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入新型教学模式提高《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2016-03-04胡蓉王虎挺魏敏

山东工业技术 2016年5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模式

胡蓉 王虎挺 魏敏

摘 要:《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理论性和实践性,内容涉及面广、各教学模块内容相对独立,并且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1]。目前,课堂教学仍是实施教育的主要渠道,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质量评价反馈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构成了教学的过程,因此,研究并实践新型教学模式,如互动共享式教学模式、项目研究性教学模式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探索客观有效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方位培养学生实践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2]。

关键词: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质量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5.256

0 引言

目前很多高校对理论课堂教学仍然沿袭传统的以灌输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生产实习和在制造企业中看到的产品并不是老师课堂中阐述的对象,使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以义务或敷衍了事之态度学习,无法将学到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最后形成学习与生产严重脱节的情况。使机械制造基础课程难以实现其应有的课

学生普遍反映《机械制造基础》这门课名词术语多、概念多、内容繁杂。针对这种情况,课程组教师精心组织教学,充分利用机械制造基础精品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丰富的资源,学生自主储备相应的预备知识,引导学生个性化“探索式”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混合式教学过程的课前准备环节中,教师和学生通过互联网及时、快速、便捷地进行交流。教师在更多地注重学生主观学习意愿的前提下,将自身的知识、技能、经验以及其他信息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共享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教学的双主体“师”和“生”全方位互动,教与学相辅相成,共同完成教学任务[1]。

1 构建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1.1 构建互动共享式教学模式

机械制造基础精品课程网站经过多年的建设,学习资料丰富,不仅有与教材相配套的课程讲义和幻灯片以及课堂内外的习题,更补充了相当丰富的常用工程材料金相组织图片,晶体结晶模拟动画,钢的热处理、热加工和机械加工等各个环节的视频资料,极大的丰富了学生的自学资料,有助于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作业习题的完成。学生自主储备相应的预备知识,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另一方面为互动共享式教学模式的建立做好充分的准备[4]。

1.2 探索项目研究性教学模式

机械制造课程组教师目前承担多项科研项目,结合课堂内容探索基于项目的研究性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综合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科学思维训练和实践能力提高的机会,使其尽早地进入专业学科前沿。

以机械制造教学团队为契机,结合课程教学内容,以教学团队中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大学生训练计划项目为载体,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以科研促教学。基于项目的研究性教学模式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自主性。项目实施过程的调研、论证、研究、交流、总结、答辩、成果展示等环节,是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根据课程组教师承担的有关热处理装备改进,焊接辅助器设计,随焊锤击装置的设计等科研项目,设计相关的调研论证题目、设计题目等,促使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帮助理解课堂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解决科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培养探究精神,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将学生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个性发展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有利于加强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语言交流表达能力的综合素质。

1.3 SRP项目计划的实施提高学生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

目前已实施的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P项目)有“番茄籽皮分离机滚桶轴转速监控系统研究”,“基于库尔勒香梨几何特性参数的质量分级方法研究”,“随焊锤击装置的设计”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自主探索、运用已知、并突破已知,检验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互动,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自主性。教师把握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向,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问题解决和协助交流,提高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

2 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成效

构建互动共享式教学模式,探索项目研究性教学模式,在机械制造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2013级、2014级和工业工程专业2012级,2013级的机械制造基础课堂中进行了实施和逐年改进,利用机械制造基础精品课程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结合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内容,采用教师引导,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且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到图书馆查资料,消化吸收,分析综合,写出小论文,最后师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学生普遍反映这种形式锻炼了自己查找资料,和汇报表述的能力,获得一种成就感,有利于创新思维的活跃与开发。利用教师的科研课题,设计难度合适的SRP大学生研究训练项目,有利于教师将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起来,以科研活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更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意识。

总之,本项目实施以来,在两个专业的4届学生的机械制造基础课堂中进行实施和改进,不仅受到学生的欢迎,也得到了督导专家和同行教师的认可,收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魏敏等.《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学生能力的培养[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3):4-6.

[2]李娟.互动共享式教学方法在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的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05):64-66.

[3]陈安军.基于项目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11):15-16.

[4]赵晏.课堂授课模式和内容的改革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7):177-179.

基金项目:兵团级精品课程“机械制造基础”建设项目

作者简介:胡蓉(1981-) ,女,新疆石河子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提升古代文学课堂教学质量方法研究
初中数学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探讨
以学生自我评价为基础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公安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高职学生”视角下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价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