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室‘丰香’草莓套作栽培技术

2016-03-07孙长乾

北方果树 2016年6期
关键词:菜豆灰霉病灌水

孙长乾

(辽宁省瓦房店市万家岭镇农村经济服务中心,辽宁 瓦房店 116303)

瓦房店市万家岭镇温室草莓栽培起步于1999年,经过近20年的发展,生产用苗经历了由普通苗到无毒苗的转变,栽培方式由单一草莓向草莓与瓜菜套作的转变,品种选择由多品种栽培向‘丰香’转变,销售方式由批发为主向零售为主转变。经过多年的市场选择和栽培技术探索,形成了适合当地生产和销售的‘丰香’与菜豆套作生产模式,一般每666.7 m2可产草莓1500kg、菜豆2500kg左右,产值3.5~4.5万元。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生产者参考。

1 ‘丰香’草莓栽培技术

1.1 繁苗

苗圃应选择地势平坦、土壤疏松、有机质含量丰富、排灌方便、光照充足的地段,最好选择没栽过草莓的地段繁育草莓苗。每666.7m2施腐熟有机肥3000kg、磷酸二铵20kg、硫酸钾15kg。结合施基肥,深翻平整土地,耕匀耙细后做成宽1 m的平畦,畦埂要直,畦面要平。定植前土壤要适当沉实,以防定植后经浇水幼苗深浅不一或露根。一般4月中旬选择品种纯正、健壮的脱毒‘丰香’草莓种苗单行定植在畦中间,按每株种苗可繁殖30~60株生产苗计算定植株数。株距0.5m。根颈部要与地面平齐,做到深不埋心、浅不露根。定植后立即覆盖地膜,以利于提高地温、保持水分和防除杂草。覆膜后立即破膜提苗,然后向膜下灌1遍透水,以后视墒情再浇水一二次,直至成活。经半个月左右全部缓苗后,为促进匍匐茎的抽生,可向心叶喷施50 mg/L赤霉素5~10mL/株。匍匐茎发生后及时撤膜,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潮湿),并随浇水追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二三次(间隔 15~20d),每 666.7m2用量 15~20kg。7 月下旬以后控制氮肥用量,促苗健壮生长。及时进行人工除草,经常引茎和压茎,随时摘除花蕾、老叶和病叶,适时防治病虫害。

1.2 定植

8月下旬,每666.7m2施入腐熟优质农家肥5000 kg、氮磷钾三元复合肥 (15∶15∶15)50kg, 深翻细耙, 平整土地,按垄距70cm左右做南北走向的水平龟背形大垄(防止垄台积水)。8月末9月初选具有五六片以上展开叶片的健壮优质苗进行定植。定植前1d繁苗圃要浇1次水,使土壤湿润,有利于起苗。定植时植株沿垄腰栽植,有利于发挥小水漫灌和随水追肥的水肥效果(如果栽在垄台上则须大水漫灌,缺点很多)。每垄栽2行,行距35~40cm,株距15cm左右,每666.7m2用苗量12000~13000株。栽植深度与繁苗要求相同。植株弓背朝向垄台,结果后将果实摆放在垄台上,有利于田间管理和果实综合品质的提高。定植后及时浇水,保证植株缓苗快。定植后1周内每天早晨和傍晚各浇水1次,直至成活。植株缓苗后要适当控制灌水,防止旺长影响花芽分化。9月下旬花芽开始分化时,视植株长势情况进行追肥灌水,追肥可用高氮三元复合肥,每666.7m2用量 10~15kg。

1.3 扣膜保温及地面覆盖

10月中旬,当外界最低气温降到8~10℃时覆盖棚膜保温。一般在扣棚保温后10d用黑色地膜进行全覆盖,地膜交接处选择在垄台上。覆膜后立即破膜提苗,但要防止折断叶柄影响植株生长发育。

1.4 温湿度及光照管理

保温后温度和湿度管理极为重要,通过合理灌水、调控放风口等措施调控温室内的温湿度,保证草莓正常生长发育。温度管理指标可参照表1。

表1 扣棚后的温度管理 ℃

湿度除刚升温至现蕾前维持80%~90%较高湿度外,其他时期尽量降低湿度,以40%~50%为好。本地温室依靠自然光照增温即能满足温度需要,一般不需配备加温设施。为改善光照条件,冬季通过适时揭放草苫延长日照时间,并经常清洁棚膜,增加温室内光照强度。

1.5 水肥管理

草莓根系分布浅而叶片多,蒸腾量大,对水分需求量大,既不抗旱也不耐涝,要经常灌水,保持土壤湿润。保温后一般根据植株叶片边缘早晨是否有吐水现象来判断草莓植株是否缺水,如果叶片没有吐水,就应该及时采用膜下小水灌溉方式进行灌溉,不能采用大水漫灌方式,防止土温过低和室内空气湿度增大而影响植株生长发育。也可用手握土壤的方法判断含水量情况,普通的沙壤土、壤土用手能攥成团、落地能散开,就说明土壤含水量比较适宜。保温后立即灌透水1次,以后根据天气、土壤墒情及植株长势灵活灌水。整个生长期都要保证水分供应,一般每隔7~15d浇水1次。

由于温室草莓生育期长,除了在定植前施入基肥和复合肥外,保温后还要多次追肥,以氮肥、钾肥为主,磷肥为辅。一般应用高氮、高钾冲施肥或高氮、高钾三元复合肥。追肥多结合灌水进行。由于草莓需肥多而耐肥力差,每次追施液体肥料的浓度以0.2%~0.3%为宜,每 666.7m2用肥量10~15kg, 液肥总量为2000~3000kg左右。追肥时间一般在开花期、果实膨大期、果实采收前和果实采收后(各1次),以后每隔15~20d追肥1次。

1.6 赤霉素的应用

保温后对草莓喷施赤霉素,可以防止植株进入休眠,促进花梗和叶柄伸长生长,增大叶面积,促进花芽分化。赤霉素以保温后1周左右、花蕾显露时喷施效果好,向苗心喷施5~10mg/L赤霉素5mL/株。要在晴天露水干后喷施。对喷施后效果不好的,可在1周后有选择性的再补喷1次,并适当降低喷施浓度。

1.7 植株管理

随时去掉黄叶、老叶、病叶和匍匐茎,减少养分消耗,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和减少病害发生;调整花序生长方向,对少数伸向垄沟方向的花序,用细铁丝调整固定在垄台上;每个花序留果7~12个,多余的花去掉;结果后的花序也要及时去掉。

1.8 辅助授粉

利用蜜蜂对草莓进行授粉,提高坐果率。一般每666.7m2温室放1箱蜜蜂,蜜蜂总数1万头以上。蜂箱要在草莓开花前1周放入温室,使蜜蜂提前适应温室环境。在蜂箱放入温室前10~15d,要彻底防治病虫害,放蜂后一般不能再打药。蜜蜂放入温室后到开花初期,要进行人工饲喂,一般用4份蜂蜜对1份凉开水,搅拌均匀后饲喂。

1.9 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白粉病、灰霉病、褐斑病等,虫害主要有红蜘蛛、蚜虫、白粉虱等。从繁苗开始就要认真抓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一般每隔10~15d打药1次,确保草莓苗在露地时期生长健壮,少发生病虫害;升温后到开花前是病虫害防治关键时期,在全面防治的前提下,重点防治白粉病、灰霉病和红蜘蛛,每隔7~10d用药1次,连用三四次,直至开花期,最大限度降低病虫发生基数;开花后至采收尽量不喷药,多用百菌清烟剂预防白粉病,用速克灵烟剂预防灰霉病;翌年3月,当气温回升时注意防治红蜘蛛。一般用于喷施的药剂如下:白粉病用硫磺悬浮剂、百菌清、代森锰锌等预防,三唑酮、福星、甲基硫菌灵等治疗;灰霉病用扑海因、百菌清等预防,用嘧霉胺、多抗霉素等治疗;褐斑病用扑海因、代森锰锌等预防,用世高、甲基硫菌灵等治疗;红蜘蛛用螨死净、阿维菌素等防治,蚜虫用吡虫啉、抗蚜威等防治,白粉虱用扑虱灵、功夫等防治。在应用上述农药时,要认真阅读使用说明,严格按要求应用,留足安全间隔期,防止人、蜂中毒,防止药害发生及用药间隔过短等。注意轮换用药,防止抗药性产生。近年来推广应用的农药苦参碱,既防治白粉病、灰霉病等病害,又防治红蜘蛛、蚜虫、地下害虫等虫害,一药多用,效果不错。

2 菜豆套作技术

2.1 品种选择

一般选择大连市农科所选育的连农923、851-923系列及紫豆系列品种。

2.2 播种时间及播种方式

根据气候、草莓长势、温室保温及市场行情预测,把握菜豆播种时间,从立春至3月中下旬均可播种。一般为直播,也可育苗移栽。直播时在垄台中间挖穴点播,每穴三四粒,穴距30cm左右。出苗后每穴留苗二三株。

2.3 温、湿度管理

菜豆播种后,应根据菜豆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进行严格管理。种子发芽期要适当提高温度,一般白天温度25~30℃,地温保持10℃以上;出苗后至幼苗期白天18~25℃,夜晚10~15℃;抽蔓期白天20~25℃,夜晚15~20℃;开花结荚期白天 22~25℃,夜晚 15~20℃。菜豆从幼苗期开始花芽分化,在这期间如果温度高于27℃或低于15℃会导致花芽分化不良。开花结荚期温度高于30℃或低于15℃均会导致落花落荚严重。一般维持60%~70%,花期要达到70%~80%。

2.4 吊蔓及掐尖

幼苗抽蔓前每穴吊1根尼龙绳,抽蔓后及时引缚豆蔓。当菜豆长到1m左右时进行掐尖,促发分枝提高产量;爬满架后再次掐尖,避免顶部茎蔓缠绕影响光照和通风,造成落花落荚。

2.5 水肥管理

在菜豆出苗后,一直到开花结荚和小豆荚生长发育之前,要以菜豆为主,兼顾草莓生长发育情况进行水肥管理,对菜豆一般不干旱不浇水,进行蹲苗,防止其营养生长过旺;草莓干旱缺肥时,进行小水灌溉和叶面补肥。当菜豆第1花序上的豆荚长到3~5cm时开始肥水齐促,每666.7m2随水追施尿素5~10kg、硫酸钾10~20kg。开始采收以后,要保证水肥供应,每采收2次要追肥1次,每666.7m2随水追施氮磷钾复合肥或冲施肥15~20kg。要经常灌水,使土壤处于湿润状态,保持植株生长健壮和旺盛的开花结果能力。

2.6 病虫害防治

菜豆病害主要有根腐病、灰霉病和菌核病等。根腐病可用甲基硫菌灵800倍液灌根2次,间隔10d;灰霉病和菌核病可用速克灵烟剂熏蒸。虫害主要有斑潜蝇、蚜虫、白粉虱、蓟马等。斑潜蝇可用灭蝇胺防治;蚜虫、白粉虱、蓟马可用吡虫啉防治;斑潜蝇危害较大,应以早防为主,当棚内发现有少量成虫斑潜蝇时就应及时喷药防治。在应用上述农药时,要同样留足安全间隔期。

猜你喜欢

菜豆灰霉病灌水
番茄灰霉病巧防治
灌水取球
番茄灌水掌握技巧
冬季棚菜灌水四关键
简述果蔬灰霉病的防治
如何防治棚室番茄灰霉病
葡萄灰霉病的防治
灌水秘笈
菜豆采后生理及贮藏技术的研究进展
春播菜豆如何实现一播全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