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

2016-03-07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子女心理健康心理

闫 娜



大学生心理问题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

闫娜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经管学院,江苏 南京 210037)

论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得出了绝大部分心理问题都与学生家庭环境存在莫大联系的结论。论文从各个角度进行剖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法,力求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乐观成长,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大学生;心理健康;家庭环境

一 影响及现状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在该群体中所占的比例也在不断攀升。经研究发现,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学生数量的增大,各大院校因学生心理问题而引发的突发危机事件时有发生。这些突发事件影响非常恶劣,涉及范围比较广,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与生活环境,从而引发了各高校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广泛专注和深刻反思。为此,高校纷纷成立了心理咨询中心,按1:3000的比例配置了心理咨询老师,咨询老师均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持证上岗。力求为同学们提供专业有效的帮助,排除潜在的心理危机,积极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该工作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努力。众所周知,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有来自外界环境的影响(比如社会压力、环境压力、家庭压力等);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如自我意识不健全、较差的心理素质、个体不良的人格等)。外界因素和自身内部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但笔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发现多数心理问题都与家庭环境存在着莫大关系。

二 存在的问题

(一)单亲家庭

单亲家庭主要存在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父母离异,小孩随爸爸或者妈妈一方生活;第二种是父母有一方因病或意外去世;第三种是比较特殊的情况,即父母均已去世,跟随爷爷奶奶或者亲戚一起生活。经研究发现,单亲家庭对子女人格发展存在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影响。而消极影响中尤以离异单亲家庭给子女造成的危害最大。

案例一:A同学,父母意外车祸去世,跟随叔叔婶婶生活。性格开朗与叔婶一家相处极好。口头禅是:“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那为什么不开心呢”,“爸爸妈妈没了,但奶奶和叔叔婶婶对我很好,我要好好学习,让奶奶为我自豪”。不但与家人相处愉快,而且积极参与社团学校各项活动,与同学老师都很合得来,被同学推选为班长。

案例二:B同学,父母离异,跟随母亲生活。母亲不许他与父亲方面亲属联系,奶奶想见孙子都要偷偷去见,其母知道后大发雷霆,更是严格禁止该同学与父亲、奶奶相见。因为家庭问题,该生滋生了自卑心理,整天闷闷不乐,对生活缺乏应有的激情。做事变得胆怯,缺乏自信,不太与人交流,而且偶尔会逃课。

(二)过度保护和溺爱

案例三:学校在大一下半学期有实训课程,是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将课堂所学与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吸收。大部分同学都能坚持下来,除了刚开始两天的不适应,后面都游刃有余。但有一两位家长就会打电话给老师反映小孩哭着给家里打电话讲太累了,不参加实训了,而且言辞非常激烈。这类小孩在父母的过度保护下限制了自身能力的开发,形成了依赖、被动的性格以及潜在的自卑,缺乏独立的自我意识,他们的人格同样不能健康的发展起来。

案例四:C同学被父母保护太好,大一刚入校,不会叠被子,不会打扫卫生。最初舍友会耐心的去教她如何打扫卫生,会在她生病的时候去带她看病帮她带饭。但一学期过后,该同学仍然没有改变,自理能力较差而且不懂得关心别人,与舍友关系处理较差,同处一个屋檐下,但却相敬如冰,互不理睬,最后闹到要换宿舍。

(三)专制教育

案例五:D同学与父亲关系相处很僵硬,平常只与母亲讲话。笔者私下与其母亲沟通得知,D同学小时候还是很喜欢父亲的,但随着父亲每次答应的事情都做不到的时候,他就对父亲失去了信任。再加上父亲性格较暴躁,总是坚持男孩不打不成材的理念。小孩犯错了不是首先进行沟通再去解决问题,而是先揍一顿再说。长此以往,该同学与父亲交流几乎为零。

(四)低估孩子

案例六:每个小孩有了进步都希望得到父母的夸奖,但有些父母总是怀疑孩子的潜能,使得孩子产生沮丧厌弃情绪。E同学小时候唱歌很不错,欢欢喜喜唱给父亲听,父亲不但没有鼓励反而说:“唱的不怎么样,别人家的XXX唱的才好听”,考试拿了高分,父亲又讲:“这是你自己考的吗?你能考这么高?”正是长期的不信任,导致了该生对自己产生了根深蒂固的自卑情绪,而且对父亲深恶痛绝,一度到了父亲回家她就离家的程度。

三 问题存在的原因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人的影响持续时间非常久乃至贯穿整个人生。我们从上述真实案例可以得出,大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不适当的教育方法

当子女遇到困难、挫折时,会本能的寻求家人的关心和安抚。如果父母没有进行安抚宽慰,只有质疑斥责的话,子女会逐渐变得敏感、退缩、自卑。慢慢会演变为不主动向家人反馈自身情况,疏远家庭,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

(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在社会竞争的现状压力下,很多家长只关心小孩考得好不好,班级排名是多少,却很少去孩子内心在想什么,真正喜欢做什么。学生成绩下降也只是一味的批评而很少去研究分数下降背后的原因,很少与孩子进行思想上的沟通。将追求高分摆在了首位,而忽略了素质教育,片面追求所谓成才。

(三)大学生家庭教育的忽视

家庭教育不是时断时续的,而是一个整体连贯的过程。当下很多家长对子女的关注和教育主要集中在其幼儿园至高中这个阶段,对大学阶段普遍存在放任或漠然的情况。到了大学,家长普遍认为孩子长大了,不需要太多的管制。因此父母更多的是生活费等金钱的支持,忽略了子女内心情感的反馈与需求。实际在大学阶段的青少年的情感需求更高,更希望得到家人朋友的关心和爱护。因此当学生离开家离开家人后遇到各种学习或者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时,就会出现明显的不适应,更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爱护。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与家庭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个影响在某些时刻作用甚至是至关重要的。在大学阶段,家庭教育的主要范围不是体现在督促学习上,而是应该关注加强子女对陌生环境的适应和抵御诱惑的能力上。当然,要达到这种效果,一定要通过子女可以接受的方法来沟通实施,而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粗暴干涉,这样会激起子女的叛逆心理起到反作用。

四 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言传身教

中国有句古话:身教重于言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家人朝夕相处,父母的言行举止、道德观和价值观也直接影响着子女三观的确立,父母善良正直的话孩子一般都坏不到哪里去。很难想象,愤世嫉俗的父母能够培养出热爱生活的子女。换个角度讲,子女身上的美好品质并不全由学校教育而来,大多是从父母的共同生活中一点一滴、润物细无声的培养起来的。笔者在多年工作中发现,家庭关系不如意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所以和睦、平等的家庭氛围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二)培养良好的是非观

在大学生活这个阶段,同学们的心理发育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学生的情绪比较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比如到四六级、报关报检等考试前期,内部资料、考题答案等小广告满天飞。有的学生会误听误信,不抓紧时间好好复习,却相信这些所谓的“独家消息”、“正确答案”。虽然每年大一开学都会进行关于诚信教育的讲座,但各个高校每年仍然会出现因为考试作弊等原因而受处分或者开除学籍的同学。这种是非观的缺失不仅有学生个人的原因,父母的关心不够也有要承担一部分责任的。家长严于律己,做孩子的好榜样。同时也应重视孩子的心理活动,平时多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如果发现有不当之处一定要及时沟通,及时解决问题。

(三)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

父母应采用民主的教育方式,学会倾听孩子的声音,与子女经常进行思想沟通,随时掌握孩子的想法。对好的想法进行鼓励支持,对错误的观点采取说服与强制相结合的方法,努力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结 语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本身是一个系统性大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等各个环节的积极参与,而家庭教育则显得尤为重要。心理问题的出现不是突然出现的,每位家长都应该密切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并及时纾解遇到的问题,努力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1]刘荣华.大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7,(5).

[2]张振松.家庭教育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文教资料,2007,(36).

[3]吴薇莉,等.大学生的家庭教育模式与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要重点关注大学生的家庭状况与成长经历[J].西华大学学报,2008,(4).

[4]庄薇.试论当代大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3).

[5]谢沫珠.大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9,(2).

(责任编校:张京华)

B849

A

1673-2219(2016)11-0056-02

2016-03-15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4QNZX-03)阶段成果。

闫娜(1982-),女,甘肃天水人,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经管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心理健康。

猜你喜欢

子女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心理小测试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