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干预在降低精神病患者危险性行为中的作用探析
2016-03-06李强王翠鹏王章元耿彩虹欧阳华张清清
李强 王翠鹏 王章元 耿彩虹 欧阳华 张清清
·经验交流·
综合干预在降低精神病患者危险性行为中的作用探析
李强 王翠鹏 王章元 耿彩虹 欧阳华 张清清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在降低精神病患者危险性行为中的作用。方法7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综合干预,并对比其干预前后的危险性行为发生率。结果与综合干预前比较,70例患者综合干预后的出走、伤人、毁物、自杀、自伤危险性行为发生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在降低精神病患者危险性行为中的作用明显,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危险性行为发生率。
综合干预;精神病患者;危险性行为
精神病属于慢性疾病,需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连续性治疗,一旦发生治疗不当现象,或者在某些因素刺激下,即可导致患者病情反复发作。因此给予其持续有效的治疗、干预措施十分必要。本研究为探讨综合干预在降低精神病患者危险性行为中的作用,对70例精神病患者进行综合干预,评估其干预前后的危险性行为发生率的变化,现将探讨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本组的70例精神病患者均为本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其体征、临床症状等与《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1]相符合,其法定监护人也签订了知情同意书。其中男36例,女34例,年龄17~61岁,平均年龄(43.16±5.95)岁;体重48~79 kg,平均体重(62.01±5.66)kg;病程2~11年,平均病程(5.37±1.14)年;受教育程度:专科及以上28例,高中24例,初中及以下18例;精神病分型:偏执型31例,紧张型16例,青春型14例,单纯型9例;排除合并严重躯体性疾病、器质性精神病患者,全部患者均存在抗精神病药物应用史,比如氯丙嗪以及舒必利等。
1.2 干预方法 本组患者均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具体方式如下:①医护人员严格落实精神科安全管理制度,增强自身的安全意识,同时加强对医院内危险性物品的管理,定期检测;同时定期开展医护人员管理培训专题讲座,提升医护人员对于精神病患者的管理水平,增加其对精神病的认知;②对精神病患者的监护人做好宣教工作,定期举办精神疾病专题讲座,为其详细讲解精神卫生基本知识。禁止患者及其家属携带危险性物品进入病房,从而避免发生安全隐患;③医护人员需给予精神病患者爱护、尊重,严禁歧视患者,如患者有精神病发作征兆,需及时给予治疗,尽量帮助患者早期回归社会;④精神病患者睡眠、进餐和治疗时间内,医护人员需给予高度关注、重点巡查,禁止患者单独行动;对于初入院患者,可为其详细介绍病友和医院环境,并告知其危险性行为表现,教导患者控制情绪的方法;同时,定期举办多种娱乐活动,与患者交流时注意态度温和、言语有礼,督促其定时用药,避免其私自藏药;⑤出院时,叮嘱家属对患者实施家庭管理,严格监督其用药,患者一旦发生异常,需立即联系医护人员,必要时还可请派出所人员协助,避免发生不必要危害。
1.3 观察指标 统计患者综合干预前1年的危险性行为发生情况,包括出走、伤人、毁物、自杀、自伤等;对于出院后患者进行1年随访,统计其干预后1年的危险性行为发生率,并与干预前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综合干预前比较,70例患者综合干预后出走、伤人、毁物、自杀和自伤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70例患者综合干预前后的危险性行为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随着我国生存、就业压力的持续增加,精神病发生率也随之表现出不断升高的态势[2]。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症状支配下,其心理功能相对紊乱,加上某些客观因素影响,导致精神病患者作出毁物、出走、自杀、伤人、纵火以及爆炸等危险性行为,给自身以及社会均带来威胁[3],因而通过一定干预措施减少患者危险性行为,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公共财产及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
精神病患者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如不能给予其良好管理、监督,可弱化患者遵医行为,致使其病情复发、恶化,进而导致部分患者作出危险性行为。据相关实践证明,精神病患者发生危险性行为,与其法定监护人的管理不周、监护人员缺乏精神病知识、医院治疗管理系统不够健全以及患者经济水平有限等因素相关[4]。因此,针对精神病患者出现危险性行为的相关因素,医院需加强精神病基本知识的宣教,建立精神病管理系统,并强化家庭干预等。本组研究中,通过落实科室管理制度、增强医护人员精神病管理能力、对监护人进行精神病基础知识宣教、给予患者人文关怀、增强特定时间的巡视与管理以及做好出院指导工作等干预措施,本组患者出走、伤人、毁物、自杀和自伤危险性行为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印证了综合干预在降低精神病患者危险性行为发生率方面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对精神病患者实施综合干预,有助于减少其危险性行为,值得临床推广。
[1]樊增华,候俊霞 .精神科临床护理风险因素分析与防范策略.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4):947.
[2]王忠萍,王丽,杨文剑 .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危险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护理学杂志,2011,26(5):35-36.
[3]夏雪涛,旷昌珍,喻体莲,等.齐拉西酮与氯丙嗪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影响的对照研究.现代医学,2011,39(1): 69-71.
[4]许意清,李越,姜宝法 .重性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社区综合管理干预效果meta分析.中国公共卫生,2015,31(8):1091-1094.
Investigation of effect by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in reducing dangerous behavior of psychosis patients
LI Qiang,WANG Cui-peng,WANG Zhang-yuan,et al.Henan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0,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effect by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in reducing dangerous behavior of psychosis patients.MethodsA total of 70 patients with psychosis as study subjects received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Comparison was made on incidence of dangerous behavior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ResultsComparing with those before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incidences of leaving,hurting people,destroying,suicide and self-injur were all obviously reduced in 70 cases after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shows precise effect in reducing dangerous behavior of psychosis patients,and it is helpful to reduce incidence of dangerous behavior in patients.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Psychosis patients; Dangerous behavior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5.214
2015-11-16]
453000 河南省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