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2016-03-04郭丁云李伟薛峰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年36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专业

郭丁云 李伟 薛峰

摘要:该文从应用型本科高校提出的背景及其内涵要求出发,以安徽三联学院为例,分析了通信工程专业在地方应用型本科教育中如何发展,对通信工程专业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对通信工程专业发展理念、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及校企政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地方本科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5)36-0061-03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体制转型逐步深化与升级,很多地方高校趋向于同质化发展,不利于办出各自的特色和提高人才质量,因此高等教育逐渐向大众化教育发展,使得高等教育呈现多样化[1]。地方性本科院校数量众多,肩负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各行业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业务骨干和基层工作者,在地方经济现代化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这类地方性高校培养的人才质量好坏,关系到城市、省甚至整个国家的发展,应该培养什么类型的人才,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培养模式,都非常重要。

安徽三联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民办普通高等院校,致力发展以产、学、研于一体的应用型高等院校。学院的办学定位主要是立足安徽,面向全国,为我省乃至全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创新型、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努力将学院建成国内外有影响的、办学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2]。当今信息产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而通信技术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其发展需要大批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人才。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开设较晚,经验稍显不足,通过对地方应用型高校的内涵进行探讨,努力准确定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在应用型高校的建设中如何得到充分发展,以更好地培养服务地方和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这对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发展是一种有效的指导作用,也是一种有意义的探索。

1 应用型本科高校提出的背景及其内涵

近年来,我国地方性本科院校数量增多,地方院校在培养人才上困难重重,所培养的人才难以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越来越大,但由于高等教育的分类不明确,理论研究比现实需要落后,政府的分类指导不够细致,导致很多地方高校找不准自己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位置。

同时,由于社会大众的心理影响,总认为职业教育与研究型或学术型高校相比,显得水平较低,总是觉得应用型的办学定位束缚了自身的发展,因此很多高校一般更倾向于建设研究型或学术型教育,而轻视应用型教育,一心以“综合性、研究型”为目标,以硕士点、博士点建设为龙头,导致各地方院校办学特色单一,人才培养模式非常僵化,不能明确各自的办学定位,在专业发展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着盲目攀高的现象,使得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培养结构远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3]。由于高等院校办学定位与市场的脱节以及区域经济的不均衡发展, 一方面,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与劳动力市场对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显得比较突出,很多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每年又有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企业对各行各业不同人才的需求相差甚远,可能某类人才数量众多,供大于求,而另一类人才又非常缺乏,求大于供。这种情况使得教育偏离了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无疑对社会、对高校、对个人均产生不利影响,对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产生阻碍。

因此,地方性高校该如何发展,怎样准确定位办学,如何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最终为社会培养能够适应企业需要,并且就业前景良好又拥有较强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国家教育部高度重视高等教育改革,如今已明确改革方向,将国家1200多所高等院校中的一批地方高校实施转型,转型比例达到了50%,主要是将1999年以来由高职专科院校升为本科的600多所院校,重新转向职业教育,但不同于之前的高职专科教育,而成为高级别的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以适应社会需要。

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应运而生,因此应用性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需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紧密结合,为地方各行业经济发展服务,并主要侧重于科技方面的知识、技术和素质教育,不能与传统的职业教育相混淆,而要明确它融合了普通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从本质上看,其定位在服务地方实际需要,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更全面的社会需求,要求从实际生活出发,充分明确社会需要的人才,然后按照新的教学模式及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有目标有动力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技能型人才[4]。

针对这种形势,社会对地方本科院校也提出了更实际的新要求。近年来,新建的地方本科院校开始根据应用本科教育的发展要求,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出发,对如何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进行了积极的研究和探索。现阶段转型的新建本科院校需要时刻谨记,转型并不能只是简单的概念转换,而应该在专业定位、课程体系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全面转型,才能真正起到作用。这就需要在重新定位的过程中树立创新性的办学理念,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己任, 建立以产学研合作为基础的学校发展模式,加强具有应用能力的教师队伍建设,在保持原有办学特色的基础上,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

2 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很多高校都在努力朝向综合性院校迈进,全国很多院校都会开设通信工程这类工程性强且与现实生活关系重大的专业,但全国真正将通信工程专业发展较好的高校并不多,其中地方高校与公办院校相比,办学中更是困难重重,存在着办学经费紧张、实验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结合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实际,从地方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现状出发,分析有利于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在应用型高校发展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2.1 适应地方经济需要的专业发展理念

通信无所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信息和电子通信的地方,就有通信工程专业人才,通信在现实社会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如今通信技术发展迅速,不管是手机的更新换代、互联网的性能提升这样高技术含量的工作,还是通信设备或通信产品销售这样低技术含量的工作,都急需通信工程专业人才。我校通信工程专业起步较晚,目前尚无已就业的毕业生,但根据我校近几年的招生及学生就业结果显示,加上家长也更倾向于孩子就业于离他们不太遥远的城市,我校所招学生大多数来自于安徽省及周边省市,毕业生也主要集中在本省及学校所在的区域就业,而本省及周边各地产业多样化,如今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度也在不断提高。

作为省会的一所地方三本高校,考虑到毕业之后继续深造做科研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少,我们应该在培养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应用型人才上下功夫,与地方企业和政府合作,为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合理的发展定位,并长远考虑学生四年之后的就业问题。同时当今企业在看重学生的专业技能之外,也越来越多地看重学生的从业素质,应用型大学所培养的人才就其基本素质而言,已不仅仅是传统概念下的知识与技能的结合,而是知识、技能、素质三者并重,从而实现知识、技术与工作岗位的良性发展,因此在人才培养中也要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首先培养学生会做人。因此,对于我校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我们可以确立“与地方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以做人为前提,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发展理念,更好地培养学生成为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2.2 适应岗位需要的课程体系设置

培养应用型人才不能沿袭传统的基础学科的课程体系,而必须以现代应用型教学思想为指导, 加强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相互融合,在课程开设之前要充分考虑到社会需求及人才发展,以更合理地构建满足地方、行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应用学科课程体系。对于我校通信工程专业教学,针对学期的不同阶段,可循序渐进地开展通识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应用课程及综合实践课程。

其中英语、政治、数学、物理等通识课程所占比重较大,旨在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及优良的道德素质和爱国情操,在高等教育发展中必不可少。专业基础课程,如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等课程,体现通信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专业必修课,学生必须要掌握这些专业理论知识,为后续专业核心应用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信工程专业的应用课程主要包括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程控交换等课程及其相应的实验课程,这些课程将就业市场和产业结构的人才需要,以及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从业能力相结合,对于本专业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加以运用作用重大。

综合实践课程在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中所占比重无疑是很大的,包括各门课程综合设计类实验和独立设置的实践环节, 包括电子通信技术综合实验、专业学术活动、电路制作实习、专题设计、通信系统设计与维护、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同时在这些实践中加入应用文写作课程,以便学生能够及时将实验结果及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总结,从而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加强学生运用知识并总结知识的能力。

对于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要加强应用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其实这样的理解并不全面。要明确应用性本科教育不仅仅是传统的高职专科教育,不能在发展应用性本科教育中偏废理论。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中要避免过多突出应用而忽视理论教学,这样将会使得通信工程这样发展迅速的工程性专业缺乏理论支撑,因此要适应社会实际需要。另一方面,通过调研地方通信相关企业,按照企业的实际需求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对专业应用型核心课程进行合理设置,与企业工程师共同探讨教学内容,一起开发课程,从而使得专业课程设置更适应岗位需求。

2.3 新型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改革

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学生中常会出现对学习和生活的“忙盲茫”状态,“忙”于兼职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盲”于对本专业知识一知半解,“茫”于对未来工作与生活的迷茫,这无疑在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中非常不利。因此在学生刚踏进大学校门,需要开展对本专业的介绍,从生活中实例出发,介绍通信专业发展现状及未来的就业趋势,让学生知晓通信工程专业的发展与内涵,以及在大学期间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从而使学生对本专业心中有数,不至于在学习中产生迷茫情绪。

英语、政治这样的通识课程所占比重较大,在加强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优良的素质方面必不可少,但学生更多看到这些课程的枯燥乏味,意识不到其重要性,因此在授课中要注意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可将课程与实际联系起来,增加趣味性,启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防止学生只知死记硬背而造成学完就忘的弊端。

在一些专业课程,如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中,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模块化教学”思想,在设计课程模块时,设计很多个不同的子模块,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其中的某一个子模块,这样既能突出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也容易学精学透[5]。同时这些课程的考核方式可选择开卷方式,少划考试范围,更多注重培养学生自己看书并进行思考理解后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通信原理、无线通信、计算机网络理论与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专业课程中,与通信相关的专业名称很多,英文缩写词较多,如AWGN、LPF、OFDM、TDMA、FDMA、CDMA等。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在课程学习中适当开展双语教学,将通信中常见的专业名词英文缩写进行总结,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通信行业知识,并对科技英语的学习也起到指导和铺垫作用。

为了让学生及时了解企业动态,可把企业的技术难题进行归类整理,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同时根据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结合企业生产管理特点,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理实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把理论课堂搬进工厂。反之也可将企业案例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对学生进行分组,对企业中用到的若干理论和技能知识进行整理总结,然后进行讨论。因此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要我做什么”转变为“我要做什么”,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很重要。

2.4 校企政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

对于校内实习与实践建设,由于通信专业实验室的建设需要巨大投资,加上我校通信工程专业开设较晚,实验教学设备落后,实验项目仍属单一,更多的是小范围实验,同时实验指导书过于详细,学生缺乏思考与讨论,因此应在实验后期增加一些综合性的创新设计实验,采用模块化教学思想,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另外,可在周末或寒暑假期间开展短期的软件培训或竞赛活动,强化动手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并鼓励学生积极支持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物联网大赛等。同时对学生全面开放实验室,找学生专门管理,或通过专用网站直接发布相应的实验项目,让学生不但能够自由进入实验室,而且把学生作品展示出来,标注对作品的介绍及说明,供学生认知学习,从而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设计中来。

为了给学生增加更多的实践教学机会,我们需要创新思路,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使实践教学模式日趋完善。一方面,借助兄弟学校的通信实验室进行相应的通信实验,同时可组织学生去其他学校的实验室或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机房进行实地参观,直观学习通信工程相关的设备及其工作原理。另一方面,多方筹措资金,寻求企业赞助共建实验室或实训中心,并聘请企业的高技术工程师对学生进行不定期授课,以提高学生对通信技术的认识,增强实践技能。

很多情况下,要调动社会上企业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单靠学校的力量是很难的,需要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如允许企业优先选择和聘用毕业生及减税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支持应用型大学的实践教学[6]。同时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加上政府指导与支持,使得一部分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生产轮岗实习,并结合企业难题开展毕业设计,真题真做,或者让部分学生进入企业式的校内工程训练中心开展产学研工作,并结合企业难题进行毕业设计。这种措施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效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而且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工作环境,以减少地方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

3 结语

随着技术的进步,社会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加上我校本科教学评估的顺利进行,要求通信工程专业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因此我校也要树立准确的办学理念,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不能脱离高校本身的办学定位,要始终坚持培养服务地方和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培养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健全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同时注重学校、企业、政府之间的合作,以就业为导向,更好地培养学生成为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夏建国,刘晓保.“应用型本科教育:背景与实质”[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3):92-95.

[2] 安徽三联学院: 学校简介[EB/OL]. [2015-08-20].http://www.sanlian.net.cn/school_profile.html.

[3] 李先祥,苏彩红.“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大力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6):11-13.

[4] 吴惠琴.“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定位及其发展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9(5):32-34.

[5] 周飞,储召生,俞路石,等. 一所地方高校的转型突围—合肥学院十年建设应用型大学之路”[N]. 中国教育报,2014-04-16.

[6] 蔡映辉.论政府在应用型大学建设中的主导作用[J].高等理科教育,2011(4):35-38.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专业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