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永春县营造林建设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2016-03-07颜文永

花卉 2016年19期
关键词:永春县林地营造

颜文永

(永春县林业局 福建泉州 362600)

永春县营造林建设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颜文永

(永春县林业局 福建泉州 362600)

本文对永春县2009~2015年营造林的建设规模、建设特点、建设模式、建设机制等进行调查总结,分析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今后的发展趋势,以期对今后营造林的建设发展有所借鉴。

营造林;现状;发展趋势;永春县

1 营造林现状及特点

1.1 营造林建设规模

2009~2015年,全县造林绿化总任务207400亩,其中人工造林更新77800亩。完成造林绿化总面积240461.7亩,其中人工造林更新103177.2亩,占任务的132.6%,林分修复补植套种103477万亩,非规划林地造林和“四绿”工程建设33807.5亩。实施防护林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人工造林任务47150亩、封山育林153023亩,核实完成人工造林面积47271亩,占任务的100.26%,核实率100%;成活率≥85%的面积有47271亩,占100%;落实封山育林153507亩,占任务的100.32%。造林绿化的规模之大,成效之多,是永春林业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1.2 营造林建设特点

1.2.1 推进全民植树,建设森林永春

2011年开展“全县大造林”活动,动员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积极投入植树造林。2012年,以“全民大造绿,建设新永春”为主题,开展全国绿化模范县创建工作。2013年,以“全民植树造林,建设美丽永春”为主题,开展“全民植树绿化月”活动,创建省级森林县城。县、乡镇、村三级领导带头,全民广泛参与义务植树和造林绿化的热潮。积极倡导“植绿、爱绿、护绿、捐绿”义务活动,六年来,完成义务植树500多万株,完成任务的100%,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6.7%,社会各界捐资捐绿320多万元。

1.2.2 建设“四绿”工程,[1]开展非规划林地造林

2009~2010年建设珍贵树种种植示范村35个,植树31万株。2012年以来,在全省率先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已建成县级绿化示范村30个、乡镇级示范村131个,把示范村建成绿化精品村。抓好中心城区森林景观提升工程,留安山、万春寨等城市公园绿化和城市片林建设1350亩。抓好桃溪流域综合治理“岸绿”工程建设,完成流域一重山造林3.5万亩,林分修复提升4.2万亩;重点抓好“泉三”高速公路、“莆永”高速公路一重山绿化美化,完成造林1.2万亩。

1.2.3 重视工程质量,提高造林效益

加强造林规划,优化林种、树种结构,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在非规划林地造林上,推进大苗化、乡土化、珍贵化和花化彩化,进一步改善森林景观。出台良种苗木补贴政策,对使用杉木高世代种子园等优良苗木的造林业主,给予每株0.1~0.3元的补贴。确保合格苗上山造林,管理好各道造林工序的技术质量关。招标造林专业队施工,林业部门实行全程作业跟踪,确保造林绿化质量。全县5年来的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总体良好,做到及时补缺补漏,火烧迹地及时更新,做到造一片,活一片,绿一片,见效一片。

1.2.4 建设现代林业,推动营造林产业化

全县速生丰产用材林和工业原料林基地20万亩,丰产竹林12万亩,名特优经济林面积20万亩,花卉基地面积1.54万亩,花卉产值26750万元,其中设施花卉总面积达到19.18万m2,林下种植面积700多亩,主要是铁皮石斛、金线莲等食用药用花卉。营造林逐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2]

1.2.5 注重统筹发展,发挥综合效益

①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致力培育一批有森林风貌、山水风情、田园风光的美丽乡村。②与森林县城建设结合起来,城市绿化更加突出片林化、林网化、群落化,提高了永春县城森林覆盖率,建设山水名城。③与速生丰产用材林、工业原料林建设结合起来,建设珍贵树种沉香和芳香樟造林基地,为永春的制香业、香料企业提供珍贵天然原料。④与生态旅游发展结合起来,大力营造森林景观和花卉景观,留安山、天马山、观山百丈岩等大面积花化彩化工程和美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的实施,以及花木公园或花卉基地的建设推动了森林景观游和美丽乡村游的发展。[3]⑤与生态茶果园建设结合起来,增加经营品种和经营收入。

1.3 营造林建设模式

由于宜林荒山荒地的面积减少,限伐森林制度执行采伐面积减少,传统造林更新的比例大幅减少。人们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宜居,更加注重身边生活多源森林效应,更加注重“四绿”工程建设和“三沿一环”森林生态景观建设,因而增加了非规划林地造林,增加了“四旁地”植树造林,造林类型比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1.3.1 人工造林更新

2009~2015年,人工造林面积69143.5亩,人工更新面积34033.7亩,造林树种逐步珍贵化、乡土化、速生化,推行针阔混交造林模式。

1.3.2 林分修复补植提升

2009~2015年,全县实施面积103477亩,在林分郁闭度0.2~0.5的稀疏林地、重点生态部位茶园和低产低效人工针叶纯林进行修复补植,采用阔叶树Ⅰ、Ⅱ级苗,稀疏林地每亩补植阔叶树≥25株。林分修复补植提升还包括了生态茶园建设,即在茶园中套种桂花、罗汉松等窄冠、对茶园生长影响小的花卉苗木树种或珍贵树种,形成茶园-花卉复合经营模式,每亩套种20株以上,建设面积3万多亩。

1.3.3 非规划林地造林

非规划林地造林指在非林业用地上进行块状造林(≥1亩以上)、带状造林(林带必须≥2行且行距≤4m,连续面积≥1亩)的造林面积。2006年开始实施非规划林地造林,2007年,福建省以非规划林地造林为基础,提出了建设种植珍贵树种示范村,永春县以“大种名贵树,绿化又致富”为主题,发动农村居民利用四旁地等非规划林地种植名贵树木,五年来全县非规划林地造林面积22300亩。非规划林地造林中比较特殊的是花木公园模式,利用“四旁地”建成休闲公园,同时又是观赏苗木种植基地和销售窗口,如蓬壶罗汉松专业合作社,在“泉三”高速公路道口的空地上建设罗汉松造型艺术园60亩,集绿化、美化、休闲、观赏、种植、销售为一体的花木公园创新新模式。

1.3.4 “四绿”工程建设

2010年,省政府提出了建设建设“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的“四绿”工程,全县“四绿”工程建设面积11507.5亩。“四绿”工程建设中,应特别提到森林生态景观造林模式,[4]即在留安山、天马山、百丈岩等重点生态部位建设规模化、大苗化、花化彩化的森林生态景观示范片1200亩,种植枫香等季相树树,既绿化了荒山荒地,又能够形成新的森林景点。

1.4 营造林建设机制

为解决林权分散问题,推动造林经营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一方面积极推动林地流转,林地使用权或经营权者以地租、合股等形式参与造林,或直接收取地租;一方面鼓励建立林业专业合作社或家庭林场。

1.4.1 林业专业合作社

[5]全县已建立的林业专业合作社30家,经营范围涵盖各个方面,主要包括速生丰产林培育、造林苗木培育、毛竹丰产林培育、珍贵树种培育等。经营面积在200~5000多亩,成员户数在20~100多户。

1.4.2 家庭林场或造林专业户

承包林地集中造林,以家庭为单位,面积规模不一。

1.4.3 承包造林或股份合作造林

多人联合承包林地造林,实行股份合作制。如下洋镇曲斗村农民联户造林,采取统一造林管护、按面积分摊投资,采伐收益按林权比例分成;湖洋镇、下洋镇等地农民采取集资造林。

1.4.4 林农个私造林

农民分散造林,林地使用权主要是自家的。

1.4.5 企业造林

如福建乾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湖洋镇租地造林676亩,建立速生用材林基地;厦门牡丹香化有限公司与东关镇南美村合作造林1060亩,建立纯种芳樟天然香料原料林基地;明海电器有限公司在桃城卧龙租地营造沉香珍贵树种林。

1.4.6 其他形式

蓬壶镇、苏坑镇、湖洋镇蓬莱村等采取统一造林,统一招标造林工程队,签订当年造林三年管护的抚育合同,成林后归林权者所有;下洋镇林场与村、农户联合造林,由镇林场出资,村、农户以林地入股,收益按7:3比例分成,村与农户参与造林全程管理。

2 营造林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影响营造林质量的主要因素

由集体组织造林的,生态公益林(少量火烧迹地)造林的,造林主责任不明确,影响了造林质量;重点生态部位造林绿化(如高速公路两侧)群众有疑滤,怕被征用或占用,影响造林质量;造林资金不足,投入渠道受限,影响造林质量。

2.2 当前营造林面临的主要困难[6]

永春县是典型山区县,山体切割深度大,坡陡,立地条件相对较差,影响幼苗生长,造林施工难度较大,造林费用高。又是闽南沿海开放县,经济发展不平衡,群众对林业的依赖程度不大。林权较为分散,林地流转难度较大,造林绿化资金不足。林业政策不稳定,造林收益得不到群众的预期。

2.3 森林生态景观提升工程任务艰巨

建设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城乡及通道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提升工程成为营造林的一项新的重大任务,特别是永春县提出了“清新桃源宜居永春”3年行动计划,压力就更大了。

3 营造林发展趋势

3.1 现有宜林地资源

全县宜林荒山8248亩,疏林地2653亩,合计面积10901亩,这些林地非常零碎,立地条件恶劣,基本上不能造林。迹地更新面积每年4000~8000亩。永春是重点茶果产区,受病虫危害的柑桔园需要改造。城乡“四旁地”造林绿化面积小,投资量大,土地权属较难协调。

3.2 营造林重点调整

3.2.1 山上造林向城乡绿化调整

抓好“四旁地”造林绿化和病残柑桔园改造;抓好“三沿一环”造林绿化和林分改造,按照“清新桃源宜居永春”3年行动计划要求,制定县城景观提升总体方案,并付诸实施。优化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打造泉州中心城市后花园。

3.2.2 传统林业向精品林业调整

因地制宜发展设施林业,[7]例如:建设花卉、绿化苗木、林下种植、油茶、竹林等喷灌设施,提高林业经营水平和经营效益;定向培育大径材、珍贵材,建设芳香樟、沉香等工业原料林基地,这方面投资大,示范广,需要扶持引导。

3.2.3 单一造林向综合经营调整

造林绿化与城乡绿化美化结合起来、与生态旅游景观建设结合起来、与花卉(绿化苗木)基地建设结合起来、与生态茶果园建设结合起来,做到“造林造景造福,绿化美化彩化”,充分发挥森林的多重功效。[8]

3.2.4 分散造林向林业产业化调整

要加快林地流转,引导企业投资造林绿化,建立林业专业合作社、解决林地分散和造林主体分散问题,推动造林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发展。

[1]郑兆飞.加快现代林业建设,推动事业绿色发展.福建林业,2013,4:8~9.

[2]田治威,任恒祺,金虹.营林产业发展问题的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2,14(3):85~91.

[3]柴喜堂.我省花卉产业应该走在全国前列.福建林业,2011,3:17~18.

[4]陈斐,汤贤朝.环金华城区休闲观光农林业旅游的供给结构与布局.华东森林经理 2009,23(3):61~63.

[5]张蕾,齐联,孙敬良.关于新型林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与组织创新的思考.林业经济,2014,36(10):21~25.

[6]王金龙,郭艳卿.关于市场化造林的思考与探索.林业经济,2014,36(10):62~64.

[7]陈清平.浅谈林业服务体系建设,福建林业,2011(3):30~31.

[8]邓闽忠.南平市建阳区林下经济浅析.防护林科技,2015,12(12):71~72.

F326.2

:A

:1005-7897(2016)14-0067-03

2016-7-5

颜文永(1965-),男,福建泉州人,林业助理工程师,从事林业调查设计专业工作。

猜你喜欢

永春县林地营造
永春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永春县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永春县2016年9月15日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丹东市林地分类研究
浅谈林地保护及恢复措施
林地流转模式的选择机理及其政策启示
营造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