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特征探究
——以广西金秀县六巷村瑶族为例
2016-03-05邬迪
邬 迪
新媒体环境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特征探究
——以广西金秀县六巷村瑶族为例
邬 迪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本文采取田野调查中的深访方法,深入广西金秀大瑶山六巷村,调查研究现阶段瑶族村民使用新媒体的情况,总结出新媒体对深山瑶村的文化传播的影响。并且关注在新媒体的注入下,瑶族文化的传播的路径的变革和规律。
新媒体;瑶族;规律;六巷村
1 新媒体发展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播
作为新兴媒体,自媒体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在网民数量的快速增长与新兴社交类应用不断涌现的情况下,新媒体成为了广大受众传播信息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不仅拓宽了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也降低了用户信息发布的成本,使人人都拥有了话语权。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6年1月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其中农村网民占比28.4%,规模达1.95亿,较2014年底增加2257万人。
不难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农村网民数量逐年大幅度增长,村民越来越青睐便捷的新媒介。
在电子技术的推动下,新媒体已经拥有了大量的受众群体,传统媒体在时效性和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的能力上暴露出了明显的弱势。新媒体的及时性、交互性、自主性已经越来越受到受众的青睐。新媒体极大地丰富了文化传播的渠道,尤其是对于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新媒体为其提供了全新的传播方式。
2 新媒体下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特征
2.1由村落意见领袖转为网络意见领袖
自明朝起,金秀大瑶山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官府难以顾及,住在这里的瑶族人民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由一个族系或村寨自行建立石牌组织。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解放后,石牌组织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在六巷村中,石牌头人依然拥有着至高无上的威望。关于村户的纠纷、村里大事的决定、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村民们都会请出“瑶王”来解决。
在新媒体时代下,由于互联网网络对六巷村的覆盖,却撼动了瑶王意见领袖的地位。村民们开始对新媒体互联网产生了依赖心理。在对新事物的求知上,更乐于寻求互联网的帮助。
在新媒体互联网强大的作用下,“瑶王”这个意见领袖的影响力逐渐地降低,转而互联网上的意见领袖在村民的心里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
2.2信息传播的不对称性
瑶族民族文化作为一个活化石,六巷村的村民对其的推广的欲望随着时代的推移越加强烈,他们希望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瑶族民族文化。
新媒体互联网的覆盖让这些想法成为了现实。村里的年轻人们,使用腾讯QQ群、百度贴吧等平台对瑶族民族文化进行宣传和推广,让非瑶族群体对瑶族文化了解多了一个渠道。
但村民运用新媒体推广民族文化的效果并不乐观,这些网络平台的影响力不大,受众狭窄,以至于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同时,在汉族文化对瑶族同胞的输入时,更突显出了文化强度和内容影响力。瑶族村民通过新媒体互联网了解外面人的生活、科学文化知识,且通过学习掌握,运用到村寨的生产生活中。可以说,瑶族村民受汉族文化影响是巨大的。
在新媒体互联网的浩瀚海洋中,这种文化的不对称性愈加明显。因此,远在大山的瑶族村寨,文化的输出远远比不上文化的输入,而在此突显的不对称性导致文化传播的严重失衡,出现了不对称性。
2.3新媒体使用现代性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6年1月发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年,中国网民手机商务应用发展大爆发,手机网购、手机支付、手机银行等用户年增长率远超其他手机应用增长幅度。长期处于低位的手机旅行预订,2015年用户年增长率达到56.4%,是增长最为快速的移动商务类应用之一。
六巷村村民在使用手机与新媒体碰撞的事实是此报告的很好证明。在调查中,村民们使用手机对手机话费进行充值,使用手机进行购物,并用手机银行进行支付交易,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新媒体和互联网的运用,使村民的生活更加的便捷便利,突显了现代化。
作为现代化的一种产物,新媒体互联网也不再是属于城市人的专属,而远在大山深处的六巷村瑶族村民也是现代化产物的使用者,他们对新媒体的运用也不再单一,而更多的服务和功能被很好地运用到村民的生产生活当中。
3 结语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新媒体的注入,给深山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显而易见,其强大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
在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播中,只有充分了解民族文化的传播特点、趋势及规律,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文化保护举措,才能使我国的多民族文化进行合理、有序的传播,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丰富多元文化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