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家修身思想与现代人格涵养

2016-03-06

山东社会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修身儒家现代化

王 芳

(南京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1816)



儒家修身思想与现代人格涵养

王芳

(南京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211816)

[摘要]人类的现代化进程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改革开放时代背景下的当代中国,如何在传统与现代的张力中塑造出真正的现代人格,这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议题。从中华传统看,儒家所建构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涵养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儒家思想文化中关于修身的理念是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修身是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和前提。继承和弘扬儒家文化中修身的理念和方法对于我们今天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现代人格,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现代化;儒家; 修身;现代人格

自二战之后,人类世界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及其生活方式等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变化。全球化与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也催生了人们社会价值观念的多样化,使得世界范围内的思想文化交流和交融出现新的机遇和挑战。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伴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改善,人们的思想精神也在经历着发生着复杂的变化。处于中国社会转型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构建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现代人格,是我们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而又十分迫切的课题。

一、现代人格的塑造是现代化的核心问题

对于“现代化”一词,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一般意义上理解的现代化指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整体变迁的过程。这一过程涵盖了社会生活中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最初人们理解的现代化是物质层面的,例如以生产工具的改良为标志的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慢慢地人们发现现代化应该是全方位的,尤其开始关注作为现代化主体的“人的现代化”。今天现代化几乎成为全世界都在追赶和发展的模式,没有哪个国家会拒绝现代化。

中国提出现代化建设目标最早可以追溯到建国初期,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的任务,1956年又一次把这一任务列入党的八大所通过的党章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继续坚持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并明确提出要“走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十三大正是在此基础上使用了“富强、民主、文明”的概念,从而正式取代了过去一直使用的四个现代化奋斗目标的提法。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奋斗目标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基本纲领。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新四化”。2013年习近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设定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后的第五个现代化。我们可以看到,在党的几代领导集体关于“现代化”的表述中,逐渐增加了“民主”、“文明”、“文化”和“能力”等指向人的内涵,“人的现代化”越来越成为现代化的核心要素。但实际上无论哪个层面的现代化,最终的实现还是要靠人来完成,因为人才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因素,因此现代化的关键还是人的现代化。

人的现代化不仅包括其文化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人的心理、观念、思想、人格和行为的现代化以及适应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过程。美国学者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一书中认为:“在整个国家向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人是一个基本的因素。一个国家,只有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上和行为上都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的国家。否则,高速稳定的经济发展和有效的管理,都不会得以实现。即使经济开始起色,也不会持续长久。”*[美]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殷陆君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页。现代化的实现需要现代化的人,现代人要具备现代人格。

相对于传统人格,现代人格是一个社会成员应具备的与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相适应的表现在价值观、态度、认知、情感、自我意识等方面共同而普遍的心理品质和行为特征。英格尔斯曾对现代人的内在特征作过较为详细的典型描述,并列举出了现代人格应该具备的十二个方面的具体特征,这是他根据西方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实践经验得出的现代人格标准。这对于我们今天培育符合中国现代化实际需要的现代人格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现代汉语词典》对“人格”的概念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界定:一是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二是个人的道德品质;三是人作为权利、义务主体的资格。这三个方面概括了我国建设现代化过程中公民现代人格的内容。在这里公民的个人道德品质是我们塑造现代人格的核心和关键内容。公民个人的道德品质应主要表现在自主自强、诚实守信、创新进取、和谐共赢等方面。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与文明,更离不开具有现代人格特质的现代化的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五千年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它蕴含并深藏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中。中华民族的振兴与发展离不开曾经历了几千年发展历史的传统文化和文明积淀。儒家文化中关于“修身”的理念和方法,对于我们今天塑造现代人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儒家的修身理念与方法

孔子、孟子等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在其思想表达中都非常重视人的内在修养,并提出了比较丰富的关于修养方法与修养境界的理论学说。关于儒家修身思想,《礼记·大学》一文中曾经提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后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知也。”儒家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里讲的修身,是一切生活实践的前提和基础。而儒家思想中所讲的“修养”,“修”指修身,“养”指养性或养心。倡导修养,既要求人们提高道德自觉性,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从而使其提高思想觉悟,达到人格完善。纵览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儒家的教育思想是实现政治理想的重要方法和手段,而修身教育又在其“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现过程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首先,通过修身成为“圣人”、“贤人”。孔子曾经强调指出,要成为仁人君子,应该严肃认真地提高道德修养,应该使亲族朋友安乐,使百姓安乐。但要做到这几点,关键是修己,即以德之身,改变自己的道德面貌。有了内在修己之功,才会有外在的安人、安百姓之效。修己是成为君子的决定因素。“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让孔子甚感担忧的是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去培养品德,也不注重研讨学问,听到了应当做的事(义),却不能马上去做;有错误却不能改正。在儒家思想中把人的品德修养和建功立业统一起来,追求成德建业的一致性。孔子的教育,是最终实现人的政治理想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其目的是“学而优则仕”,最终是想通过教育手段造就“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优秀人士和人才。而一切成就事业的前提都是自我的修养。同样,孟子也提出道德人格是成为“大丈夫”的前提条件:“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人在不得志的时候要加强自我的道德修养,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是个人层面的“小善”;而在得志的时候一定要让天下的老百姓都能得到好处,这是惠及众人的“大善”。人不应以个人的穷达而动摇自己信奉的道德操守。“居天下之广,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这些论述都告诫人们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贵都要检出自己的道德操守,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其次,内省自讼的修身方法。儒家修身思想中特别强调的是内省自讼的方法,也就是从自身找原因,努力克服自己的过错,改过迁善。“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如果自己在反省的时候能做到心无愧疚,就不会有忧愁和恐惧了。“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自省是指要不断地反省自己,从思想意识、言论行动等各方面反思自己是否做了违背道德良心的事情。“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志就是遇到问题能否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孟子说:“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你爱护别人但人家不亲近你,就反省自己的仁爱够不够;你管理人民却管不好,就要反省自己才智够不够;待人以礼,对方不报答,就要反省自己恭敬够不够。任何行为如果没有取得效果,都要反过来检查一下自己。儒家思想中关于自省的论述还有很多,都是在告诫人们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检讨,修身养性。儒家自省的方法是自我意识能动性的表现,自省不是一种盲目的自我批判,而应该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反思自己,往更好的方向引导自己的言行,从而达到自我修身的目的,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第三,正人先正己,重视身教的示范作用。“政者,正也。”(《论语·颜渊》)孔子认为,无论是为官还是为人,只有自己品行端正,才能去教育和领导别人,尤其是为官者更要严格要求自己。“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子路》)为官者如果能够端正自己的行为,那么管理政事就不会有什么困难,如果自己行为不端正就不可能管理好政事。因此,在孔子看来,统治者要安民治国,必须自己带头搞好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才能给百姓以身教示范。在儒家看来,道德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对于社会各等级的人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孟子对身教示范也有论述。他说:“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孟子·万章上》)自己不正,是不能正人的。“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孟子·尽心上》)“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不难看出,孟子在这里强调身教的示范作用。荀子对身教的示范作用进行了更加深入而透彻的分析。他提出:“师以身为正仪”(《荀子·修身》)的命题,意思是做老师的一定要身正仪端,并重视情感礼仪。在这里他将师长的身教师范作用赋予了更加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君子絜(洁)其身而同焉者合矣。”(《荀子·不苟》)荀子在孔子倡导德政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君主要自身端正,是民德归厚的先决条件。

第四,自强不息,是成就事业的关键。《大学》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在《大学》这部儒家经典之中,教导世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养方法。在儒家思想中,人生观教育形成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的核心内容并占有突出重要地位。先秦儒家认为建业和成德是密不可分的,特别强调道德培养是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因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观培养学说成为儒家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任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一个有志之士,(其志向和意志)必须弘大刚强,因为他担负的责任很重并且达成目标的道路很长远。把仁义当作自己的担负,还不算重吗?这个担子必须一直承担下去,到死才可以放下,还不算远吗?人的一生都不仅要有远大的志向和人生的抱负,还要一直担负着仁义道德,恪守到死。孟子总结历史经验,他认为成大德建伟业者,必然都曾经历过逆境的磨难,“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因此人的坚强的意志力是成就一切的前提条件。先秦儒家思想认为要做到自强不息,首先要培养自己自强不息的意志和积极的进取精神,“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培养“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的执着品质。这些思想都充分表现了儒家立志自强和积极进取的修身精神。

儒家的修身思想内涵极其丰富,在儒家的经典著作中对修身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理论和主张。它以“人性论”作为理论基础,以“仁”、“义”、“礼”作为修身目标,设计了“自省”、“慎独”、“克己”等一系列的修身方法。修身为本的思想是儒家的基本精神,修身的基本模式是注重个人的自我修养和道德自律,即“修己”。只有严于修身,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才能治国、平天下,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

三、用儒家修身思想涵养现代人格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追寻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中得到了迅猛发展,现代化改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但是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却出现了很多问题,比较突出的表现如人们的信仰缺乏、道德冷漠、诚信缺失和拜金思想等等。毫无疑问,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但偏离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崇尚的仁、义、礼、智、信、忠、孝等优良的道德传统,更是与现代化所要求人们应具备的现代人格相背离的,因此必须引起全社会的足够重视。

我们知道,社会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对人类的社会发展具有反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因此,儒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主导价值体系,其对中国社会生活的深远影响是毋庸置疑的,也是为我们的社会生活历史所确立和印证了的。“儒学在漫长的25个世纪中,却从来不曾被否认、被替代、被征服。不但在社会的大动荡过后,更在全部历史过程中,都基本保持了自己的风貌,以其既能维持统治又能维系人心,既能匡正时弊又能泯灭人怨的功用,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绵延至今。”*曹锡仁:《“中国问题”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43页。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的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民族传统是我们的存在之根,也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自觉借鉴和继承优秀的儒家文化的修身方法,对于培育适应现代化需要的现代人格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自觉用“慎独”、“自省”方法塑造美好人格。美好的人格应该包括纯朴坦诚、热心助人、勇于承担责任等等,这些既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今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倡导的现代人格。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由于缺少信仰,在内心里缺少对良好道德的敬畏心理,特别是缺少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社会上,有个别党员干部,开始背离共产党员的宗旨和行为准则,自私自利、见利忘义、不负责任、脱离群众,生活上互相攀比、奢华成风、不求上进,甚至出现道德沦丧的行为。这些行为和我们现代人格的要求背道而驰,如果不引起重视,势必会影响到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儒家的修身思想告诫我们一定要不断加强自我约束,加强道德的自律,以积极有为的心态不断进行深刻的自我反省,这是我们每个人塑造美好人格的重要方法。只有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才能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成为品德高尚的人。

其次,努力用“推己及人”的胸襟去协调人际关系,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际关系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应该注意协调好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我们的工作、生活及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作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以自我为中心,不以大局为重,道德冷漠,极端个人主义思想严重。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我们知道,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的个性和谐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人只有实现自我身心和谐,才能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实现社会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是我们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目标。造就和谐的人的个体,就是要使一个人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人只有具有了健康的人格,才能在生活中正确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我们在协调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应该借鉴中国儒家文化“忠恕”的思想,自觉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这样我们在与人相处时才能真正做到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人与人之间才能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和谐共赢。同时我们还应该做到正人要先正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儒家文化中的这些理念对于我们在生活中处理协调好人际关系,消除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猜忌、冷漠,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共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三,善于用“安身立命”思想去培育人的进取精神。时代要求我们要以达观的心态投入改革开放的火热生活,刚健有为积极向上。但是,近些年来由于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极大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网络在带给人们快捷和方便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人们的注意力也开始从现实生活游离到了这个虚拟世界,更有甚者,其生活重心已几乎全在虚拟世界里,所以互联网也俨然成为一个虚拟的社会,而大量的网络游戏也已经成为现代人尤其是现代的青年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在虚拟的网络游戏中,人们不分国界,没有政府,每个人都处在没有管理和限制、为所欲为和自由自在的环境中。网络游戏中的暴力、色情、邪恶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他们开始拒绝崇高,拒绝信仰,心中没有了是非善恶价值标准,没有了敬畏心理。由于沉溺于网络世界,有一些人开始逃避现实,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创新不足,存在及时享乐的思想。儒家文化主张人要以主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要用积极进取的态度对待人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只有成为一个自强不息的人,才称得上是生活的强者。同时君子也要增厚美德,有容载万物的胸怀。同样,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也要求现代人要有积极进取的品质,有改革创新的精神,这是中国时代精神的呼唤。创新,是一种精神状态,它的本质是进取。进取就是要有大胆探索的勇气和科学求实的态度。创新需要有非凡的勇气、智慧和力量,要有敢为人先的胆略和气魄。我们应该弘扬儒家文化中积极进取的精神,大胆创新,在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第四,坚持用正确的“义利观”克服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资本的逐利性,使得个人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引发了比较普遍的拜金主义思想。有些人为了追逐经济利益,不择手段,制假贩假,缺失诚信,以获取不当之利、不义之财。在“一切向钱看”价值追求的驱使下,一些人丢弃了做人的最基本道德原则,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中华民族自古就倡导“童叟无欺,公平交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诚信理念。《论语》里讲“民无信不立”,恪守诚信是做人的根本道德准则。在对待“义”和“利”的问题上,儒家文化强调的是“义大于利”,要“重义轻利”。现阶段,中国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们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未来发展的目标,这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中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这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课题。我们必须要从时代的发展视角对传统“义利观”予以辩证的扬弃,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要努力汲取儒家所倡导的义利观思想。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在求利的同时必须要考虑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利益的关系,要以集体国家利益为重,不做损人利己的事情。我们要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倡导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做到讲社会责任、讲社会效益,讲守法经营、讲公平竞争、讲诚信守约。要注重经济行为和价值导向有机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做到发展市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道德的良性互动。

总之,在中国社会整体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人的现代化是社会整体现代化的核心内容,现代化的建设必须依靠现代化的人来完成。因此培育现代化要求的现代人格,是决定未来中国社会整体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中国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必须要自觉推进人的现代化。儒家文化中关于修身的思想是我们今天培育和涵养现代人格的精神基因,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全球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下,世界愈加呈现文化多元化和价值观多元化的趋势。多种思想文化观念相互撞击,多重价值观念相互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更要自觉守护好中华传统文化,涵养中华民族精神。一个民族的强大离不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发展,更离不开社会道德和文化的建设、巩固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本、是根,坚持现代人格的民族性特征,用中国文化血脉去滋养和培育现代人格,这是具有文化奠基意义的历史课题。

(责任编辑:陆晓芳)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45[2016]05-0032-05

作者简介:王芳(1968—),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基础理论、文化哲学。

收稿日期:2016-04-02

猜你喜欢

修身儒家现代化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边疆治理现代化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傅雷家书的修身思想研究
大学生如何才能放飞梦想播种希望
在家风建设中如何增进亲子教育
明清家训“修身、齐家、处事”思想探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
从“以直报怨”到“以德报怨”
——由刖者三逃季羔论儒家的仁与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