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2016-03-04刘博

无线互联科技 2015年5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计算机

刘博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对未来人才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在高校教育教学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成为一门必修专业。但是从当前中国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现状分析来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从长远发展来看,依然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文章主要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培养特色人才提出相应的举措。最终保证和促进实现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

加强和改进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培养专业人才,成为关系到信息技术发展以及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现状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是当前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主要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不能满足就业单位的用人需求。这一形势下,相关机构与单位对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给予高度重视,不断改革培养模式与技术创新。

当前,计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受限于学科体制、教学计划,致使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在教学中应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因为教材与课程设置没有实现教学中理论知识与操作能力的双重培养。

教学中,一些课程的专业性较强,学生不仅要全面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以丰富的实践活动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和强化。在实际中,对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一些高校毕业生并没有协调和处理好这个关系,甚至在培养过程中两者都出现了缺失现象,严重影响到了教学效果。换而言之,高校学生毕业后并不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与能力,在步入工作岗位后并不适应工作岗位需求。

正是因为人才的不足,也导致社会上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解决这一现状,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加大培养人才的力度,重视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让学生更快的适应社会与工作的需求。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存在的问题

传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算法理论为基础,专业人才需具备扎实的算法知识与研究能力。因此,在传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中,强调的是对学生学术造诣与研究潜力的培养。

2.1学校专业定位调整不及时

近年来,虽然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但是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却没有实现与时俱进,始终停留一个较为落后的阶段和水平。学校对专业的定位,严重脱离市场需求,这也成为导致毕业生出现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

2.2落后的教学方法与内容

因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这门学科的发展速度快,从而其更新速度也非常快。在这一现状中,中国多数高校并没有结合学科特点及时有效地改进和调整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

2.3教学中对实习实践环节的不重视

高校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在此观念的影响之下,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以及相关的实习活动,并不重视且没有落实到实处,从而导致教学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的脱离,从而导致毕业生不能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2.4学校师资建设不完善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在多数高校中,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的教师主要以理论知识传授型为主,而且长期以来他们从事理论教学工作,对于与学科相关的研究极少参加,甚至也很少参加相关的技术实践操作活动。在课堂中,他们向学生单纯的传授理论知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模式,直接或间接的造成学生在实践操作方面的能力严重不足。此外,在教学中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水平相对不高,对于自身的职业发展缺少合理、科学的规划。学校师资建设的不完善,导致了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水平的落后。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改进的重要举措

3.1对传统教学观念的创新改变

在高校教学中,一切活动的开展以教学观念为基础,并且以此作为指导思想引导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传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重视传授理论知识,关注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与潜能的开发,使学生形成一种接受性的学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种教育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现状。特别是以职业化为主的高校,教学中如果只是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那么与社会急需应用型人才的理念背道而驰。传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教学观念中,对学生的实践与实习并不重视,学生动手与操作能力不强。基于此,为社会和用人单位培养适宜的应用型人才,首先就需要从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开始,通过不断创新发展的教学观念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3.2传统教学体系与课程设置的改革

对传统教学体系的改革创新,应当实现以人为本,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这一创新教学体系的应用,可从学生素质能力所欠缺的方面有针对性的培养加强,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沟通、分析能力。

关于高校课程设置的改革,学校可根据社会分工对其进行细化设置,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相关课程以必修课与选修课进行划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灵活的选择课程。对教学课程的设置将极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提高和培养学生学习规划能力,并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做出准确的判断与选择,最终脱颖而出。

3.3加大力度开展校企合作模式,建设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实习基地

在课堂中,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程度再高,若不能及时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强化与巩固,那么也很难保证学生能够全面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因此,高校应当积极寻求各种途径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其中校企合作模式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的机会,而且也为企业提供了技术支持与优先选择人才的机会。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在相应的工作岗位中,深入的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并且与实践的结合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市场未来发展动向,不断开阔眼界,提前做好从学生到步入岗位的角色转换。当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的研究,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积极主动的投入到理论知识的学习中。

3.4学校重视构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应用型人才,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具备理论教学能力,而且在项目设计、开发应用方面具有较高的能力。由此,高校要重视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在教授课程能够深入的把握知识要点,并且讲解过程中能与应用实例结合,将问题分析的更透彻、清晰,便于学生的理解。

4结语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应用也得到普及,但是当前多数毕业在应用能力、开发与设计能力等方面存在着严重不足,无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灵活的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对此,文章从多个方面对这一现状问题详细分析,并针对具体存在的问题从学校体系、课程设置以及师资建设等多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以此保证和实现高效能够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需求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计算机
计算机操作系统
穿裙子的“计算机”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