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文本细读中教学设计的目标意识

2016-03-04浙江三门县外国语小学317100俞洪华

小学教学参考 2016年19期
关键词:鸟儿想象文本

浙江三门县外国语小学(317100) 俞洪华

谈文本细读中教学设计的目标意识

浙江三门县外国语小学(317100) 俞洪华

文本细读是为了教学而读,不仅仅是文学欣赏;文本细读是为教学设计而读。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根据读出来的内容进行设计。删繁、聚焦与归纳三个方面相结合是文本细读中教学设计的目标意识。在文本细读时,需要确定明确的目标,并且要精而简,这样课堂教学效果才能更明显。

文本细读目标意识删繁聚焦归纳

文本细读是为了教学而读,不仅仅是文学欣赏;文本细读是为教学设计而读。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根据读出来的内容进行设计。发现文本的特质是我们细读的目标,也是我们教学的起点之一。

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中有这样的对话。爱丽丝说:“能否请你告诉我,我应该走哪一条路?”猫说:“那要看你想去哪。”爱丽丝说:“我去哪都无所谓。”“那么,你走哪一条路都是一样的。”猫回答。猫的回答颇有哲理:如果我们不知道要前往何处,那么选择任何道路都失去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是指引课堂教学的方向标。因此,在文本细读和教学设计时,我们要有目标意识。

一、文本细读与教学设计的目标意识——删繁

农民种果树,是为了使果子长大,因此要摘除多余的果子。摘除部分果子是为了剩下的果子能长得更好更大,因为一棵树能提供的养料有限。本文细读中的教学设计也要考虑这一点。学生一节课的时间和学习精力是一定的。为了能在一定的精力和时间内达到最大的效果,一定要使学习目标少而精。

例如,《迷人的张家界》是一篇写景文章,可学的内容很多:从课文开篇的耳闻引入到一路的眼睛所见,从群山迷人的整体概述到金鞭岩、金鞭溪的具体描写,从生动的写景到科学的说明都可以学。但是,一堂课只有40分钟。因此,对这篇文章的教学设计就要精简教学目标,把精力和时间专注于特定目标上,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不妨把“怎样展开联想,多角度地把一个景点写充实、写迷人”确定为教学目标,而将其他的教学内容删减掉。可以这样展开教学。

教师先出示描写金鞭岩的一段话,让学生读读这段话,看看它写了什么;接着从张家界风景区的介绍中截取的一段文字,让学生读读;然后,思考并比较这两段话的特点;最后,引导学生找到这两段话具有语言简洁,布局科学,描写具体、生动的特点。那这段话是怎样把景色写得迷人生动的呢?引导学生画出句子,并通过比较,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联想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形象。在学生体会的时候,启发学生将文字与图像联系起来;然后再给学生展示神鹰护金鞭的动画图像,让他们进一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随后,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并点出神鹰护金鞭的内容是作者的想象。同时,出示第四段中的“点将台”一段话,让学生找一找哪些是作者看到的,哪些是作者联想到的。教学中,可以用御笔峰的图片来辅助,让学生区分,并朗读文章内容;也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写一写,体会作者运用联想的方法对景物进行描写的艺术效果。“好,同学们你也来写一写。想象一下,这座山峰可以叫什么峰,我们给它取个名字。”学生们可能会取名“春笋峰”。“春笋,什么时间它最美呢?”这样,让学生在写的时候展开想象,仿佛看到雨后绿油油的生命,看到不断向上生命力。最后,再告诉学生这座山峰的真实名字——御笔峰,并告诉学生:山谷中数十座错落有致的秀峰突起,遥冲蓝天,靠右的石峰,像倒插的御笔,靠左的石峰似搁笔的山,就是笔架子山。

二、文本细读与教学设计的目标意识——聚焦

有的课文内容看似比较平淡,没什么突出特点,这时我们要拿着放大镜,把它聚焦起来,专注于某一点,并把这一点放大,让学生充分学习这方面的内容。聚焦是确立文章焦点的一种写作技法,也是暗示文眼的一种技法。古人写文章讲究“理不可直指,情不可显出”。主旨有时在文章中并不用明线直陈,而是如云中之龙,只隐约露其鳞爪,或者虽贴切却不露痕迹,这就是所谓的“用线贵藏”。教学时,可采用事件聚焦、形象聚焦、景物聚焦等方法,并通过这些焦点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真实的高度》一文,写的是小仲马不借用他父亲的名义,凭着自己的真本事去投稿,最后发表了自己的成名作《茶花女》。他的想法是“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这样一篇叙事性的文章,既没有生动的文字,也没有人物的动作、神态等描写,只是一个小故事。因为小故事不讲究生动,只要把内容说清楚了就行。教学时,如果将关注点放在“他内心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上,语文课就变成思想品德课了。那该怎么办呢?可以拿着放大镜去聚焦。这篇课文去哪儿找关键点呢?题目往往是点睛之笔。题目中的“高度”不是身体的高度,而是指水平、能力、思想的高度。课文中是这样说的:“我只想拥有真实的高度。”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思考:“文中哪句话回顾了前文?哪句话体现了他想拥有真实高度的想法?”学生很容易找到前面部分。这个时候,学生也就慢慢地发现这篇课文的学习目标——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但是,这样的做法好像在别的课文也有,那怎么办呢?我们把目标再定小一点,含义深刻的句子在这里它又有什么特点呢?再举文中的例子让学生体会。“不,我不想坐在您的肩头上摘苹果,那样摘来的苹果没味道。”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表面上在写什么?这里的“肩头”指什么?“苹果”又指什么?让他们联系上下文进行推理联想。通过联想,学生理解了“您的肩膀”其实就是指父亲的盛意,就是在稿子后面写的一句话:“我是大仲马的儿子。”“摘苹果”就是发表文章;“没味道”就是没有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就读懂了它的意思。教学到这里,就实现了教学目标的第一层面,即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目标的第二层面,就是要理解句子的表现手法。我们要引导学生发现:“肩头”代表盛名,“摘苹果”表示取得成功;这其实是打一个比方,把成功比做了“摘苹果”,使句子含义深刻、形象、生动。

教学目标的第三个层面,要理解同一个目标,用了比喻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我们可以再引导学生读一读,想一想。既然是同个意思,我们能不能把这句话换成另一种说法呢?换成小仲马说:“不!我不想借你的盛名取得成功,这样的成功没有意义。”为什么作者不这么说呢?引导学生体会两点:第一,如果父亲跟你这么说,你断然拒绝总是不太礼貌的,会伤害伤人心,不够委婉,这是语言的魅力;第二,从文学作品的角度讲,文章不是讲究直白,而是讲究含蓄,含蓄到需要你去想一想才能体会出来,这样的文学作品才有意义。这就是文学作品的魅力。那这篇课文里像这样的比喻义的词语、句子还有没有呢?让学生再找一找。学生能找到“碰壁”这个句子。“碰壁”简单讲就是碰到墙壁了,在课文中指的是碰到困难了,稿子被退回来了。“敲门砖”也是如此。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尝试着来演一演——小仲马《茶花女》问世后,他在电报里跟父亲说:“电影上映时的盛况,足以令人误以为是您的作品。”父亲该怎么回答呢?让学生试试看,怎样才能把话讲得委婉一点、风趣一点、形象一点。这样,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把话说形象、委婉。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是教学的功劳。

三、文本细读与教学设计的目标意识——归结

如果有很多个目标怎么办?举个例子,今天老师给你一个西瓜,给你一个苹果,给你一串葡萄,给你一个桃子,然后说:你这样子一个一个拿在手上是带不走的,因为你只有两只手,不够用。怎么办呢?要给他提供一个篮子,让他把它们装在一起。归结就是指目标要有一个具有深度的包装。

例如,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在教学《去年的树》时,他着重抓住三次想象展开教学。一般的教师都能做到这样。第一次想象:树天天听着鸟儿唱——春天的时候,是怎样一种情景;夏天、秋天的时候又是怎样的情景;冬天,鸟儿飞走了,寒冷的冬天来了,它们分别了。在想象中,学生感受到一种美,理解了他们的情谊。第二次想:文章中写的鸟儿说、鸟儿问的语句,都没有提示语。教学时,引导学生想象,鸟儿说的这些话是怎样说的,把提示语给补上。如,“‘立在那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树根。”引导学生补上“急切地”这个提示语。第三次想象:鸟儿对着灯火想,那他在想什么呢?教完三次想象,很多教师就此停下。王老师却不这样,高明地把它归结起来,说:“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为什么大家想到的东西,不在课本里面写出来呢?鸟儿天天跟树唱歌,春天、夏天、秋天,为什么不写出来呢?”学生很快就想到这个问题,说:“我们读的人自己能想到的课文里就不写。”王老师接着说:“对啊,童话让我们以后怎么读啊?童话要我们想象着读。”这样,王老师把它归结为一种学法——童话要想象着去读。

这节课,王老师就教学生怎么想象,这就完成了第一个目标——童话要想象着去读。这课的第二个目标是什么呢?王老师说:“这篇文章语句很简单,生字也很少,这么简单的内容里面我们却想出了那么丰厚的主题。如果说是环保的主题,那太浅显了。是友情,是生与死的永恒,我们所经历的友情、承诺都是永恒的。浅显的文字当中,蕴含着那么高明的东西,这也正是日本作家辛美南吉的写作风格。”这样,就把童话的内容归结为“平实中蕴含着深厚的内容,这是辛美南吉的写作风格”,把目标进行了归结。

删繁、聚焦与归纳三个方面相结合是文本细读中教学设计的目标意识。在文本细读时,需要确定明确的目标,并且目标要精而简,这样课堂教学效果才能更明显。

[1] 潘利锋,张能泉.在文本细读中提升学生能力:人文社会科学课堂教学改革之路[J].现代大学教育,2013(6).

[2] 徐克瑜.当前文学研究中的文本细读问题[J].文艺争鸣,2009(3).

(责编韦雄)

G623.2

A

1007-9068(2016)19-016

猜你喜欢

鸟儿想象文本
与鸟儿的秋日邂逅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鸟儿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