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分析

2016-03-04杨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3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服药精神分裂症

杨雨

儿童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分析

杨雨

目的探讨分析儿童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分析55例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基本情况、治疗效果和预后, 并进行随访调查。结果55例患儿中阳性家庭史有23例, 占41.82%。随访中1例患儿失去联系, 48例患儿坚持使用药物维持治疗, 痊愈28例, 有效14例, 好转6例, 总有效率为87.5%。6例患儿未能坚持服药或不规则服药, 痊愈1例, 好转2例,有效2例, 减效1例, 总有效率为50.0%, 坚持服药和未坚持服药患者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精神分裂患儿具有独特的特点, 出院后需要坚持服用药物, 家庭给予充足的关心,才能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

儿童精神病;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

儿童精神分裂是临床常见的儿童精神疾病, 儿童精神分裂症具有独特的个性, 出现性格变化, 特征性思维障碍以及感知觉异常等表现的精神障碍, 致残率非常高[1]。本文通过分析本院收治的55例儿童精神分裂患儿进行研究分析, 调查儿童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 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2014年收治的儿童精神分裂症患儿5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9例, 女26例, 年龄6~14岁, 平均年龄(9.5±1.2)岁, 住院时间>6周, 所有患儿均按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确诊为儿童精神分裂症。

1.2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 调查包括患儿的姓名,年龄, 精神科诊断, 病因学资料, 临床表现以及患儿用药种类和剂量等。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对出院后的儿童进行回访调查, 采用评定量表对患儿进行评估。

1.3疗效判定标准 为患儿采用评定量表进行评估[2], 分数在80~100分为痊愈, 分数在60~79为有效, 分数在50~59分为好转, <50分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病因学情况 55例患儿中阳性家庭史有23例, 占总数41.82%。患儿为第1胎39例, 第2胎10例, 第3胎6例。患儿性格内向47例, 外向6例, 中间性格有2例。9例患儿中因受到惊吓和挫败, 被责骂等精神刺激而发病, 其余46例患儿无明显诱发因素。为55例患儿进行韦氏智力检测, 85~115分33例, 70~84分8例, 50~69分9例, <50分5例。

2.2临床表现 55例精神分裂患儿中, 急性发病28例, 慢性发病23例, 亚急性发病4例。临床表现为无缘由哭泣、发脾气、暴怒、乱跑的患儿18例;临床表现为调皮、不守纪律、惹事生非、旷课、被迫害妄想症患儿37例。55例患儿中, 46例出现感知障碍, 其中幻听30例, 幻视9例, 感知综合障碍7例。

2.3药物治疗方法 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在患儿恢复阶段支持心理治疗, 55例患儿中, 单一用药45例, 联合用药10例。见表1。

表1 55例患儿药物治疗方法(n, %)

2.4治疗效果分析和随访调查 55例患儿中, 22例痊愈,有效19例, 好转13例, 无效1例, 有效率为74.55%。采用模式包括门诊复诊和家庭走访对55例患儿进行随访, 随访中有1例患儿失去联系, 其余54例患儿走访成功。随访结果显示, 痊愈24例, 有效15例, 好转9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为72.22%。48例患儿坚持使用药物维持治疗, 痊愈28例,有效14例, 好转6例, 总有效率为87.5%。6例患儿未能坚持服药或不规则服药, 痊愈1例, 好转2例, 有效2例, 无效1例, 总有效率为50.0%, 坚持服药和未坚持服药之间治疗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儿童精神分裂症是指年龄在14岁以下的儿童出现思维歪曲、情感失调、感知障碍、性格孤僻、行为异常性表现的精神疾病[3]。儿童精神分裂症状跟随年龄不同会有不同的变化, 年龄越大特点就会趋于成人精神分裂症的表现[4]。儿童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不明显, 基本会被家人看成是脾气坏,因此很多儿童精神疾病被忽略, 从而错过治疗时间。

对儿童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在不同儿童精神分裂症不同的阶段就要给予不同的药物和心理疏导, 治疗药物尽量单一, 剂量不宜过大, 根据儿童的自身条件进行调节, 为了避免副作用, 首次用药剂量小, 然后逐渐增加至需求剂量。如果患儿情况特殊就可以考虑联合用药。

本文中对54例尚能取得联系的患儿进行随访, 随访结果显示, 痊愈24例, 有效15例, 好转9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72.22%。48例患儿坚持使用药物维持治疗, 痊愈28例,有效14例, 好转6例, 总有效率87.5%。6例患儿未能坚持服药或不规则服药, 痊愈1例, 好转2例, 有效2例, 减效1例,总有效率50.0%。

综上所述, 在患儿出院后坚持服用药物巩固治疗, 家庭和社会给予心理安慰和支持, 对预防儿童精神分裂症复发具有积极有效的作用。

[1]郭素芹, 朱俊敬, 邵荣荣, 等.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前社会功能及行为特征与病后颅脑结构.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4, 28(6):445-451.

[2]盖关臣, 郭素芹, 邵荣荣, 等.儿童精神分裂症神经系统软体征及其与DISCI基因rs4654971多态性的关系.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4, 40(5):243-248.

[3]张宇琼, 陈图农, 陈一心, 等.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依恋特征及相关因素.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2, 20(1):42-46.

[4]陈旭, 郑毅.阿立哌唑治疗儿童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0, 10(1):66-6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3.143

2015-10-22]

115000 营口市精神病医院一病区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服药精神分裂症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
基于稀疏表示的精神分裂症生物标记物筛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