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视帮帮团”:努力在镜头之外
2016-03-05赖晓娟
赖晓娟
“泸视帮帮团”:努力在镜头之外
赖晓娟
(作者单位:四川泸州市电视台)
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真人秀节目如日中天的今天,传统电视媒体面临着严峻考验。地市台赖以生存的民生新闻节目一直以草根、平民视角和短平快为特点,在传递信息同时,也给当地观众非常亲切的感觉。笔者以泸州电视台帮扶类电视节目“泸视帮帮团”为例,分析受众心理,创新节目模式,结合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势互补,就如何在新形势下做好帮扶类民生新闻节目提出自己的思考。
泸视帮帮团;受众心理;创新
1 民生帮扶节目“泸视帮帮团”的基本情况及成果展示
地市台赖以生存的民生新闻节目一直以草根、平民视角、短平快为特点,在传递信息同时,也给当地观众非常亲切的感觉。那么如何改革和创新电视民生新闻,使其更加适应现在电视媒体发展趋势?近年来,帮扶类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应运而生,它们或是帮助解决问题,或是为政府提供解决问题的参考意见,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发展潜力巨大。
泸州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泸州现在时》在开播十周年之际,首次将帮扶类民生新闻以子栏目的形式固定下来,取名“泸视帮帮团”。从2014年11月19日开始,“泸视帮帮团”开始和观众见面。不同于之前帮扶类节目的是,“泸视帮帮团”主创团队既有资深的电视编导和活动策划人员,又有擅长纪录片手法和现场活动的专业摄像师,加上90后新生代媒体人加入,开通了“泸视帮帮团”微信号及微博号,实现了“帮帮团”信息及视频从电视到手机的接收覆盖和无障碍互动沟通,这一切决定了“帮帮团”仅仅开播两年不到,便已经被成功打造为年轻有朝气、专业有思想的品牌形象。
作为《泸州现在时》的固定子栏目,“泸视帮帮团”每周一至周六准时播出,每期时长3~6分钟。按照扶贫、济困、助学、圆梦的节目定位,日播节目主要以“有事您说话,有难大家帮”和“你的小小心愿,我们帮你实现”两个类别作为内容,为无助者奔走,代好心人行善,前者为弱势群众争取援助,后者为平凡人们实现心愿。以“帮忙”为报道的主要形式,“泸视帮帮团”在发布新闻事实本身的同时,积极调动社会资源,努力帮忙、推动事态良性发展,传递社会正能量。同时,“泸视帮帮团”还组织策划了“2015帮帮团进社区活动”,联合爱心商家、志愿者协会走进6个社区开展活动,播出节目15期,送出欢乐与好礼30多份。组织策划了“2015秋季探访助学活动”走进古蔺、合江、叙永最边远的十个家庭,为每家人送上红会家庭包、文具、书本、棉被及秋衣等价值上万元爱心物资。组织策划了“2016新春探访送年货活动”,跨越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共23个贫困家庭,播出节目近30期,送出价值12.7万元的爱心物资和7 000多元的爱心善款……现“泸视帮帮团”电视节目已播出近500期,微信好友多达320人,采访报道过的主人公上万人次,募集帮帮团公益金和爱心物资共计金额55余万元(不包括长期助学对象和免费接受义诊对象等实际或长久获得帮助的对象)。
2 节目受众心理分析 确定节目走向及编导思路
分析观看“泸视帮帮团”节目的观众心理可知:第一,“帮帮团”每天讲述的都是泸州及周边发生的事情,同城基层的鲜活素材让人没有距离感;第二,“帮帮团”节目出发点及落脚点都在“希望”二字上,能够激发观众的向阳性,具有正能量传播的绝对实力;第三,“帮帮团”秉承记录为主要形式的宗旨,是另一种真人秀的呈现,且真得不造作不无病呻吟,让人有代入感;第四,“帮帮团”的讲述手法与信息类新闻不同,主人公情感爆发自然流露,容易引发观众的共鸣;第五,“帮帮团”在如实体现社会百态、人间冷暖的同时,也为众多观众开启了“另一种人生”的视角,同理心被激发之余,也容易回归本心,得到启发。
而作为日益成熟的帮扶类民生节目,“泸视帮帮团”不仅拥有固定的节目呼号和活动口号,统一的橙色队服及严格的收发善款制度,而且还塑造了不同风格的外景记者和微信小编,在不断吸收中老年忠实粉丝的同时,也争取到广大年轻观众、微友的信任,线上线下热情互动、信息对称且公开透明,帮帮团记者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无冕之王”,而是成为了与广大观众同心同路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帮帮团”成为街头巷尾人人皆知的有爱团队,有时候记者和摄像师走在街上也会被身边市民认出并主动上前表达自己的感受,希望加入“帮帮团”志愿队伍,为爱心行动出一份力。
3 新形势下传统节目“创新做”的经验分享及案例分析
与同类节目相比,“泸视帮帮团”之所以在短短一年时间里能够深入人心,其创新的理念有极大的引导作用。传统节目创新做,这个“新”字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依托电视媒体天然的接近性,大量使用专题手法做新闻
在快餐时代的今天,信息瞬息万变,大家都追求短平快、稳、狠、准的信息接收方式,而“泸视帮帮团”却反其道而行之,同样的时间,“帮帮团时间”却显得要慢一些,慢到你能看清求助者热泪盈眶的双眼,慢到你能听到他们欲言又止的心声,慢到你能突然被打动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久久无法回到快节奏的生活当中。看似老办法,却是新主张。
我们主张放大事件最令人关注的细节和信息点,传递不需要解说词铺垫说明的镜头语言。这样的求助信息相对曾经“讲清楚困难,说明白原因”即可的简单求助信息来讲,更能牵动人心。在完成“小小心愿”的节目中,“帮帮团”抽丝剥茧式的讲述方法,能够令人明白,我们为什么选择这一位“心愿委托人”,他的心愿究竟对他来说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例如,去年夏季一次“小小心愿”的策划,主人公的愿望就是上舞台展示自己的拉丁舞。如此简单的愿望,为什么对他来说那么重要呢?因为主人公范大哥是一位眼疾患者,年近六旬独身一人,家庭条件也很一般,能够让更多人看到他自学的拉丁舞,是他来说是自我价值的一种体现。于是,我们联系了旅行社全程免费食宿,让他带着他的梦想走出四川,到了重庆一处风景区参加四个地市州主办的坝坝舞大赛,而范大哥最终代表泸州参赛队夺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帮帮团记者运用专题手法,展现了范大哥从最开始的勤奋、质朴但不自信,到获得机会时的惊喜,到认真准备的全力以赴,直至舞台上精彩表演,获得大奖而意气风发,让我们同范大哥一起度过了这个快乐的时刻。而微信小编也及时在“泸视帮帮团”微信平台全程直播了范大哥参加比赛的整个过程,吸引不少微友关注,并获得广大微友的一致点赞。
3.2新媒体互动频繁,形成全方位信息播放平台
“泸视帮帮团”微信号自开通以来,除了转发帮帮团视频信息外,还以见证者的立场传递更多镜头之外的信息和感受,这样可以与“帮帮团”节目形成互补,令网络上的图文充满温度,让人忍不住点击、细看、转发,并点赞。
在微信号里众多年轻粉丝对“帮帮团”怀有充分的信任感,他们会秒转“帮帮团”的微信信息,并发动更多朋友关注“帮帮团”微信,甚至主动出钱出力、出车出人,积极参与到节目的采访录制和爱心活动当中。可以说,“泸视帮帮团”既是一档帮扶类的节目,又不再局限于“帮帮团”记者这个主创团队,而是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代名词。
就拿“2015秋季助学探访活动”来说,前往叙永县水潦乡的志愿者卢师傅,本身就是患有矮小症的残疾人士,他通过自身努力建厂挣钱,现在又驾驶自己的商务车,为我们完成三天两夜的探访任务,回想起他弱小的身子却爬上车顶打包爱心物资的身影,真是令人肃然起敬。活动结束之后,卢师傅也成了我们的铁粉,如今卢师傅已经发动起身边的朋友,主动请缨要求参加“2016秋季助学探访活动”。
3.3接收善款及转交出去的制度严格,以节目形式和微信截图形式完全公开
观众朋友既可以选择直接到办公室捐款,也可以选择通过微信红包、微信转账等方式献出爱心,相比直接给出求助者账户就不再过问来说,这样更容易掌握最新筹款情况,并确保善款都按照捐献者意愿用在需要的地方。同时,作为新媒体及时推送“帮帮团”求助者最新情况,也弥补了电视节目制作周期相对微信发布较长的缺点,有时效性,更有励志感。
例如,前不久一则28岁尿毒症患者方在平的求助信息一经播出,泸州网及帮帮团、微博、微信立刻转发。而就在第二天上班时,一位在外地工作的泸州人看到了转发信息,立刻表示要资助方在平1万元。方在平在得到善款之后连声道谢,忍不住掩面痛哭,因为他已经没有下一笔前往医院做血液透析的钱了。这1万元就是他的救命钱,而与此同时,我们还在微信上陆续收到给他的善款。
再如两个月前一位患有白血病的16岁男孩李泽坤,在全家努力凑钱治病的时候,李泽坤突然血小板骤降入院,情况非常危险,帮帮团记者除了立刻联系泸州市中心血站,请他们紧急调配适合的血小板救急,马上在微信上发布了李泽坤的信息。短短一天,微信信息被转发上万次,通过微信红包和微信转账方式为小李募集的善款高达近万元。尽管最后没有能够救回李泽坤,但对于整个失独家庭来说,这份来自社会大爱的温暖至少能够支撑他们度过最艰难的时光。
3.4注重在实施爱心行为过程中的心理引导和社会舆论导向
接着上文的例子说,当许多人都参与到了为白血病男孩李泽坤的紧急救助后,却依然无力回天,李泽坤撒手人寰。这样的结局不仅让人唏嘘,而且还有可能令心中的热流冷却,让人陷入失望和沮丧的情绪中。在这样的时候,“泸视帮帮团”请心理学者为社会爱心人士“疗伤”,给失独家庭“支招”,利用孩子未完的心愿鼓励父母重新振作,也引发大家一轮又一轮的订购热潮。手工牛轧糖是李泽坤生前学到的手艺,他希望能借此有笔收入,这份自强自立的精神本身就充满正能量,而这种精神和力量现在通过帮帮团节目团队的策划和推进,通过母亲的坚强和社会的温暖延续了下来。当然这并不是事情最好的结果,却也是在无力改变现实之下最好的发展方向。
再说求助者的选择,出现在“泸视帮帮团”求助平台上的主人公,并不是节目组来者不拒的采访对象。他们有的是遭遇不幸后想尽了办法也无可奈何才找到“帮帮团”,有的是情况紧急,需要多方面发布信息来救命才找到“帮帮团”,有的是拥有努力方向却因为面前的难关过不了,才上门求助于“帮帮团”,总的来说,“帮帮团”要帮助的是“值得帮助的人”。对于许多两手一摊只想别人帮助的人,帮帮团坚决说“不”。因为在我们看来,自重之人,才能获得尊重,自强之人,才值得社会拉你一把。爱心应该传递给懂得感恩和珍惜的人,因为好心人的善良也是需要呵护的。
4 节目的社会反响度和媒体公信力提升
在“泸视帮帮团”主创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节目社会反响强烈,媒体公信力大大提升,内容真实,团队可信,成为众多市民对“帮帮团”的一致评价。“信任”,对于现在的帮扶类电视节目来说,是最高的评价。
一位80后上班族廖华,自从开播起就坚持每个月从收入中捐出200~500元给帮帮团的求助者,过年期间更是拿出积攒下来的钱2400元交给帮帮团记者。至于捐给谁,廖华说“你们说了算,我相信你们。”而我们则将这笔钱连同上文提到的眼疾舞蹈爱好者范师傅捐出的200元,分成了4个500元,一个600元的红包,在“2016新春探访送年货活动”中,分别送给5个身患疾病的小朋友作为压岁钱,并将其及时公布。
一位开着汽车修理厂的70后老板潘章俊,自从跟帮帮团一起去古蔺参加助学探访活动之后,只要看到帮帮团的视频或微信信息需要志愿者,立刻无条件派出自己的车和员工作为志愿者为活动服务,不仅如此,他前前后后捐出几千元善款给探访对象,希望能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一位立足本地做大做强的建材加工市场管理者严忠,在听说新春探访对象都是非常贫困的家庭时,主动包揽了所有粮油和猪肉的提供。为了让猪肉能够新鲜送到每一家,他还特意带着记者去和猪肉商贩交涉,明确每次的重量和质量,认真比较各款猪肉,特地嘱咐要给每块新鲜猪肉包红布,为探访家庭带去一个好彩头。
还有一位央视寻亲栏目《等着我》的志愿者“四川杨”(网名),在关注我们的微信后,直接联系了我们。她说,从此以后只要是“帮帮团”接到关于寻亲的求助信息,都可以转给她跟进,因为他们有全国寻亲志愿者网络,能够运用专业手段寻找亲人……
这样因为信任而走到一起的志愿者在“帮帮团”开播至今举不胜举,而他们的热情也激励了所有“帮帮团”成员的工作激情。开播至今,“泸视帮帮团”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宣传部、民政局、残联和红会等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取得四川金甲虫公司、四川小蜜蜂家政服务公司以及爱心医院等多家企业的大力配合,在赢得收视率和市民支持度的同时,也达到了政策解读、民意上报的节目职能。
在几分钟的节目时间外,帮帮团主创团队还要忙碌于电话协调和联系,策划组织的现场调度和及时的制作播出,帮帮团记者的专业和认真,令爱心人士的善良得到保护,让求助者的人格受到尊重,也获得了更多观众和粉丝的宽容。
5 启示:节目的操作难度和误区分析
开播至今,“泸视帮帮团”还是存在诸多不足和缺憾,节目操作也有不少难度,在此提出一些思考。
第一,我们如何在制作动情的求助信息同时,尽可能减少对求助者的多次伤害?不少前来求助的市民或村民,在遭遇不幸之后也曾想尽办法,他们的心理是脆弱而绝望的,但他们的自尊心要求他们不能说出多么凄凉的话来,我们要如何展现真实的情况,又不通过不断刺激提问的方式来令求助者痛苦呢?在我们总结的拍摄经验里,采访记者和摄像记者需要保持耐心和默契,提问的方式也必须循序渐进,问到细节的地方如果不清楚可以自己先组织语言表述,而不要让被采访者不断重复痛苦的回忆,还硬要对方说得流畅。如果出现突发的情绪失控,摄像记者可以全程记录,不逼近,不停拍,从节目需要来看这是无声胜有声的现场画面,从心理学来看,这是一种释放,不要打断他(她)。
第二,如何在节目中体现自身工作但不会喧宾夺主?要清楚知道,媒体平台是有限的,“帮帮团”所做的努力具有抛砖引玉的效果,但真正实施行善的主体才能使求助者得到最实际的帮助。所以即使在镜头之外,我们做了多少的努力,在节目中都不应该刻意去渲染,帮帮团记者陪伴着求助者去接受帮助,在镜头中间有所体现就已足够。“我在现场”这样的镜头语言,不仅可以给观众朋友带去信任感,也令陪伴着的求助者感受到温暖。当然,如果其中有许多必须交代的细节,不然就会出现节目信息缺失和画面脱节,那通过外景记者来口述,也是无可厚非的。
第三,作为媒体人,其身份本身就带有公众性,全程记录的优点在于真实,其缺点也在于太过真实。帮帮团记者在陪同求助者了解政府部门相关救助政策的时候,应该避免特殊对待的节目效果。别人都在排队,你带着人就直奔前台去咨询,这是有失社会公德的行为;申请后需要足够的工作日才能获得的救助,你想要更快拿到,这是破坏正常工作程序的行为……除非事先沟通清楚,并按照程序进行合理化处理,要不然即使是记者也不能例外。
第四,从事帮扶类新闻采编的记者往往充满同情心,有种情怀在心里,才能克服各种现实困难做好节目。但这样的本心应该在采访者和工作过程中收敛,以新闻准则加以规范,以马克思新闻价值观加以约束,端正自身心态,做好本职工作。以“泸视帮帮团”的工作来说,我们曾经成功挽救了一个垂危的病人,并争取到善款支撑了他两年的生活;也曾经实现了腰部长巨型肿瘤的患者多年夙愿,找到爱心医院为他切除肿瘤并永绝后患,那时的心情不用说,绝对有自豪感和满足感。而同时,我们曾经为白血病女孩义卖她的书画,从泸州到成都,筹到了4万元善款,还为白血病男孩家里代购秋茶,收入近万元,可依然没有办法挽留他们的生命,这样的结果让人唏嘘不已。生活在继续,“泸视帮帮团”要温暖前行,我们应该从辩证的角度看问题,建设强大自己的内心,帮到了不居功,帮不到不气馁,只有自己宠辱不惊,才能守住初心,才能做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