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廷斌:偃武修文的布政使

2016-03-05叶彩霞吴小元

志苑 2016年6期
关键词:泾县茂林巡抚

●叶彩霞 吴小元/文

吴廷斌:偃武修文的布政使

●叶彩霞 吴小元/文

吴廷斌

吴廷斌,字赞臣,安徽省泾

县茂林人。咸丰四年(1854),当太平军席卷江南一带的时候,吴廷斌22岁左右,为效忠朝廷,图封谋赏,他追随兄长吴廷华投奔江北清军,成为清政府的得力干将。后来由于在战场屡立功勋,吴廷斌被当时淮军统领李鸿章所赏识,得到破格提升。同治三年(1863),太平军失败后,吴廷斌由武转文,自七品同知,迁升府、道、臬、藩等官阶。到他65岁,即光绪二十七年(1901),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慈禧太后和清帝离京出逃。当时吴廷斌正以山西布政使(藩台)扈理(即代理)山西巡抚。由于他护驾有功,不久即署理(正职)山东巡抚,成为官居一品的封疆大吏。

在布政使职位上的吴廷斌恪尽职守,做了很多有益朝野的大事。

创建高等学堂

光绪三十二年(1906)升任山东布政使。在此期间,吴廷斌创建了山东高等农业学堂 (即今山东农业大学前身)。

在吴廷斌任山东布政使之前,山东即有前任巡抚袁世凯、周馥注重农业,袁世凯任内筹设农工商务局。光绪二十九年(1903),在周馥的主持下创办济南农桑会,并由他在省城设置农林试验场,场址位于济南城东圩子门外七里堡,聘请日籍农工商教习任技术指导,从事粮食作物的栽培改良试验。同时在青州建立蚕桑学堂,在兖州建立农业学堂,辟有桑园,聘请日本人为技术指导,进行桑树及其它果树的栽培试验。六七年来学风渐盛。但是因为山东省幅员辽阔,东西相距将近两千里,青州偏于东,兖州偏于西,省城居中扼险要之地,只设有一个试验场,而没有设立农业学府,不足以发展教育增加农业发展的后劲。因而在现实中有建立山东高等农业学堂的必要性。

光绪三十二年(1906),山东布政使位上的吴廷斌与巡抚杨士骧反复筹议后,在省城东关外七里堡原有试验场左边建筑校舍一座,定命为山东高等农业学堂。该年八月考试选拔120名学生开学授课。因是初办,所以学生的水平不是太高,在权衡变通的情况下,先设中等农林蚕三科,同时补习普通的文化学科,三年毕业后升入高等本科,再经三年毕业。以此周期分年递招,所有的学科年限均遵照奏定的章程办理。

在所需经费上,在学堂开办以后陆续购地、筑场、建校、制器及推广建置,一切经费约需银8万两,除此之外,常年经费中学堂、试验场两项统计需银4万两。考虑到此项经费是用来培植人才振兴实业,影响深远,因而在库储银两不支的情况下,仍然苦心孤诣,孜孜不辍,设法由司局各库分头筹办,并把学堂的开销作为刚性支出,形成通例。

山东高等学堂创建之初,共设有教职员20人,其中职员12人,教员8人,学堂监督前前翰林院编修、直隶补用道王景禧。

学堂建成后,因为章程尚未周密妥拟,因而巡抚杨士骧下令待章程拟定完善后一并奏报。所以在学堂建成后的第二年,即光绪三十三年(1907)十月,在学堂开办已卓有成效的前提下,已署理山东巡抚并兼任布政使的吴廷斌向朝廷呈上 《奏为东省建立高等农业学堂先设中等科以宏教育而兴实业折》(当时对山东省称为东省),全文1080字,详细地叙述了建立山东高等农业学堂的原由及经过。因对吴廷斌素有好感,同时奏折也是有关社稷民生,对这种先建后报的做法,慈禧并未提出疑议。在山东巡抚部院、山东布政司的两颗大印的奏折上,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加上了 “工商部知道”五字朱批。

参与泰山祭祀

泰山封禅是历代统治者祭告天地的一种活动仪式,至宋代以后,帝王到泰山由封禅改为祭祀,成为帝王在泰山与天地进行对话的唯一手段。从明朝开始,每年都由大臣代替帝王到泰山开展祭祀,对上天的佑护之功进行答谢。清朝中后期,内忧外患,皇帝无心此事,委托当朝者信任的大臣代替。吴廷斌在任山东布政使期间,曾两次代表朝廷参与了泰山的祭祀大典。

光绪三十二年(1907),山东布政使吴廷斌以朝廷身份第一次在泰山祭祀,在泰山的五松亭及朝阳洞留下了隶书 “东天一柱”,言泰山雄伟高峻,像一根擎天巨柱,支撑在中国的东方,字圆润有力,浑然一体。

光绪三十三年(1908)岁次丁未夏四月,头品顶戴、山东布政使吴廷斌二次奉命致祭泰山,礼成登绝顶观日出,游览周围诸崖及十八盘,访五大夫松。当时,吴廷斌正请求拨款兴修山上的碧霞宫。因头年夏季亢旱少雨,而众人祷雨辄即显灵异,天降甘霖,通省普沾,农业获得丰收,因而上山敬答神贶。又遍查四周掌握工程进展头部,在山上停留了3日。随同吴廷斌一起的有泰安府知府、宗室玉构,署泰安县知县、金溪杨承泽,候补知府、太平苏锡爵,候补知县、钱塘陈庆囗,献县白汉臣,泾县王拔萃。此次祭祀题刻于大观峰《纪泰山铭》西侧石壁上,隶书,字面高130厘米、宽130厘米。题记11行,满行15字,字径8厘米。

家乡兴办学校

为了打好子孙基业,图保子孙后代永享富贵,吴廷斌在任山东巡抚时就曾派人到南陵、泾县购置田产。吴廷斌由山东归来,初次经过上海时,与泾县吴氏九甲耽儒曾公逆旅相逢,晤谈及兴办义庄义田一事,恳请对方前往苏州,托长州县赵豹文先生向范文正文祠求得《义庄汇集》一部,交与自己带回芜湖备览。对义庄义田有大致的了解后,在南陵购置田产约5000亩,又于泾县花林都购置庄田800亩左右,将此捐作学田并由茂林都二图一、六、九甲吴氏延陵公所执业,规定为吴氏一族永远享有。该学校学田由茂林宗族八大份轮流派人按年管理,并拟定了具体的管理办法:

由延陵公所公议表决,分年挨管,规定章程以循秩序;值年分前,公举殷实管理逐年开仓,必须公议照行;每秋收前必须集议,由众推举看租数人,各报所见备核;收租短役由各分荐一二人,约期到公所抽签照派;所收之租复晒上仓,封锁以后不得私开;在事出力之人应给报酬,须由公议决定;前交后收。必须清楚接手以后即负完全责任,无可推诿;助出之家,亲疏后嗣不得藉口争利侵权,自犯大不韪。

民国10年(1921),茂林养正学校发展成为茂林吴氏私立养正小学,由吴月槎、吴梅谷两人领办。民国18年(1929)年,在吴朋三主持校务期间实行男女同校。民国37年(1948),茂林的另一所小学 “福群小学”并入到养正小学,1949年更名为泾县茂林小学。原“茂林吴氏私立养正小学”校歌中有段歌词:热心教育,造福人民,吴公赞臣永留芳。赞臣即吴廷斌的字。茂林人以校歌的形式来表达对学校创办者的追思。1934年泾县茂林人吴组缃就依此为原型创作了短篇小说《一千八百担》发表于《文学季刊》创刊号上。吴廷斌所购置的800余亩学田收入,一直作为办学校的资金来源。

吴廷斌在72岁时因老罢官,回安徽在芜湖做寓公。辛亥革命后,吴廷斌寓居上海不问政事,民国3年 (1914)去世,归葬于故乡青弋江西岸的长安。在吴廷斌棺柩运回茂林之时,乡里父老挽以联曰: “朱子孝思捐廉俸以修家庙,范公敦族解宦囊而创义庄。”足证阖族对吴廷斌的敬重之情。

猜你喜欢

泾县茂林巡抚
一字一师
基于多介质ALE算法的柱体高速垂直入水仿真
我的太行
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及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SWOT分析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研究
李茂林
泾县蚕桑产业发展困境与破解对策
男子信用卡诈骗10万余元还不上钱玩“躲猫猫”
陈县令拍错马屁
总督与巡抚的相处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