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发展史视阈下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解读

2016-03-04李雪林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33期
关键词:视阈马克思主义特征

李雪林

(西安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西安 710021)

基于发展史视阈下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解读

李雪林

(西安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西安 710021)

基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视阈下,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进行解读和分析,是当前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一大新视角,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最初形成看,充分的彰显出了这一理论与原初马克思主义间呈现出了内在逻辑性的统一,而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角度下,则是以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为核心,分阶段的丰富并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内涵。本文基于发展史视阈下,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进行了梳理,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发展史视阈下 马克思主义 整体性问题

马克思主义虽然在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下的具体呈现模式不同,但是意识形态与核心思想则与原初马克思主义间呈现出了一脉相承的关系,因此,这就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一整体性特征下,为社会主义制度国家的建设提供了思想武器。而只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提供理论准备,从而鲜活马克思主义。[1]

一、基于该理论构建原初视角下的解读

基于这一视角下,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征进行解读,则是从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基本理论学说出发来构建出相应的整体性向度。在两位生前就曾经针对自己的著作向世人阐明这一理论也可以称之为艺术,其虽然存在缺陷与不足,但是整体性这一本质特征将始终不变。具体表现为: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下,其革命性一直都是坚定的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的,在对人与社会本质进行阐述的过程中,也始终强调这一整体性特点,也是整体性特征的外显形式。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对于社会的诠释,则是认为社会是由每个不同个体共同组建而成的,而个体间又存在内在的联系,进而构成有机整体,同时还强调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之和。以此同时,还对生产、交换以及分配等从整体性角度下进行了论述。

基于马克思整体性特征下,还对人们设定与实现社会理念的过程进行了论述,强调这一过程中则是人谋取某种利益的过程中,因此也就将社会人格进行了外显,同时这一社会人格最终会定位在符合这一人格的利益选择上。在此基础上,对自身的所坚持的社会理念进行了阐述,即为谋求全人类的幸福,这一政治立场不仅是对德国当时社会人格的批判,同时也强烈的表达出其对解放工人与社会贫民的伟大思想。在批判资本之一社会制度的同时,也对共产主义理想社会进行了定位,并以这一世界观为指导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论证,进而为马克思主义的构建奠定了逻辑理论基础,同时,也将这一逻辑的内在统一性进行了展现。而历经发展的过程中,这一理论逐渐成熟并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构建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2]

二、基于理论发展视角下的解读

基于该理论发展视角下,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问题进行探讨,仅仅围绕的核心便是历史发展过程,而这一历史发展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实际进行研究与探讨的过程中,则需要对各个发展阶段进行整体性把握与解读,除了在原初阶段呈现出了鲜明的整体性特点,在后期发展的每个阶段中都将整体性特征进行了诠释。每个发展阶段构成了这一理论发展历程的有机整体,所展现出的是跟随时代步伐的创新与完善,每个阶段下马克思主义都有不同的主旨任务,且各自的特点不同,但是,在本质上都是一致的:十月革命的胜利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革命的胜利促使马克思主义在践行的过程中,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借助理论来指导实践下展现出了这一理论的现实价值与意义。而进入冷战对峙时期,东欧剧变以及苏联的解体在某种程度上促使社会主义革命陷入新低潮,在这一历史性问题面前,关系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命运,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则再次印证了马克思主义本身有着强劲的生命力,对于中国而言,在是在打破教条主义的基础上,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资本足以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并存的对立局面下,促使社会主义国家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的新领域,并逐步将欧这一理论深化到全新发展阶段。从上述论证中,可以看出不同时期下,马克思主义的具体任务不同,但是却显现出了这一理论的内在连续性,进而也就应征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特征。

三、基于国别形态视角下的解读

基于马克思主义在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具体呈现形态不同,则表现出在运用这一思想武器来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则是基于各国实际来进行运用的。各个理论结构能在独立运用的同时,也本国建设实际之需来进行融合交叉运用,进而汲取各不同理论结构优势的同时,充分的呈现出马克思主义内在的整体性特征。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使得与马克思设想相分离,而在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过程中,列宁主义的诞生进一步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提出了可参考的理论思想。在相关研究领域中,曾经存在着对立与割裂的声音,认为列宁主义与马克思主义间本是对立关系,列宁主义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错误观点的修正,而事实上,从实践历程可以看出,这一观点大错特错,这两个理论结构则是基于俄国革命历程下所得出的产物,虽然二者在构建原初下所处的历史时期不同,但是,理论观点与立场都是一致的,相应革命目标也同时相同的,二者间存在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因此,呈现出了整体性特征。[3]

结语

综上,本文从发展史视阈下,对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整体而言,则就是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结构整体性与发展整体性这两大方面进行了论述,而这一研究的本质则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下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为指导,对这一理论内容所存在的逻辑性进行了剖析。而基于发展史的视角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则呈现出了阶段性的统一,同时也具备了连续性的发展特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下,则就需要基于这一发展阶段下来实现对理论的进一步创新,以更好的指导本国实践的开展。

[1]杨倩.基于发展史视域中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问题探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5).

[2]胡莹.发展史视域中马克思主义整体性问题刍议[J].思想理论教育,2011,(05).

[3]高娜.发展史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7).

猜你喜欢

视阈马克思主义特征
使用与满足视阈下解谜推理类综艺节目的创新路径
根据方程特征选解法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文化认同视阈下的海外统战工作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