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宾语提升与宾语控制结构的句法研究
2016-03-07李曦
李 曦
英语宾语提升与宾语控制结构的句法研究
李曦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通过对典型宾语提升例句“Cindy believes Marcia to be a genius”的三种不同解释的回顾,在肯定这些解释的部分合理性外,同时提出对这些解释的质疑:(1)“隐性逻辑式提升解释”尽管能对此结构提供某些可解释的语言事实,然而却不能分析有关结构中“词序”的问题;(2)控制结构的“移位说”将宾语控制看作显性的宾语提升仍然面临着很多质疑。最后获得以下结论:用HPSG(中心语驱动短语结构语法)分析宾语提升可以直接解释有关“词序”的问题,而这些解释同时也能够给“提取”设置限制,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提取”是如何实现的。
提升;控制;中心词驱动短语语法
一 宾语提升的“隐性提升说”解释以及存在的问题
我们先看几个典型的“宾语提升”结构:
(1)Cindy believes Marcia to be a genius.
(2)Spell –Out: [ Cindy [vpbelieves [ TP Marcia to be a genius]]]
(3)LF:[ Cindy believes Marcia [vp[ TPto be a genius]]]
“隐性提升说”解释Marcia原本处于内嵌分句中,这种逻辑式中的Marcia为了在句法上核查自己的格特征而提升到主句里。这种提升被Chomsky[1]称为“NP提升”。在这种解释下,动词believes处于VP位置。这种解释实际上源自早期Chomsky提出的“例外授格”(ECM),而现在分析宾语提升结构时,很少再运用“例外授格”来解释。然而“隐性提升说”受到了挑战,Postal[2]提出将诸如副词、介词插入句中在NP之前的位置那就很明显:NP以及紧跟其后的副词或者介词均处于主句宾语位置上,例句如下:
(4)She made Jerry out to be famous.
二 宾语控制与控制的移位说
最简方案里提出:在推导的过程中,一个短语可以经过几个题元位置,允许一个论元可以承担多个题元角色,这为控制结构的“移位论”提供了有力的解释。如以下两个主语控制的例句:
(5)a. Marcia tried to visit Wally.
b. Marcia tried [to visit Wally].
对这两个句子分析建立在“控制移位论”的基础上,主语Marcia在移位的过程中承担了两个“施事”的题元角色。文章主要关注宾语控制是否也经历如同主语控制一样的移位过程?由于宾语控制语在句法上出现在主句里,因此在以往的研究中将宾语控制与宾语提升并行讨论,在“移位学说”的框架下,宾语控制被看作与宾语提升属于同一个句法生成过程。
为了弄清楚宾语提升与宾语控制是否同属一个生成结构,我们还可以做几个尝试。首先,我们将介词短语插入控制语中,通过几个例子便可以发现同样的操作对于提升结构和控制结构导致不一样的结果。
(6)Rena signaled/appealed to Jean to leave the room.
如果(6)是一个宾语控制结构,那么这个结构的生成包含了介词短语的移位,我们将这个过程分解如下:
(7)Rena signaled/appealed [pp to Jean] [ Jean to leave the room].
支持这种看法的人认为这是移位产生宾语控制的一个有力例证。真正的提升结构要求一个不能分配题元角色的成分移位到介词短语位置上。这种分析与Hornstein[3]年提出的强制控制(obligatory control)如出一辙。然而,我们认为在这个结构的非限制性从句中,实际上存在一个空主语(pro subject),例句如下:
(8)a. Rene appealed to Jean to leave the party together/earlier than they’d planned.
b. Rena1 appealed to Jean 2[ pro 1+2 to leave the party together/earlier than they’d planned].
在以上这个例句里,嵌入分句的谓词leave的主语是Rene和Jean,我们称之为“分裂先行语”(spilt antecedents)。如果我们将分离先行语看作是pro存在的暗示而不是宾语控制结构的移位分析,那么至少这类控制结构就不能看作是移位生成的。
三 HPSG的解释
(一)限制条件划分提升与控制
我们尝试用词汇学派的方法来解释宾语提升结构。Bresnan[4]首次提出宾语提升结构的词汇学分析,除此之外,词汇功能语法(LFG)与中心词驱动短语语法(HPSG),都对宾语提升结构进行了相应的分析。这些方法本质上都是生成语法,但是却不是转换语法[5],因此和传统意义上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有不一样的地方。对于文章开篇提到的例句(1),中心词驱动短语语法与显性提升结构持同样的看法,即:Marcia只是表面上出现在主句宾语位置上。这种说法与移位分析法不一样,因为HPSG分析法认为由于处于单层句法结构里,虽然Marcia在短语句法上是believe的宾语,然而实际从句法与语义上来看它都与内嵌谓词to be a genius紧密联系,这种单层句法结构里,并不存在移位,而只是共享一个短语,形成“结构共享”(structure-sharing)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名词短语Marcia与主句动词及内嵌句动词同时联系,只是从表面上看它处于主句宾语的位置上。
为了从词汇学的角度将这两个结构解释的更加清楚,一些语言学:Sag, Wasow, Bender[6]提出了对两个结构的不同的限制条件,根据这两个限制条件可以清楚的将两个结构分开,表达式如下:
(9)Object-raising-verb-lexeme: ARG-ST
(10)Object-control-verb-lexeme: ARG-ST
由于限制条件的存在,决定了哪些词素可以在提升结构里出现,哪些词素在控制结构里出现。提升动词believe将被看作是提升动词词素,参照(9)里对提升词素出现在提升的论元结构的限制条件(ARG_ST):这类提升词素的论元结构包含三个词组,第一个是名词词组(NP),第二个以标签①表示,在HPSG里常用标签表示共享一个结构(structure-sharing),这样在同一个句法结构里只要是同样的词项的地方就用标签表示,因此在这个结构的第三个论元处还有一个同样的标签。限制条件表达式(9)的意思便是在这个提升结构中,第二个论元和第第三个论元的指示语(SPR)共享一个结构。语法限制保证了第二个词组是名词词组(NP)。因此,这些限制条件可以生成下面的句子:
(11)Cindy [ vpbelieves Marcia [ vpto be a genius ] ]
NP ① ①
宾语控制动词比如像persuade将被分类为宾语控制词素,因此受限制条件(10)的限制。(10)的表达式与(9)唯一不同的地方在于,在宾语控制结构里,论元里的同标词项是名词词组(NPi),因此该表达式可用下面这个例句来具体表示:
(12)Cindy [ vp persuaded Marcia [ vpto be her friend ] ]
NP NPiNPi
中心词驱动短语(HPSG)对以上两个例句(9)宾语提升结构与(10)宾语控制结构的解释的主要区别在于Marcia与插入句主语的关系不同解释。在(18)中,他们是同一个NP。在(10)中,他们只是同标。在这两个结构的嵌入句中均不存在一个位置包含pro或者trace,这两个结构的不同刚刚已经举例说明了。因为HPSG解释认为Marcia是动词believe的“姐妹”。因此这种解释免去了隐性提升解释要面临问题,也避免了显性提升要面临的动词或者宾语的位置问题。
(二)词汇学解释“提取”
从拟提升的从句主语进行“提取”操作会导致句子(13a)不合格,但是这种操作对于宾语控制结构里的宾语“提取”是可行的,如(13b):
(13) a. *Which famous person do you expect stories about to terrify John?
b. Which famous person did Mertha persuade friends of to sigh her program?
为了解释从句主语“提取”的限制,Pollard与Sag[7]提出“主语条件”(subject condition)。他们认为,词素的论元结构所含的最初元素若是不能“削减”(slashed)就会成为限制该结构内元素“提取”的限制条件(比如说主语NP)。原因是主语NP里不存在“空区”(gap),因此不可提取出来。但是在宾语控制结构里面,宾语是可以“削减”的,这也是为什么(13b)能被接受的原因。
小 结
控制结构里宾语控制语表面上看似是主句里的直接宾语,因此长久以来将宾语控制看作与宾语提升同属一种结构。然而用HPSG方法来解释这两个结构可以解决传统方法上面临的关于词序的问题,只是需要给出相应的限制条件,便可清楚看出两种结构的差异。对于分句里主语的提取,也通过限制条件的设定,可以看出哪些论元结构里的词素可以提取,哪些不可以,这均取决于主句谓词的本质。HPSG解释法相对来说可以较清楚的将宾语提升与宾语控制结构分开,由于有一些限制条件的设定,因此该方法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这些限制条件与语法里其他的限制条件如何互动作用,才能解释跨语言的宾语提升与宾语控制的问题?这个问题值得学者们继续探讨。
[1]Chomsky,N.The Minimalist Program[M].Cambridge:MIT Press,1995.
[2]Postal.On Raising:One Rule of English Grammar and Its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M].Cambridge:MIT Press,1974.
[3]Hornstein,N.On Control[M].University of Maryland,College Park,1999.
[4]Bresnan.J.W.Lexical-Functional Grammar:A Formal System for Grammatical Representation[M].Cambridge:MIT Press, 1982.
[5]方立.中心语驱动短语结构语法评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5):31-44.
[6]Sag, I.A.& Wasow,T. Syntactic Theory:A Formal Introduction.Stanford[M].CA:CSLI Pulication,1999.
[7]Pollard,C.&Sag,I.A.Head-driven Phrase Structure Grammar[M].Chicago&London: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4.
(责任编校:呙艳妮)
H043
A
1673-2219(2016)11-0163-02
2016-05-27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生成语法下英语提升结构与控制结构对比研究”(项目编号14C0944)阶段研究成果。
李曦(1982-),女,湖南吉首人,硕士,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句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