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81,中美对峙联合国

2016-03-04

党史纵览 2016年3期
关键词:第三世界安理会秘书长

联合国秘书长是世界上最大国际组织的行政首长,也是国际间首席外交官,享有“准国家领导人”的外交礼遇。正是因为联合国秘书长位高权重,在第五任联合国秘书长人选问题上,中国和美国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1981年9月,已经担任两届秘书长的瓦尔德海姆(奥地利人)宣布:再次竞选连任秘书长一职。对这一高度政治性的职位,瓦尔德海姆的连任要求引起第三世界国家的不满。他们认为这一职务不应老是由欧洲人担任,按联合国的地域轮流的惯例和原则,应由非洲或拉丁美洲国家,即第三世界的人选担任。为此,近百个不结盟国家又在纽约举行会议,通过了支持坦桑尼亚常驻联合国代表萨利姆竞选的决议。

萨利姆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1969年4月至12月曾出任坦桑尼亚驻中国大使。对于萨利姆此次竞选,中国外交部表示支持。

从表面上来看,这似乎只不过是萨利姆和瓦尔德海姆两人之间竞选的问题,而实际上已经成为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反对两个超级大国操纵联合国行政事务、争取平等权利的一场政治斗争。

1981年10月27日上午,联合国安理会就推荐秘书长人选问题,进行了4轮投票。萨利姆在第一轮投票中得11票,瓦尔德海姆得10票;在后3轮投票中,由于美国的运作,萨利姆的票数逐渐减少,差距扩大到4票之多。但两人均未获得安理会提名的多数票,而且两人分别遭一个常任理事国的否决:美国否决萨利姆,中国否决瓦尔德海姆(苏联对萨利姆投了弃权票)。

1981年10月28日、11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再次就推荐秘书长人选问题进行了4轮投票表决,但仍未打破僵局。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开始向中国和第三世界施加压力,指责中国“制造麻烦”,要求中国改变立场。对此,中国的立场坚定不移:“今天,联合国的成员国已达157个,其中不结盟国家几乎占三分之二,非洲国家占三分之一,任何人都不能忽视这个客观现实,也无法否认这些国家今天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自联合国成立以来,在担任过秘书长的4人当中,仅有一人来自亚洲,其他3人都来自欧洲。这同联合国的组成和第三世界在联合国所起的作用相比,极不相称……”

接下来,安理会又进行了8轮投票,仍然未果。僵持之中,瓦尔德海姆找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凌青商议。凌青诚恳地说:“中国坚持的是原则,中国的态度不是针对你个人的。联合国成立只有36年,你一人就担任了10年秘书长,这已经是很高的荣誉了。中国支持第三世界秘书长候选人的做法是合情合理的。”一语惊醒梦中人,瓦尔德海姆连连表示:“完全理解中国的立场,我决定退出竞选。”

1981年12月3日,瓦尔德海姆写信给安理会主席,要求安理会在今后就推选新的秘书长所举行的投票中不要把他的名字包括进去。他的退出打开了安理会16轮投票始终没有取得结果的僵局。12月8日,考虑到美国顽固态度,萨利姆也宣布退出竞选。他对记者说,他作出这个决定,是为了“使第三世界的其他候选人有真正可能当选,并使安理会的努力能取得进展”。

1981年12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推荐”秘鲁的佩雷斯·德奎利亚尔(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从而结束了为时一个多月的僵局;时年61岁的德奎利亚尔,也成为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二名来自第三世界的秘书长。12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第三世界的一次重大胜利》的文章,肯定了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

翌年8月21日,德奎利亚尔访问中国,邓小平在中南海会见了他并向客人详尽地阐明了中国的对外政策:“中国的对外政策是一贯的,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反对霸权主义,第二句话是维护世界和平,第三句话是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和合作,或者叫联合和合作。”了解了中国外交底牌后,德奎利亚尔和中国合作良好,主政联合国达10年之久!

综观瓦尔德海姆、萨利姆双双退出,国际政治评论家这样说过:“中美在外交上打了场朝鲜战争,表面上看是平局,实际上占利天时、地利的美国输了!”

(摘自《党史纵横》2015.11)

猜你喜欢

第三世界安理会秘书长
联合国秘书长访问基辅
学会秘书长丘秉焱参加广东省科协组织的第12期学会秘书长沙龙活动
Sea Changes
属下与他者的政治
新任“秘书长”
属下能说话吗
安理会强烈谴责朝鲜发射潜射导弹
激进反对派要香港仿效“第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