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根基层心系农机一心为公服务三农
——记枝江市农机技术推广站高级工程师赵翠红

2016-03-07湖北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王林松

湖北农机化 2016年1期
关键词:枝江市推广站农机化

湖北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 王林松

扎根基层心系农机一心为公服务三农
——记枝江市农机技术推广站高级工程师赵翠红

湖北省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总站 王林松

33年扎根基层,工作一线;33年立足县情,推陈出新;33年致力新机具、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培训和推广,使全市60万亩(1hm2=15亩)土地亩均综合节本58元、增效36元。她就是湖北省枝江市农机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高级工程师赵翠红同志,用坚守和奉献书写了一名基层农机人员的无悔人生,彰显了一位基层女性农机推广技术人员的靓丽风采,在湖北农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的前进历程中绘就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 以农为本,做科技传播的先锋者

2016年53岁的赵翠红,1983年7月毕业于宜昌市农机学校,同年被分配到枝江市农机配件厂从事生产技术工作,1984年4月至今工作于枝江市农机技术推广站,现任副站长职务,从事一线农机技术推广工作。33年来,始终拥护党的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法规法纪,爱岗敬业,认真学习,不断进取,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农机推广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枝江市农机化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该市农作物种植以水稻、棉花为主,水稻常年种植面积40万亩左右,稻农一直处于传统的“三弯腰”状态,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2006年,她主持了农业部下达的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的实施,她和其他技术员一起顶热天,战雨天,不顾路途遥远,为向农户推广一项新技术,她踏遍了枝江的山山水水,路途近,骑自行车,路途远,搭班车,饿了吃几袋方便面,渴了喝几口溪沟水,走到哪里就把农机新技术带到哪里。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0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终于圆满完成了项目任务,当年就完成机插面积7 000多亩。经过实地测产,在项目实施期间,仅项目实施点就新增产量21.7万kg,新增总产值31.25万元。目前,枝江市的水稻机插面积已实现历史性的突破,达到16.8万亩,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已被大多数稻农掌握并应用。

近年来,她又主持了农业部下达的优质棉花高产高效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的实施,建议在全市棉花主产区——七星台和百里州2个乡镇建立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4个,培育科技示范户50个,从立项到验收,项目历时2年时间,通过反复宣传和试验示范,在科技示范户的带动下,棉农对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有了深刻的认识,示范点上的棉农基本掌握了棉花生长过程中从机械制钵、植保、采棉、秸秆综合利用等环节的全程机械化技术,当年就实现棉花机械制钵8万亩,机械植保20万亩,机械收获棉花1.2万亩,机械拔棉秆10万亩,加工利用棉花秸秆6.6万t。通过实地测产,机械作业效率较人工作业提高20倍以上。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大大提高了棉花的种植效益,降低了种植成本,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劳动力紧缺的矛盾,为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创造条件,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同时,在全市大力推广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她先后到问安、七星台、百里州、安福寺、仙女、顾家店等乡镇,面对十几万个农户,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大力宣传油菜机械直播的优点,使农民尝到甜头,提高认识,做到面中有点,由点及面,扩大油菜机播面积。经过艰苦努力,该市农民已基本接受了油菜机械直播和油菜机收技术。在问安、七星台、安福寺等乡镇府和农业服务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一次性完成油菜直播面积1.3万亩,受到了全市农民的好评,做到了服务中创收,创收后服务。通过实地测产,项目实施期间,仅项目实施点上当年就节省成本65万元;新增产量36.4万kg;新增纯收益131.3万元。

多年来,她先后成功地推广了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秸秆还田和综合利用技术、软管滴灌技术、化肥深施技术;累计培训农机手和农民技术员15万人次。推广新型农业机械5万余台套,使全市的水稻机械化种植面积由2008年的1万亩发展到2014年的16.8万亩,油菜机械化种植面积由2012年的0.8万亩发展到2014年的15.6万亩,实现了亩平效益增加36元,节省成本58元。

2 倾情奉献,做矢志不渝的追梦者

赵翠红对农机推广工作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凭着对农机推广事业的一腔热情,她在农机推广岗位上一干就是30多个春秋。33年来,虽然工作岗位变动数次,但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不管是在领导岗位还是普通的农机推广员,她对工作都是兢兢业业,认认真真,不为名利,甘当铺路石。2003年元月~2007年6月,枝江市农机推广站处于瘫痪状态,站内杂草丛生,脏乱不堪,站内几乎无人上班,职工工资保险没有着落,推广工作无人问津,推广站的生死存亡危在旦夕。2007年7月,面对上无片瓦,下无立足之地且债务缠身的枝江市农机技术推广站,赵翠红割舍不下30多年来对农机化事业的感情,毅然挑起农机推广站站长的重担。任职期间,她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带领全站职工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创出了一条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路子。思路决定发展,员工是稳定的基础,为了改变员工人心涣散,消极怠工的状况,她多次召开会议,想各种办法来统一员工思想,排除干扰,在全市率先落实内部责任制,全站职工人人签订岗位责任书,实行百分考核制,分值与工资挂钩,极大地调动了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为了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她主张领办腾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了枝江市农机推广站农机销售部和鑫昇农机售后服务部,架起了农机户与市场的桥梁,解决了农机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同时也使推广站的职工待遇和推广经费得到了解决。在推广站困难时期,她没有星期天,没有公休假,没拿全额工资,没有下乡补助,推广工作哪里遇到困难,她就出现在哪里,哪个乡镇的农民需要她,哪里就有她的身影,一辆自行车、一顶草帽是多年来她的“随从”,她的电话像公共电话一样被全市近50%的农户掌握。在她的带领下,全站职工经过4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偿还了40多万元的债务,理顺了内外关系,组建了新的班子,使瘫痪多年的农机推广站逐步走出困境,重见光明,站内资产从当时的23万元(当时为待处理资产)变成现在的480多万元,并从一个瘫痪多年的烂摊子一举成为宜昌市农机推广的示范窗口,湖北省农机推广工作的先进单位。当受到上级各部门表彰和推广站职工真诚的感谢时,她说:“我是一名农机技术推广人员,解决职工困难,稳定推广队伍是我的份内工作,面对现实,我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在困难面前永不言弃,做一个肯干、实干、爱干的创新型技术干部”。在赵翠红的引领下,枝江市农机推广站从一个只有老弱病残5个人的单一的推广机构变成了今天的以县级农机推广站为龙头,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为支撑,以26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和480个农机大户为基础的金字塔式的农机技术推广体系。在推广站重新走上正轨后,她却又回到农机推广员的岗位,做一名普通的农机推广员,继续从事农机推广工作,无怨无悔。

3 爱岗敬业,做模范榜样的引领者

为了推广农机化新技术,她常年奔波在田间地头,为一项新技术的推广不辞劳苦反复试验示范,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躬亲示范,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目前,该市的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5%,油菜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70%,为解放农村劳动力,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作出了重大贡献。她的工作得到了当地农户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得到了上级各部门的认可。几十年来,她用忘我的工作精神,先后主持完成了农机化技术推广项目11项(其中,2015年农业部下达的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正在实施),参与完成国家“丰收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2项;获农业部颁发的“丰收奖”二等奖1项,农业部颁发的”丰收奖”三等奖1项,获湖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科技成果推广”三等奖1项;获湖北省科委颁发的科技成果证书1项,获湖北省农机局颁发的科技成果奖4项,获宜昌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枝江人民政府颁发的科技成果推广奖4项(其中2014年完成的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已由枝江市科技局于2015年2月9日在网上公示),在省、部级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其中“关于建设多元化县级农机推广体系的探讨”一文获宜昌市农机学会颁发的优秀学术论文”优胜奖;“探寻提升枝江农机维修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一文获宜昌市农机学会颁发的“2014年度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先后获得湖北省农机推广总站、宜昌市农业局、宜昌市农机推广站、枝江市人民政府、枝江市农机局等部门表彰15次;在2007~2012年度的年度考核中连续6年被评为优秀等次;参加研制2ZBG-40型双连高效制钵机填补了湖北省机械制钵的空白,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颁发的专利证书(专利号ZL96Z178500),被省科委列入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以上所取得的成果已载入“三峡宜昌专家成果农机化工作荟萃”。

“尚礼方显仁德厚,勤学才知见闻博。”这是赵翠红的座佑铭。参加工作30多年来,不管是在领导岗位,还是做一名普通的农机技术推广员,赵翠红始终带着对党和人民的火热激情、感情和热情,投入到她挚爱的农机化技术推广事业,不图名利,不怕吃苦,甘于奉献。为什么对农机事业爱得深沉?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我是学农机的,干农机的,与农机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缘,农机化技术推广有意思、有奔头!”

2016-01-02)

猜你喜欢

枝江市推广站农机化
小鬼当家
货比两家乐趣多
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省农机推广站(省农机鉴定站)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开展经典诵读集中交流学习活动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2018年征稿启事
《贵州农机化》征稿启事
基层农技推广站O2O模式的探索
枝江市农村合作金融试点经验与不足
甜玉米空秆的原因与防止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