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家解读“6.9%”:经济发展符合预期 今年增速应该不低于去年

2016-03-07谢玮

中国经济周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供给改革经济

谢玮

1月19日,2015年中国经济成绩终于“放榜”。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6767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基本完成年初设定的目标。这一增速,也是中国经济增速25年来首次低于7%。

国家统计局局长王保安称,6.9%是一个不低的速度,符合中国现阶段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的约束,以及有关战略目标调整的客观需求。

在6.9%的经济增速背后,反映的是中国经济怎样的运行状况?2015年中国经济还有哪些亮点?确保增长目标并逐步实现经济再平衡,未来还有哪些政策空间?带着这些问题,《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了多位经济学者。

经济增长符合预期

经济增量2012年以来最高

潘建成:应该说,2015年的经济增长符合预期,同时亮点纷呈。

第一,GDP比上年增长6.9%,基本达到年初设定的目标。但许多人没有注意到的是,年度GDP增长的增量是2012年以来最高的。事实上,2010年至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和增量呈双降趋势。然而,从2013年开始,经济增量出现了回升。这意味着经济增长率的换挡是温和的。

第二,2015年经济结构优化的速度在加快,突出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持续地明显地增强。在中国经济遇到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中国的人均GDP也接近8000美元。这正是消费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恰恰是这个时候,消费的动能自发地起来了。二是2012年后,第三产业的总量超过了第一、二产业总和,达到了50.5%,占了GDP的半壁江山。这意味着未来我们的增长好不好,很大程度上服务业说了算。这也是一个国家产业结构升级的典型标志。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正呈现区域发展的新格局。这个格局的状态是,最发达的一些地区,如广东、上海、浙江、江苏,这些地方由于技术推动的力量在增强,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增长有后劲,增长比较平稳。同时,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比较快的地区,例如重庆、贵州以及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由于抓住了东部产业转移的良好时机,形成了自己的产业集群与之配套,因此增长比较快。但是,东北三省、山西等过去增长主要依靠资源密集型产业推动的地区,受产业增长放缓的压力比较大。这也体现出整个中国经济动能的巨大变化,即从资源推动向创新驱动的变化。这个变化实际上带来区域发展的新格局。

更重要的是,经济温和换挡的背后,民生依然在持续改善。整个社会的就业情况稳定,城镇新增就业远远超过预期目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5.1%左右。再加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快于GDP增长。这样的形势,也是为未来的更加平稳、健康的发展奠定基础。

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

支持增长走稳的因素不断增强

张立群:首先,“成绩单”反映出整个中国经济增长是降中趋稳,虽然整个的增长态势在下降,但其中表现出稳的趋势来。2015年GDP增速从年初的7%,到第四季度的6.8%,累计下降0.2个百分点,态势是比较平缓的。从数据来看,支持经济增长走稳的需求因素在不断增强:消费的增长一直比较平稳,房地产销售形势在明显好转,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始终保持在17%到18%之间。

其次,经济结构在调整优化。无论是生产结构还是需求结构都发生了许多积极的变化。可以看到,服务业在GDP占比明显提高,消费对整个经济的增长贡献提高。这从税收上也可以看出来, 2015年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持续向好,税收占比达54.8%,比第二产业高9.7个百分点,增速为7.6%,比第二产业高5.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税收增量占全部税收增量的80%,较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

再次,尽管增速下行,但是在就业、城乡居民收入等民生的改善方面仍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沈建光:事实上,2015年国际上的动荡特别严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海外形势非常严峻。巴西和俄罗斯都是负增长,衰退达5%。与此同时,美元大幅升值,对人民币压力很大。因此,6.9%的经济增速的实现来之不易。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转型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在经济增速下滑的大背景下,传统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制造业都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不过,消费比较稳健,提供了65%的增长贡献。服务业也在飞速崛起。虽然钢铁生产量、发电量是负增长,但是我们同时看到许多新的指标,例如航空客运量实现了15%的增长,网络购物、电影票房都实现了超过50%的增长。这些指标都非常可靠地反映了中国服务业和消费的增长。

朱海斌:有观点称,中国经济增速自1991年来首次低于7%。但我们一直强调,中国经济体量大小与此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今天中国经济约占美国经济60%,这一数据在1991年才约为7%。在全球经济疲软的现状下,6.9%的经济增速依然是亮点。

2015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达到了66.4%,是2001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服务业2015年对GDP增长的贡献为50.5%,比制造业高10个百分点。消费、服务无论是对经济增速的贡献,还是在总体GDP的占比,都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变化。

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调整

宏观政策要稳定,改革政策要跟上

张立群:目前,稳需求的政策效果已经开始显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逻辑道理就在于,面对这样一个增速已经有所下降的需求,如何调整供给端的结构和水平,转变发展模式,使其更加符合需求。

因此,未来应当发挥供给侧结构调整政策的作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通过机制和制度的完善,从制度上来推动这些工作。重要的是通过市场优胜劣汰,实现要素的优化重组。这就包括了通过改革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一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实施有效的市场监管,并通过简政放权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等等,这都是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在一起的。

总的来说,我对2016年的经济形势非常乐观,增速应该不低于2015年。

潘建成:从政策角度看,宏观政策要稳定,改革政策要跟上,就是要配套。第一,宏观政策继续保持稳定,2015年以来的宏观政策方向要保持。稳定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第二,在改革上要配套。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是非常正确的。目前,首要问题是去产能,治理僵尸企业。去产能对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都有积极意义。所以去产能是重中之重,也是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的。打个比方就像下围棋弃子一样,主动去弃子,可以让别的地方活起来,整个局面显得更加灵动。

改革的精神就是改善供给环境,使得企业愿意生产的量增加,即所谓的供给曲线右移。这其中,包括全面降低企业成本,这是去产能之外非常重要的任务。事实上,企业面临着工业品价格的“跌跌不休”,但人工成本依然在增加,税费和社会保障负担依然是刚性的。

如果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采取有效的措施把成本降下来。则企业的信心可以得到提振,从而缓解工业品下跌的趋势,形成经济的良性互动。

沈建光:我认为,2016年调结构存在几个难点。首先,是如何把控人民币稳定预期,防止金融风险。如果在人民币贬值预期下出现资金外流,对于推进改革和稳定经济局势都非常不利。

第二,中央提出的五大任务“三去一降一补”, “三去一降”,都是做减法,这其中如何把控去产能的节奏就很重要。许多政策的把握度,都需要高度的技巧。

第三,供给端的改革,包括技术创新,亦包括体制机制创新。例如,当前金融领域监管体系改革问题。现在明显感到金融的混业经营局势和分业监管出现了矛盾。改革“一行三会”的监管体制亦有多种选择,每种选择都各有优劣。难点就在于此,许多政策不光需要考虑对经济的影响,还必须考虑政策可行性。

猜你喜欢

供给改革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供给侧”何以流行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