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米替丁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分析
2016-03-06梁木清
梁木清
西米替丁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分析
梁木清
目的分析西米替丁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0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喜炎平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西米替丁联合喜炎平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8.00%)高于对照组(8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治疗方案上,应优先选择西米替丁联合喜炎平疗法,可显著提升临床效果,促进患儿早日恢复健康。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西米替丁;喜炎平;疗效分析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发作的主因为轮状病毒感染,该病发作迅速、病程短、传染性强。婴幼儿由于免疫能力低,防感染功能弱,最易导致腹泻产生[1]。过去临床上主要采取传统抗病毒治疗,但因治疗时间长,病毒耐药性增强,导致临床效果并不理想;自新疗法实施以来,整体治疗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作者选取本院收治的200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进行研究,分析西米替丁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7月收治的200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按随机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中男61例,女39例;年龄5~30个月,平均年龄(16.4±8.2)个月;病情:Ⅰ度脱水52例,Ⅱ度脱水34例,Ⅲ度脱水14例。观察组中男59例,女41例;年龄6~30个月,平均年龄(17.2±8.1)个月;病情:Ⅰ度脱水51例,Ⅱ度脱水33例,Ⅲ度脱水16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2]①大便稀,水分较多;有脓血,但无粘液,排便次数多,6~10次/d;②查血可知,白细胞计数少;查粪便可知,白细胞计数少,甚至未见白细胞;将粪便内细菌进行培养,经检验可知,均为阴性,但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查,见轮状病毒阳性反应;③发热,体温37.9~39.6℃,所有患儿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脱水现象;④未见脏器损害。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①退热;②补液;③纠正酸碱度;④调节菌群。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喜炎平注射液2mg/kg,经葡萄糖注射液(5%)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连续5~7 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西米替丁联合喜炎平治疗:喜炎平注射液2mg/kg,西米替丁注射液10~15mg/kg,经葡萄糖注射液(5%)稀释后静脉滴注,1次/d,连续5~7 d[3]。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将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有效: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无效:临床症状未见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止泻时间、退热时间、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见表1。
2.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7.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情况比较(±s,d)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情况比较(±s,d)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1
组别 例数 止泻时间 退热时间 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对照组 100 4.1±0.7 2.1±0.6 4.0±0.3观察组 100 2.4±0.6a 1.6±0.4a 2.7±0.4at18.439 6.934 26.000P<0.01 <0.01 <0.01
表2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是因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科疾病,在小肠绒毛顶端的柱状上皮细胞内,可见轮状病毒增殖,从而导致柱状上皮细胞出现空泡变性,甚至坏死;而观察绒毛可知,绒毛有缩小现象,且呈无规则分布,并伴有肿胀等症状,在肠黏膜上可见上皮细胞出现脱落,病变组织暴露,最终导致小肠黏膜因吸收水、电解质的能力减弱而引起腹泻[4]。另外,轮状病毒感染小肠绒毛轮状上皮细胞后,会降低上皮细胞内双糖酶的含量,阻碍双糖以及钠、氯等离子的吸收。若患儿处于轮状病毒肠炎急性期,据临床经验显示,细胞免疫增强的同时,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可以得出,细胞免疫参与轮状病毒感染,增强机体免疫力,可对轮状病毒感染起到明显的抵抗效果[5]。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发病急,在发病初期,患儿常表现为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将有腹泻产生,且大便稀,另外,大多数患儿会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以及酸中毒,甚至波及脏器,对患儿构成重大的威胁。婴幼儿免疫能力较弱,在治疗时颇为棘手,尤其传统疗法,即便在治疗初期可起到一定程度的临床效果,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耐药性也随之增强;总的来说,传统疗法的整体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中成药制剂喜炎平注射液,其核心提取物穿心莲内酯磺化物来自穿心莲叶,该注射液不但可促进巨噬细胞对轮状病毒的吞噬,起到清热解毒的效果,而且,还可通过增加血清中溶菌酶含量,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止病情复发。西米替丁作为一种H2受体阻滞剂,可阻碍病毒增殖,还可增强机体免疫能力。西米替丁可缓解黏膜下炎症,抵抗炎性物质对机体的损伤,阻滞病毒损害小肠黏膜上皮细胞;降低腺体分泌率,促使肠腔压力减小,达到缓解粪便性状、降低排便次数的目的。另外,西米替丁可提升双氢睾丸酮血中浓度,阻滞前列腺素释放,降低引起发热的中枢介质分泌,从而消除发热症状[6]。
综上所述,在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治疗方案上,应优先选择西米替丁联合喜炎平疗法,可显著提升临床效果,促进患儿早日恢复健康。
[1]莫敏聪.喜炎平联合西米替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20例临床分析.内科,2013,8(2):152-153.
[2]翟磊.利巴韦林单用及联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6):3678-3679.
[3]钟利央,龚鼎策.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辽宁中医杂志,2015,4(5):937-938.
[4]张雪青.喜炎平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评价.中国处方药,2014,12(12):64-65.
[5]徐东克.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实施不同治疗方案治疗的效果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4,9(26):829-830.
[6]杨琳东,袁强.不同方案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70例疗效比较.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66-6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9.093
2016-02-16]
526535 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渔涝中心卫生院
梁木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