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阅读的韵味

2016-03-04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6年33期
关键词:探究性语文课程课文

何 伟

(洮南市呼和车力蒙古族乡中心校 吉林洮南 137100)

浅谈阅读的韵味

何 伟

(洮南市呼和车力蒙古族乡中心校 吉林洮南 137100)

语文阅读教学艺术化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有独特的风格。或善于条分缕析、准确严密地阐明事理;或善于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地描述事物;或善于简明扼要、冷静客观的叙述;或诙谐幽默、富有情趣,善于诱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等等。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论是讲解还是描述,或是复述,其语言都应当活泼新颖,富有情感和魅力。

无数事实已向我们证明,一个语言表达颇富特色的语文教师,对学生在语言修养方面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甚至使某些学生终生难忘,终身受益。所以,欲实现阅读教学艺术化,教师必须着意学习和训练教学语言,讲究口语艺术,使自己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阅读教学应充分体现“文道统一”、“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原则。我认为:备课要“胸有全局”。“全局”就是教书、育人。教学要抓住两个环节:“文道统一”、“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关于“文道统一”的问题。我强调:第一、是要以认真钻研教材,抓准文章的“道”。有些课文的“道”是显而易见的,但有些课文的“道”却是通过反复钻研,才能抓住的。在课文的“道”确定以后,教学中就应“以文悟道”。可确定课文中有关词、句、段作为重点,以突破重点,通晓全文,从而初步理解“道”。其次,要“因道学文”,学习作者是怎样用字、词、句、段、篇来表达“道”的,如教学《一粒种子》,我抓住课文中的“醒、挺一挺”这两个词,来说明种子发芽要依靠水、空气和适当的温度等条件,从而使学生了解植物生长要有一定条件和生长规律,这样也就潜移默化的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同时也能学语言文字。

我认为阅读教学要实现“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标,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教师的积极性,归根结底要落实到学生的积极性,因为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教好是为了学好。“学好”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过去,我们阅读教学追求唯一正确有解,形成非此即彼的思维方式,失去了对多种意义的理解,事实上,孩子的想象是丰富的,孩子的世界是纯真的,孩子的情感是善良的。如果我们不能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点,为学生个性的彰显、思想的解放营造充足的心里空间;如果我们不能适应学生从多维角度提出各种问题,充分肯定学生的价值观,尊重学生的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如果我们不能淡化自己的权威形象,构建民主的课堂氛围。那么,怎么能让学生在多元解读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呢?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体现“全面、综合”,无论是“总目标”还是“阶段目标”,都是从“情感、态度、方法”这三个维度提出的。如“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说出自己喜欢、憎恶、崇拜、向往、同情等感受”等都属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学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语感”、“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等都属于“知识、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学会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的学习习惯”等都属于“过程、方法”方面的教学目标。

过去,我们许多教师在阅读教学设计时只考虑到了“知识、能力”这个层面上的目标,让学生学的是教师对文章的解释,而不是文章本身。而今我们注重“知识、能力”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更加关注让孩子潜下心读书,让孩子小组讨论、让孩子自己交流、让孩子动手做一做、画一画、让孩子演一演…一切的一切都不再是流于形式,而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特别是我们低年级教师的写字教学,让学生自己去学会观察,自己选择内容,自己动手试一试,自己去评一评,不是更关注孩子的习惯养成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的过程,充满了发展、质疑、思考和探究。因此我认为就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点是应该变阅读学习的方式。过去,我们的阅读教学基本上是属于”学习性阅读“,即以学习阅读知识、训练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为主要目标。

而今《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探究性阅读、欣赏性阅读、创造性阅读。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就课堂中,我觉得,教师应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深入思考,让学生真正地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学生读通课文仅仅是第一步,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进行探究性阅读,从而做到读懂课文。问题是探究性阅读的起点和归宿,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针对课文的题目和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为学生进一步探究问题提供了必要资源。在学生探究阅读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还可以让学生离开座位找自己的好伙伴,让学生合作中取长补短、互相启发,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促进学生全面深入的探究问题、理解课文内容。阅读教学还“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互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欣赏性阅读,让学生读出情感。通过启发想象,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已有的情感积累,启动情感,学生读起课文来才能找到感觉,读出味道。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全身心的诵读,让语言所抒发的情感溢出纸面,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

总之,阅读教学艺术可以概括为“细、实、活、深。”“细”指教学的每一步骤都细腻而且具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体现年级教学重点,又注重年级间的区分与联系;“实”指不求表面形式,却想尽一切方法,借助各种途径,立足于学生“学有所得”;“活”指在传授知识中能注重启发引导,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实中寓活;“深”指讲课具有一定的深度,尽可能引导他们去理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猜你喜欢

探究性语文课程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浅析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背课文的小偷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以端午节为例谈传统节日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背课文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历史开放探究性试题的解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