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口算教学的误区及相应对策
2016-03-04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225200郜晓定
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225200) 郜晓定
浅谈口算教学的误区及相应对策
江苏扬州市江都区实验小学(225200) 郜晓定
许多教师不重视口算教学,对口算教学存在一些误区,如笔算式口算、口算即视算、错误即粗心等。在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引导学生灵活口算,摒弃笔算式口算;以听算为主,辅以其他形式训练口算;找准口算错误原因,对症下药等对策,认清口算的价值,强化学生的基本口算能力,从而提高口算教学的有效性。
口算教学误区对策
口算也称心算,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和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口算能够帮助我们灵活、快捷地得到问题的答案。口算教学的目标不仅仅局限在算出正确得数,还承载着训练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及思维灵活性的功能。教师应正视当前口算教学中存在的误区,并积极寻求解决对策,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误区一:笔算式口算
部分教师认为,口算和笔算的方法可以统一成用竖式计算。如口算“63-48”,有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想象竖式,先算个位13-8=5,在得数的个位写5,再算十位5-4=1,最后得出63-48=15。其实,口算和笔算是两种不同的训练,不应把口算看作笔算的附属品。
笔算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进行运算的,当学生掌握规则之后,思维成分就减少了。而口算是灵活的,没有固定的程序,有些复杂的口算经常需要将某个数拆分再组合,这些思维活动必须在短时间内完成,因此口算既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又能锻炼学生的注意力和瞬时记忆能力。
对策:灵活口算,摒弃笔算式口算
同样以口算“63-48”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化繁为简。先算63-40=23,再算23-8=15;或者先算63-8= 55,再算55-40=15;或者先算63-50=13,再算13+2=15。
如果在口算时能熟练运用各种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那必然会大大提高口算的速度。如去菜场买菜,芹菜每千克2.5元,要买一捆4.4千克的芹菜,怎样快速口算出需支付的钱数呢?可以先算2.5×4=10(元),再算2.5× 0.4=1(元),最后得出10+1=11(元)。
口算的方法灵活多样,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口算,在口算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误区二:口算即视算
通过调查发现,许多教师让学生练习口算都是看着题目口述得数或写出得数,即“视算”。
日常生活中的口算很少有算式放在眼前的情况,将数据存储于脑中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算。视算和口算是有区别的,当算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不需要在脑中记忆数据,削弱了思维活动的难度。如果长期用视算的方式让学生练习口算,只能提高学生的视算能力,而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对策:以听算为主,辅以其他形式训练口算
训练口算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算能力,那教师就应该让学生切切实实地进行心算,训练方式要接近口算的本来面目。可以多采用听算的方式,即教师口述算式,学生口述得数,或者播放统一的录音,让学生一一写下得数。当然,除了听算外,教师还可以辅以口算卡片、口算表等训练方式,使学生在回答正确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口算速度。
各个年级口算训练的内容应根据教学要求确定,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对学生易错、易混淆的口算题多练习,做到有的放矢。
误区三:错误即粗心
当学生在口算出现错误时,很多教师都认为是粗心造成的。但是,只要教师把学生出现的各种错误集中起来进行分析对比,再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做题时是怎么想的,就不会将所有口算错误的原因草率地概括为粗心了。
如,学生口算中出现了“52-8=56”的错误。究其原因,是没有掌握退位减法的算理和算法,误用成8-2= 6,50+6=56。又如,六年级学生口算中出现“+3=1”的错误,询问原因,学生说:“看到和3,我脑子里第一反应就是他们互为倒数,乘积是1。”原来是强化训练造成了学生的思维定式。
对策:找准口算错误原因,对症下药
教师要把学生口算时出现的各种错误作为资源来研究,进行详细的微观分析。“千错千思想,万错万模样”,在学生五花八门的错误中,教师只有通过细心的观察、分类、统计、分析和询问,才能最终挖掘口算错误的根源,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
对于那些算理不清,口算方法错误的学生,教师应给他们巩固算理和算法。对于在班级中出现的共性的口算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并且设计专项的对比口算练习。
看似简单的口算教学,其实有许多值得思考和探究之处。教师只有走出口算教学的误区,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才能最终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责编李琪琦)
G623.5
A
1007-9068(2016)23-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