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2016-03-07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刘志刚

湖北农机化 2016年3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民办高校观念

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 刘志刚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张珂

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 刘志刚

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张珂

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有其独特的特点,本文通过剖析其就业观念存在的问题,建议从政策制度建设、学校家庭教育、高校特色办学及创业引领入手,引导其树立科学合理的就业观,以促进其顺利就业。

大学生;民办高校;就业观念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2011年起,“90后”大学毕业生成为就业主体,他们总体上个性张扬、目标明确、意识客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民办高校大学生是一类特殊的求学群体,他们的就业事关经济升级、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因此,本文通过剖析其就业观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对策,以更好地帮助其进行自我定位,引导其树立科学合理的就业观念。

1 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含义及特点

大学生就业观念是指大学生对选择职业的根本态度和看法,是求职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就业选择上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大学生就业观念受社会发展、经济、家庭、个人等多因素影响,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具有以下特点:

1.1 自主性

我国的就业制度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配”,转变到当今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也随之改变,自主意识逐渐增强。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兴趣爱好、发展定位等自由就业,呈现了较大的自主性。

1.2 多元性

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形势不断多样化。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不少大学毕业生开始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另外,自由职业、灵活就业等多种就业方式呈现职业选择多元化。

2 就业观念存在的问题

2.1 就业目标好高骛远

公务员、事业单位、大型国企、外企等工作稳定、福利待遇较好的职位一直是大学生们趋之若鹜的就业目标。而对于部分毕业生来说,他们的就业目标只锁定在上述职位上,不能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当前的就业形势准确定位。根据教育部统计,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495万人,2013年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人,2014年毕业生人数继续走高,达到727万人。2015届毕业生达到750万人。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的今天[1],过高的就业目标导致就业范围变窄,竞争更为激烈。

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自身能力的认知不充分。许多大学生对专业的就业方向不明了,没有取得相应的专业技能证书,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社会实践较少,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自麦可思研究院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无论是本科毕业生还是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时对基本工作能力掌握的水平均低于工作岗位要求的水平[2]。而大学生们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自恃为“天之骄子”,对自身的职业期望较高,不能从实际出发,只一味追求自己所谓的“理想”与“目标”。特别是当前民办高校的办学宗旨均倾向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相应地就业对象为企业基层技术或管理岗位,需要大学毕业生从“基层”、企业第一线开始做起,这与大部分毕业生设定的就业目标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2.2 就业观念受家庭影响大

大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升学、专业选择、就业等已经不只是个人行为,受家庭乃至家族影响较大。特别是民办高校大学生,教育成本较公办大学高,造成大多数家庭对他们的就业期望值提升,参与度也相对提高。在就业时,学生家长所处的职业现状以及他们对职业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发展前途的思考都会对子女的择业选择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这种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渠道还不完全畅通的情况下,家长包办子女就业的现象非常突出[3]。

主要集中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工作地点的选择。由于我国贫富差异存在地域性的特点,“北上广”及东部沿海城市较发达、发展迅速,大部分家长要求子女在上述区域或家庭所在地就业,这种观念就导致就业范围缩小,在人才济济的大中城市里,实现高目标就业就更为困难;二是就业岗位的选择。在目前的家庭结构中,子女的就业不再是实现其人生理想和体现个人价值的单纯行为,而更关乎家庭的“脸面”,家长为子女设定了较高的职业目标,特别是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这种就业包办现象更为突出。

2.3 就业逃避日益增多

就业逃避是指迫于就业压力而选择的推迟就业的现象。当代民办高校大学生大多是被呵护的一代,没有受过什么挫折[4]。很多民办高校大学生缺乏自信,认为自己“出身”不好,教育背景低,以及在就业过程中所遭受的挫败,大大降低了其自信心,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就会选择就业逃避。在竞争压力增大,就业形势欠佳的时期,考研成为学生“战略性逃避就业”的选择;有的大学生一心想着能找到“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找不到喜欢的,选择推迟就业,宁愿在家“啃老”,做起了“蚁族”,也不愿放低要求。

3 就业观念引导对策探析

3.1 加强政策制度建设,促进就业观念转变

李克强总理曾在全国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做出指示: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则心定、家宁、国安。因此,在我国经济发展转换的“衔接期”,要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健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树立舆论导向、典型导向、政策导向,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中小微企业就业。特别是民办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易受到就业单位的歧视。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就业市场及操作性较强的就业政策是促进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的制度保障。

如建立平等的社会保障制度,取消人事管理制度中的编制、各种指标,加强社会保障,缩小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待遇福利反差,构建能够适应劳动力流动性、待遇平等的制度平台[5],毕业生在就业时也就不存在强烈的职业选择倾向,以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改变大学生就业观念。

3.2 加强学校职业规划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在校期间进行职业规划大众化教育,将职业规划作为教育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创建职业规划咨询和就业指导网络体系,为大学生提供了解和学习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的平台;建立职业咨询室,有的放矢地指导大学生解决个体就业疑惑[5]。职业规划教育要从“头”抓起,把职业规划教育贯穿在整个大学生活中。对于低年级同学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其对今后专业就业方向、职业选择有所了解;对于高年级同学加强就业指导,包括就业信息网络的建立、强化面试技巧等。

另外,由于大学生的就业观受家庭影响较大,故要积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与学生家长沟通,分析就业形势、了解家长对学生的就业期望,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加强职业规划引导;另一方面,考虑到目前一线城市的房价高、竞争激烈、空气质量差和交通拥堵,生活成本较高,要引导大学毕业生对工作地点进行理性选择,向二三线城市倾斜。特别是对困难家庭毕业生实施“一对一”就业指导、重点推荐、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帮扶措施,确保家庭困难毕业生保底就业。

3.3 加强心理素质的教育

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心理素质的提高要从抗挫折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做起。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健康培训、素质拓展训练等让学生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增强自我调节的能力。古人说“居有常,业无变”,要利用心理咨询、心理指导机构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学生心理素质[6],不轻易地放弃,不能面对挫折时就去逃避。另外,要深入开展个性化辅导与咨询,帮助毕业生合理确立职业目标,及时疏导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焦虑、依赖等心理问题,增强其应对竞争及挫折的抗压能力。

3.4 加强民办高校特色建设

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各地各高校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结构调整为突破,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结构、培养层次结构和学科专业结构。

因此,民办高校应改进教育体系,以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自身发展的导向,让培养出的人才符合社会要求,结合办学特色贴合市场需求设置专业课程,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培养以应用型为主的人才资源;另一方面,要加强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增加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课程,推进校地合作、校产联合、校企对接,构建高校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协同育人机制。推动大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和志愿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发展技能和获得工作经验的机会,提升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5 加强创业引领

大学生往往对未来充满希望,有着年轻的血液、蓬勃的朝气,以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培养当代大学生树立起自主创业的观念,在市场中探索,在闯荡中提升自身能力,不断提高和展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掌握就业的主动权。国家在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方面有明确的政策指导。就高校来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下,应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可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纳入学分管理,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实际效果。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创业模拟等实践活动,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可聘请创业成功的校友、企业家、专家学者等担任导师,对创新创业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用一切积极的办法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综上所述,90后民办高校毕业生既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又是重要的就业群体。针对其就业观念存在的问题,建议从政策制度建设、学校家庭教育、高校特色办学及创业引领入手,引导毕业生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主动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树立科学、合理的就业观,以促进其顺利就业。

[1]贺光明,黄卫华,肖芦山.关于新形势下民办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调查报告[J].当代教育论坛,2011(12):118-119.

[2]麦可思研究院.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3]李胜利.“90后”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成因及对策——基于对河南省九所高校的抽样调查研究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2(10):18-22.

[4]蒋臻.“90后”大学生就业心态成因及其对策研究[J].才智,2013(16):220.

[5]吕阳.大学生职业生涯管理策略研究——基于主体性视角[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3-96.

[6]宋成铭.大学毕业生就业观念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

2016-05-09)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民办高校观念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健康观念治疗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析高校辅导员职业规划发展与途径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