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下家庭伦理剧“男主内、女主外”家庭分工模式的冷思考
——以电视剧《还是夫妻》为例
2016-03-05吴艳芳周传艺
吴艳芳 周传艺
对当下家庭伦理剧“男主内、女主外”家庭分工模式的冷思考
——以电视剧《还是夫妻》为例
吴艳芳 周传艺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随着我国家庭结构的转变,反映现实生活的家庭伦理剧中出现“男主内、女主外”的家庭分工景观。对“男主外、女主内”旧式家庭分工模式的建构和解构进行分析后发现,应运而生的新型分工模式“男主内、女主外”经历着“奇迹与幻灭”,其在现实家庭生活中的实现举步维艰。此外,新型家庭分工模式并不意味着男女平等,实现男女平等需要社会和家庭的全面发展。
家庭伦理剧;还是夫妻;家庭分工模式
从1990年“万人空巷”的《渴望》到2016年央视一套黄金时档热播的《还是夫妻》,我国当下家庭伦理剧的家庭结构俨然不同以往:由围绕“父子”家庭轴线到细描“夫妻”婚恋关系,个体价值得到充分展示;对两性形象的建构也发生嬗变,无论是男权文化的式微,还是女性意识的勃发,这些变化均体现了国民社会观念的多元生发。
1 “男主外、女主内”家庭分工模式的建构与解构
1.1两性差异的“二重奏”
“在生物学的意义上,同性间的个体差异远远大于男女两性之间的性别差异,性别的生理差异比人们想象的要小得多。”因此,早期“男耕女织”的分工模式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仅仅是集体意志的约定俗成。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文化认为男性趋于理智、外向和独立,而女性的性格偏向情绪化和依赖型,这种性格社会化的结果是,男女两性分别获得与社会规范相符合的性别心理,无论在家庭还是职场,男性处于主导地位,女性处于附庸地位,形成了“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角色分工和“相夫教子”的性别刻板定式。
1.2“突出重围”与“孤掌难鸣”
随着男女平等观念的普及和西方女权运动的影响,“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不断受到挑战,这从最能反映社会变革历程的家庭伦理剧中可见一斑,近些年热播的电视剧《大丈夫》《虎妈猫爸》《咱们结婚吧》都在探讨新时代女性的婚恋观、育儿观,在这些电视剧中,女性作为独立的个体而非男性的附庸,她们在人格和经济方面均能独立,当女性面临职场和家庭冲突时,往往被迫或自愿回归家庭,原因在于:首先,女性的生育价值不仅被私人化和忽略,而且影响了企业对女性的能力和价值的判断;其次,“相夫教子”“贤妻良母”等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也将女性从职场推向家庭。归根结底,家庭分工模式仍然受到社会集体无意识的掌控。
2 “男主内、女主外”家庭分工模式的“奇迹与幻灭”
2.1社会接受下的“失语倾听者”
作为一种破除窠臼的新型家庭分工模式,“男主内、女主外”在接受时势必会受到来自社会和男性自身的阻力。传统社会观念认为,“男做女工,一世无功”,这种观念正是大众长期积淀形成的心理习惯和思维定式,正如《还是夫妻》中“唐健”做“家庭煮夫”时其母的强烈反对,她认为儿子“主内”便处于卑微的地位,是“丢人”的,而“唐健”的岳母也时不时表露出“经济基础”的主导性。实际上,“主内”和“主外”的共同目标是一致的,为家庭的贡献是对等的,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此外,在大众集体意识中,女性“主内”天经地义,而男性“主内”则不合常理,寻根溯源,这里的常理不过是夫权和男权社会下男性设置的规章制度,是要求女性屈从的陈规,而女性在“三纲五常”等封建常理下往往“失声失语”。
2.2个体接受的“举步维艰”
就男性自身来说,接受“主内”的观念也并不容易。“男主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男性因为阶段性失业等特殊情况被迫“主内”,电视剧《还是夫妻》中的“唐健”就是这种情况,有理想抱负的传统男性“唐健”被迫成为“家庭妇男”,最终他为了实现自己,远走他乡;另一种是男性自愿退居家庭,他们也许是心疼妻子或是为了家庭着想,或许是更适合“主内”。
3 多元家庭分工模式下的反思与展望
社会的包容度和男性自身的接受心态是“男主内、女主外”的关键,“男主内、女主外”的分工模式理应受到尊重和接纳,每个家庭应根据家庭的特殊性视情况而定。社会和媒体理应摒除落后的传统观念,打破女性的刻板定式,弘扬男女平等理念,改变不合理的性别分工,消除不平等的性别角色定位,改善女性就业环境;对男性本身而言,应改变对“贤妻良母”的审美期待,调整“男主内”分工模式的心态,承担相应的家务劳动和育儿任务;而女性也应增强职场工作能力,尊重男性的个人意志,实现物质和精神层面的独立和全面发展。
吴艳芳(1990-),女,山东德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视传播艺术。
[1]祝平燕,周天枢,宋岩.女性学导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