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和连续硬膜外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2016-03-06王建生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硬膜外收缩压心率

王建生

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和连续硬膜外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王建生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和连续硬膜外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患者53例(实验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的患者47例(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学结果表明,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膝关节镜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不仅缩短起效时间,也延长了维持时间,同时降低了患者心率、血压及其波动水平等。该方法提高了阻滞效果,并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连续硬膜外麻醉;膝关节镜术;麻醉效果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患者对麻醉要求的提高,临床上选取麻醉方式的评价标准不仅仅局限于确切的麻醉效果[1]。作为临床上老年病患者常见手术之一,膝关节镜手术可以选择多种方法进行麻醉,然而大多数膝关节镜手术的老年患者同时伴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在接受全麻时,其自动调节能力较差[2]。因此,在麻醉过程中保证患者血压、心率等血液动力学指标的稳定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另外,也有研究结果表明[3],该类患者在接受椎管内麻醉时,多会并发头痛、头晕以及尿潴留等症状,不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目前临床上膝关节镜术中较为常见的麻醉方式有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连续硬膜外麻醉两种,为了比较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和连续硬膜外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随机选择在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在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单侧膝关节镜手术,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标准,分级均为I~II级,且对以下情况患者进行排除[4]:椎管内麻醉以及神经阻滞禁忌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对局麻药物过敏患者;患脊柱相关疾病患者;外周神经损伤患者。其中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患者53例(实验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者47例(对照组)。实验组中,男31例,女22例,患者年龄51~70岁,平均(60.4±6.5)岁。体重45~75kg,平均(61.7±5.8)kg。麻醉前该组患者心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指标值分别为(70.7±5.8)次/分钟、(139.3±8.9)mmHg、(79.4±6.7)mmHg;对照组中,男28例,女19例,患者年龄 50~69岁,平均(59.3±6.1)岁。体重 46~76 kg,平均(62.2±5.6)kg。麻醉前该组患者心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指标值分别为(71.2±5.6)次/分钟、(139.7±9.3)mmHg、(78.8± 5.9)mmHg。进一步在性别、年龄、体重以及麻醉前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等方面进行比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实验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其具体方法如下:患者保持侧卧位姿势,弯曲髋关节与膝关节,取患者背部中点与其髂棘连线的交汇点,其穿刺点为自该点向阻滞一侧旁开5cm,然后采用超声仪对其进行扫描,并进行腰丛神经阻滞。进一步在髂后上嵴与股骨大转子连线的中点向内开5cm,然后采用超声仪对其进行扫描,并进行坐骨神经阻滞。使用超声探头对扫描位点反复进行定位,若回抽穿刺针未发生回血现象,即可注入5mL试验剂量局麻药物,并进行3分钟观察,若超声显示穿刺针旁未出现血流影像,同时也未出现不良反应,即可将剩余药液注入。

对照组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其具体方法如下:患者保持侧卧位姿势,低头并弯曲膝关节,取L3/4腰椎棘突间隙作为穿刺点,然后使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进行穿刺,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脊膜,感觉阻力突然消失时,缓慢拔出针蕊,可见无色透明脑脊液流出,进一步将硬膜外导管置入其尾部,并推注5mL0.4%罗哌卡因,5分钟观察后,若未出现不良反应,即可将继续推注剩余药液,使其麻醉平面在T10水平以下。

1.3 阻滞效果评价标准

在手术过程中,患者保持平静,且无任何不适,即为显效;在手术过程中,患者感觉有轻微疼痛,需要给予镇静止痛药,即为有效;在手术过程中,患者阻滞程度以及麻醉平面达不到手术要求,且疼痛感强烈,部分患者需给予全身麻醉才能保证手术进行,即为无效。总有效人数为显效人数与有效人数之和[5]。

1.4 统计学处理分析

采用 SPSS18.0软件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形式表示,并使用 检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数据使用百分比形式表示,并采用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如果<0.05,说明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运动与感觉阻滞起效与维持时间比较

麻醉完成后,实验组患者运动与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快于对照组,而其维持时间比对照组长。统计学结果表明,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运动与感觉阻滞起效与维持时间比较(±s,min)

表1 两组患者运动与感觉阻滞起效与维持时间比较(±s,min)

组别 实验组 对照组 值值例数(例)运动阻滞47 16.27±3.47 260.74±46.46 12.43±1.98 312.94±40.56 53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感觉阻滞8.43±1.69 354.62±52.26 0.000 0.000起效时间维持时间5.42±1.09 487.31±32.44 14.616 9.442 22.291 23.858 0.000 0.000

2.2 两组患者检测指标比较

麻醉完成后30分钟,实验组患者心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指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结果表明,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的比较(±s)

组别 例数(例)心率(次/分钟)舒张压(mmHg)实验组对照组值5351.4±3.2收缩压(mmHg)115.5±16.669.4±2.5 47129.5±12.675.1±3.5 60.5±4.1 12.443 0.000 4.703 0.000 0.000 9.262值

麻醉完成后60分钟,实验组患者心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指标值分别为(52.3±1.2)次/分钟、(116.1±10.3)mmHg、(70.2±1.6)mmHg,对照组分别为(63.4±3.9)次/分钟、(133.3± 5.2)mmHg、(76.5±2.1)mmHg。相比较麻醉完成后30分钟,上述指标值波动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结果表明,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波动的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心率、收缩压以及舒张压波动的比较(±s)

组别 例数(例)心率(次/分钟)舒张压(mmHg)实验组对照组值530.9±0.1收缩压(mmHg)0.6±0.20.8±0.3 473.9±1.11.4±0.5 2.9±0.9 16.077 0.000 21.457 0.000 0.000 7.370值

2.3 两组患者阻滞效果比较

实验组患者阻滞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统计学结果表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果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阻滞效果比较(例,%)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统计学结果表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果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患者机体各系统功能退化较为明显,同时伴有循环、呼吸系统等多种基础性疾病,且患者具有较差的自主神经系统调控能力[6]。另外在手术过程中,老年患者对麻醉以及手术耐受性显著下降。因此,选择合理的麻醉方式,保证此类患者麻醉过程中的安全性以及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常情况下,临床上骨科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进行膝关节镜手术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但是该麻醉方式容易引起副交感神经的异常兴奋,从而干扰患者体内血流动力学及其他循环系统,最终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7]。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是一种有效麻醉下肢神经的麻醉方式,由于该麻醉方式使得心血管系统受到椎管内用药的影响较小[8],因此,临床上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主要用于危重以及高龄患者。另外,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对患者排尿以及胃肠道功能刺激较小,相比较其他麻醉方式,该麻醉方式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在超声引导下实施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不仅可以对阻滞神经进行准确定位,从而减少主观判断所带来的不良影响,而且该方式也能够对注入体内的麻醉药物包绕目标神经的情况进行动态观察,从而准确判断麻醉药物的追加量。

为了比较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和连续硬膜外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本文随机选择我院在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而对照组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运动、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优于对照组(<0.05);实验组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包括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指标值及其波动明显低于对照组(<0.05);实验组患者阻滞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0.05)。说明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提高老年膝关节镜手术麻醉质量以及改善阻滞效果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另外,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0.05),说明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老年膝关节镜术中能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该麻醉方式安全性符合临床需要。

综上所述,在膝关节镜手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不仅缩短了起效时间,也延长了维持时间,同时也降低了患者心率、血压等。该方法提高了阻滞效果,并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的价值。

[1]楼海霞,李伟燕.超声引导神经刺激器辅助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危重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14,16(4):572-577.

[2]曹建荣,高寅秋,贾擎,等.联合阻滞麻醉在高龄高危患者PFNA手术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1,26(10):913-914.

[3]倪文宗,李颖川,王爱忠.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J].上海医学,2012,35(4):291-294.

[4]刘志莲.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膝关节镜手术的影响分析[J].河北医学,2014,20(11):1808-1809.

[5]Alnmar AS,Mahmoud KM.Ultrasound-guided single injection infraclavicula brachial plexus block using bupivacaine alone or combined with dexmedetomidine for pain control in upper limb surgery: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Saudi J Anaesth,2012,6(2):109-114.

[6] 史晓鹏,王志荣,陈勇,等.PFNA和DHS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2011,8(6):40-42,45.

[7]田玉科,梅伟,张毅,等.下肢手术患者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的效果[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0,30(1):119-121.

[8]胡霞蔚,周日永,王权光,等.右旋美托咪啶增强局麻药对坐骨神经的阻滞作用[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4,44(7):508-509.

Comparison on the anaesthetic 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lumbar plexus-sciatic nerve blocking and continuous epidural anesthesia in arthroscopic surgery

Wang Jiansheng.
Department ofAnesthesiology,the FifthPeople'sHospitalofChengduCity,Chengdu Sichuan,611130, China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anaesthetic effect of ultrasound-guided lumbar plexus-sciatic nerve blocking and continuous epidural anesthesia in arthroscopic surgery.Methods Bythe method ofrandomsampling,clinical dataof 100 patients treated with arthroscopic surgery from Dec 2013 to Dec 2014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re were 53 patients underwent ultrasound-guided lumbar plexus-sciatic nerve blocking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while there were 47 patients used continuous epidural anesthesia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anaesthetic effect was observed andcompared.Results The anaesthetic effect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analyzed by statistical methods(<0.05).Conclusion In arthroscopic surgery,it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acting time,but also can extend the maintenance time for the ultrasoundguidedlumbarplexus-sciatic nerveblocking withreducedheart rate,bloodpressure and theirfluctuations.Whatismore, it can improve the effect of block with less adverse reactions.Therefore,this method is worth to spread and use in clinic.

Lumbarplexus-sciaticnerveblocking;Continuousepiduralanesthesia;Arthroscopicsurgery;Anaestheticeffect

R684

B

10.3969/j.issn.1672-5972.2016.04.006

swgk2016-02-0024

王建生(1972-)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麻醉科。

2016-02-17)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麻醉科,四川成都611130

猜你喜欢

硬膜外收缩压心率
心率多少才健康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
改良的心血管健康行为和因素评分与老年人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关系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