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领导干部底线思维的培养
2016-03-07王焱
王 焱
(中共湖南省委直属机关党校,湖南 长沙 410000)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下领导干部底线思维的培养
王 焱
(中共湖南省委直属机关党校,湖南 长沙 410000)
“底线思维”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领导干部的科学思维方法之一。领导干部必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立场出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一分为二看问题”,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努力锻造自身的底线思维能力。
底线思维;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导干部
“底线”是人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一个词语,广泛应用于各个研究领域,可以概括为主体依据自身利益、道德、法律等设定的不可逾越的临界点、临界线。所以,底线的最基本特征就是事物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的关键点。什么是底线思维,顾名思义,底线思维与底线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二者并不能完全等同。就临界点、临界线这个概念,底线思维是一种“高压线思维”或者“红线思维”,但它又不只是“红线思维”。所谓底线思维,是与注重前瞻性思维取向相对应的一种后顾性思维方法,侧重于从基础、基本、核心乃至坏的方面进行思考,强调守住底线,重视和防范潜在危机,堵塞管理漏洞,防止社会出现激烈性动荡。[1]习近平总书记对它有一个精准又易懂的概括:“底线思维能力,就是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的一种积极的思维能力。”[2]这样才能“以最坏的准备谋求最好的结果”,从而做到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掌握做事的主动权。底线思维作为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有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是思维主体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而形成的。所以,领导干部要善于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培养和锻造自身的底线思维能力。
一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培养底线思维
判断领导干部是否具备底线思维能力,关键看其是否能运用底线思维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其中掌握主动权是一项基本内容。主动权的把握必须建立在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基础上,而要想理解客观事物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的是辩证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一元论,即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必须要永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底线思维就是在这一根本要求下得出的科学思维方法。如果不能认识到“实际”的重要性,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事物底线的认知便是错误的,按照错误的底线去思维,只会一错再错或者大错特错。所以,领导干部需要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不断地观察和分析问题,使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能与当时当地真实存在的情况相一致,避免主观想象,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中不断地培养和锻造自身的底线思维能力。底线思维要求从坏的方面着手,比如不掩盖问题、不回避矛盾等,本质上就是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包含从国情出发,从省情出发,从市情出发,从基层情况出发等,这些都是底线思维产生的土壤、形成的依据和实践的源泉。“一切从实际出发”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方面要全面深入的掌握事物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人们必须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最后在前两点此基础上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从这三个方面努力和把握,才算是走在了“实事求是”的康庄大道上。尤其是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往往反映出行为人是否具有主动权。在认识事物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借助一定的现存的条件,或者创造出一些被需要的条件,这就是把握主动权的过程。所以,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对自身工作所处的具体情况,按规律办事,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找到自身工作的底线,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对于党员干部的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要指示中给予明确指示,强调要“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包含党员干部的法律底线、纪律底线、政策底线、道德底线。这是对一名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但是对于党员干部树立底线思维,还要在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中明确两点:
(一)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领导干部底线思维的“底”
底线思维的提出是基于中国最大的实际——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一直秉承“一切从实际出发”,突出表现为从具体的国情出发。无论是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毛泽东思想,还是改革开放后搞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发展和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在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目前,我们面临的最大实际就是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领导干部必须认清这个最大实际,才能正确把握底线思维。党的历次代表大会都强调这一实际,原因在于,中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了,我们要做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不能放弃或者背离社会主义。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本身也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结果,在革命时期,无数中华儿女也曾试图通过各种道路谋求中国的独立与发展,很多道路无法适应当时的中国,或者说在中国当时的国情土壤中无法生根发芽,最终社会主义脱颖而出,谋得了新中国的成立。在今天,我们的领导干部要谋求中国的发展壮大,也必须认清当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如十八大强调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领导干部在思考问题时,在制定政策时,在寻找解决方法时,都必须以这个实际为基础和依据,必须认清“任何超越现实,超越阶段而急于求成的倾向都要努力避免,任何落后于实际,无视深刻变化着的客观事实而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观念和做法都要坚决纠正。”[3]我们党在这个问题上是走过弯路、吃过亏的,必须要居安思危,坚持实事求是,守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条底线,树立领导干部底线思维。
(二)保证改革开放顺利进行是领导干部底线思维的“线”
底线思维的产生是基于中国当下的实际——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问题。底线思维是守住底线谋求更好发展的思维,而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所以说底线思维直接蕴含着问题意识,并且是应对问题的有效思维方法。现时期的底线思维不可避免地要基于当代中国的问题,面对的是中国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改革是一种低水平的转型发展,或者说是单项突破式的发展路径。但是这种非全面的发展是存在一些缺陷和弊端的,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一些问题,如利益冲突、价值多元、道德缺失等。现在中国进入全面社会改革时期,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最大程度地避免中国发展困境的出现。保证改革攻坚克难期顺利度过,恰恰成为了领导干部树立底线思维的边界线。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全面深化改革时强调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就是针对改革的边界约束这一问题对底线思维的诠释。领导干部树立底线思维也必须结合这个当下的改革实际,面对问题,都要明确改革的边界约束。在改革的进程中是否能管控风险,是否守得住顺利改革的底线,是决定各项工作成败的前提,也是能否赢得工作主动权的关键。
二 坚持“一分为二看问题”,培养底线思维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它的实质和核心。矛盾的双方既具有同一性,又具有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个转化的点也就是事物发生本质变化的边界线,它揭示了底线思维中的底线“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低水平的标准或者是界限。矛盾的斗争性体现的是事物本身所蕴含的不同的方面,它们的相互斗争成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它揭示了运用底线思维内含的“从坏处着手,期待好的效果”,所以,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培养和锻造底线思维能力。领导干部要想在工作中真正做到“一分为二”,必须坚持对人对物既看到积极的方面,又看到消极的方面。简言之,就是既看到“好”,又看到“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底线思维”的核心要义就是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实际上是对矛盾普遍性原理的具体运用。底线思维要求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具体的做到敢于承认矛盾,勇于揭露矛盾,深入分析矛盾,努力解决矛盾。从这个意义上分析,底线思维既是一种防范风险性思维,又是一个种争取利益最大化思维。
(一)把握“坏”,将风险降到最低
把握“坏”,要求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进行风险预测。通过学习唯物辩证法,才能武装领导干部的头脑,对矛盾普遍性原理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存在着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只有对两个方面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才能真正的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其发展的趋势。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自然和社会的变化性,使得风险的产生成为必然,一旦事物的发展偏离我们的视线,大量不确定因素接踵而至,我们的底线也会随之而垮。看到事物发展中“坏”的一面,才能防患于未然,将风险降到最低,力保守住底线。也可以说设置底线或者红线,是为了保证工作任务和目标的完成和实现,如果一项工作无法完成,也就无从谈起这项工作的意义。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不止一次的强调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问题,更是将理想信念比作党员干部精神上的“钙”,深入分析了党员干部在现实工作中出现的种种不良作风,种种决策失误,明确指出党员干部要防止因“缺钙”而得软骨病,否则后患无穷。基于这样的认识,党中央一再强调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为了避免出现可预测到的不良后果,对党员干部设置基本底线,只有坚定理想信念,练就金刚不坏之身,才能抵御风浪,降低风险,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靠得住的力量。
(二)把握“好”,将收益升到最高
底线思维是防患于未然的思维,但是它不仅仅停留在防患于未然的表面。领导干部必须认识到没有目标和理想的防患于未然是毫无意义的虚假的意识流。比如说我国现在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改革肯定有风险,那么为了避免风险就不改革了吗?显然不行,这就好像企业的生产,生产可能出现事故,避免出现事故的最好方法就是不生产,但是我们都知道,生产与企业同在,不生产就相当于死路一条。我们国家的改革也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的领导干部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掌握要正确,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一分为二的看问题”根本的目的不是停留在积极的或者消极的表面,而是通过这样的分析和处理,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终促进事物更好的发展,底线思维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事物的好的发展。所以,领导干部决策时应该在守住底线的基础上,把握好积极地方面,争取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三 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培养底线思维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思想领域的贡献不仅仅是它把唯物主义一元论与辩证法相结合,而且在于它对人类社会历史运动规律和作用的总结,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领导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锻造底线思维,需要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看到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培养宗旨意识。
唯物史观强调,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力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的决定性力量。基于此,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党的建设和国家的发展中形成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新一届党中央强调领导干部的底线思维,底线在哪里?集中体现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思想理念里。领导干部只有通过唯物史观的学习,真正意识到人民群众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凡事从人民群众出发,又以人民群众为终点,在不断解决改革新时期出现的问题中筑牢底线思维。
(一)掌握群众观点立底线思维之根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就是群众观点。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坚持群众的观点,这是由党和国家的性质决定的。对于群众观点,刘少奇同志有一个重要论述:“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这一切,就是我们的群众观点,就是人民群众的先进部队对人民群众的观点”,清楚深刻地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工作的基本原则。领导干部树立底线思维,必须以群众观点为根,设立基本底线也好,从坏处着手寻求更好也罢,说到底群众观点是领导干部办事的依据,不仅要学会群众观点,更要用好群众观点去指导实践。具体来讲,领导干部必须正确认识和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明白权力的赋予者是人民,终究要用手中的权力为最广大人们谋利益,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必须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真正做到对党和对人民负责。
(二)坚持群众路线稳底线思维之基
党的群众路线是党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群众观点形成的基本工作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问题和挑战也随之而来。比如一些干部在工作中脱离了群众路线,疏远了群众,“四风”现象大量存在。领导干部善于底线思维必须建立在坚持群众路线,正确认识这些偏离群众路线的“危险”之上。党中央对于这些问题是有充分认识的,胡锦涛同志曾在“七一”讲话中总结的我们党面临的“四大危险”,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新一届党中央在认真分析这些危险基础上,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都是在恪守中国共产党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条底线。领导干部要保持与群众的血肉关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崇高信仰始终是我们党的强大精神支柱,人民群众始终是我们党的坚实执政基础。只要我们永不动摇信仰、永不脱离群众,我们就能无往而不胜。”[4]底线思维强调的是一种宗旨意识和危机意识,宗旨在人民,危机就在于偏离甚至背离人民。领导干部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做到有备无患,带动政风民风,牢牢把握主动权,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四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培养底线思维
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领导干部底线思维的培养和锻造终究要在反复的认知与实践中完成。底线思维注重实践基础上的宏观思考,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毛泽东同志曾说过:“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活动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领导干部培养和锻造底线思维,必须建立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之上,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那么领导干部培养底线思维的实践依据在哪里?答案就在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问题、困难和危机里。当前中国的改革进入深水区,我们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如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分化、生态失衡、社会诚信缺失、干部贪污腐败等。中国改革是否会迎来国家的良性发展,关键就在于这些问题的解决,解决的好中国未来健康有序发展,解决不了或者解决不好,中国必然要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可以说,在实践中培养和发展底线思维,就是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首先对当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即所谓的“坏处”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全面的把握,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将这些问题和危机解决在实践中,争取实现国家和社会更好的发展。
那么如何在实践中解决这些问题,发展底线思维?必须要落实到每个领导干部的躬行之中。“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无论哪一级的领导干部,甚至是全体共产党人,都应该养成躬行实践的作风,真正做到运用底线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这绝不是一句口号,领导干部只有在思想上认识到躬行实践的重要性,才能在行动上勇于实践,获得真知灼见。领导干部要在实践中不断运用底线思维的思维方式,根据具体工作实际,划好工作的底线,真正做到从坏处着手,争取更好更优的结果,将工作落实到位。
“关于领导方法,应当包括领导者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两个方面。思想方法决定工作方法。”[6]领导干部的底线思维能力,作为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也属于领导者的思想方法范畴,是关乎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是否能取得实效的重要内容。所以,领导干部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不断地汲取营养,培养和锻造自身的底线思维能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
[1] 赵炎才.中国共产党人底线思维基本特征透析[J].晋阳学刊,2013(6):97.
[2]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80.
[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6.
[4] 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1):3.
[5]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96.
[6] 蒋国海.论毛泽东的领导方法论[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4(5):8.
责任编辑:黄声波
Cultivation of Bottom Line Thinking of LeadingCadres from Marxist Philosophy Perspective
WANG Yan
(Party School directly under the CPC Hunan Provincial Committee, Changsha, 410000 China)
“Bottom line thinking” is one of the scientific thinking methods emphasized by Xi Jinping, the general secretary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on the 18 Nationel People’s Congress. Leading cadres must do everything based on reality, insist on analyzing problems dialectically,hold the belief that the broad mass of people are the creators of history and practice is the only standard to test truth from Marxist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 to cultivate their bottom line thinking.
bottom line thinking; Marxist philosophy; leading cadres
10.3969/j.issn.1674-117X.2016.05.013
2016-05-23
王 焱 (1987-),女, 湖南长沙人,中共湖南省委直属机关党校(湖南省委直属机关行政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B026
A
1674-117X(2016)05-007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