会绕道过来接我,他还买了一些我喜欢的风铃,毛茸玩具放在我屋里,等我发现,惊喜得叫出声来时,他在一边得意而满足地笑。

稍微大了一些,渐渐对这些无微不至的照顾,心生排斥,开始有意无意地疏远父亲。

和父亲闹得最凶的一次,是因为一个男同学。高二那年,老师误会我在谈恋爱,并打电话告诉了父亲。许是被老师找去谈女儿早恋的问题让他觉得难堪,也可能是因为我的行为让他太伤心失望,父亲回来,铁青着脸,不容我辩解一句,就打了我一巴掌。这是父亲第一次打我,也是唯一的一次。

我的心中,充满了愤懑和委屈。我学会了沉默,沉默到我整整一个月不喊他一声“爸”,然后在某一天,他恍然,以严厉的口吻,责问我,你为什么不说话?

我只是背转了身,不发一言。

那时候,父亲的角色,是敌人。

3

毕业后,父亲希望我能留下来工作,心高气傲的我却执意要离开,到北京去发展。

临行前的晚上,父亲帮我整理要带的东西,牙膏,牙刷,水杯,一样一样塞进行李箱,又一遍一遍拿出来,检查看看有没有遗漏的东西。最后,又放进一张地图,嘱咐我,北京城人多车杂,不知道的地方,别乱搭车,看地图。

从我去北京开始,父亲就开始关注北京。电视上,只要是与北京有关的消息,他都会一字不拉听完,然后,在电话里,提醒我应该注意的事项,叮嘱我:“丫头,一个人在外,不习惯不顺心时就打个电话。”我是很自私的人,只有在委屈的时候才会电话给他,而在快乐的时候,我从不会想到一起与他分享。

远离的日子,父亲温和有力的话语,是我唯一的安慰。纵使满眼陌生,纵使疲惫不堪,我仍能感觉到,有一双手依然坚定地扶持着我,那双手,是父亲的。

那时候,父亲的角色,是朋友。

4

我恋爱了。

打电话告诉他。没几日,他匆匆赶来,一定要见见我的男朋友。我怨他有些兴师动众,可父亲不肯走。没办法,只好安排父亲和他见面。之后,父亲对我说:丫头,你眼力不错,他是个能让你终身依靠的人。我笑他迂腐,和他撒娇说:是不是急着把我嫁出去了?他摸了摸我长长的头发,说,哪有女儿一辈子在父母身边的。

婚礼上,父亲把手中的我,交到爱人的手中。此时的父亲,一脸欣慰的笑,眼里,却有了点点的泪光。

女儿出生后,爱人到外地出差,父亲直接歇了年休假,过来帮我带孩子。面对我的愧疚,父亲笑笑说,旅游哪有孩子重要,再说,我喜欢带孩子。

父亲在的那些日子,床上的被子晒过了,饭桌上有刚烧好的饭菜,冰箱里塞满了我喜欢吃的水果。一个粗线条的男人,一个被母亲伺候了半辈子的男人,为了自己的女儿,心甘情愿地,做着这些最细微而又最平常的事。

那时候,父亲的角色,是保姆。

5

一向身体很好的父亲病了。

接到母亲电话赶到的时候,父亲已经被送进了重症监护室。看着浑身上下插满管子,双目禁闭的父亲,我第一次发现父亲老了。手术做完后,我安顿父亲睡下。不知不觉,我竟然睡着了。醒来时,发现父亲的毛巾被在我身上,他躺在床上,侧着脸看我。见我醒了,父亲摸摸我的手说,丫头,让你受累了。

我赶紧闭上眼,怕父亲看到我的泪。父亲一定是疼得不能入睡的,可是,他不说。我把晾好的饭,一勺一勺喂给父亲,像小的时候,他喂我吃饭一样。生命和爱,就是这样轮回着。

这时候,父亲的角色,是孩子。

父亲的角色,还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但我知道,无论角色如何改变,不变的,永远是融于其中的真情。这真情,是一本厚厚的书,扉页上,刻印着两个大大的字——珍惜。

父亲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之一。一个父亲高度的责任感就是一个家庭稳定繁荣的基础。一个好父亲不一定很有钱,很有钱的父亲不一定就是好父亲。父亲,不只是父,还有亲,这就说明这不是一个冷冰冰的概念,感情比血缘显得更为重要。父亲不只是一个父亲,他还担负着一个家庭的重任,一个伟大的男人,一个亲情的延续者,一个指引我们走向成功的人……

本文以时间为顺序向我们诠释了父亲在我们一生中扮演的不同的角色:母亲、敌人、朋友、保姆、孩子,虽说全文没有华丽的形容词和修饰语,但流倘在字里行间的那父女深情以父亲对“我”点点滴滴的爱和关心,却在我脑海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久久挥之不去。古今中外描写父亲的文章可谓是灿若群星,但这篇文章却以独特的风格和浓浓的亲情而别具一格、卓然不群。他以促膝闲谈般的情致慢慢引导你进入作者所描写的父亲的形象中,读了让人的人性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升华,并有一股暖流在心中徜徉。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天然去雕饰,浓情出淡语”的艺术魅力吧!

这篇文章时间跨度很大,从“我”是孩子的孩提时代,到“我”也有了孩子的成年时代,从父亲的身强力壮时代到父亲身染重病的时候;内容也很琐杂,大多写的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但我们读来却不感到支离破碎,相反却感到文章中心很突出,读来有一种感人至深的力量。这里的原因就在于作者在叙事的时候,并不是随意而叙,率性而为,而是在其中贯穿了一个“情”字。无论小时候父亲对“我”的关心和照顾,甚至不胜怒时打“我”的我一巴掌,;还是父亲重病时“我”的急急忙忙的看望和一勺一勺的给父亲喂饭,这里都是出于人间的大爱,出于人间的真情,作者处处围绕这个“情”字来选材,来抒情,因此时间虽长,事情虽小,但主题却很集中,中心也较突出。

相信每个人读了这篇文章之后,都不会忘记文中父亲的形象,也都会由此及彼,对自己的父亲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情。原因就是文中采用了多种手法突出了父亲,塑造了一个高大父亲的形象。比如语言“妈在这呢,睡吧!”、动作“父亲帮我整理要带的东西,牙膏,牙刷,水杯,一样一样塞进行李箱,又一遍一遍拿出来,检查看看有没有遗漏的东西”、神态“一脸欣慰的笑,眼里,却有了点点的泪光”等,这些描写具体形象的刻画了父亲的形象,使得父亲真实、可感,使得父亲天真、可爱。

我爱你,我的孩子

大 平

孩子你梦到什么?今天你太累了,今夜你又发了洪水,害的我在子夜时分仍然斗志昂扬,我时而看你在抿嘴微笑,时而看你挥动起你的小手,要不是看到你睡的实在是可爱,我真想教训你一顿,儿子啊,我爱你!

记得7年前春天里的一个下午,你让我这个大孩子做了父亲。那一天,你让我充满了期待和焦虑,你出生的时候,竟然没有发出那响亮的啼哭,你当时就是叹了口气。你的妈妈是个胆子很小的人,她平日里夜晚是不敢出门的,可是那一天为了你,她勇敢的跟刘胡兰一样,她固执的认为她自己就可以带你到这个世界,断然拒绝医生已经伸出的手术刀。孩子啊,看到你的时候,我紧张的不知道应该为你做点什么,可是我知道,自从看到你的那一刻起,我知道我没法子不去想你。此后的7天,因为你没有哭着来,你的头上插满了针管子,我当时恨不能把那些管子插到自己的头上去。说实话,当时我偷着哭了好多次……儿子啊,我爱你!

我们一起生长着,我的头发虽然没有白,可是比以前稀疏了,脸上虽然还没有老人斑,但是笑的时候,眼角的皮肤足可以夹死一个苍蝇了。你也在长啊,我看到你在我怀里打着哈欠、伸着懒腰、流着口水;我看到你跟个没有根的草一样,翘着脚尖左右摆动着奔跑着、呼喊着、喜悦着;我看到你在哭喊里申诉着你的道理、控诉着我的罪恶、期盼着你的无理;我看到你背着小书包,回头跟我说再见时的,顾作镇定、无可奈何、归心似箭……孩子你知道吗?那一刻我真想让你回到我的身边,可是你总要学会自己去飞翔,寻觅你的快乐、你的幸福、你的梦想……我虽然是一米八零,不算矮小,可是我不能总做你的灯塔,我会真的老去,老到没有教训你的力气,没有了看你远航的精神……但是我相信你是最优秀的孩子、最勇敢的孩子、最可爱的孩子,儿子啊,我爱你!

孩子啊,你此刻睡的更沉了。你知道我此刻在想着谁?我在想我的爸爸妈妈,因为他们也在象我想你一样,想着我……

我们平常听了父母太多的唠叨和教训,我们可能对父母的这一做法有点厌烦了,可是,你倾听过父母的心声吗?你知道父母心中是如何想的吗?当你看到这篇文章的时候,你还会对父母的唠叨不满吗?其实,你可知道,这唠叨中深埋着父母对你多少深沉的爱啊!

文章从一个年轻父亲的独特视角来表达人类的这种高尚的无私的爱。当由于孩子夜里又发了洪水,尿了一床时,害的作者在子夜时分仍然斗志昂扬,但当看到孩子抿嘴微笑时,作者心中的那一份不快已烟消云散了,代之以的是“儿子,我爱你”。文章第二段、第三段主要从孩子的慢慢成长中,一个父亲对儿子爱的细节,爱的心理,读来真实感人,催人泪下。

文章最后一段,把自己对孩子的爱,联想到作者父母对作者的爱,其实,人类就是被这种种爱所包围着,就因为有了这种爱,才有了美丽的人生,才有了美好的社会,才让我们对世界欲罢不能,产生无限的向往和回忆。

猜你喜欢

崔永元杨澜毕加索
毕加索的厨娘
毕加索:像孩子那样画画
看不懂没关系
崔永元的金钱观
耳才
养一条鱼需要多少水
杨澜:形象永远走在能力前面
远离诱惑
真实也是竞争力
“一夜成名”毕加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