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郦道元《水经注》中汉语语音现象再探讨

2016-03-06郑州大学文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关键词:水经注韵母声母

王 东(郑州大学 文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郦道元《水经注》中汉语语音现象再探讨

王 东
(郑州大学文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蕴含丰富的古汉语语音现象,前人虽已有所发掘,但还有些现象值得继续探讨。如声的演化过程中,当时的唇音合口三等字仍无[i]介音,轻唇音尚未从重唇音中分化出来,全浊声母清化,有喻四归定现象;对邪母~禅母、生母~清母、心母~澄母等舌音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当时的齿头音与照二、照三、端系关系密切。在韵的演化上,指出当时出现了鼻音韵尾由—ŋ合为—n,入声韵尾k有脱落趋向,一、二等混读,模部字开始转入侯部等现象。

关键词:郦道元;《水经注》;汉语语音;声母;韵母

北魏郦道元(470—527)的《水经注》中,保留了丰富的汉语语音资料,对研究古汉语语音从上古音向中古音的演变有重要价值。[1]张永言先生的《<水经注>语音史料点滴》和《郦道元语言论拾零》[2]、台湾陈新雄先生的《郦道元<水经注>里所见的语音现象》[3]等论文对此已多有发掘,创获颇多。然因书中的资料极其丰富,故而仍有一些资料尚未谈及,这些资料中所蕴含的一些重要的语言现象未被揭示出来,故仍有进一步探讨之必要。

1 声的现象

1.1唇音

①河水东南迳城父县西南……一水东注,即濮水。俗谓之父水也。[1]

濮[puk],《广韵》通合入屋帮;父[b′iu],《广韵》遇合三上麌奉。“濮”,全清帮母;“父”,全並母。

②昔岑彭与吴汉溯江水入蜀,军次是地,知而恶之。会日暮不移,遂为刺客所害。谓之平模水,亦曰外水。[1]

彭破述荆门及沔关,径至彭亡。述使刺客杀彭。由是改彭亡曰平无,言无贼也。[4]

无[miu],《广韵》遇合三平虞微;模[mu],《广韵》莫胡切,遇合一平模明。“无”,次浊微母;“模”,次浊明母。

③河北有漯沃城,故县也。魏改为后部亭,今俗遂名之曰右辅城。[1]

部[b′u],《广韵》遇合一上姥並;辅[b′iu],《广韵》遇合三上虞奉。“部”,全浊並母;“辅”全浊并母。

④江水又东迳叹父山,南对叹州,亦叹步矣。[1]

父[b′iu],《广韵》遇合三上虞奉;步[b′u],《广韵》遇合一去暮並。“父”,全浊並母;“步”,全浊並母。

以上四例均表明,当时有的方言中轻唇音还未从重唇音中分化出来。

⑤洧水东南流,南濮、北濮二水入焉。濮音

僕。[1]

濮[puk],《广韵》通合一入屋帮;僕[b′uk],《广韵》通合一入屋並。“濮”,全清帮母;“僕”,全浊並母。“濮”读为“僕”,即是全清帮母读为全浊並母。

⑥蒲坂……孟康曰:晋文公以赂秦,秦人还蒲于魏,魏人喜曰:蒲反矣,故曰蒲反也。[1]

益州刺史皇甫安至都安,屯观坂。从事何旅曰:今所安营,地名观坂,自上观下,反上之象,其徵不祥。不从,果为衙门所杀。[1]

坂[b′ɑn],《广韵》山开二上潸並;反[piwén],《广韵》山合三上阮非。“坂”,全浊並母;“反”,全清帮母。“坂”读作“反”,表明全浊声母有清化的迹象。

⑦江水……又东迳贝北,庾仲雍谓沛岸矣。[1]

贝[pɑi],《广韵》蟹开一去泰帮;沛[p′ɑi],《广韵》蟹开一去泰滂。“贝”,全清帮母;“沛”,次清滂母。“贝”读为“沛”,即是帮母读为同部位的送气清音。

从以上诸例可以看出三点:一、轻唇音在当时的方言中还未从重唇音中分化出来;二、有的方言中已有全浊声母清化的迹象;三、唇音合口三等字还没有[i]介音。

关于上古汉语有无[i]介音的问题,人们多有探讨。如俞敏在《后汉三国梵汉对音谱》中认为:后汉人用“弗”对应梵文put[5],而高本汉《中上古汉语音韵纲要》记其《切韵》音为piuət;“无”对应梵文mo,《音略》中记其同音“舞”miu。从这些例子中潘悟云得出:“俞敏所列举的材料只说明,三等字的[i]介音在前中古期还没有产生。”[6]《水经注》中以上诸例揭示出:不仅有些三等字还没有[i]介音,而且是唇音合口三等字没有[i]介音,也正表明轻唇音从重唇音中分化出来的条件尚未成熟,因此轻唇音还不会分化出来。这与周祖谟的结论甚相吻合:“唇音p、ph、b、m在魏晋宋时期还看不出有分化的迹象”[7]。

1.2喻四归定

曾运乾提出“喻四归定”[8],《水经注》中亦有一佳证,例证如下。

淯水又南迳预山东,山上有神庙,俗名之为独山也。[1]

预[dio],《广韵》遇合三去御以;独[duk],《广韵》通合一入屋定。“预”,以母即喻四,“独”,定母。当地人把“预山”读为“独山”,即为“喻四”读为“定母”之极有力证据。

1.3舌音

《水经注》中有的方言读音反映出齿头音(精、清、从、心、邪)与照二(庄、初、崇、生)、照三(章、昌、船、书、禅)、端系关系很密切。

1.3.1邪母~禅母

①其水又南出西转,迳隰城县故城南。……胡俗语讹,尚有十城之称。[1]

隰[ziěp],《广韵》深开三入缉邪;十[ʑiěp],《广韵》深开三入缉禅。从拟音来看,“隰”“十”只是声母有别,很容易读混。而且,“邪”“禅”二母古音关系密切,从一些字的谐声偏旁亦可看出,如:寺(邪母)—侍、时、恃、埘、莳(禅母);寻(邪母)—挦(禅母);习(邪母)—褶(禅母)等。而且,“邪母”与照三组其他字也有相谐的情况,如:席(邪母)—遮(章母);驯(邪母)—川(昌母)等。还可从别的方俗读音来进一步证实“精、清、从、心、邪”与“照三(章、昌、船、书、禅)”关系密切。如:

②沁水即少水也,或言出谷远县羊头山世靡谷。[1]

沁[ts′iěm],《广韵》深开三去沁清;少[ɕiu],《广韵》效开三去笑书/效开三上小书。“沁”读为“少”,是“清”母与“书”母相混的结果。

③《经》所谓昌亭也,王莽之田昌也,俗名之曰东相,盖相昌声韵合,故致兹误矣。[1]

从以上《水经注》中的方俗读音来看,在六朝时期,齿头音(精、清、从、心、邪)与照三(章、昌、船、书、禅)的关系密切。

1.3.2生母~清母

①又东北注渠,即沙水也,音蔡。[1]

沙[∫æt],《广韵》山开二入黠生;蔡[ts′ɑi],《广韵》蟹开一去泰清。“沙”读为“蔡”,是“生”母与“清”母相混的结果,其实质也就是“照系二等”与“精系”关系很密切的表现。

《水经注》中这种情况还如:

②京相璠曰:今濮阳城西南十五里有沮邸城。六国时沮、楚同音,以为楚邱,非也。[1]

沮[ts′io],《广韵》遇合三平鱼清:楚[t∫io],《广韵》遇合三上语初。“沮”读为“楚”,就是“清”母读与“初”母之体现。

黄侃把上古音分为十九纽,以照系三等入端系,二等入精系。[9]《水经注》中的方俗读音能为黄侃的观点提供有力的方言佐证。

1.3.3心母~澄母

①其水又东迳昔阳城南,世谓之直阳城,非也。[1]

昔[siεk]《广韵》梗开三入昔心;直[ʥiək],《广韵》曾开三入职澄。“昔”读为“直”,是“心”母与“澄”母相混的结果。“心”母与“澄”母关系密切,还可从谐声偏旁中得到证明,如:枲(心母)—治(澄母)。“心”母与“知彻澄”母关系密切,也可从谐声偏旁上找到证据,如锡(心母)—埸(知母);羞(心母)—丑(彻母);因为“知彻澄”三母字在上古属“端透定”,所以从谐声关系亦可证明“心”母与“端透定”三母关系密切,如:虽(心母)—碓(端母);枲(心母)—胎(透母);髓(心母)—堕(定母)等。这都表明齿头音在六朝时期的某些方俗读音与端系关系很接近。

2 韵的现象

2.1鼻音韵尾由—η合为—n

如:漯水自南出山,谓之清泉河,俗亦谓之曰千泉,非也。[1]

清[ts′iεη],《广韵》梗开三平清清;千[ts′ien],《广韵》山开四平先清。“清”读为“千”,表明当时有的方言中鼻音韵尾由—η合为—n。

2.2入声韵尾k有脱落的趋向

如:水曰鹿孟水,亦曰戾孟水。[1]

鹿[luk],《广韵》通合一入屋来;戾[liei],《广韵》蟹开四去霁来。“鹿”读为“戾”是一、四等相混,而且入声韵尾k有脱落的趋向。

2.3一、二等的混读

如:其水南流迳滑盐县故城东,……世谓之斛盐城……[1]

滑[ɣwæt],《广韵》山合二入黠匣;斛[ɣiuk],《广韵》通合一入屋匣。“滑”读为“斛”,是一、二等的混读。

2.4模部字混读为侯部字

如:清水又东,迳高奴县,合丰林水……民俗语讹,谓之高楼城也。[1]

“奴”[nu],《广韵》遇合一平模泥;“楼”[ləu],《广韵》流开一平侯来。“奴”读为“来”,一是表明当时方言中有“泥”“来”二母相混的痕迹;二是表明“模韵”转入“侯韵”的迹象。

关于“模韵”转入“侯韵”的情况,李荣在《切韵音系》“遇流效三摄”中,举梵汉对译词汇来说明侯、尤、模、虞四韵的元音在隋唐之交的变动:

其一,《大唐西域记》卷一,《大正藏》卷五十一页869中:北拘卢州,旧曰郁单越,又曰鸠楼,讹也。原文Kuru。

其二,同上:信度河,旧曰辛头河;讹也。原文Sindhu。

其三,《西域记》卷四,《大正藏》卷五十一页890中:罗怙罗,旧曰罗睺罗,又曰罗云,皆讹也。原文Rāhula。“卢,度,怙”是模部字,“楼,头,睺”是侯部字。[10]

由李荣先生的说明可以看出:模部字转入侯部字在隋唐之交已经比较多了。这种语言现象产生的源头可以上溯到六朝时期,也是必然的,因为语言的发展总是渐变的,不可能在某一时期产生突变。《水经注》中“奴”读为“楼”正可以看作是这种现象产生的前奏。

从以上分析来看,《水经注》中还保留着诸多上古语音的某些特征,同时又出现了不少新的变化,成为隋唐以降某些语音现象的源头。这些都为研究汉语语音的历时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很值得我们重视。

(注释:文中的拟音采用王力先生的《汉语史稿》(修订本,中华书局,2001)中的拟音。)

参考文献:

[1][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疏[M].杨守敬,熊会贞,疏.段熙仲,点校.陈桥驿,复校.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2]张永言.语文学论集[M].增补本.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

[3]陈新雄.锲不舍斋论文集[M].台北:台湾学生书店,1984.

[4][晋]常璩.华阳国志[M].刘琳,校注.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5]俞敏.俞敏语言学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潘悟云.汉语历史音韵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7]周祖谟.文字音韵训诂论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8]曾运乾.音韵学讲义[M].北京:中华书局,2011.

[9]黄侃.黄侃国学讲义录[M].北京:中华书局,2006.

[10]李荣.切韵音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

DISCUSSION ABOUT THE CHINESE PHONETIC PHENOMENA IN LI DAO-YUAN’S“WATERWAYS”

WANG Dong
(School of Liberal Arts,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1,China)

Abstract:Li Daoyuan’s″Waterways″in Northern Wei Dynasty contains rich ancient Chinese phonetic phenomena.Although these phenomena have been noticed before,there are still some phenomena worthy of further discussion,for instance,in the process of the initial consonant evolution,there was no medial[i]in the labial stoma of the third-rate words,labiodental had not been split out of heavy labial with voiced consonant devoicing and there existed the phenomenon of metaphor four.In the process of vowel evolution,nasal consonant then combined—η into—n,k in coda tended to fall off,there was mixture of the first-rate words and the secondrate words in pronunciation,and words with the radical of模(mo)began to shift to the radical of侯(hou),which provides very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researching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ancient times into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middle ages.

Key Words:Li Daoyuan;″Waterways″;the Chinese pronunciation;consonant;vowel

中图分类号:H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751(2016)01-0067-04

收稿日期:2015-12-21

基金项目: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5AYY008);2014年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4YJA740035);2014年河南省社科基金项目(2014BYY032);2011年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资助计划项目(教社政2011-388号);2013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2013-GH-480)

作者简介:王东(1974-),男,河南信阳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古汉语研究。

猜你喜欢

水经注韵母声母
声母韵母
上古汉语*kl-、*kr-类声母的舌齿音演变
声母顺口溜
〈水经注〉与魏晋南北朝地理文学文献研究》简介
声母歌
单韵母扛声调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唐代李贤《后汉书》注引《水经注》考
郦道元所见早期园林——《水经注》园林史料举要
单韵母读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