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合理利用
2016-03-05张云山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中学
张云山(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中学)
浅议多媒体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合理利用
张云山
(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中学)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凭借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当前学校各科课堂教学中的一把利刃。尤其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介入,它不仅更加直观、形象地展示了物理概念和规律,增大了课堂容量,加快了教学流程,还改变了物理课堂长久以来的“说实验”,变静为动,使物理课堂更加活泼生动,趣味盎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然而,既是利刃,就有它的双面性,高中物理作为高中阶段的基础学科,若是使用不当,必定会适得其反。
关键词:多媒体;高中物理;实效性;真实性
多媒体是将文字、声音、图形以及静态的、动态的图像利用计算机集于一体,用于更加直观而生动地展示某种情景的科学技术。它具有丰富的表达力,较强的交互性和共享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已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多数教师都是将其视作一个简单的“电子课件”。教师的书写压力是减小了,课堂的教学容量是增加了,课件的美观程度也提高了,但是学生的学习却没有多好的效果。因此,如何将其合理地、恰当地运用于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作用,是每一位一线教师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以下是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的看法和见解。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很多类似于“动量和能量的运动过程分析”“带电粒子在各种场中的运动”等微观的物理过程,在课堂上单纯依靠教师传统的教授方法,很难进行清楚的阐释,同样,也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接收。而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将静态的文字阐述转变成动态的清晰画面展示,将微观的世界放大,将宏观的世界变小,将抽象的文字变具体,图文并茂地展现这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方便学生理解、探究和接受,相比传统的死记硬背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提高实验的真实性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实验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但是在物理教学实践中,一方面,由于实验条件方面的制约,很多物理实验无法在现有的条件下实现,或者实现的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由于物理教师对于实验的认识存在偏差,或者由于物理课时紧张,不允许。诸多的力不从心,导致多数教师选择从理论的方面去“讲实验”而非做实验。而多媒体技术手段就可以很好地弥补其中的不足,我们可以运用计算机上的模拟实验来展示整个实验的过程、步骤、现象,最终得出原理。利用多媒体演示模拟实验,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然而,任何一个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都是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诞生的,也只有通过真实的实验,才能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观察、了解和讨论,得出规律。多媒体模拟实验优势再多,也不能完全替代真实的实验,更不能替代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过程。因此,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安排真实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来找寻物理规律,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的包容性
传统教学中,物理课堂由于受到资源、媒体,如板书、演示实验准备、挂图准备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很多课堂教学时间没有被充分的利用,无形中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而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不仅能大大节省教师板书以及其他教学准备的时间,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还能高密度地进行知识的传授,增强课堂资源的包容性。此外,节省下来的时间,一方面可以留给师生开展交流、讨论和互动,改变传统“一言堂”的单向灌输模式,促进了师生的双向交流;另一方面可以用来拓展教学知识,增加课堂的信息量,开阔学生视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最后也可以选择开展当堂随练,这样既能第一时间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及时指导,又能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真正做到“减负”。
然而,多媒体技术手段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教师绝不能仅仅为了“赶时髦”,就过度依赖多媒体,而不去深入探究其必要性和可行性。如果我们的教学工作,只是一味地追求课堂的“大容量”,表面的“奢华”,就会导致课件播放速度太快,学生的思维跟不上,知识理解模糊;学生的注意力被五彩缤纷的电子课件吸引,顾此失彼,从而对课堂教学的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总之,多媒体技术手段拥有它的教学优势,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我们应当合理地、恰当地、充分地利用好它。但是,多媒体不是万能的,我们在应用的过程中,要寻找它与传统教学的结合点,取长补短,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教学优势。只有这样,物理教学才会呈现繁华景象。
参考文献:
刘永军,谈谈高中物理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利与弊[J].吉林教育,2009(07).
·编辑李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