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荨麻疹发生及发展的关系研究
2016-03-07李伟虹张国平
李伟虹 张国平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荨麻疹发生及发展的关系研究
李伟虹 张国平
目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p)与急、慢性荨麻疹发生及发展的关系。方法156例荨麻疹患者(71例急性荨麻疹和85例慢性荨麻疹)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Hp感染情况,对比不同病情程度荨麻疹患者Hp感染情况。结果健康对照组和急性荨麻疹组Hp阳性率分别为24.00%、29.58%低于对照组61.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荨麻疹组与对照组的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荨麻疹患者中重度、中度的Hp阳性率分别为70.83%、75.00%高于轻度患者48.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
幽门螺旋杆菌;荨麻疹;相关性
荨麻疹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疾病,其通常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引起的局限性水肿,主要临床特点为边缘清楚,大小不一的瘙痒性风团[1]。荨麻疹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目前大约有75%左右的荨麻疹患者找不到原因。研究显示,Hp感染可能与荨麻疹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但对其是否能够诱发并加重荨麻疹观点不一[2]。本文对Hp感染与荨麻疹发病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本院的156例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急性荨麻疹71例,男32例,女39例,年龄18~53岁,平均年龄(32.34±12.07)岁;慢性荨麻疹85例,男41例,女44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3.21±10.86)岁。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18~55岁,平均年龄(33.79±10.63)岁。三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Hp检测:156例荨麻疹患者和50例将抗体检者均在清晨空腹或进食后2 h后进行检测,检测之前进行漱口,温水送服1粒14C胶囊,25min后通过导管向集气瓶中吹起,当集气瓶颜色变为无色时停止出吹气,收集样本完成。然后利用尿素14C呼气试验药盒对Hp感染情况进行检测。若UBT≥100 dpm/mmol CO2判定为Hp阳性,认为发生Hp感染。
1.3 观察指标 根据Zuberbier等[3]提出的荨麻疹活动性评分系统(UAS)对荨麻疹活动性评分,1~2分为轻度,3~4分为中度,5~6分为重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的Hp阳率比较 健康对照组和急性荨麻疹组Hp阳性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荨麻疹组与对照组的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的Hp阳性率比较(n,%)
2.2 不同病情荨麻疹患者的Hp阳性率比较 不同病情急性荨麻疹患者的H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荨麻疹患者中重度、中度的Hp阳性率高于轻度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病情荨麻疹患者的Hp阳性率(n,%)
3 讨论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根据其发病的过敏原、病程以及机制等的不同由分为慢性荨麻疹和急性荨麻疹。由于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复杂,诱因较多,其临床治愈尚存在一定的难度。临床经验表明,荨麻疹的发生可能与食物、药物以及感染等具有密切的关系。Hp作为一种常见的革兰阴性菌,主要存在于人的胃、十二指肠等处,已经被证实与慢性胃炎、胃癌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近几年研究发现,Hp感染与荨麻疹,尤其是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系。高旭红等[4]的研究发现,慢性荨麻疹患者中Hp现症感染阳性率可以达到67.74%,明显的低于正常健康人(P<0.05)。
本研究结果发现,健康对照组和急性荨麻疹组Hp阳性率分别为24.00%、29.58%低于对照组61.18%(P<0.05),表明Hp感染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关系,与急性荨麻疹的发生无直接的关系。不同病情急性荨麻疹患者的Hp阳性率比较(P>0.05);重度、中度慢性荨麻疹患者的Hp阳性率高于轻度组(P<0.05),表明Hp感染与慢性荨麻疹的病情的严重程度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Hp感染参与慢性荨麻疹发生的机制[5]:①Hp促使了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加重了机体炎症反应;②IgE介导的肥大细胞脱颗粒是荨麻疹发病的主要环节,Hp作为一种完全抗原可以引起机体的变态反应而产生Hp特异性IgE抗体,增强了Hp特异性的与IgE抗体的作用; ③Hp感染导致胃黏膜血管的渗透性增加,从而提高了机体与食物变应原的接触机会,使荨麻疹发横的几率增大;④Hp感染破坏了Thl/Th2细胞间平衡,加重了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异常。
综上所述,Hp感染与慢性荨麻疹的发生具有密切的关系,临床中对于一些不明原因的慢性荨麻疹患者应进行必要的Hp筛查,给予及时的对症治疗。
[1]林大东,谢明新,许道淼.南方汉族人群慢性荨麻疹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研究.临床军医杂志,2014,42(9):935-937.
[2]戴前梅,刘仁霞.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荨麻疹发病的相关性.安徽医学,2015,36(7):822-824.
[3]Zuberbier T,Asero R,Bindslev-Jensen C,et al.EAACI/GA2LEN/ EDF/WAO guideline: management of urticaria.Allergy,2009,64(10):1427-1443.
[4]高旭红,徐丹,倪琳婷,等.荨麻疹患者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现症感染的临床意义.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5,23(2): 128-130.
[5]尚念秀,亓秀丽.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荨麻疹的相关性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5):1197-119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4.046
2016-05-04]
惠州市医疗卫生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0Y065)
516001 惠州市皮肤病防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