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阈下新闻学专业教学改革
——从传统课堂到社会大课堂

2016-03-04杨晓杰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7期
关键词:新闻学专业过程

杨晓杰

(作者单位:辽宁理工学院)

新媒体视阈下新闻学专业教学改革
——从传统课堂到社会大课堂

杨晓杰

(作者单位:辽宁理工学院)

新闻学专业作为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独立学科,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业务技能是笔者在新闻专业教学过程中一直思索与探讨的问题之一。为此,必须在新媒体视阈下探析新闻学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完善课堂教学质量。

新媒体;传统课堂;创新实践

1 新闻学专业教学现状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崛起,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转变使新闻传播模式亦逐渐被改写,尤其是传统媒体必须适应新的媒介生态环境,向新媒体的方向迈进。因此,在新闻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媒介融合的理念为指导,以新媒体环境为背景,打破传统的、单一的新闻教育理念的束缚。

目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明显存在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相脱节的现象,主要表现在:教学模式因循守旧、教学内容创新不足,偏重理论教学,脱离媒介融合的媒介生态环境,教学课堂与媒体实践基地的对接不严密,课程的实践性未能充分体现,考核方式陈旧落后,实验设施略显单薄,课程体系与专业人才需求统一性不强等。为此,笔者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的尝试与实践,以期实现在新媒体视阈下新闻学教学的转型,使传统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完善理论性与应用型相结合的双向教学,为培养复合型的新闻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 新闻学专业的传统课堂到社会大课堂的创新实践教学

笔者基于新闻学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与探索,突破新闻学教学环境束缚,使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等适应融媒体环境,课程体系与专业人才需求实现完美对接,改变“填鸭式”教学模式,促进新闻学创新实践教学实现质的飞跃。

2.1 单一的教学模式向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推进

教学模式以教学目标为指向,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决定着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和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组合关系。笔者认为,教师应该在起初的教学过程中,摒弃单向传播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发送信息,学生接受信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不到任何实践与锻炼的机会,使学生过度依赖教师,教学效果终将功亏一篑。

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还要成为合作者。教师应该根据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将团体协作学习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

2.1.1 从教师的层面看,教师在授课之初,及时对所选教材进行合理调整,尽量挑选具有时代特色的实用性教材。首先,专业教师依托新媒体技术,建立教育博客、组建QQ群,让班级的每一位学生加入其中,方便团体协作教学的开展;其次,教师有目的地开展教学协作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明确分工,围绕教学内容及新闻工作要点开展工作。教师在理论知识的讲解过程中与新闻实践相结合,通过小组项目协作这一过程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消化,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新闻角色意识。同时,在授课之初,教师及相应的教学单位要及时与课程相关的新闻生产机构联系,为学生选好实践基地,如院刊、院报、市级媒体和网络新媒体等,把课外实践基地变成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实现教学与实践的对接。最后,相关专业教师可根据学生新闻实践工作中的相关热点问题进行问卷设计,由学生小组开展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教师再次明确教学重点与教学目标,为接下来教学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教师和学生通过分工与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1.2 从学生的层面看,学生应具有“教”与“学”的双重身份、双重角色。首先,学生要根据自身学习的需要,积极参与相关课程的团体协作学习,完成课内讨论与课外研讨。其次,平时学生应注重相关专业课知识收集工作,每门课程形成自己的小知识库,并将收集到的资料的亮点以PPT的形式进行课堂展示,实现“教”与“学”的双重用角色。

2.2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改革

2.2.1 启用“三点式”教学法。“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与新闻编辑学的课程性质与目标相违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过分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应该倡导‘教师精讲一点、师生互动一点、学生动手多练一点’的三点式教学方法”。首先,教师抽取课程相关教材的核心知识点进行精讲,帮助学生分清主次知识点。如新闻编辑课程重点讲授报纸编辑策划与报纸版面设计的知识,因为编辑策划与版面设计工作在当下绝对独家新闻缺少、深度报道强势、媒介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而新闻标题制作章节与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课程具有相似性与交叉性,教师对知识点略讲;其次,教师在理论知识的讲授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实践为原则,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开展“小组互动式”的学习。比如,对于一些次要知识点,教师不需重点讲授,而是以一个话题的形式抛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室内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圆桌讨论,并最终以课堂发言与书面总结的方式完成小组讨论,过程与结果同等重视。

2.2.2 注重案例教学的新颖性与时代性。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自由、互动的教学方法,能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广为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新闻专业是实践性与动态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在选案例选择的过程中应注意案例经典性的同时,要考虑案例的新颖性、时代性。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善于给学生安排布置课后思考题,给学生更多接触图书馆与网络学习资源的机会,根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自主制作5~10分钟的PPT,并有序地进行课堂展示,学生和教师应围绕学生准备的案例展开分析和讨论,再次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强化新闻业务的实践。

2.2.3 模拟媒体操作情境。在新闻理论知识讲授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恰当地开展“新闻实战现场模拟”的实践环节,减少学生对新闻各项工作陌生化倾向的问题。例如,在新闻编辑课程教学模拟媒体操作的过程中,要求整个环节包括报纸策划、选择稿件、修改稿件、配置稿件、新闻标题的制作与版面设计,要严格遵循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规律和流程,确保模拟的真实性、科学性。通过这样的媒体操作情境模拟练习,更加全面地消化与夯实新闻业务的知识,从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最终将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完成的各类作品以各种形式在学院公开展览,或选出优秀作品参加更高一级的新闻实践大赛。

2.2.4 创新课程考核方法。在新媒体视阈下,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知识面更加泛化,为此,新闻学课程的考核体系应该贴近教学目标与学生特点,打破“一张考卷定成绩”的传统考核方式。首先,在授课之初确定理论分值与实践分值的比例,结合新闻学课程的特点,理论与实践分值各占50%,强化实践环节在本课中的地位;其次,注重对学生平时表现的监控,包括学生平时作业的完成情况、团体协作学习的态度与能力、课上回答问题情况、出勤情况等,实现对学生动态管理;再次,建立试题库,本科目共设有六套试卷,确保试卷与教学大纲的一致性,教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最后,确立成绩简析制度,教师应该在试卷的批阅过程中及时发现与总结学生在相关课程知识学习中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新闻业务能力查遗补缺。

2.3 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开拓

2.3.1 懂业务与会审美双管齐下。随着网络新技术的蓬勃兴起,“第四媒体”“第五媒体”开始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角,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摒弃单一、干瘪的纯新闻理论知识内容的教授,结合当前全媒体视阈下不通过媒体对新闻人才的需求,适度丰富课堂内容,有理、有利的植入相关交叉性学科的知识。毕竟在“新媒体”时代,媒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受众“眼球”的争夺,正所谓“眼球经济”。

2.3.2 强化实践性新闻教学。教师在制定教学日历的过程中,要明确整个授课环节的理论学时与实践学时的比例,要适当增加实验环节的学时,遵循一定的实验规律。例如,在版面设计理论知识讲授中,教师要适当地推荐与指导学生正确使用与操作一些常见、实用的排版软件,如InDesignCS5、方正飞腾。在上机实验教学中帮助学生正确操作软件,并且指导学生能合理、有效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排版过程中。

2.3.3 要拓展学生实践基地,最大限度的利用校报、院刊等载体,让学生深入其实践部门,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与利用;教师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社会实践周走进专业的新闻媒体,如报社、杂志社、新媒体平台和广告公司等部门,开展专业的实习,从而为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适应高强度的新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善于引入新闻媒体优秀的人才,进入课堂,与学生分享最前沿、最有价值的媒介工作动态消息,使教学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与实际性。

3 开创全新的科研与实践相契合的学习模式

新闻学教师要及时将新近新闻学研究领域的热点、焦点、冰点等学术问题抛给学生,学生课后可以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获取专业学术问题的相关资料,开阔视野,充实、丰富专业知识同时,教师应及时建立QQ群、微信群等交流媒介,和学生围绕该课程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使学生的种种疑虑与新鲜的学术见解在第一时间获得解决与展示。通过这一创造性的课后互动环节,丰富了学生的专业知识、获得了学术研究成果;同时,使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到创新、在与学生互动中获得学术研究的灵感。这不失为一种学生主体性、教师辅导性、社会实践性相结合的创新学习范式。以新闻编辑学课程为例,将课程资源与媒介发展态势有机融合在一起,学生选择的专业问题包括:深度新闻类报纸版面的策划技巧、关于新闻编辑策划的思考、抢眼新闻标题对编辑的要求、新闻编辑素质与新闻真实性、报业数字化转型与编辑能力、新媒体语境下报纸版面的创新实践研究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这些专业问题进行实地调查与研究,运用新闻编辑学课程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进行多视角、多层次地深入剖析,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媒介发展问题。

同时,为更好地检验研究式问题学习方法的效果,教师应在新闻学课程中建立多元、有效的评价体系。可以撰写调查报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小组讨论报告、模拟学术发布会等考核手段,检验学生的科研与实践相契合的能力,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杨萍.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之探索[J].新闻学研究导刊,2016(12).

[2]朱夏炎.让报纸与网络共赢[J].新闻战线,2009(1).

[3]王蕾.论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猜你喜欢

新闻学专业过程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旅游类本科院校关于《新闻学概论》的教学改革与特色建设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新闻学理论在网络媒体时代的变革与创新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