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看待人民币贬值

2016-03-07高峰

党政论坛 2016年4期
关键词:本币中间价市场化



如何看待人民币贬值

人民币突然贬值,幅度又是20年来最大的,世界为之震惊。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刊出题为“中国宣布货币独立”的文章,认为“中国不再维持人民币紧盯强势美元的做法,允许其货币贬值”,表明“中国实际上朝货币独立迈出了一大步”。当然,也有一些人担心人民币贬值可能会爆发货币战,英国经济学家网站文章称:人民币贬值“促使外界担心,随着经济增长放缓,中国政府已准备冒险打一场全球货币战”。不过,正如彭博社一档谈话节目中一位全球基金经理所言,“世界过分解读了中国的货币贬值”。

人民币汇率定价机制的调整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决定,是我们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庄严承诺。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会逐步走向市场化是题中之义,有利于我国经济资源以市场为基础在全球范围内的合理配置。一个市场化的汇率机制有利于人民币和中国经济的长期稳定。这次汇改修正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定价机制,实质上是承诺让市场决定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而不是让中间价决定市场,是强化汇率定价市场化程度的一项特别举措。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机制调整以后,整个汇率形成机制将更加市场化。

人民币汇率适应市场化要求适度贬值,有利于搞好宏观调控,缓解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根据国际经济学原理,汇率调整是宏观调控的工具。本币升值,改善贸易条件,有利于进口;本币贬值,相当于降价,有利于出口。一个有弹性的汇率制度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是国际收支的稳定器,它会逐步调整一些不平衡,使得整个经济发展、国际收支处于均衡状态。这种有弹性的、市场化的汇率制度会增加央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调控的空间,有利于掌握在利率、流动性、货币供应量等方面的主动权。我国人民币汇率长期盯住美元,实际是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独立的货币政策。每当美联储执行宽松的货币政策,我们就会被动宽松,比如美国金融危机期间的量化宽松,就导致我们不得不“对冲”而扩大货币发行,造成“流动性过剩”;而当美联储收紧货币,又会引发我国资本外流,被动抽紧银根,正如当前我们遇到的情况,而我国要扩大总需求正需要宽松的货币环境。从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看,受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外部需求等方面的影响,去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需要内外联动的宏观组合政策,实现稳增长目标。

人民币汇率调整,是根据我国自身经济情况,考虑市场外汇供求力量,在可控范围内有序贬值。我们不打货币战,人民币不会持续贬值。人民币的国际价值,一是由我国的经济基本面决定,二是由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相对比较优势决定。经济强,本币强;经济疲软,人民币会相对弱势。我国经济发展快于主要贸易伙伴,人民币有升值需求;经济如出现大的波动,则会给人民币带来贬值压力。虽说我国当前遇到了一些困难,不能承担一年10%的升值,需要回应市场的力量把过度的升值回调一些,实施一定程度的贬值,但是我国总体长期向好的经济基本面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

这次汇改,我国央行承诺退出汇率市场的常态干预,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出手熨平过度偏离基本面的短期波动。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有自己的定力,不选择“以邻为壑”的汇率政策,不追求过大顺差,不单靠贬值刺激出口。我们有全世界最大的外汇储备,这是人民币汇率长期稳定的基础。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还有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从生产率比较、后发优势等方面看,人民币不可能长期持续贬值,从长期看还会重回升值轨道。

(摘自《中国青年》2015年第21期 高 峰/文)

猜你喜欢

本币中间价市场化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进出口银行:将大力推动金砖国家本币使用
货币汇率(年平均价)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