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究

2016-03-07邓黎颜吴吉惠

关键词:新常态专业化

邓黎颜 ,吴吉惠

(1.川北医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 2.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 637000)



新常态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究

邓黎颜1,吴吉惠2

(1.川北医学院,四川 南充637000 ;2.西华师范大学,四川 南充637000)

摘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是高等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核心理念,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的必然选择。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专业化无疑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主流趋势,其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有利于加快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步伐,有利于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从满足思政教师合理需要、健全思政教师培训机制及优化思政教师奖惩体系入手,可以有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化建设。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化;新常态

随着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进入了以提升实效为核心、队伍建设为支撑、深化改革为动力的新常态阶段。2014年12月,教育部思政司司长冯刚在四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年会讲话中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要进一步加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化建设步伐。2015年7月,中宣部、教育部印发《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提出要坚持管理与激励并重,建设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思政课教学人才体系。由此可见,专业化无疑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常态”,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高的必然要求。以往对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的研究较为宏观,本文将以思政课教师专业化的内涵及价值的剖析为切入点,从微观、激励的视角对思政课教师专业化进行新的探讨。

一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的科学内涵

教师专业化理念起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国际劳工组织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66年在巴黎召开“教师地位之政府间特别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教师地位的意见》,明确提出教师发展的方向——专业化。[1]随后,教师专业化理念在世界众多国家得以确立,研究进一步深入,内涵日渐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的基核是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化的类别化与具体化。笔者认为,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有两层含义:一是,高校思政课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专业化。即高校思政课教师通过教育培训、自我习得等方式树立专业理想、恪守专业道德、获取专业知识及掌握专业技能,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全面把握教学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不断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向“高”“精”“专”方向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学科专业性又是教育专业性的发展,既是个体专业性又是群体专业性的发展。二是,高校思政课教师发展相关保障制度的专业化。即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的相关规章制度、管理培训体系进一步成熟,能够为思政课教师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精神、专业伦理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的价值剖析

高校思政课教师是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主力军,是大学生思想领域的重要工作者,承担着传授知识、创新文化、塑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其专业化建设是新常态背景下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及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简而言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其根本保障是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化。当前我国的社会氛围整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出现了一些道德失范现象,对大学生的思想形成了强有力的冲击。部分大学生身上出现了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行为特征,大大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关系到小康社会的建成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愿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其进行科学引导,使之朝向健康的方向发展,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很大程度上落到了思政课教师身上。换句话说,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与主阵地的大小。只有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建成一支“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精炼能干”的教师队伍,实现由“经验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才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2.有利于加快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步伐。

2005年,我国正式设立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及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等6个二级学科。[2]虽然学科在不断完善与发展,但与其他学科相比,思想政治教育还不同程度、不同范围地存在着“杂、散、疑、平、虚”等问题。[3]思政学科建设不仅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手段,更是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思政课教师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主力军,专业化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更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源动力。只有建立一支“数量庞大,科研强劲”的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以教育教学促进学科建设,以学科建设支撑教育教学,这样才能理顺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使高校思政课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学科建设中,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协调发展。

3.有利于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我国高等教育步入了大众化阶段,但是由于配套设施的不完善等原因,出现了教育质量下滑现象。面对新问题、新挑战,我国提出了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思路,即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指出,高校教师队伍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高校最重要的基础工程来抓。[4]高校思政课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的重任,其专业化既是学科建设的动力,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保障。我们必须加快思政课教师专业化的进程,以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促进高校教师群体专业化,共同致力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三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建设策略

对人的管理就是激励,激励的科学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管理的效度。[5]从激励的视角切入,将激励理论与教师专业化紧密结合,可以完善高校思政课教师激励体系,调动高校思政课教师投身专业化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水平。

1.满足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合理需要。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前二者为物质需要,后三者为精神需要。在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师合理物质与精神需要的满足,调动其投身专业化大潮的积极主动性。

第一,满足高校思政课教师合理的物质需要。我们可以从国家和学校两个层面努力,满足思政课教师合理的物质需要。首先,国家层面。要继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并在资金的调配上考虑到思政课教师的特殊性,给予一定的倾斜,从资金总量上保证投入到位。同时,我们应该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制定高校思政课教师指导学生社会实践、开展课后心理咨询等活动的补助标准,切实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经济待遇。其次,高校层面。要合理运用国家拨给的经费,如设置思政课教师科研专项经费、培训专项经费及提高课时费等,尽可能缩小思政课教师与其他专业课教师的收入差距。同时,高校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研究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提升专业地位。[6]

第二,满足高校思政课教师积极的精神需要。首先,归属需要的满足。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称等级教师的需要,尽最大可能解决好他们面临的困难(职称评定、子女入学、住房条件、养老等),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学校的温暖,使之产生归属感。其次,尊重需要的满足。尊重的需要包括自我尊重及社会尊重两大方面。自我尊重水平的提高可以从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及增强思政教师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入手。社会尊重水平的提高涉及面较广,我们可以通过制度政策加以保护,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氛围来进行改善。再次,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管理者要在满足特定阶段高校思政课教师物质需求的基础上,通过营造和谐的教学、科研氛围,加强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群体的引导,改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等措施来减轻思政课教师的压力,使之有自由成长的空间。

2.健全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

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来完善思政课教师培训体系,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依然有进一步完善之处。我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完善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培训体系。

第一,完善培训内容。完整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内容应包括四个方面:专业知识培训、专业技能培训、专业伦理培训及专业精神培训。专业知识培训,即学科专业知识、普通文化科学知识培训等。专业技能培训,即备课技能培训、教学设计技能培训等。专业伦理培训,即为人师表、客观公正、责任使命等方面的培训。专业精神培训,即专业自我、专业理想、专业情操等方面的培训。当前,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主要集中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上,对专业伦理及专业精神的培训较为缺乏。今后的培训中,我们要继续强化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尤其要重点开展科研能力的训练。同时,我们也要在专业伦理及专业精神培训上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以帮助其强化专业伦理和专业精神。

第二,丰富培训方法。科学合理的培训方法,是决定培训效果的关键性因素。思政课教师的培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专题讲座法。专题讲座法,即学校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状况,以及思政课教师群体某些方面的迫切需要,邀请在该方面有显著成绩的专家来开展讲座。专题讲座法的优势在于,能共享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研究成果,能开拓思政课教师的视野等。其局限在于,思政课教师与专家互动机会较少,培训效果受培训者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二是,课题驱动法。课题驱动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培训方法,对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有明显作用。课题驱动法的主要优点在于,学习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理论性较强。其局限主要是,覆盖面较窄、操作较为复杂。此外,我们还要将集中授课法、案例研究法、自我反思法等综合运用于培训中,提高培训实效性。同时,还要将长期与短期培训、国内与国际培训、思想与业务培训、理论与实践培训相结合,持续提高思政教师的专业化水平。[7]

3.优化高校思政课教师奖惩体系。

奖惩是激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激励的效度。我们要通过坚持奖励的主导地位和惩罚实施的艺术化,来进一步优化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奖惩体系,为专业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一,坚持奖励主导地位。奖励往往比惩罚更加有效,[8]因此我们要坚持奖励在高校思政课教师奖惩制度中的主导地位。在对高校思政课教师进行奖励时,要做到以下三点:首先,注重实际贡献。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实际贡献主要体现在班级学生的整体思想状况上。学生思想状况的好坏可以通过出勤率、迟到率、遵纪守法情况及课堂表现情况等来衡量,我们要将其作为奖励思政课教师的重要依据。其次,立足大多数思政课教师。目前大部分的思政课教师水平处于中间状态,我们要充分运用奖励激励,使这部分教师力争上游。再次,定期奖励与不定期奖励相结合。定期奖励会使高校思政课教师产生对奖励的期待,但是定期奖励通常在学年末或学期末进行,时间跨度较大。思政课教师在朝着组织奖励目标努力的同时,倦怠心理、消极情绪也会逐渐滋生,这就需要不定期奖励及时参与激励,使高校思政课教师保持干劲、努力工作。此外,在奖励实施中,还要注意将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个体奖励与团体奖励有机结合,这样方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奖励的作用。

第二,坚持惩罚实施艺术化。在实施惩罚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以提高惩罚的效度:首先,体现积极引导性理念。管理者在对高校思政课教师进行惩罚时,要将奖励与惩罚充分融合,体现引导性思想。具体做法可以是,当思政课教师犯错而被学校处分或接受经济处罚时,明确告知其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达到组织目标,来撤销处分、重新得到惩罚造成的损失,促使教师行为的转变。其次,坚持说理性原则。部分高校管理者认为直接运用经济手段或行政手段来对思政课教师进行处罚,这样方便又高效,采用说理、说服教育的方法不但耗时,而且见效慢。从长期看,这是不正确的观念。对高校思政课教师进行说服教育的作用在于,可以使思政课教师更明确地认识到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从根本上减少此类行为的发生。当然,实施说服教育并不等于放弃惩罚,对于屡教不改者,我们要坚决实施物质、行政处罚,以改进其工作行为及态度。

此外,高校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把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出促进思政课教师专业化的短期、中期、长期规划,并实施严格的准入制度,对思政课教师学历、学科、教学、科研、工作经历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同时,还要完善相关配套体制机制,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制定、完善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实施细则,关心、爱护每一个思政课教师,切实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水平,主动适应“新常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吴非.致青年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2.

[2]陈占安.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8(17):40-44.

[3]李合亮.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基础与关键[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2):148-152.

[4]刘延东.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2(11):4-9.

[5]游永恒:现代管理中的人[M].贵州教育出版社,1995:45.

[6]蔡中宏,麻艳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化的内涵与对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化研究[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12(2):130-133.

[7]陈萌,姚小玲.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12):84-87.

[8]胡永新.教师人力资源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232.

Class No.:G641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Teachers for Ideology Politic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conomic Growth Stage

Deng Liyan1, Wu Jihui2

(1.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Sichuan 637000, China;2.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 Nanchong,Sichuan 637000,China)

Abstract:Under the new economic growth stage in China, there is no doubt that specialization is the mainstream for college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t is beneficial for college teacher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accelerate Marx'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 To meet the reasonable need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e should improve the training mechanism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and optimize of system of rewards and penalties and effectively promot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in China.

Key words:university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specialization; new economic growth stage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758(2016)05-0016-4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基于激励理论的四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编号:201410638014)的成果;南充市社科联“十二五”社科规划“激励四川高校思政课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编号:NC2015C049)的成果。

作者简介:邓黎颜,助教,川北医学院。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吴吉惠,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研究方向:教师教育、教育心理学。

猜你喜欢

新常态专业化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十九世纪美军专业化和正规化建设的主要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