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动生理与心理的关联分析

2016-03-07郭书胜李书玲2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生理体育锻炼体育教师

郭书胜 李书玲2



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动生理与心理的关联分析

郭书胜1李书玲2

(1.山东财经大学 东方学院;2.山东财经大学 体育教育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大学的体育课程教学相对于大学其他课程而言,其有着非常独特的学科教学特色。大学体育是一门生理与心理相结合的科目,只有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强化运动生理和运动心理之间的结合,才能够帮助大学体育课程从讲解、示范等层面发挥出独特的影响,增强教学的有效性。论文对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动生理与心理的关联进行探讨,以期望促进大学体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大学体育教学;运动生理;运动心理

对于大学体育教学而言,如何更好地推进教学任务,就需要从各个层面推进大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尤其是根据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结合,推动大学体育教学的不断发展。运动心理和运动生理并不是完全相对独立的两部分,而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只有处理和运动心理和运动生理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推进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发展。因此,对于大学体育教师而言,只有正确认知二者的关系,推动二者的整合与统一,才能够让大学体育教学有更加深入发展的空间。下面本文将对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动生理与心理的关联性进行分析。

一 体育教学中探究运动生理和运动心理关系的意义

大学的体育课程教学相对于大学其他课程而言,有着非常独特的学科教学特色。大学的体育课程教学是一门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大学科目。因此,在大学体育课程学习过程中,大学生应该将体育运动的理论和体育锻炼的实际活动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也意味着大学体育是一门生理与心理相结合的科目。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要求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运动基础,同时,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不仅仅是提升大学生的运动技能,更是促进大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新时期复合型的人才。培养合格的大学生,不仅仅要求他们只掌握科学知识,更要求他们有着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就涉及到对大学生身体健康以及生理健康理念与技能的培育,通过体育课程的教学,尤其是积极地促进运动生理和运动心理之间的联系,能够帮助大学生逐渐形成团结、互助、友爱的精神,以及具备健康的体魄。

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不仅仅是把体育运动的知识技能进行剖析与讲解,更是对体育课程当中所包含的心理引导和精神培育等一系列的培养机制进行深入运作,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还需要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对不同个体、天赋以及性格的大学生,要根据他们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帮助大学生逐渐的形成体育锻炼的良好生活习惯。只有通过联系运动生理和运动心理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帮助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不断地解决日常教学过程当中的问题,从而让大学体育教师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对教学问题进行解决,提升大学体育教学的整体教学效率。

二 运动生理与运动心理间的内涵及二者联系分析

在大学的体育教学当中,大学生的运动生理和运动心理是不能被忽视的,这些是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计划推进的重要一环,也是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基础。高校开展的体育教学课程,应该紧密的结合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真正的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有序推进,为高等院校大学生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在探究运动生理和运动心理之间的联系过程中,大学体育教师就需要探究运动生理和运动心理各自所具备的内涵。

(一)运动生理的内涵

在开展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当中,首先要关注的就是体育课程当中的运动生理。运动生理,实际上是人类的身体机能在运动过程当中所产生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本身的规律。这些规律实际上是伴随着体育课程中的体育运动不断产生和发展的,只有在日常的教学当中抓住学生的生理需求,通过体育课程运动锻炼,不断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才能够真正的促进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发展。如大学生的身体机能没有通过体育课程教学中的体育锻炼得到提升,那么,大学体育课程中的生理价值就大大降低,无法体现出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积极意义。因此,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师在执行教学计划的过程当中,应该抓住运动生理在体育课程教学当中的积极影响。

(二)运动心理的内涵

运动心理,是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当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当中,很多大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里出现了各种类型的心理障碍,主要体现为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过程中心态较为被动;在竞赛类的体育活动时表现出怯场的状况;而在团体类活动中,很多大学生不愿意积极参加,而有少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个人表现的特质,不愿意服从集体的利益。这一系列的运动心理问题,都需要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加以解决。这也充分表明,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当中不能够完全忽视运动心理的积极作用,应该将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打造成为陶冶学生心理,以及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特别是通过体育锻炼,让大学生的心理层面,得到进一步的强化,这也就要求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要充分联系运动生理和运动心理之间的关系,帮助大学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进步,促进运动心理和运动生理的有机结合。

(三)运动生理和运动心理关系:统一于大学体育教学价值中

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往往侧重于从体育生理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体育运动锻炼和培养,提升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从运动心理层面进行认知和探究,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则是对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理念创新和教学创新。运动心理学,对于大学生的身体素养以及大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运动生理,则是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技术要求和基础。当前,一部分大学生不具备积极的运动心态时,或者对于大学体育教学产生抵触心理,这也导致运动生理的效果无法通过教学中得以体现。因此,大学体育课程当中,运动生理是大学体育课程的基础,运动心理是大学体育课程的重要心理保障,只有通过运动生理和运动心理的紧密结合,才能够促进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化。

运动生理和运动心理都是对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当中的有关规律进行研究,运动生理侧重于运动技能的规律性研究,而运动心理侧重于对人类运动情感和心态的研究。这实际上都是对大学生当前的心理和生理状态进行规律性思考,有助于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教学推进和教学创新。在鼓励大学生积极地投入体育锻炼过程当中,应该关注到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通过体育锻炼,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尤其是以体育锻炼为依托,带动大学生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在面对困境的时候能够勇于面对与挑战,这就是运动心理层面能够带来的长远积极影响。

三 利用运动生理与心理关系促进大学体育教学思考

随着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在素质教育的系统当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促进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创新,就成为了素质教育重要的教学突破点。伴随着当前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发展,利用运动心理和运动生理之间的关系,促进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效果,已经成为了当前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之一。只有合理的运用运动生理和运动心理之间的关系,促进运动生理和运动心理辩证统一于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当中,才能够让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更上一层楼。因此,利用好二者的关系做好体育课程教学,成为了具备可操作性的教学创新举措之一。

(一)注重技能示范中的运动生理和心理的结合

体育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要注重体育技能的示范。体育技能是运动生理当中的重要一环。而体育技能本身就是运动心理当中的重要形成基础,是运动心理和生理有机组成的重要平台。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体育教师应该在学生面前进行示范性的演练,让大学生能够掌握到体育技能的要领,在教师进行运动示范过程中,学生应该充分地掌握技能要领,并且在教师的提醒下做好心理准备,为体育锻炼做好心理基础。只有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才能够为接下来的体育锻炼形成良好的氛围,在教师示范运动过程之后,大学生应该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通过练习以身体和感官协调,推进感受体育技能在实际运作当中的技术要领。学生在体育课程教学当中应该以模仿为基础,以掌握学习为目标,将体育技能和运动心理生理两方面结合起来。教师要及时的观察学生的运动过程中动作是否到位、是否按照相关体育技能的技术要领完成指定动作,同时也要观察大学生在模仿体育教师运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问题,如因为体育技能难度较大而产生畏难心理,或运动过程当中出现争强好胜的情况。体育教师要及时协调和解决相关的问题,更好地处理大学生在模仿过程中出现的生理和心理困境。

(二)注重技能讲解中的运动生理和心理的结合

体育教师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中应该将讲解与示范结合起来。讲解和示范实际上是运动生理和运动心理有机结合的一种表现形式。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认知,不仅仅是停留在机械地模仿动作,也是对体育课程理性认知和感性认知的相统一。因此,体育教师在进行体育课程教学中,应该兼顾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体育教师应该在体育课程中讲解技术和心理的重要性,特别是具体运用技能的技巧及对运动者的心理需求。通过仔细的剖析详细讲解后,体育教师的运动示范就成为了更具备理性感知的内容。大学生作为具备一定文化程度的运动者,其对于运动的理解,不可能纯粹建立在机械化模仿当中。体育教师应该从多个方面帮助大学生对具体的运动项目进行多层次立体化的理解,当大学生对体育运动形成了深刻的体悟后,能够有更好的心态,更积极地投入到体育锻炼中,避免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出现心理上的障碍,避免他们在体育锻炼过程中走弯路,更加圆满地完成体育课程的教学任务。

结 语

当前大学的肥胖率以及相关疾病的比例越来越高,实际上已经影响到高等院校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只有对大学当中的体育运动放在关键的位置上,鼓励学生进一步的进行体育锻炼,提高他们的运动效率,才能够真正的提升当前高等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但是很多大学生,对于大学的体育课程并没有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很多非体育专业的学生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其他科目的学习上,没有对大学体育教学给予足够的精力投入,这一方面是大学体育课程缺乏吸引力,另外一方面也是体育课程没有协调大学生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通过上述的分析,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要协调运动生理和运动心理之间的有机统一,帮助大学生形成更加客观的运动感知,从而推动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1]任冰.大学生积极体育运动心理的价值研究[J].运动,2014,(6).

[2]曾佳.大学生积极体育运动心理的探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3,(20).

[3]刘琪.基于大学生积极体育运动心理的探究[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2).

[4]杨杰夫.对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1,(5).

(责任编校:张京华)

G803

A

1673-2219(2016)11-0061-03

2016-03-15

郭书胜(1975-),男,山东德州人,硕士,山东财经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李书玲(1976-),女,山东乳山人,硕士,山东财经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生理体育锻炼体育教师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打破生理“平衡”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DIY式”小创新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中的应用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