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操作学习的优化策略
2016-03-04江苏海门市四甲小学226100
江苏海门市四甲小学(226100) 张 美
小学数学操作学习的优化策略
江苏海门市四甲小学(226100) 张美
动手操作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教学中,要避免让学生的操作学习走入“标签式”“放羊式”“程序式”的误区,要让学生的操作学习具有需求性、过程性和思考性,从而对学生的操作学习进行优化。
操作学习误区对策
很多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操作学习时存在诸多问题,出现了标签式、放羊式、程序式的“假操作”现象,这些都是由于缺乏了操作需求、缺乏了操作引导、缺乏了操作思维所导致的。在“学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从以下三方面来优化学生的操作学习。
一、抓准操作时机,引发操作需求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学习时,教师要基于学生的操作需求点,抓准学生操作学习的有效时机。
例如,“梯形的面积的计算”教学片断
师:我们在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然后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梯形能不能转化为已知图形,然后进行面积公式的推导呢?
生1:我觉得可以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然后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基础上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
师:你为什么这样想呢?
生1:如果把两个相同的梯形拼在一起,就能够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你的想法很好。老师已经给你们准备了学具。同学们,请按照他的这一个想法动手试一试吧。
(由于有了前面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的基础,学生很快就通过动手操作探究出了梯形的面积公式。)
师:大家通过动手操作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然后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其实,我们还可以把梯形转化为三角形或者长方形,这样也可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你们可以课后试一试。
以上教学中,学生的动手操作不是教师强加的,而是来自学生学习上的需求,因此,学生的学习就十分主动,也十分有效。
二、进行操作指导,实化操作过程
学生有效的动手操作离不开教师的适时指导,在这个调控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扶”和“放”两者之间的“度”。
例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片断
师:在你们的学具袋里有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和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请你们把学具袋里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看看能够拼成什么图形。根据你拼的过程能够推导出锐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
(学生动手操作,他们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的一半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师:学具袋里还有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和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请你再动手拼一拼,看一看能不能推导出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显然,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操作学习是十分有效的。在教师“扶”的过程中,学生边操作边体验,积累点滴;在“放”的环节中,学生全身心投入,眼到、手到、口到、心到,积累了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
三、突出操作思维,推进操作深度
动手操作就是为学生提供手脑协调发展的训练,既是知识应用的过程,也是技能形成的过程。教师要尽可能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体验到知识的形成,从而对数学知识进行“再创造”。
例如,“5以内数组成”教学片断
教师先让学生拿出2根小棒,分成左边一堆,右边一堆,每堆各为1根,然后让学生说说把2分成了什么和什么,再让学生拿出3根小棒,也要分成左右两堆,但是没有直接让学生去分,而是让学生想一想该怎么分后再同桌两人合作,两人分的要不一样,并互相说一说是怎么分的。最后让学生分一分4根小棒。这时教师要求学生有顺序地说一说分4根小棒的三种方法,并指出,如果还有不清楚的,自己可以再摆一摆。学生经过交流,形成了4可以分成1和3,2和2以及3和1的三种不同分法,培养了有序思考的能力。
这样的过程不仅能让学生学会思考,更是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学会了科学的探究方法。学生的操作学习过程是一个充满数学思考的过程,他们在分小棒的过程中进行了有序思考,从而让操作学习充满了探究性。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认识动手操作的内涵及实施策略,要让学生的操作学习具有需求性、过程性和思考性,这样,才能让他们的数学学习更高效。
(责编童夏)
G623.5
A
1007-9068(2016)23-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