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剧的发展研究

2016-03-05刘梦笛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5期
关键词:内容发展

王 燕 刘梦笛

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剧的发展研究

王 燕 刘梦笛

(作者单位:南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我国正处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过度的融合阶段。随着媒介不断融合,互联网用户不断增加,网络视频用户作为核心也呈逐年增长趋势。网络视频用户整体规模对网络剧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文章在分析网络剧的发展现状、特色优势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网络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据我国的网络剧发展的实情,提出我国网络剧在发展过程中要注意拓展营销渠道、提高思想内容、实现题材多样化及加快产业链外延的发展策略。

网络剧;特色优势;发展策略

1 我国网络剧的发展现状

在媒介融合过程中,互联网是新媒体中使用最广泛的媒介,同时互联网的发展也催生了各种形态的网络视频,网络剧便是互联网发展的衍生品之一。

最早提出“网剧”概念的是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钱钰。它是“通过互联网传送。由上网计算机接收,实时、互动地进行戏剧演出的新的戏剧形式。”[1]而在就目前的发展形势来看,网络剧已是网络与影视艺术的结合。

我国第一部网络剧是于2000年,五名大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原色》。近年来,我国的网络剧逐渐发展,现今已经开始大规模的涌现。在2014年,我国网络剧的发展算是进入到了一个繁荣阶段,《万万没想到》《屌丝男士》《匆匆那年》等一大批制作精良的作品出现,当然也得到了高点击、高评价和好影响。因此,很多商家看中这个商机,开始创建专业团队投资于网络剧。有了充足的资金和专业的团队,2015年,《鬼吹灯》《盗墓笔记》《灵魂摆渡》等剧作被网友赞为“超级网剧”。2016年,热映的《余罪》《老九门》《十宗罪》也深得网民追捧,将网络剧推向一个高潮。

2 网络剧的特色优势

网络剧作为 一种以互联网传播的新型影视剧,能够发展的如此迅速,当然有其他传播媒体所不具有的优势特点。

2.1剧作传播的接收优势

随着现在Wi-Fi的全覆盖,我国的网络环境的不断升级,在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观看网络视频的用户快速增长,移动终端用户的增多也使网络剧的接收条件上呈现时间的随时化、空间的随意化、工具的小屏幕等优点。

在传统意义上,人们接收影视的设备是电视或电影幕布等无法随身携带的播映工具,但在新媒体时代,对影像的接收则更偏向于手机和ipad等小巧易携的观看工具。恰恰是这些小巧的接收设备,让观众的观看场所和时间不再受束缚,而网络剧和观众也是在这种环境下越来越熟悉。观众随时随刻都能拿出移动工具观看网络剧。网络剧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集数少、时常短、节奏快。因此,人们在观看网络剧时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上班族在等车坐公交,学生在排队吃饭等这些零碎的时间都能观看到视频,这对于相对冗长的、严肃的、思考性的传统的影视是不太适用的,而网络剧却是正好适应这种环境。

2.2剧作受众的针对性服务

不管《屌丝男士》针对男士群体,还是《匆匆那年》针对学生群体,不难发现,这些网络剧对于受众都是有针对性的。观众以前在观看电视剧时,收看到的内容是大众化的,它所呈现的服务都是面对大多数,不会针对于某种个体进行调整或变更。而网络剧则不同,它是在分析过市场方向之后,对于某个群体有针对性制作出来的剧作。虽然针对性的群体用户没有大众化那么多,但是它以自身独有的特点来吸附用户,这是传统的电视媒介所没有的优势。

3 网络剧发展中的问题

从网络剧目前的发展中可以看到传统剧所没有的很多优势。尽管网络剧的发展已经蒸蒸日上,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网络剧的推广和宣传力度不足;制作成本低、画面内容粗糙;题材缺少多元化、内容较集中等。

3.1网络剧的推广和宣传力度不足

目前,就我国的网络剧发展情况而言,大部分网络剧都是各大视频网站自制的,或是由某个视频网站买了版权,由视频网站对网络剧进行宣传,但单单通过视频网站进行宣传,其宣传力度是不够的。所以视频网站不仅要依靠自身力量进行宣传,还需要像电影宣传方式学习。积极推广明星,或通过微博等社交软件与观众进行互动等手段进行推广。

3.2制作成本低、画面内容粗糙

网络剧与传统的影视剧相比,虽然在传播方式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剧作质量良莠不齐。其随意性和随时性让受众不会考虑太多的叙事结构和思想内容,但很多网络剧的内容在叙事上以恶搞、逗趣为主,没有实质内容,缺乏正能量,与我们现今提倡的社会主义正能量不符合。例如《上瘾》,在上映不久后就被禁播。还有许多网络剧成本低,剧情狗血,纯属恶搞,剧情叙述单一,几天甚至一个月就完成了拍摄工期,内容太过于粗糙。这样的剧作也很难吸引观众注意力。例如:《Mr.雷》被网友吐槽“够狗血,够小本”“很无聊”。

3.3题材缺少多元 化、内容较集中

我国网络剧市场日益庞大,不管是在数目上已经居于高位,但在题材上,相对于传统影视剧而言,缺少多元化,内容上大同小异。大部分是以搞笑恶搞为主。因题材的单一致使受众范围较小。网络剧的受众年龄大部分在15~30岁,同一年龄层的受众群体使网络剧题材内容更集中。

4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网络剧未来发展策略

通过前面的简述可知,虽然网络剧在发展上有很多优势,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是棘手的。网络剧要想更好地发展,很有必要进行一些改进。在此,笔者对网络剧未来的发展提出一些假设性建议。

4.1拓展营销渠道,实现利益最大化

4.1.1目前我国的网络剧的盈利方式主要是依靠广告

包括网络剧视频开始前的广告视频和网络剧中的植入式广告。这些广告算是传统式的。网络剧内容较紧凑,因此可以适时在视频中间再加入几秒不可跳过的静态广告,广告时间较短不会引起观众的反感情绪,且可以使广告效果更深入人心,营销力较好。

4.1.2利用视频网站会员服务盈利

很多高质量的电影,哪怕下线很久的,如果不是视频网站的会员也不可观看或缓存。网络剧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前几集时可以免费观看,但要想观看或缓存后面的剧集需要开通会员。在前几集免费观看吸引观众的兴致,有了追剧的决定后,开通会员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例如,《太阳的后裔》需要开通会员才能即刻观看,非会员用户只能延时观看,且不可缓存。在只有会员用户才可以享受到这种优势,势必也吸引很多用户开通会员。网络剧也大可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盈利最大化。

4.2充分利用现 有资产,打造核心竞争力

不管是传统的电视剧也好,还是正在发展中的网络剧也好。无异于制作精良,内容精致。 网络剧的生产和其发展是一体的,特别是想通过网站视频收费的网络剧,如果没有充实的内容,恐怕很难吸附观众。网络剧产业发展的核心战略就是制作精良的剧作,只有打造充实的内容,才能使网络剧产业与其他相关的传媒产业竞争核心的竞争力。

但如何打造充实的网 络剧内容,值得深究。在资产有限的前提下,需要好的导演、摄像、设备以及演员。这一系列的高要求看起来是很难全部做到,因此低资产的网络剧如何取舍就成了难题。很多人觉得,只有好演员才能吸引更多观众,但现在,好演员的薪酬可能是一部网络剧所有的预算。在这样的情况下,网络剧要想以明星阵容取胜,显然不太现实。其实是可以在演员上去挖掘有潜力的新演员,把更多的资金用在制作上。网络剧《匆匆那年》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网络剧《匆匆那年》采用4K技术摄制,定位电影级别。在制作过程中,大胆启用新人,把大量的资金花在了制作方面而非演员方面。在这种高标准制作下,网络剧《匆匆那年》获得很多好评,算得是网络剧中较高质量的剧作。

4.3加快产业链发展

对于网络剧整个产业而言,除了要有充实的画面内容,还要有一定的外延产品。如电影、电视剧一样有线下音像,光碟都是可取的。影视作品,在网上完整一直保存下去也是有一定难度。为了满足一些爱收藏影视制品的观众,有必要生产一些线下影像。

除了在音像上拓宽产业链,也可以通过手游APP,现在很多游戏都不仅仅是单纯的游戏,有很多娱乐节目有自己的手游。个人觉得网络剧也可以开发自己的手游APP,这样不仅能获得更多经济效益,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4.4拓宽题材,提升内容思想含量

在前面笔者有提到,我国的网络剧题材的单一性,有很多网络剧看上去像是一部剧。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应该编剧应该在题材和剧情上下功夫,使我国网络剧实现多样化,多层次发展。近两年,之前的都市情感剧和青春剧的题材基础之上,有出现悬疑剧、穿越剧和奇幻剧,但这些在剧情又走入了怪圈,不能吸引大多数网民,观看这些题材的网民是极少的。笔者认为,我们在拓宽题材时,应该注意在剧情上要符合大多数网民的口味。

贴合网民口味,不免要在内容思想上下功夫。因为网络剧的受众群体,大都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年们,如果在剧情思想内容上出现偏差肯定是要杜绝的。例如:《上瘾》,在播出后不久就被禁播。而且在之前出现的《万万没想到》《屌丝男士》这些剧作,大部分剧情都是为了搞笑而搞笑,没有真正的意义。其实网络剧发展真正面临的难点就是如何在那么短的剧情中表现出它独有的价值和意义。在此,可以像微电影或者广告视频学习,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在短短的十几分钟内将思想内容、主题或文化表达的清晰明了。

5 结语

我国的网络剧在启蒙、发展、繁荣的过程中,有着其他影视剧所不具有的特色和优势,虽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如果网络剧在接下来的发展中能够在内容要做到充实,制作上精良,线下产业发展到位,获得越来越多的资金支持,会使网络剧得到可持续发展,网络剧的明天会更加繁荣。

[1]钱钰.“网剧”——网络与戏剧的联合[J].广东艺术,1999( 1).

[2]高凯.网络剧的现状及发 展建议[J].中国电视,2015(9).

[3]陈衍鸿.网络剧发展现状及其产业化趋势[J].广西大学学报,2007(12).

[4]谢耕耘.新媒体与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4).

[5]郑宇.中国视频网站盈利问题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2(5).

[6]王扬.电视剧的网络传播研究[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1(5).

[7]畅祎扬.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网络剧分析[J].新闻知识,2014(6).

[8]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9]邱章红,徐辉.第四票房:中国网络电影产业的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本论文为南阳师范学院2016年STP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TP2016022)。

王燕(1975-),女,河南南阳人,教授,研究方向:网络教学与研究;刘梦笛(1995-),女,河南鹿邑人,本科,研究方向:广播电视编导。

猜你喜欢

内容发展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 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主要内容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