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 开往春天的地铁

2016-03-07石头

北京青年周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京港对话框号线

石头

1969年,北京地铁开通。北京成为国内最早开通地铁线路的城市。那个时候,坐地铁留给大家的印象一个是感觉灯光比较暗,再有是没有除了交通需求之外的服务是可以在地铁里完成的。但是随着年代的发展,今天北京的地铁文化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15年年底,京港地铁所运营管理的北京地铁14号线中段开通,该条地铁线路与东段贯通,从北京南站,经十里河、大望路、望京等核心城区,直至善各庄站。为了给乘客提供不同的出行体验,在开线之际,京港地铁用鲜明、欢快的色彩借助卡通人物的形象,在北京南站、十里河站以及大望路站设立了“Go 十四,够不同”的主题宣传活动,借助主题海报中卡通人物的OK手势,倡导大众用不一样的视角,发现身边不同的美好。

这一活动吸引了我们的注意。为了更多的了解地铁身份的变化,我们采访了京港地铁公共关系总管、新闻发言人杨苓女士。听她来讲讲京港地铁这些年在地铁文化领域的作为,倾听地铁作为都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脉搏之声。

Q=《北京青年》周刊

A= 京港地铁公共关系总管 杨苓

十四号线——够不同

Q: 可否和我们介绍一下“Go十四,够不同”这个项目?

A:“GO十四,够不同”是专为14号线中段开通所策划的项目。14号线中段的特点是从北京南站至大望路站,连接着北京东部的商业区及南城的多个生活社区,在设计的时候,我们希望能给大众打造一种愉悦的,轻松的,现代气息浓厚的开线氛围。因此,我们设置了各种色彩鲜艳、画面欢快的卡通互动墙和主题站。同时,在“GO十四,够不同”的创意车厢中,我们应用到座椅上方的画面,我们在座椅后面贴了许多不同的头饰,当乘客坐在这里后,就会变成另一种头型或发式。以此,来区分黄色的专座和绿色的普通座椅,倡导乘客将座椅让给有需要的身边人,去关爱特殊的人群。如果我们生硬地说教,要关爱老幼病残,可能没有谁会愿意去听。但在这样一边玩,一边感受的潜移默化中,就有可能去接受。这样通过不同人群头饰的表现,就加深了乘客对特殊人群专座的认知,倡导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Q:这个很有趣,是一种趣味化的文明教育。没想到就这样在地铁里完成了。

A:是的。你可以看到车厢地面有一些对话框,这些对话框就像微信或短信的对话框,就好像我在和对面座位的人讲话。每天我们都在看着手机,而忽略了身边的人或事,这个对话框的设计,也是希望人们能够在不经意间,抬起头,离开手机屏幕去看看对面与你对话的人,去发现身边的美好。

而且这些对话框里的小表情,也是精心设计过的,都是关于地铁乘车文明的内容,细心的乘客也会发现其中的趣味。比如说地铁里面禁止喝酒,这边对话框里设计了地铁的符号,加上一个酒瓶,以及一个睡着的小人,而对面的对话框中,则是禁止和愤怒的表情符号。这些都是很容易看懂的内容,再比如一个人在那睡觉,旁边三个椅子的表情符号,乘客很容易就明白了,这是不要在车厢的座椅上躺着睡觉的意思。

Q:地铁的线路就好像都市的血管脉络一样,你们通过你们的这些创意,把文明之风一点一点在沿线的地方扩散出去。

A:其实还不仅仅是文明之风,甚至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情绪流动。城市生活压力大,大家每天朝九晚五的挤地铁,坐公交,表情疲惫。2014年4号线开通5周年,我们策划了一部宣传片,主题就是“用心发现,美好无处不在”。从不同的人眼里,你就会看到不同的美好,这个美好,可能是看到一个女士在车上画着精致的妆容,画面很美;透过她的镜子你又看到一对老夫妻,两个人肩并着肩,手握着手,这样的画面也很美。这部片子播出后,很多乘客反映,看到这部宣传片特别感动,这种片子在地铁里面播放让观看的人感觉特别温暖和开心。这些都是在营造一种地铁文化,大家进到这个氛围中来,希望会有一种温暖的感受。

让文化走进地铁

Q:京港地铁在北京开通运营着几条线路,可以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关注地铁文化的建设吗?

A:京港地铁公司2006年成立,到今年成立十周年,目前运营着北京地铁4号线、大兴线以及14号线,16号线也与北京市政府于去年11月正式签署了特许协议。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地铁和市民、乘客日常生活越来越息息相关,一方面为人们出行带来便利,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地铁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推动城市的发展。因此,从2009年4号线开通之初,我们就开始探索地铁文化的打造,希望地铁在承载运输功能的同时,也能成为乘客生活中的一部分,乘客在搭乘地铁的同时,能够有更好的感受,有耳目一新的文化体验。

Q:4号线有很多很棒的壁画,这是地铁文化的展示吗?

A:4号线在8座重点车站都有装饰艺术壁画,如圆明园站的大水法壁画,国家图书馆站的四大古书壁画,西单站老字号、老北京壁画等,都充分结合了车站周边的区域特点,让乘客在乘坐地铁的同时,能有机会更好地了解车站所在的地域文化,营造了很好的文化氛围。

不仅如此,为能够让乘客对壁画有更好的了解,我们还特别开展了“4号线壁画展”这样一个公益活动,将壁画的内涵、制作工艺等制作成微缩形式,并通过主题站、系列广告灯箱等方式进行展示,使乘客对这些内容有更多了解,可以说是让这些壁画更生动起来。

感觉文化与地铁的结合在发展,它从一种静态的、单纯的展示,做成一种动态互动的,地铁不再是文化展示的一个连接,而是成为文化的推动者,一个传播者,角色更主动了。

是的。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跟乘客形成一种互动,推动乘客在地铁内出行时的文化体验和文化需求。现在,乘客在地铁内出行时,也许是不经意间,能看到一个文化内容、一本图书的介绍,读到一首诗,看到一幅画,甚至还能在周末参加儿童大学等活动。也许,对乘客而言,地铁不仅仅是从A点到B点的一种交通工具,其实还可以有更多除了交通以外的收获和期许。

用地铁串联起文化的脉搏

Q:京港地铁在地铁文化打造方面主要基于哪些考虑,有哪些优势?

A: 地铁因其是一个大容量的公共交通运输工具,每天的客流量都很大,因此,作为一个公共传播平台的优势就十分明显,也正因此,我们在地铁文化打造中关注了几个方面,首先,要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人文环境,其中安全出行和文明出行就十分重要,因此,我们开展了大量的乘客安全文明出行方面的推广活动;第二,不断尝试打造有创意的文化氛围,让乘客出行中能够感受城市的文化脉搏;第三,就是环保,地铁本身就是一个环保的行业,希望乘客在绿色出行的同时,也能更多关注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我们在文化建设中强调结合线路特点、周边社区特点和需求,充分发挥地铁平台的优势,开展一系列地铁文化活动。

Q:京港地铁在开展地铁文化方面做了哪些尝试,成效如何?

A: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文化公益项目,如2015年推出的“M地铁·图书馆项目”,这个项目是由京港地铁和国家图书馆共同发起的一个大型公益文化项目,初衷就是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地铁乘客进行健康有益的阅读,打造读书的氛围。

项目中,我们会和国家图书馆一起选择适合地铁乘客阅读的主题,并围绕主题在地铁内策划主题车站,介绍和主题相关的文化内容,同时挑选十余本适合的图书,乘客只需在地铁站内及阅读专列上,扫描二维码,即可免费阅读整本图书。后台数据显示,该项目截止到现在一年的时间,约有16万乘客阅读了我们在地铁里推荐的精品图书,应该说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另一个文化项目就是“4号线儿童大学”,该项目是由京港地铁和外研社共同创意发起的。这一公益项目以青少年儿童及其家庭为主要受众人群,分期开设包括建筑、文化、交通、科学、外语学习等多种学科领域的公益大课堂,邀请专家、学者、教授到地铁站内或到4号线沿线的大学学府与孩子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引领青少年儿童及家庭探索专业领域的知识,从小培养他们的求知欲、进取心、公益心以及社会责任感。项目依托地铁这一公众出行平台发布资讯、公开招募学员,打造一所没有围墙与校门的“高等学府”。

这个项目已经持续投入了三年,我们邀请了各方面的专家参与其中。2013年启动之年,我们结合孩子们的兴趣确定主题为古建探访,针对4号线沿线的古建及学府,邀请不同专家,带领孩子们分别探访了圆明园、清华大学以及北大的校园建筑,共同了解古建特色。第二年邀请地铁专家为孩子们介绍地铁科学,带领孩子走进神秘的车辆段,让孩子实地了解列车构造。

此外,还带领孩子们来到地铁车站综控室这个平时大家接触不到的地方,让孩子们了解所有的列车是怎么控制、车站内的环境是怎样监管的等等。2015年,我们的主题是阅读季,分别邀请国家图书馆原馆长詹福瑞教授和北大王娟教授,为孩子们讲解诗歌和《红楼梦》中的民俗。

通过这些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及丰富多彩的现场互动活动,孩子们学习到了文化知识,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活动受到学校、孩子和家长们的欢迎。

Q:这很难得,其实地铁是一个很大的人群载体。

A:是的,北京地铁路网目前18条线路,共计里程554公里,工作日平均日客流量超过千万,这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要怎么才能把它和社会大众结合起来,我们谈企业的社会责任,怎样能实实在在的,从多层面与大众结合起来。所以,就发起了像4号线儿童大学、M地铁·图书馆、4号线美术馆等项目。

Q:这些项目是在哪些平台上招募的呢?

A:像4号线儿童大学,是我们和外研社合作的,所以我们两家的官微都开展了公开招募,刚开始还担心人会少,但现在基本上我们报名开始的10分钟到1个小时之内,就会报满。孩子和家长参与的积极性令我们自己都感到惊喜。

地铁社区——不仅仅是运输的社会职责

Q:如果就地铁的单纯技术功能,它就是交通工具,但就地铁对都市所担负的责任和能做的事情,您以及京港地铁又有着怎样的理解呢?

A:地铁作为一个公共服务平台,在实现其交通工具功能的同时,它所承载的社会功能也正在不断延伸。

我们公司愿景里面有这么一句话,就是“以关心的服务,促进社区发展”。地铁其实就是这个社区当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希望的是,把地铁打造成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出行的工具,而且是城市人生活出行的一个伙伴,是一个出行的空间。因此,我们在致力于交通服务的同时,也努力提供更多的便民服务和地铁文化。

Q:在地铁安全这一层面来说,你们是怎么进行的?

A:在地铁运营中,除了我们地铁运营人员外,乘客也是最为重要的参与者之一。在我们提供的良好、安全的出行环境基础上,乘客对于地铁的设备设施、安全出行、文明出行了解的越多,对于自身的安全以及他人安全越有保障。

为此,从2009年4号线开通起,我们就从多个角度,采用一些比较新颖的方式引导乘客关注出行中的安全与文明。目前,应该说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引起乘客、市民的关注,愿意和我们一起努力打造一个安全文明的出行环境,我们也是一边摸索,一边实践。

我们充分利用地铁内的资源,在地铁内开展各种形式的推广互动活动,包括创意平面广告、视频广告,通过表演、志愿者以及各种新颖的方式,吸引大家关注。特别是2014年到2015年,我们从地铁内可能出现的安全与文明问题中,筛选出现频次高的、对乘客影响大的50个具有代表性的方面,以卡通故事的形式,拍摄了50集的大型乘客安全文明系列卡通片《菜鸟铁事》,并持续在地铁电视、视频网络、官网、官微等渠道进行播放,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今年还将推出50集连环画,来普及相关知识。

同时,去年我们启动了“安全课堂进校园”项目,开始与沿线的多所学校合作,通过我们工作人员通俗易懂、诙谐幽默的互动讲解方式,再一次将地铁安全文明出行知识带入校园,让更多的孩子从小建立安全文明出行意识,并带动家长和身边的小朋友。

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也确实看到了一些效果,比如冲撞安全门的情况,扶梯上因自身原因摔倒的情况,都是有所下降的,我们也希望今后能做得更好。

猜你喜欢

京港对话框号线
第二届京港创客大赛在京举办
中国安科院承担的“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高处作业风险评估”项目顺利通过专家验收
2020?年中国内地预计开通?91?条城轨交通线路
杭州地铁1号线临平支线接入9号线通信系统的改造
正常恢复虚拟机
海淀投促局积极筹备第二十届北京?香港洽谈会
浅谈VB的通用对话框《CommonDialog》控件的使用
大连轻轨3号线发生脱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