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金寨县地方戏剧曲艺的传承与创新

2016-03-05吕健

大观 2016年1期
关键词:道情金寨金寨县

吕健

摘要:戏剧曲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地方戏剧曲艺文化遭到发展瓶颈,没有随着社会前进而进一步发展。本文主要针对金寨县地方戏剧曲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简析,并提出地方戏剧曲艺传承与创新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地方戏剧曲艺;传承;创新

戏剧曲艺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地方戏剧曲艺文化遭到发展瓶颈,没有随着社会前进而进一步发展。

一、金寨县地方戏剧曲艺的发展情况

清朝末期,京剧、倒七戏在金寨城乡流动演出,上演传统剧目,大都是宣扬封建道德的内容。解放初期,梅山京剧团是金寨县境内唯一的民间职业艺术表演团体,逐年接待一些较有名气的演员,排演了大批经典剧目,并参加地区及省会演。同时,在县内流行的剧种还有楚剧和黄梅戏。目前,我县仍有民间楚剧团,主要集中在吴家店、斑竹园、燕子河一带。1960年3月,金寨县筹备成立黄梅戏剧团,10月,梅山京剧团撤销,一部分青年演员补充了黄梅戏剧团。金寨县黄梅戏剧团在演出实践中进一步充实、提高,成为当时本县境内一个阵容较整齐、设备较完善的艺术表演团体。1960年至1966年,金寨县黄梅剧团总共上演了大、中、小型传统和现代戏剧目七十九台。“文革”中,剧团以配合党的中心工作,紧跟形势需要排演小型曲艺节目和样板戏为主要任务。1977年上演古装戏,剧团又逐步改唱黄梅戏。几年来,共上演大型古装戏曲四十多台,其中有保留剧目《红楼梦》、《莫愁女》等二十台。1984年秋,剧团排演了县文化局张传习创作的九场古装戏曲《铁碑怨》,九月份参加六安地区的戏剧调演,十二月,参加安徽省首届戏剧节的演出。

金寨县地方曲艺主要有“金寨大鼓”、“金寨渔鼓”和“金寨道情”三项。“金寨大鼓”发源于湖北黄冈、浠水、荆州等沿江地区,由单人表演,器具主要是大鼓、鼓架和简板,演员一手击鼓,一手打板,亦说亦唱。起初的鼓词是元末的散曲,鼓词很短,内容大多是情绪的宣泄和景物的描摹,明末清初已具雏形,清朝末期,大鼓乐曲不断丰富、完整,最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大鼓说唱艺术,这种大鼓说唱艺术流传到金寨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现经历代鼓书艺人的加工、提高,在原“湖北大鼓”基调上,吸收了金寨民歌、山歌的元素,乐曲更加丰富和富于变化,从而形成了一种流传于斑竹园、燕子河等地风格独特的民间说唱艺术。

“金寨渔鼓”发源于湖北洪湖地区,“渔鼓”原为“讨饭调”。清末随战乱流入金寨。渔鼓说唱在金寨经过一百多年的衍变,唱腔变得铿锵有力,简洁明快,“金寨渔鼓”由一人或多人演唱,主要器具是二尺八寸毛竹筒,竹节贯通,一端用猪大油皮蒙住,演员伸直中、无名、小指,根据演唱节奏叩击鼓面。

“金寨道情”发源于湖北洪湖地区,原为江湖艺人沿街卖唱的小调,清末,随着战乱流传到金寨。我县陈玉玲五十年代随同村的黄奶奶(漆黄氏,已故)学唱道情。七十年代曾参加省地县三级文艺调演并获奖。“金寨道情”虽带有明显的荆楚文化印痕,但在金寨流传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受到中原文化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唱腔已不再是原始的绵软,而是变得昂扬。“金寨道情”主要器具是碟子、竹筷、竹板等,唱腔有快板、慢数板和道白,容量较大,可以表达复杂情感,长于抒情。

二、地方戏剧曲艺在新形势下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目前我县地方戏剧曲艺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传承与创新的问题。随着黄梅剧团的解散,戏剧人才队伍青黄不接,后备人才建设严重不足。“金寨大鼓”传承人在我县仅有两三人健在,“金寨渔鼓”和“金寨道情”传承人已缺失。其次,地方戏剧曲艺形式、内容都比较落后,不能适应新的时代,也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问题。部分剧作已经与社会发展和时代审美需求产生很大隔离,艺术生命力和社会适应性衰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改造、提高地方戏剧曲艺,还涉及到经费问题。虽然我县在地方戏剧曲艺传承方面也采取了一些保护措施,(比如:将“金寨大鼓”、“金寨渔鼓”和“金寨道情”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仍无法解决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三、对地方戏剧曲艺传承与创新的建议

(一)尽快制定出台保护和扶持地方戏剧曲艺的政策性文件。针对本县地方戏剧曲艺的现状,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抢救、保护、传承和发展规划,通过规划的宏观性、针对性和方向性,变零散的保护和扶持措施为系统的、有目标的自觉行动,形成科学有效的保护和传承机制,从根本上加强对地方戏剧曲艺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

(二)加大地方戏剧曲艺投入力度。设立专项资金,用于重大演出活动、重点剧目创作生产、后备人才培养和资料整理等工作。振兴戏剧曲艺,首先要继承好经典传统剧目,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中国戏曲的最大特点是虚拟化、程式化,我们要继承前辈艺人创下的程式、行当及流派,还要在新的形势下创造新的表演程式,以适应现代人的审美和欣赏习惯,吸引更多的年轻观众。

(三)完善地方戏剧曲艺传承机制。对非遗传承人实行专项经费补贴,明确带徒及传承责任,鼓励其带班演出并给予补贴,保证留存于民间的地方戏剧曲艺得以传承发展。戏曲艺术要向前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戏曲发展的历史表明,一个剧种的盛衰,往往取决于是否拥有领军人才和完整的人才梯队。新时期以来,各地戏曲院校和剧院团都加大了人才培养的力度,领军人物和拔尖人才不断涌现,戏曲才会呈现出好戏连台、精彩纷呈的喜人景象。

(四)开展“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培养观众,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戏剧曲艺知识。不断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和发展活力,推动戏曲艺术活起来、传下去。

地方戏剧曲艺的发展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离不开戏曲界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多方鼎力、多方汇力的支持。我们要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凝聚社会各界的智慧,共同振兴戏曲。当保护、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全社会的一种自觉行为之时,也就是我们的优秀民族文化发扬光大之时。

【参考文献】

[1]金寨县地方志编撰委员会.金寨县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道情金寨金寨县
中國“將軍縣”安徽金寨:高速連接長三角 山貨緊俏遊人如織
家乡的好日子
义乌道情:唱出生活好滋味
安徽省教育厅到六安金寨县调研智慧学校建设
义乌道情:道不尽情长
上高道情说唱艺术初探
金寨县猕猴桃产业发展模式创新研究
金寨红
幸福金寨
基于扶贫开发的金寨县生态补偿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