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的艺术处理

2016-03-07汤其林

关键词:音乐舞蹈东方红史诗

汤其林

(湖南工业大学 音乐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0)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的艺术处理

汤其林

(湖南工业大学 音乐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0)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在进行创作时既要确保艺术创作真实反映历史事实,又要防止与《东方红》重复,需要创作人员精心设计框架,选择材料进行加工改编,具有一定的难度。创作者和表演者通过艺术框架的搭建、艺术素材的加工、艺术演出的处理,使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既具有政治内容又具有极高的艺术美。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艺术处理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是继《东方红》之后又一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是为建国35周年献礼而创作,创作历时两年。这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充分总结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到十二大所取得的革命成果,采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来表现重要的历史事件,渲染人民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精神状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为了区别于《东方红》,在进行创作时既要确保艺术创作真实反映历史事实,又要有艺术突破,这就需要创作人员精心设计结构框架,精心选择材料进行加工改编,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中国革命之歌》不仅是历史的呈现,更是时代的里程碑,要求既具有政治高度又具有极高的艺术美。

一 艺术框架的搭建

中国革命历史漫长而复杂,如何在《东方红》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作,需要搭建一个良好的艺术框架才能够保证创作活动的顺利进行,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演出过程中音乐更多地采用了在革命过程中产生的经典歌曲进行创作,其主要表现了从五四运动时期到建国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当家作主的奋斗历程。[1]《中国革命之歌》要想突出表现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要进行合理布局,突出重点,选用历史事件,跨越历史阶段,安排特定情节来表现不同的重点。这就需要一部新的音乐舞蹈史诗,一方面讴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的胜利,教育青年一代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另一方面要讴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果和光辉未来,鼓励人民继续为社会主义建设而努力奋斗。

在周巍峙的《壮丽的中国革命历史画卷》一文中详细分析了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的创作和演出,通过强调《中国革命之歌》艺术框架的构建,花费了近半年时间,采用了多方投标的方式,进行反复筛选,从不同的框架结构中择善而从,并且对于选择的框架结构进行不断修正,最终确定《中国革命之歌》这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的主题思想和框架结构。[2]各部门工作人员在讨论艺术框架构建的过程中,实际上已经进入了艺术创作的过程,每一个创作人员既了解艺术工程的全局,也了解自己所分担的局部任务,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为这一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纪念我们的革命先驱者,体现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其他革命先辈应有的历史地位和光辉形象,在《中国革命之歌》的舞台上展现了一批故去的革命领导人形象,这是对《东方红》的创新,也是对伟大领袖和革命领导人深沉爱戴的精神传承。

《中国革命之歌》全局的框架结构分为五场:《祖国晨曲》是序幕;《五四运动到建党》是第一场;《北伐到井冈山》是第二场;《长征到解放战争》是第三场;《建国到粉碎四人帮》是第四场;《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是第五场,《向着光辉灿烂的未来前进》是尾声。[3]整体框架之内,每场内又有不同的段落内容,在段落内又安排了兄弟民族的表演场面,代表祖国各族人民休戚与共的历史命运,增强了整体作品的民族风格和色彩。《中国革命之歌》不仅是对历史的真实呈现,更是时代的里程碑,对于党在指导思想上完成拨乱反正,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提出全国人民总的奋斗目标,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发起号召,引领中国人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迈开新的步伐,作品作了全面的展示。

框架的搭建为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中国革命之歌》的布局合理、重点突出、配合默契,在此基础之上才达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良好的艺术框架为工作人员各司其职进行创作和分工提供了前提,这部大型音乐史诗不仅仅是对中国革命进程的一个记录,而且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纪念意义的里程碑。《中国革命之歌》不仅表现了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关键事件,而且对于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带领中国人民意气风发、艰苦奋斗的崭新面貌作了生动的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和中国人民一道为中华民族的自立自强不懈奋斗,共同为了新中国的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奋勇拼搏。

《中国革命之歌》的框架选定之后,就需要进行素材的选择和处理,在进行选择和处理的过程中要注意人民群众审美要求和欣赏水平的变化,创作者不仅要重视艺术技巧的提升,也应该注意人民对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的要求,在选择素材的过程中不能仅仅从原有的素材中拿来就用,而要对于所采用的素材进行改编,不局限于战争时期的歌曲和舞蹈。音乐风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富有民族性和时代性,歌曲的选择应该与舞蹈和歌词相匹配,歌曲具有较高的传唱性,并且为群众所喜爱,在专业人员中广为流传。

二 艺术素材的加工

史诗式的大型歌舞,主要以音乐和舞蹈的为表现方式,但是并不排斥其他艺术方式在表演中的作用,相反其他艺术手段在演出过程中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使得各种艺术手段相互配合,相得益彰。[4]例如,音乐舞蹈这些表演方式善于抒情,但是在表示具体时间、地点和会议等方面就存在一定的困难,采用朗诵词的方式将叙述、议论和诗进行融合,对于叙事和衔接具有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中国革命之歌》采用了背投电影的方式给大型歌舞以历史和环境的衬托,这给观众带来了更强烈的视觉震撼和冲击,增强了歌舞表现力。因此,相对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来说,《中国革命之歌》添加了更多的艺术素材,在进行衔接过程中采用了朗诵的方式来对具体的事件、地点以及时间进行说明;在较短时间内容呈现建国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时采用背投电影的方式在短短的时间内呈现诸多繁荣昌盛的画面,昭示建国以来中国在不同领域取得的进步。八十年代是思想解放、人民精神振奋的年代,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对于未来生活和社会的憧憬,对于美好未来的希望,这激发了歌曲创作和舞蹈创作的活跃,众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也扩展了群众的审美领域,提高了群众的审美能力,人民的生活丰富多彩,我国的艺术事业开始蒸蒸日上。同时,在我国的艺术届广泛接受外来文化时,不可避免地也会受到外来低俗文化的影响,这对于艺术家和创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要为群众带来富有正能量的音乐和舞蹈,引导群众欣赏健康审美的作品,这就要求艺术家对于前人所创作的艺术经过再加工和再处理。《中国革命之歌》不仅仅是原有中国优秀舞蹈和音乐的选择和展出,而是在中国优秀艺术的基础上进行的新的创作和美的创造,具有承前启后的里程碑意义,它不仅传承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而且促进了我国的文化创新,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在今后的创作过程中不断开拓创新,提升艺术对于人的精神影响,增强艺术这种精神力量对于人的社会活动产生的影响。

《中国革命之歌》不应该是历史的博物馆而应该是时代的里程碑,因此在创作过程中不仅仅应该做到对历史的真实再现,更应该鼓励现代中国人民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不懈奋斗,因此《中国革命之歌》与《东方红》有以下不同之处:时间长度增加,难度增加,《中国革命之歌》从鸦片战争一直到十二大,在140多年的历史中选择那些历史事件如何进行加工创作具有一定的难度;侧重点不同,《东方红》强调新中国的成立而《中国革命之歌》强调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建设;歌曲选择与舞蹈编排不同,《东方红》采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革命历史歌曲和舞蹈,而《中国革命之歌》在进行创作时要避免与《东方红》重复,就需要选用少数未使用过的历史歌曲和民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重新创作和对历史舞蹈进行重新编排。

在对素材进行加工时既要考虑到历史的真实性,又要结合时代特征,引起当代青年感情上的共鸣。[5]《中国革命之歌》在进行《五四运动》阶段传作时采用了青年人喜爱的节奏,创作了《五四青年进行曲》,在内容和风格上既具有历史感,又富有时代感,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在表达重大历史事件方面,采用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角度来进行表现,如井冈山会师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通过拟人化的手法编排《杜鹃花》舞,通过军民联欢的场面表现胜利会师时领袖的革命友谊和兴奋心情,反映了中国革命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发生了生死攸关的转折,找到了走向胜利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中国革命之歌》创作人员在对素材进行加工的过程中,根据中国不同革命阶段的真实情况和人民的精神状态进行改编,选择合适的艺术呈现方式和艺术表现手法来展现中国革命不同阶段的特点和历史意义,使每一个革命阶段都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三 艺术演出的处理

《中国革命之歌》是一部史诗式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征,结合了时代特点,采用了中国人民喜爱的艺术表现方式来进行艺术表达,在吸收中国优秀艺术手段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使艺术形式更满足新生活的要求,符合新时代的精神面貌。如在舞蹈过程中采用了载歌载舞的对唱、扭秧歌、跑旱船、提灯会等富有民间特色的艺术形式,营造了一种欢乐的氛围。[6]在《春回大地》《白花舞》中既采用了古典舞的技法,又融入了芭蕾舞的技巧,使得整个舞蹈生机勃勃,富有活力。《中国革命之歌》创作之时,我国老一辈革命家和领导人有部分已经逝世,通过再造人物形象的方式来展现老一辈革命家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形象,能够拉近人民与老一辈革命家之间的距离,加深人民对老一辈革命家的热爱和对领袖的拥护,因此《中国革命之歌》在演出过程中精心设计了军民同乐的欢乐场景,生动再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形象。

叶林在《<中国革命之歌>赞》中曾指出,为了忠于历史同时纪念革命的先驱者,在《中国革命之歌》的演出舞台上添加了一批故去的中国革命领导人的亲切形象,这在之前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并没有的艺术形象。[7]要艺术家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对革命领导人的形象和表现方式进行重新的加工,在忠于历史的前提下对于领导人的形象进行艺术加工,以确保舞台形象既能够真实反映革命领导人的光辉形象,又能够有效拉近革命领导人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增进群众对于革命领导人的爱戴和拥护之情。[8]除此之外许多地方需要在原有音乐歌舞的基础上对历史素材进行加工,以便于更好展现艺术家的艺术构思。

演出过程主要以音乐和舞蹈相结合的方式来表现演出主旨,但是在演出过程中也融入了其他的艺术方式,不同种类艺术形式的完美融合,能够有效弥补不同的艺术形式特点所存在的缺陷。不同种类的艺术形式之间能够互相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对于舞蹈音乐方式无法完整传达的艺术形式则采用朗诵等其他的艺术表达方式来传递信息,更好地促进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演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9]因此,《中国革命之歌》在艺术表达方式上没有局限于舞蹈和音乐的方式,而是大胆进行了创新。例如:在表现建国以来我国的复杂形势时,采用电影资料展示建国以后十七年社会主义建设所带来的兴旺繁荣景象来作为大合唱《祖国颂》的背景,这样,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突出展现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和祖国发展的新气象。演出队伍与创作队伍密切配合,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精益求精、反复探索,使整部作品的每一部分既具有独特的个性,又使不同场次段落之间具有整体性与统一性。

四 结语

《中国革命之歌》共有60多家单位、1 400多名专业人员参加创作和演出,他们在创作和排练过程中反复探讨、精益求精的态度为《中国革命之歌》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国革命之歌》是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重要的里程碑,不仅是对过去奋斗历史的真实反映,而且也鞭策着如今的我们不断前进,在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开拓创新,取得新的进步和成果。[10]创作者和表演者通过艺术框架的搭建、艺术素材的加工、艺术演出的处理,使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既具有政治高度又具有极高的艺术美。

[1] 杨宁宁,赵冰峰.分析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的创作和演出[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4(3):110.

[2] 芮文元.何以“不好听”:小议《中国革命之歌》的音乐[J].电影评介,1985(12):16.

[3] 李祥之.光彩夺目的艺术珍品: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简介[J].音乐爱好者,1985(1):2-3.

[4] 王 熙.中国革命之歌:一部新编的音乐舞蹈史诗[J].今日中国:中文版,1984(10):24-31.

[5] 路.庆祝国庆三十五周年《中国革命之歌》在首都正式公演[J].四川音乐,1984(10):22.

[6] 周巍峙.壮丽的中国革命历史画卷: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的创作和演出[J].新文化史料,1996(3):28-31.

[7] 张斯絮.当代中国三大音乐舞蹈史诗的音乐比较研究:从《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到《复兴之路》[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2.

[8] 郭玲春.为开拓者和创业者建起丰碑:在排练中的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J].瞭望周刊,1984(4):36.

[9] 陈兴保.曲折不足,欢乐有余:《中国革命之歌》失着一见[J].电影评介,1985(12):16.

[10] 赵桂珍.简述中国音乐舞蹈史诗的发展历程[J].音乐探索,2011(2):82-84.

责任编辑:李 珂

Aesthetic Treatment on Chinese Revolution Song of the Large Scale Music and Dance Epic

TANG Qilin

(School of Music,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huzhou Hunan 412000, China)

The creation of Chinese Revolution Song, the large scale music and dance epic, should not only ensures realistic reflection of historical factors in artistic creation, but also prevents repeating with The East is Red, which needs exquisite design of framework by creators; there is certain difficulty lying in treatment and recomposing of materials. Through establishment of artistic framework, treatment of artistic materials, its performance by creators and performers, Chinese Revolution Song, the large scale music and dance epic achieves high level of political contents and aesthetic beauty.

large scale music and dance epic; Chinese Revolution Song; aesthetic treatment

10.3969/j.issn.1674-117X.2016.05.024

2016-07-30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共和国三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审美特征研究”(13C061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生态视野下的红色经典舞蹈研究”(14C035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政治·艺术·历史——生态视野下的红色经典舞蹈研究”(12YJC760075)

汤其林 (1977-),男,湖南醴陵人,湖南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舞蹈教学与红色舞蹈。

J618

A

1674-117X(2016)05-0125-04

猜你喜欢

音乐舞蹈东方红史诗
“东方红”四号增强型平台
“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
《丝绸之路音乐舞蹈大系》出版
“东方红英雄”家族面面观
当当鼓
基于音乐舞蹈融合的高校舞蹈教学改革思考
2013史诗之战
史诗表演
东方红20周年谱华章
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