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退耕还林:成本有效性、结构调整效应与经济可持续性

2016-03-07李梁

花卉 2016年23期
关键词:可持续性农户成本

李梁

(安顺市西秀区国营甘堡林场 贵州安顺 561000)

退耕还林:成本有效性、结构调整效应与经济可持续性

李梁

(安顺市西秀区国营甘堡林场 贵州安顺 561000)

表面上,退耕还林实现了绿地植被面积的扩大化发展,带动了区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实际上,退耕工程同时也引起了诸多的经济问题,成本投入、经济效率、产业发展等均是必须考虑的。如何建立更加科学有序的退耕还林工程体系,发挥政府在退耕公改造中的作用,这是未来退耕工程需要深入探究的。据此,本文分析了成本有效性、结构调整效应与经济可持续性等问题。

退耕还林;成本投入;结构效应;持续发展

退耕还林是国家重大投资项目,工程规划与实施阶段要综合考虑成本投入、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等因素,才能进一步落实项目建设指标。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要深入探讨退耕还林的生态改造规模,从经济效率、预期成效、可持续性等方面进行调整,这些都是社会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同时,做好植树造林工程改造工作,确保退耕工程达到预期的生态绿化目标,为广大农户提供优质的生活、生产环境。

1 我国退耕还林现状

退耕还林工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投资最大、政策性最强、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经济全球化改革局势下,世界各国之间经济战略竞争力度加大,“资源”是国际竞争的焦点之一。面对传统经济行业遭遇“瓶颈期”的困境,我国必须提高资源战略地位,以资源科技转型为支撑实现可持续发展。积极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土地荒漠化。实施绿色工程,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土地荒。

2 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方向目标

2.1 生态目标

退耕还林对环境发展有重要意义,国家倡导各地区投资退耕还林建设,旨在营造更加完善的环保体系。退耕还林改造期间,要做好生态化分析与预测,结合地区森林实际情况拟定工程技术方案。“生态化”是退耕还林的第一思想,确保环保技术方案的安全性,才能提高退耕还林行业的可持续性。

2.2 功能目标

生态森林不仅是环保工程内容之一,也是地区退耕还林改造的新方向,更是现代各地区建设的典范,充分挖掘各地区资源能够带动生态环境稳步发展。森林是市场经济化改革重点,对林业区域内部实施节能化改造,可从多个方面提高森林的综合使用性能。确定退耕还林的优先次序,从森林勘察、分析、治理、养护等环节展开相关的工作,才能实现最终的退耕还林目标。

3 成本有效性

3.1 补助成本

“补助成本”是退耕中不可缺少的,必须做好农户安抚与补助工作,这也是成本有效性分析的一个关键内容。补助成本涉及到多方面内容,从多个角度进行成本分析及控制,提高了成本补助分析与控制工作。对于成本补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掌握退耕还林项目投资效益,严格按照成本分析标准展开工作,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项目规划与建设水平,从根本上解决传统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

3.2 建设成本

为保证修复工程的实施,需要制定时间进度表,进行明确的任务分派,落实资金来源,组织项目评估。在这一步骤中,需要运用那些在评估规划中收集的资料对工程进行正式评估。退耕还林项目建设阶段,考虑建设成本投入与耗资水平,进而减小项目造价投入与成本分析,实现了退耕还林效益增收。按照效益优先发展原则,提出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方案。

3.3 开发成本

退耕工程会计报表管理走市场化经营是一种改革,更是一种挑战,如何适应市场化环境是退耕工程财务控制急需思考的问题。开发退耕工程应结合会计报表特点实施优化改造,建立更加稳定的风险控制体系,不断调整现有的账务结构模式,规范经营环境和积极推进法制建设,进行有法制的对账款调控与管理进行综合规划。

4 结构调整效应

4.1 建设机制

退耕还林产业结构效应中,主要围绕经济工程结构进行调整,确保退耕工程与地区发展的协调性。根据贵州省退耕农户的实际,应把“后续产业发展”、“退耕地补植补造”、“生态移民建设”等项目作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的重点,实行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种植和重点扶持政策,形成规模效应和带动效应,达到“退耕一片、造林一片、成林一片、致富一片”的目标。

4.2 管理机制

基于结构调整效应指导下,要不断落实管理机制改革目标,提高退耕区域战略结构方向,以免决策性失误导致发展受阻。工程建设过程中,重点推行业主负责制,实行“业主负责、社会监督、施工监理、建方自检、严格验收”的质量保证体系,对工程建设的设计、招标、施工进行全方位监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受益区乡镇村组干部、群众代表参与监督活动,自觉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

4.3 产业机制

从退耕还林产业调整角度考虑,退耕工程要及时更新原有的账务结构体系,重点对资金收支、账务调配、风险防控等方面,建立更加全面的调度方式。同时,发挥会计人员在财务结构中的控制作用,及时处理各类风险引起的异常隐患,这些都是产业调整分析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也是构建退耕工程现代产业调整机制的重要决策。

5 退耕还林与经济可持续性

5.1 生态效益

退耕还林是城市经济现代化发展的先进模式,凭借退耕还林工程优势可以实现市场战略优化,带动行业经济收益持续增长。2010~2015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462亿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各项建设任务进展良好,促进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取得了明显成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取得了明显成效,如:退耕农户口粮自给能力进一步增强;退耕农户收入快速增长等。

5.2 经济效益

退耕还林工程完成后,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等地区75%的坡耕地和46%的沙化耕地将被林草覆盖,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有望得到明显改善。数据显示,2005~2014年,贵州省累计实施退耕还林任务400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200亩,荒山荒地造林100万亩,封山育林100万亩。因此,未来贵州省退耕还林的发展,必须深入财务分析及运营管理改革,为退耕还林开发提供科学的资金调配机制,实现财务与运营的一体化建设,为政府参与项目投资创造稳定收益。

5.3 社会效益

经济可持续性体现了经济战略目标,为社会创造丰厚的收益,才能进一步落实退耕还林项目,这些都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实际开发过程中,要综合考虑退耕还林对生态项目的影响作用,结合地区情况拟定科学的生态开发方案,为生态项目开发创建更加优质的服务平台。退耕还林前期要做好相关的规划工作,从安全改造与生态改造角度进行分析,全面落实管理策略。这样一个可见的蓝图在退耕还林过程中起着关键的指导作用。退耕还林是流域管理的一部分。

6 结论

近年来,国家重视退耕还林工程的规模化发展,按照经济效率、预期效果、可持续性等原则,全面落实退耕还林工程建造方案。退耕工程改造阶段,必须考虑成本有效性、结构调整效应与经济可持续性等问题,为退耕项目改造提供综合性保障,全面落实生态建设方案,确保项目实施达到预期的绿化目标。

[1]王庶,邓泽林.退耕还林的经济效益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6(05).

[2]王学,李秀彬,辛良杰,谈明洪,李升发,王仁靖.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冬小麦退耕的生态补偿问题探讨[J].地理学报,2016(05).

[3]刘凌宇.退耕还林对保护区周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林业调查规划,2016(02).

[4]刘凌宇.退耕还林对保护区周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以陕西省为例[J].中国林业经济,2016(02).

[5]张璇,郭轲,王立群.基于农户意愿的退耕还林后续补偿问题研究——以河北省张北县和易县为例[J].林业经济,2016(03).

F326.2

:A

:1005-7897(2016)22-0087-02

2016-11-13

猜你喜欢

可持续性农户成本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水泥生产中环境可持续性研究进展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Pearl Izumi发布新的“社会使命”声明以及可持续性相关的宏伟目标
室内可持续性景观系统的植物配置与后期养护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烧钱”可持续性存疑美团被曝全年亏损7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