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三月下扬州
2016-03-07文图萧远
文图/萧远
烟花三月下扬州
文图/萧远
当峨冠博带的王侯将相消匿于历史的尘烟中零落成泥之时,细细想来,没有几个人是因为居庙堂之高而存留于人们惯常的记忆中。定格在我们心灵深处的往往是一首首、一篇篇诗文,以及那些文人墨客的大名。尽管历朝历代的文人大多在他们所处的年代或潦倒,或落寞,或贬谪流放,或豪放不羁,但是,他们用手中那杆简陋的笔管所涂写的能够镌刻山河的诗篇,却在我们的心中早已装满了美好,使得我们人生岁月中注定有一天,会为了那些绝美的诗文去跋涉、去寻觅、去感受。
曾经有缘在金秋十月登高黄鹤楼,一览它的雄浑和壮美;也曾在莺飞草长的阳春三月,感受扬州城的美艳。其间更多的动力来源于那首我在这里不想重复赘述、人人皆耳熟能详的诗句。
2012年的清明节,有一位在杭州工作的好友专程来泰州看我。我们的老家都在遥远的西北,节日期间,没有充足的时间回老家为已经逝去的先辈扫墓,两人便合计了一下,何不赶着这江南温润的阳春时节,也来一次阳春三月下扬州,好细细感受一下诗人笔下金粉扬州城的风韵呢?
清明节当日,天气晴好,春光明媚,没有往年清明节之时江南的纷纷雨丝。我们赶了个早,乘快客从泰州的九龙镇出发,只几分钟的车程便到了属于扬州管辖的江都了。沿途看上去普普通通的江都,很难将其和历史上曾经居于各诸侯国之首的“江都国”挂起钩来。不到一小时的车程便已经到达扬州客运中心。走出客运站大厅,钻进了的士后,好友便赞叹这外观看似陈旧的出租车车内却极整洁。司机师傅很谦逊地说:“扬州市的出租车都很洁净。”
我们沿着古城区繁华热闹的文昌路一路前行。没有预想到的是,在这个有着2500年历史的城市中,现代建筑和古老建筑交相辉映,虽然也偶有高楼林立,但并没有像很多城市一样如一个模子刻出似的,尽是刺眼的幕墙玻璃和高高耸立着的楼群,扬州市更多的是低矮的古色古香的古建筑和仿古建筑,现代的建筑元素并没有抹去扬州城昔日的风华。顺着车窗望去,绿树掩映,飞檐翘角,给我的感觉是宁静而和谐,古朴而风雅。欣赏着这古韵味道依然浓厚的城市美景,我的思绪却已经翻转到了公元前480年,当时的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争霸,筑邗城,开邗沟,连长江,接淮河,这也算是扬州城最初的起点。到后来,越灭吴,楚又灭越,再到公元前319年,楚国开始在邗城旧址上建城,直到秦统一华夏大地之后,才始设广陵县。几千年以来,虽然也是屡经战乱,但是,悠久灿烂的历史给古城扬州还是留下了无数胜迹。这样纷乱地回想着,我们预先拟定好的第一个景点——中国四大名园之一的个园已经到了。
个园的门口是用盆养殖的荷花,绿绿的荷叶散发着浓浓的春意。入得“个”字园门,踏着石径小路,两侧是枝叶扶疏的各种竹子,斑驳的石笋夹杂其间。再向西拐,便是与春景相接的一大片竹林。导游是一位俏丽的江南女子,她介绍道,个园以竹石和四季假山为特色,并脱口而出关于个园的诗句:
春景艳冶而如笑,
瘦西湖
夏山苍翠而如滴,
秋山明净而如妆,
冬景惨淡而如睡。
导游还说,园内不同的方位分别代表春、夏、秋、冬的景致。我们踏着春景前行,我随意说道:“如此美好的春光,我们还是主要看看春景吧!”导游只是淡淡地一笑说道:“刚入园门所看到竹林中的春笋,其实是传统文化中的‘惜春’之意,也是提醒游人,春景虽好,短暂易逝。”这句极富哲理的话使得我联想到了茶道里所谓“一生一会”的说法。个园的夏景位于园的西北,造园设计者匠心独运,利用太湖石凹凸不平的特性,使得叠石形成的假山多而不乱。假山之上有古柏,假山之下有池塘,从背阴处有一涓细流,似乎是踏着鼓点似的节奏汇入池塘的。池中的游鱼嬉戏追逐着,欢快地摆动着舞姿,穿梭于睡莲之间。在导游要带我们欣赏个园的秋景时,我和好友都遗憾地觉得,只能这样走马观花了。于是,我们向拟定好的第二个景点——瘦西湖奔去。
来扬州,必定是要游瘦西湖的。瘦西湖不仅仅是扬州城雍容华贵的象征,在我的心目中,它还是扬州城的名片,更何况它有着“园林之盛,甲于天下”的美誉。
入得瘦西湖,我和好友没有乘游船,而是直接沿着长堤缓缓而行,导游介绍我们正在漫步的长堤叫“长堤春柳”。长堤春柳是瘦西湖的春景。堤的东西两侧,三步一桃,五步一柳,相间成行。此时的阳春三月,刚好是缤纷艳丽的桃花盛开之时,柳丝也在轻风中微微起舞。河道里盛装的游船,没有喧闹,没有张扬,安静而舒缓地前行。我想,该不会是月宫里的嫦娥趁着春色也偷偷来到了人间吧?
远观瘦西湖
小金山
浮想联翩之中,已经绕过了徐园。站在小虹桥上,面前豁然开朗,我忽然没有了“瘦”的感觉。导游说,这一景便是“四桥烟雨”。向南的方向是春波桥、大虹桥,北面有长春桥,西面有莲花桥。让你感觉更精妙的是,通过这四座形状、色彩各不相同的桥,把眼前的湖光山色似乎收得更紧,也放得更开。据说,乾隆皇帝特别喜欢这里,并且亲笔御赐“趣园”。
过了小虹桥,便是小金山了。小金山我之前听说过的,因为它有镇江金山的影子,就好比瘦西湖有着杭州西湖的影子似的。当然,小金山比镇江的金山要小。我没有去过镇江的金山,也无法比较镇江的金山和瘦西湖小金山大小的悬隔,但是,瘦西湖的小金山却是湖中最大的岛屿。我和好友随在导游身后,沿着石阶漫步而上。小金山最顶上的建筑便是风亭,也是瘦西湖的至高点。站在风亭上,映入眼帘的是那副楹联:“风月无边,到此胸怀何似;亭台依旧,羡他烟水全收。”一边揣摩着它的意境,一边放眼望去,只见风光旖旎,花木滴翠,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犹如一条玉带。“西园曲水”、“虹桥揽胜”、“白塔晴云”、“春台明月”等瘦西湖二十四景便如粒粒珍珠一般镶嵌、交织于玉带之上,简直就是一幅秀色天然的立体山水画卷。难怪连朱自清先生也曾经这样说小金山:“瘦西湖看水最好,看月也颇得宜的地方。”
转到小金山的东侧,有一处名为静观的庭院,由桂花厅、棋室、月观三组建筑组成,导游还没有开口,好友便建议道:“歇一会吧,我们也好静静地观赏。”好友是在西子湖畔生活、工作的人,喜欢游历,对于“大园宜动观,小园宜静观”的讲究,自然是熟悉不过的了。休息间隙,我的脑海里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了历史上无数大家的名字:李白、刘禹锡、白居易、杜牧、欧阳修、苏轼、蒲松龄、吴敬梓……他们都曾在瘦西湖留下了或深或浅的足迹和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想起杜牧那首流传了1000多年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美景便诗情画意般地跃入脑际。我对好友说:“二十四桥还等着我们去观赏,你还要在桥上吹箫呢!”导游和好友都忍不住笑了。根据《扬州鼓吹词》中关于二十四桥的记载:“是桥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据说,二十四桥原名为吴家砖桥,本来是文人欢聚、吟诗的地方,当时,有姿容媚艳、体态轻盈的24位歌女于月明之夜来此吹箫弄笛,巧遇杜牧,请杜牧赋诗。写过“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如此名句的风流倜傥的大才子杜牧,在姿色妩媚的众多歌女面前自然是诗兴大发,一挥而就。我宁愿相信这个佳传是真的,二十四桥是瘦西湖中我最向往的一个景点,因为它有着太多的人文故事。关于二十四桥,一代大师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曾借黛玉思乡之情,特别提到:“春花秋月,水秀山明,二十四桥,六朝遗迹。”
二十四桥
遥想之中,忽然听导游说二十四桥到了,前面汉白玉栏杆的单孔拱桥就是二十四桥。远观二十四桥,如同飘逸的玉翠,又似霓虹卧波。令人惊叹的是,不管是桥长、桥宽、栏柱、台级,处处都与24这个数字相对应。桥的周围植遍馥郁丹桂、奇花异草,沿着桥的石阶拾级而下,桥旁便是传说中的吹箫亭。吹箫亭小巧别致,亭前有平台,四周围以石座。我和好友坐在吹箫亭的石座上,瞬间有一种不想动的感觉,但不是因为累。此时,当你一边遥想着杜牧当年的风流佳传,一边想象,如果真是在清辉笼罩着的中秋明月之夜,有数十位淡妆素裹的艳美歌女吹箫弄笛;苍穹之上挂着圆满润泽的月亮,清澈的月光一泻而下,加上游船内的点点灯影,以及浩淼水面上泛起的波光相互交融在一起;桥上的箫声与船上的歌声互相交汇;唐代诗人徐凝的精妙描写“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我能够感受得到这种由衷赞美的意境!
临出园时,已近黄昏,夕阳的余晖依然柔和地洒落在静谧的湖面上。我和好友对给予我们热情服务的导游小姐拱手感谢,这位素雅美丽的江南女子像空姐一样优雅地谦谦一笑,亦如瘦西湖的景色一样温婉迷人。
出了瘦西湖便是扬州城有名的古刹大明寺。本计划要去拜谒鉴真法师,还计划要夜游古运河。因为好友突然有急事,饥肠辘辘的我们甚至来不及去品尝一下能够代表扬州美食的富春茶社的茶点,便只好分道扬镳。不过,已经觉得够惬意了,对于这个魅力无穷、人文底蕴如此厚重的城市,假如一次游历得太多,我真怕连梦里都装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