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阈下的绿色生态矿业发展路径
2016-03-06王富林杨仕教王忠康胡文强
王富林,杨仕教,杨 波,王忠康,胡文强
(南华大学 核资源工程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生态文明视阈下的绿色生态矿业发展路径
王富林,杨仕教,杨 波,王忠康,胡文强
(南华大学 核资源工程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摘要: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绿色矿业是生态文明建设核心理念在矿业领域中的具体实践,也是地矿行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立足点和发展方向。从生态文明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入手,全面分析矿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存在的问题,阐述生态文明对矿业发展的指导意义和生态文明视阈下绿色矿业与绿色矿山的含义,提出生态文明视阈下的绿色生态矿业发展路径、理念、制度、技术、人才是保障绿色矿山建设和绿色矿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生态文明; 绿色矿业; 生态矿业; 矿业文明; 可持续发展
矿产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支撑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同时,矿产开采、洗选及冶炼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领域。作为继工业文明之后的一个崭新文明形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人类文明逐步由“黄色文明”的农耕文明、“黑色文明”的工业文明向“绿色文明”的生态文明发展,以“绿色矿业”为思路的矿业生态文明应运而生。
19世纪英、美等西方国家提出“绿色矿山”概念之后,逐渐引起世界各国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绿色生态矿业的理念日益清晰完善,政府相关部门、科研院所和企业也对绿色生态矿业发展路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2011年,“发展绿色矿业”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上升为国家战略;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生态文明”首次写入“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了加强绿色矿业发展工作,对绿色矿山建设的要求也更加明确,成为绿色矿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举措。
一、 生态文明的内涵及现实意义
生态文明是协调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和制度成果的总和,包括生态环境、生态意识以及生态制度等方面。生态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据、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从维护社会、经济、自然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尊重保护自然,注重生态环境建设,使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之上,从而有效地解决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的需求与自然生态环境系统供给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促进经济社会、自然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1]。
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的保障。生态文明影响着生产力各个要素的性质和水平,确定了物质文明的发展方向。其次,生态文明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现阶段,我国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下降,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阻碍了我国可持续发展进程。再次,生态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需要。在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最后,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生态文明是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生、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2-3]。
二、矿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存在的问题
(一)矿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1)矿业开发对经济发展起着支撑作用。矿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产业,一方面,各个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矿产资源作为原材料;另一方面,矿业行业本身市场及产值巨大。截至2014年,国内共有各类矿山企业约12万座,矿业总产值超过6万亿元,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4]。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报告称,2013年美国矿产品产值达743亿美元。其中,金属矿产产值约320亿美元,工业矿产产值年增3%,达到423亿美元。美国矿产总产值达901亿美元,比包括亚马逊、谷歌和雅虎等网络巨头合计利润的5倍还多,说明矿业开发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亦十分明显[5]。
(2)中国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矿产资源的支撑。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作为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与加速推进城镇化关键阶段的超级大国,必须有坚实的矿产资源支撑。据预计,到2020年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人口规模将达3.2亿左右[6],而一个农民成为市民,资源能源需求将增长3倍,另据统计,2014年我国高铁建设消耗水泥为9 000万吨左右,铁路建设用钢量为2 100万吨。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势必带动钢铁、水泥、建材等重工业和家电、家居消费用品等轻工业的发展,而这些都需要能源矿产和矿物原材料作为支撑。
(3)“中国制造”为矿产品提供广阔市场。2015年5月,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将中国制造行业提升到新的高度,对其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中国承担着“世界工厂”的重要角色,为世界各国生产机械、设备、生活用品,这必须消耗大量的矿产资源作为原料与动力。
(二)我国矿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1)生态环境与安全生产压力。长期以来,矿区对资源的掠夺式、粗放型开采,造成地下资源锐减,导致地质受损。开采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给环境带来破坏,影响生态平衡,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据国土资源部统计,全国近12万座矿山中,采空区面积约为134.9万公顷,占矿区面积的26%。近些年来,采矿引发的矿山次生地质灾害累计12 366起,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6.3亿元[7]。据不完全统计,尾砂、废石等矿山固体废料占全国工业废料的80%~85%,目前我国各类尾矿库近13 000座,其中近40%为非正常矿库,尾矿总量达80亿吨,且以6万吨/年的速度增长。大量矿山固体废料在地表堆积极易造成污染环境、尾矿溃坝等事故,成为制约矿山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8-9]。
(2)矿区社会和谐压力。由于矿业开发过程中环境破坏与安全隐患对周边地区产生影响及企业内部管理及用工的复杂性等因素,矿区具有其自身显著的特点。一方面是矿区内部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稳定问题,矿区外来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数量大,属于高危行业,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引发社会问题;另一方面是由于资源配置不均导致的矿业企业内部或与相关企业及驻地农民之间的社会矛盾;第三方面是由于矿区生态环境破坏或安全隐患导致企业与当地企事业单位及居民之间的紧张关系和社会问题[10]。
(3)新常态下的矿业发展。尽管矿产资源刚性需求持续增长,但国内外对矿产资源需求增速放缓,新常态下的矿业形势不容乐观,一是矿产资源需求增长乏力的状况仍将在比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存在;二是采矿业利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逐年扩大;三是国内矿产资源普遍为中小型,其自身禀赋条件差,对外依存度高。
(4)绿色生态矿业发展瓶颈。随着“绿色生态矿业”理念成为矿业领域的广泛共识,绿色矿山建设成为矿业领域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尽管我国在绿色矿山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发展绿色生态矿业仍然任重道远。制约绿色生态矿业发展的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理念层面的认识不足;二是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完善,制度政策不配套;三是矿业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任务繁重;四是技术支撑体系和人才保障体系尚有欠缺;五是进入深度调整期的矿业面临着效益下行的压力。
三、 生态文明对矿业发展的指导意义
(1)矿业文明与矿业生态文明的演化。矿产资源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是古人对铜矿石和铁矿石的冶炼锻造,揭开了刀耕火种的序幕,人类逐步走向文明。人类社会在经历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发展到今天的电子时代、网络时代、原子能时代,都与逐步扩大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有关。从人类手工开采、冶炼矿产资源开始,逐步到工业化、机械化开采、加工矿产品的矿业工业进程,促进和见证了人类文明与工业文明的演化。公正、效率、和谐和人文发展是生态文明发展的基础、手段、保障和终极目的,生态文明的理念应用于矿业领域亦非常适用,亦即矿业生态文明,其有力地助推了矿业及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11]。
(2) 生态文明对生态矿业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基于生态文明的内涵和现实意义,其主旨是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依据是可持续发展,着眼点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进化与发展。矿产资源是人类文明的物质基础,但更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其开发过程不可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扰动,长期大规模的无序开采必然与生态文明建设相悖。因此,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以高新科学技术为支撑,以节约资源、清洁生产和废弃物循环利用为特征,按照生态规律设计的延长矿产资源产业链,以最小的生态扰动量获取最大资源量,带动社区和谐发展的循环型矿业发展模式是我国矿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了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资源效益与环境效益、矿产资源的有偿使用与生态环境补偿等关系的协调兼顾[12-14]。
(3) 生态文明对矿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矿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理念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双重驱动。矿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是实现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是基于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再者是企地和谐的双赢可持续发展。而生态文明的理念、内涵与强力推进,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这与矿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高度契合,对矿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创新具有强有力的促进作用,进而推动了矿业技术创新的快速发展[15-16]。
四、生态文明视阈下的绿色生态矿业发展路径
(一)生态文明视阈下的绿色矿业与绿色矿山
发展绿色矿业,就是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高效利用、矿区和谐的发展道路。绿色生态矿业的基本内涵就是实现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矿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17]。绿色生态矿业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矿产普查、矿山规划、矿山建设、开采、选矿、冶金、深加工,直至矿山闭坑、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重建的全过程,其目标是实现资源充分合理利用、保护环境、安全生产、社区和谐和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8]。
绿色矿山不等于绿色矿业,矿山是矿业的基本元素和重要组成部分,绿色矿山建设是绿色生态矿业建构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只有全面建设绿色矿山才能够实现绿色生态矿业[19]。虽然英、美等西方国家提出了“绿色矿山”的概念,但当时仅仅停留在矿区植被保护和绿化美化的层面。随着人类文明的进展,绿色矿山的概念基本充实完善,即上述绿色生态矿业的目标和要求。截至2014年,共有4批661家矿山企业进入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行列,主要囊括煤炭、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黄金、化工等行业。同时,地方政府也积极开展了不同层级绿色矿山的试点工作。生态文明的深刻内涵与绿色生态矿业的宗旨高度契合,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和提升为新的高度为绿色矿山的推进和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强大动力。
(二)绿色矿业的理念创新与落地
生态文明建设对矿业开发的要求是系统的、可持续的,这就要求我们从认识层面上要有深刻的转变,一方面要将绿色矿业的理念贯穿矿产普查、矿山规划、建设、开采、选冶、深加工,直至矿山闭坑、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重建的全过程;另一方面要从法制、管理、技术、环境、和谐、文化等多角度的视野下综合考虑绿色矿山建设。绿色矿业、绿色矿山建设既是目标更是实践的过程,构建出完整的绿色理念必须“入脑、入心、入制、入行、入形”,才能够真正的落地,才能够达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基于此,我们首先必须树立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的现代生态理念,再次是实施清洁、绿色循环的生产方式,同时也要使矿业企业积极融入社会,兼顾矿区群众的发展和更多的社会责任,实现矿地和谐。
(三)绿色矿业(矿山)建设的制度保障
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生态矿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有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保障和切实可行的配套政策支持。首先,必须从源头抓起,建立矿产资源开采准入制度,确保准建矿山合法合规,同时配套相应的支持政策;其次,政府主管部门需建立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保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补偿投入;再次,政府相关部门要做好绿色矿业与绿色矿山的建设与发展规划,既避免重复建设与有始无终,又要在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土地复垦等方面有明确的处理措施,避免重立项、轻建设的弊端;进而,建立绿色生态矿业的评价指标体系,从技术层面做到绿色矿业建设考评有章可循;最后,建立绿色矿山建设的激励机制、惩罚机制及其考评机制,把激励和约束有机结合起来,切实要求矿山企业必须承担矿山环境的保护和社会责任[20]。
(四)绿色矿业(矿山)建设的技术保障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绿色矿业的建设同样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做支撑并贯穿于矿业各个生产环节和生产领域。这些技术保障主要包括资源勘察与规划设计技术创新体系、矿山绿色开采技术体系、选冶过程技术体系、植被修复与水土环境处理体系与绿色矿业软环境支撑体系等内容。矿山绿色开采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规划科学的开拓系统、环保先进的爆破技术、安全高效的充填采矿技术、煤与瓦斯等伴生资源共采技术等;选冶过程技术体系主要包括破碎粉尘控制技术、新工艺浮选技术、废弃物(尾砂)循环利用技术、生物浸出技术等;植被修复与水土环境处理体系主要包括生产废水处理技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等;绿色矿业软环境支撑体系包括安全环保标准化技术、管理系统智能化技术、企业文化与矿区和谐管理系统化等。上述技术体系为绿色矿业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五)绿色矿业(矿山)建设的人才保障
发展绿色矿业的关键是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保障,然而理念、技术创新和制度形成的核心在人才,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绿色矿业必须有充分的人才保障,离开地矿类专业技术人才,绿色矿山建设与绿色矿业发展难以取得实效。因而,企业必须不断完善地矿类人才培育路径、引进渠道、成长平台和使用机制,逐步提高人才的福利待遇,培育优秀的技术创新队伍;政府相关部门必须高度认识大力推进人才战略对于绿色生态矿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为推动矿山企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证和技术支撑;地矿类高校和科研院所一方面要及时调整相应培养体系,既要满足绿色矿业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人才培养。
(六)绿色矿业与深度调整期的矿业转型升级
当前,全球矿业产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也是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机遇期。推进绿色生态矿业建设发展的企业,提升了开采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由此可见,绿色生态矿业是矿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因此,调整转型期的矿业开发必须统筹兼顾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和同步提升。调整过程中,要同时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和市场的调节机制作用,合理配置资源,淘汰落后产能,切实加强供给侧管理,发挥第三方治理作用,以矿业绿色发展为引导,强化科技创新驱动作用,促进传统产业向现代矿业转型发展[21-22]。
五、结语
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绿色矿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在矿业领域中的具体实践,也是地矿行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立足点和发展方向。当前,在生态文明理念的引领下,绿色矿山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但是,绿色矿业仍处于试点起步阶段,从发展程度和覆盖面上,与绿色矿业的总体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绿色矿业理念有待进一步深入、政策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技术工艺有待进一步创新、人才战略有待进一步发展,从而确保全面构建绿色矿山建设的长效机制,进而全面推进发展绿色矿业的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郭建.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及其构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16-18.
[2]李桂珍.浅析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现实意义[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8):16-18.
[3]赵腊枚.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与现实意义[N].韶关日报,2012-03-31(A3).
[4]吴爱祥,王洪江.金属矿膏体充填理论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5]赵腊平.给力复兴,矿业依然任重道远[N].中国矿业报,2015-12-02(A6).
[6]谷正艳.我国“农民”转“市民”问题上政府角色定位研究[J].学理论,2015(9):15-17.
[8]苏亮,张小华.用充填技术促进矿山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J].矿冶工程,2013(3):117-121.
[9]张佳文,崔宁,尹冰,等.我国矿山固体垃圾现状及利用潜力[J].矿产综合利用,2014(1):6-9.
[10] 姚华军,朱清.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和谐矿区建设研究[J].中国矿业,2014(5):1-5.
[11] 刘晓慧.从传统文化角度解读矿业生态文明[N].中国矿业报,2013-04-22(地球日特刊).
[12] 冯聪,王均模.生态文明建设对我国矿政管理工作的启示[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4):28-31.
[13] 薛巧慧,田其云.探索生态矿业[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11):138-142.
[14] 孙兆学.打造美丽矿山发展生态矿业[J].求是,2013(5):49-50.
[15] 蔡元沛,李绥远.论中国矿业可持续发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6] 鲁雪艳.矿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J].江西建材,2014(18):224-224.
[17] 乔繁盛.建设绿色矿山发展绿色矿业[J].中国矿业,2009(8):4-6.
[18] 乔繁盛,栗欣.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工作之浅见[J].中国矿业,2010(10):59-62.
[19] 朱训.关于发展绿色矿业的几个问题[J].中国矿业,2013(10):1-6.
[20] 栗欣.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实践、问题及对策[J].矿产保护与利用,2015(3):1-5.
[21] 赵腊平.关于新常态下我国矿业走出困境路径选择的思考之四:立体作战,实现行业整体突围[N].中国矿业报,2015-12-29(A6).
[22] 古德生.创新驱动金属矿业转型升级[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4-11-13(01).
[责任编辑位雪燕]
Development Path of Green Ecological Mi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WANG Fulin, YANG Shijiao, YANG Bo, WANG Zhongkang, HU Wenqiang
(SchoolofNuclearResourcesEngineering,UniversityofSouthChina,Hengyang421001,Hunan,China)
Abstract:Developing green mining and ecological mining are not only the real practice, but also the basis and direction of implement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mining industry. 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he role of mining industry in national economy and existing problems are analyzed at first, the guiding significanc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mining industry, and the meaning of green mining and green min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re explained, and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green ecological mining(with concept, system, technology and qualified personnel as the key) is put forward at last.
Key words:ecological civilization; green mining; ecological mining; mining civiliz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OI:10.16698/j.hpu(social.sciences).1673-9779.2016.02.006
收稿日期:2016-03-09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项目(14C0959)。
作者简介:王富林(1985—),男,河南林州人,博士生,讲师,主要从事资源开采现代化研究。 E-mail:2513625891@qq.com [7]不详].矿山生态修复期待“加速度”[J].绿色视野,2014(4):26-27.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79(2016)02-0169-05
王富林,杨仕教,杨 波,王忠康,胡文强.生态文明视阈下的绿色生态矿业发展路径[J].2016,17(2):169-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